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遂假装一切尽在老娘掌握的模样,点了点头:“记得。”
    “其实,那是有人想买一头小牛犊子,可钱不过,拿粮食种子抵的。”
    大牛十分得不好意思,不过就算如此,那种子他也是仔细检查过的,确实十分不错。他还想着,这两年家里的地没了他和二牛的侍弄,只怕到时候想选出合适的种子都能,就顺便留了下来。
    甭管过程如何,这些种子都是十分不错的。
    且数量还蛮多的,应该能种个四五亩地。
    杨冬燕忽的想起来了:“地里收成不太好,岂不是地价就便宜了?”
    她依稀记得,丰收年粮食跌价地价却高,碰上灾荒时却是正常反过来的,粮价奇高地价反跌。
    当然,这个是指极端的情况,眼下的确还没到这个地步。
    大牛只摇了摇头,表示地价还是正常的。其实,要不是因为他们家想买地,跑了那么多户人家,一般人甚至不太可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因为确实没那么严重。
    “那这样吧,都发现了,咱们也不能当做啥事儿都没发生。今年的粮食都留下,回头再多买一些粮食囤着。”
    杨冬燕想了想,提议道:“你跟二牛别出门了,偷摸着在家里挖个地窖。”
    “咱们家有地窖啊!”大牛十分得不解。
    老魏家是有个小地窖的,冬天用来存放萝卜白菜啥的,不算大,但因为家里人口不多,却也是足够用的了。
    可杨冬燕要的是一个隐蔽的,不为人知的地窖。
    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大牛其实还是不太能理解,好在他是个听话的牛。
    只这般,家里暂定先多买两亩地,完事之后在家里挖地窖。为了避免别人发现,可以选择在后院挖。再说了,其实也没人会一直盯着老魏家的,前头的事儿都过去了,如今最新鲜的该是各家各户的儿女嫁娶了。
    像隔壁魏大嫂家,据说就看中了一个好姑娘,正忙着托人从中牵线搭桥。
    老叔家好像又要嫁姑娘了,还有几个年岁也快到了,就算不着急定下来,也该相看起来了。
    大家都很忙,暂时没人搭理老魏家。
    趁着这个机会,大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的买下了两块地。
    那五亩连在一起的中等田,最终还是没买。不是出不了这个钱,而是那地方距离礁磬村太近了,甭管是自家耕种还是赁出去,都免不了将消息透出去。
    横竖田产有的是,也没必要纠结这一块。
    老魏家买的两块地,一块就在村里,跟他们家原先的地离得非常之近,可惜就是品质不太好,属于勉勉强强算是中等的田,实际上应该是偏下等了。不过离得紧,面积也不小,足足有三亩半,关键是价格便宜,才花了十八贯钱。
    这也是为什么老魏家无视了这个品质的缘故,主要还是便宜,差点儿就差点儿吧。
    而另外一块地,离得就略远了。只是杨冬燕算着明面上家里有二十八贯钱,才花了十八贯钱,卖家还是本村的人,那简直就是分分钟打听出详情的。所以剩下的钱还是得花出去。
    又折腾了一段日子,买下了间隔两个村的一块地,大概一亩半的面积,田倒是好田,十贯钱花得一点儿也不冤。只是这个距离的话,就算大牛二牛来年不出门了,来回也太费时间了。
    最终,那一亩半的田被赁给了那个村的另外一户人家,约定了拿三成收成当佃租。
    等搞定了这一切后,大牛整个人都瘦了两圈。
    二牛也没享福,大牛往外跑的时候,他正忙着当牛做马的推磨呢。结果,气人的是啥呢?他这边才刚磨完了,窝头放学回家来报讯,说人家托他给家里带一句话,要卖壮年驴子,两贯钱。
    方氏一口答应,第二天送窝头去上学,顺便就将钱给交了,领回家一头驴子。
    不止方氏非常高兴,连带家里其他人也十分高兴。
    添牲口本来就是喜事一桩,哪怕家里已经有牛了,谁会嫌弃牲口多呢?
    只有二牛不是很高兴。
    那种感觉要怎么说呢?
