第10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窝头犹豫了一下,他正处于那种思想上想成为大人,但年岁上又确实是小孩的阶段。尤其自从他考上秀才后,周遭一下子没了同龄人,因此他是愈发的想要显示自己已经长大了。
    ……但又确实希望他奶陪着一起去。
    没等窝头想好,闵秀才帮他决定了:“魏老太太一起去也好,有些事情转述起来难免会漏掉一些,正需要个见过世面的人帮着魏承嗣掌掌眼。”
    杨冬燕一下子就来劲儿了,对嘛,她就是那个见过世面的人!
    可不是见过世面了?她上辈子哟,那是连皇上、皇后、太后都见了,就连已故的先帝,她也是认识的呢!
    当下,杨冬燕兴冲冲的跟着一道儿去了。
    也就是眨眼功夫,祖孙俩并闵秀才,就一起出了摆设用的二门,又走出了前头的正门,消失在了外头的街道上。
    直到这会儿,方氏才从一脸茫然的从灶屋里出来:“说啥了?窝头跟着闵秀才走也罢了,怎么咱们娘也跟着去了?”
    因为距离的缘故,方氏倒是目睹了全程,却没怎么听到他们之间的对话。小杨氏倒是听了个一清二楚,但是她这会儿不想开口说话。
    ……她只想打猪崽。
    猪小妹啊,原先得是多乖的一娃儿啊!打小就不爱哭不爱闹,随便给她找个地儿,她就能瞬间入睡,养起来可省事儿了。
    结果呢?
    “猪崽,你看看我。”小杨氏带着痛心疾首的表情走近了猪崽,“你抬头看着我!”
    猪崽看了呀,她也抬头了呀,随后她忍不住双腿原地往上一蹦,紧接着“啪”的一下稳稳的落在了水洼里,溅了跟前的小杨氏半身雨水。
    小杨氏一脸的狰狞,方氏也不问了,横竖自己婆婆也不能把窝头给卖了,她只转身又进了灶屋,满脸的不忍心看。
    家有熊孩子怎么办?
    多数情况下,就没有一顿收拾不成的。假如真的碰上了,那就两顿、三顿,多收拾几顿,熊孩子就熊不起来了。
    不过,小杨氏不走寻常路,她将猪小妹从水洼中间拯救了出来,随后一脸恶狠狠的冲着猪崽道:“饿着!你今个儿就给我饿着!别想吃饭!”
    猪崽:……
    “奶!!!”猪崽发出了一声凄惨绝伦的叫声,随后她就发现了一件更惨的事情。
    她奶不见了。
    完了,这下真完了!
    **
    杨冬燕可不知道她的宝贝孙女在家里痛哭流涕的找她,她这会儿满心满眼都只有她的金孙孙。
    偏心眼儿石锤了!
    就在方才,闵秀才大概的解释了一下事情的原委。
    大概就是先前窝头没能被省学录取,其中一方面的缘由在于,省学这边是有人数限定的。这也很容易理解,省学所有的一应费用皆是由朝廷出的,包括学费、住宿费、书本笔墨纸砚等等,甚至每回月考成绩出众者,还有银钱作为奖励。
    在这种情况下,省学在一众学子心目中就是最好的去处,哪怕是家里不差钱的,也会被省学的进学氛围所吸引。
    也因此,每年院试之后,省学这边就会被新晋的秀才挤破门槛。
    但有个很现实的问题,童生试每年都有的,且每年录取的秀才都是有定数的,虽然不一定每年都一样,但大概的数目还是差不多的。可乡试却是三年一届的,每次考上举人的数目,远远比不上秀才的通过率。
    简单地说,省学这边离开的少,想进入的却很多。
    这才有了入学考核。
    可今年的情况又有些复杂,因为多了个乡试。
    “我原先并不知道院试放榜之后,就有人去省学接受入学考核了,他们根本就不等乡试结束。还有一些人是考完了乡试后,自知考中无望,也赶着去了。”闵秀才苦笑一声,是他没打听清楚,还道是左右不差这么几天,就一气等到了乡试放榜之后,结果却叫别人占了先。
    省学的先生根本就不知道有多少秀才会过来求学,毕竟有一些人是宁可去县学、府学的。也因此,觉得对方条件不错,先生就会将其录取,这就导致了越到后面,考核也就越严格。
    “那这回是因为啥?”杨冬燕就很纳罕,因为闵秀才特地往老魏家跑这一趟,为的就是喊窝头再去省学试试看。
    既然是试试看,就代表还有名额?
    “有人被退学了。”闵秀才先简单的说了结果,而后才解释道,“省学的规矩很严格,包括迟到早退、无故旷课,还有连续三次月考排名最末等等。反正一旦触犯后,就会立刻被退学。这时,名额就会被空出来,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魏承嗣。”
    杨冬燕隐隐觉得有些不太对。
    按理说,退学这种事情不是应该发生在岁末吗?这会儿是刚乡试放榜还不到十天,当学生的就一点儿警觉性都没有?不知道先生打算轰走一部分,再录入新的?在这档口搞事情,活腻了不是?
    不过,杨冬燕也没直说,横竖成不成都试试看,万一运气呢?
    事实证明,窝头的运气确实不错。
    其一,他刚好摊上省学将几个学生扫地出门。
    其二,他本人就在省城里,且省学里还有闵秀才这个熟人通风报信。
    其三,因为年岁的缘故,他在负责入学考核的先生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反正见到是他,那先生当下就眼前一亮,忙招手让他过来,一脸和蔼的提了几个问题,随后大手一挥,就这么定了下来。
    窝头很是高兴,回家的路上都是一蹦一跳的。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窝头才知道,原来人家先生本来就是想录取他的,只是觉得他年岁还小,可以再打打基础,明后年再过来更适合一些。哪知,省学里忽的出了一些意外,又再度看到了窝头,心道有缘,就索性定下来了。
    这回,闵秀才没跟着一起来,只是在省学门口跟魏家祖孙俩分开时,说了一些话。
    反正省学这边啥都有,魏家最多也就是准备一些贴身衣服,如果怕冷的话,多带一床厚被褥。像笔墨纸砚之类的,想带也可以,毕竟省学的东西虽然是免费的,但在数量上还是有所限制的。
    杨冬燕回家后就跟家里人说了这一喜讯,又吩咐方氏帮窝头准备东西。准备东西倒是容易,哪怕真就略有遗漏的,自家就在省城里呢,想要些啥都方便。
    方氏喜得眉开眼笑的,这会儿全然忘了自己先前还对闵秀才有所介怀,直道闵秀才是个好人,好人有好报啊!
    再转念一想,方氏更乐了:“也亏得咱们在县城里捎带了他过来,不然他又不知道咱们家搬了新家,就算有心想要支会一声,去旧的那处小院子寻咱们,那也寻不到啊!”
    “他都不一定知道旧的地址。”杨冬燕随口提醒道,他们家原先租住的位于贡院不远处的小院子,貌似只有窝头的跛脚先生去过,其他人压根就不清楚具体的位置。
    “好人有好报啊!”方氏乐得直念佛,随后不等杨冬燕催促,就转身帮窝头收拾东西去了。
    “你也别只顾着自己收拾,也教教窝头。”杨冬燕在后头喊道。
    “成!”
    其实,窝头的问题倒是不大,他们家就算最近几年富裕了起来,但远不到富贵的地步。也就是前几个月,家里才临时雇用了日结的短工。因此,窝头不像那些富贵人家出来的小少爷那般,啥都不会,啥都要别人来伺候。
    尽管不清楚省学那边有没有帮人浆洗衣服的婆子,不过就算没有,眼下都十月里了,天气愈发冷了,大不了每个月休息日,将要浆洗的衣裳被褥拿到家里来。等来年天气转热,还有好久好久,足够方氏将窝头教出来了。
    窝头的事儿好解决,麻烦的是猪崽。
    稍晚些时候,杨冬燕就被告知,她离开的这段时间里,猪崽嗷嗷的哭叫了半天,还带着猪小妹、猪小小妹一起哭,差点儿把小杨氏给搞疯了。
    “娘啊!你可不能再惯着她了!尤其是猪崽,要好好教训一顿!”小杨氏气呼呼的告状道。
    杨冬燕觉得这话也没错,当下就拍板道:“窝头明个儿就要去省学念书了,往后就是每个月回家一趟了。你放心,接下来就轮到猪崽了。唉,可惜省城没有专门收女学生的学堂。不过也没啥,我去寻个女先生来。”
    猪崽一脸的懵圈。
    不是,这跟说好的不一样啊!
    “奶!你不是说,搬了新家以后,要我带着小妹多跑跑跳跳,不然就不让我吃零嘴吗?”所以她才带着猪小妹跳水洼啊!结果,水洼是跳了,她的零嘴也保住了,可她却要饿饭了!
    噢,接下来还要上学堂。
    这是何等的人间疾苦啊!
    杨冬燕冲着她微微一笑:“你哥说的呀,你哥不忍心你饿肚子,就跟我建议说,找个先生教你念书。他还说,念书最好了,吃再多都胖不起来。”
    猪崽整头猪都不好了。
    “不!这对我不管用!我念书也会胖的!”
    “试试呗,先试试看光念书,要是这样也不行,那就只能是边念书边饿肚子了。”杨冬燕一脸笑容的说出了最残忍的话。
    猪崽瑟瑟发抖。
    等到了第二天,杨冬燕先送窝头去了省学,安顿好他之后,才开始找人打听女子学堂的事儿。
    其实,南陵郡是有类似的学堂的,皇后还办了一个专门供勋贵、世家未婚女子就读的书院。当然,那里头学的还真就不是文化知识,而是各种礼仪规矩,琴棋书画等等。能入学就读的,除了需要本身就具备有一定的基础外,对于出身来历要求颇高,甚至规定了庶女不能入学。
    自然,有门槛高的,就肯定也有门槛低的。问题在于,那是在南陵郡,以及南陵郡周边那些富饶的江南一带。
    北方是没有的,小县城就不说了,省城这边……
    反正杨冬燕打听了一圈,啥都没打听出来不说,人家还一脸的狐疑,总觉得她在瞎扯淡,还反问她,女子又不能考科举,费那劲儿上学图什么?
    杨冬燕不稀罕跟那些没见过世面的人浪费口水。
    谁说不能科举就不能上学了?
    说的好像所有读书人都是冲着科举去的,可事实上,多的是人念书就是为了有个好的出路,能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说是万里挑一都不为过。
    女子也一样,像她上辈子的儿媳妇们、孙媳妇们,当然还有孙女们,不说各个才华横溢,起码字都是认识的,也能看得懂书,更能算账管家,能耐着呢!
    可惜,省城里就是没有女子书院。
    杨冬燕又转而去打听女先生的事儿,这回倒是有了,可人家女先生也是要打听雇主来历的。要么是官宦人家,要么是巨富之家,像一般的小康家庭,人家还不稀罕来呢!
    都不用细细打听,光听杨冬燕说了自家的地址,中间人就放弃了。
    就一个普通人家聚集的区域里的一个二进小院子,想也知道肯定不是什么能耐人家。还请女先生?请个屁!
    连着跑了半个月,杨冬燕两手空空,无功而返。
    省学那头虽然名义上说,是每个月都能休息两日的。但却并非选在月底,而是视具体情况决定的。像窝头入学就是十月中旬了,这个月就没放假,一直到十一月的二十,才总算能回了一趟家。
    带来了一个对于猪崽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的消息。
    窝头的某位同窗家里有个家学,专供家中姊妹读书,在听说他也有妹妹希望入学后,对方表示可以去他家。当然,那头肯定不是住宿制的,也不像省学这头规矩众多,大概就是白日里去,下半晌就能回家,学的内容也不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包括了礼仪规矩、缝纫女红等等。
    杨冬燕一听就觉得对方不是普通人家,忍不住问道:“他为啥要跟你交好?先前那位闵秀才也罢,咱们好歹帮过他,再说也是一个地方出来的,他家也穷……”
    情况差不多的,那叫互相帮忙。可要是家境有着天壤之别的,那就很耐人寻味了。
    虽然他们家也没啥可图的。
    “大概是施恩?”窝头有些迟疑。
    因为年岁少,经历的事情也少,哪怕有些道理窝头是知道的,可知道和理解却又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儿。
    “施恩?”杨冬燕认真的品了品这个词儿,“你仔细说说。”
    窝头就说了他那位同窗的情况。
    他描述了一个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同窗形象。
    倒不是说这样的人不好,而是有些人就习惯性的会用一些恩惠笼络人心。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