    他先前辛辛苦苦的推了多少天的磨啊!本来是想着,早晚都要磨的,早点儿干完早点儿了事。
    可他咋能想到,他嫂子跟人说了要买驴子呢?都要买驴子了,咋就没人跟他提一嘴呢?买就买了,怎么就偏生挑了个他把活儿都干完的好时候呢?
    之后好几天,二牛都一脸怨念的盯着家里新来的驴子,气这头傻驴子咋就不早点儿来家,害得他当了这么多天的驴。
    驴子:……
    我当时害怕极了。
    第053章
    二牛也就是欺负人家驴子不会说人话, 不然人家一定喷死他。
    真以为驴子晚来老魏家是在享福?想啥呢,这不是上一家也想着在卖驴子之前,先将自家田里刚收上来的粮食给磨了, 省得回头卖了驴子,还得靠人来磨磨。
    卖牲口之前肯定要物尽其用啊!
    多么合乎情理的事儿。
    好在, 瞪了驴子两天后, 二牛也就放下了这桩事,不然他还能一直跟头驴计较?
    结果他前脚放下心事,后脚他娘就给他安排了一项新任务。
    带着驴子去别人家做工。
    早先也有类似的活儿,不过那会儿是牛。秋收割麦子时,牛帮不上啥忙的,耕牛嘛,主要还是春耕前夕,将冻得邦邦硬的土给犁松了。不过,就算牛没办法帮着割麦子,可它能将地里收上来的粮食拉回去。这可比用人力挑、扛省事省力多了。
    前阵子, 收完自家地里的粮食后, 二牛就赶着牛车帮忙了。碰上自家亲戚, 顺道也就帮了,别家就按照先前牛车载客来算, 看距离, 单趟收两到五文钱,一天下来兜里能揣不少铜板。
    同样的, 驴子也能挣钱。
    给人家磨磨呗。
    “……人家运粮食就是集中那几天的,磨磨就不一样的,你可以这家折腾完去下一家。咱们村的都磨完了,就去隔壁村。”杨冬燕说着说着, 眼神古怪的看向二牛,疑惑地问道,“你咋了?不乐意干活?”
    二牛哪里是不乐意干活啊,他是不想跟那头傻驴子待在一块儿。
    因为那头傻驴子,总让他产生一种自己比驴子还傻的错觉。
    呃,也许……不是错觉?
    杨冬燕只是交代任务,她其实没打算给二牛说不的权利。因此,疑问的话刚出口,她很快就又添上了一句:“你要是不乐意干这个活儿,就跟你哥换一换。我让他拉着牛车去十里八乡收东西,粮食家禽啥都收。”
    听了这话,二牛连个磕绊都没打,立马把脑袋点得跟小鸡啄米一般:“我去磨磨,我拉着驴子挨家挨户的推磨去!”
    生怕亲娘反悔,二牛一溜烟儿的跑了。
    杨冬燕露出了迷之微笑,心说傻娃子还跟老娘斗!
    不过,她也没说瞎话,大牛的任务的确非常之重。
    早先方氏为了在草市上摆摊挣钱,就经常跑到各村里收东西。可一则,她是要两头兼顾的,二则,就她一人也收不了太多东西。再就是,杨冬燕这回是掺了私心的。
    让大牛赶着牛车去各个村镇收东西是真的,但趁机多收一些粮食也是真的。
    面对未知的灾祸,且很有可能是地里粮食减产,如今的杨冬燕能做的也就是尽可能的囤粮了。
    偷偷摸摸的囤粮……
    这事儿搁在一般人家里还挺难办的,毕竟乡下地头谁家也不是门户紧闭的。尤其是农忙过后,就算部分人往镇上去打零工挣钱了,但还是剩下不少闲人,串门子就是他们的家常便饭。
    幸好,老魏家不是别人家。
    住在村尾就有个好处,村头的人不是真的有要紧事儿,都不会往他们这儿来。再有收货一事打掩护,只需要每次收了粮食截留下一部分,天长日久的,谁也不会真就那般细心的发现问题。
    挖地窖也不着急,听大牛的意思,明年的收成都不一定会明显减产。
    不过,最好还是在年关之前挖好地窖,挖出来的土,也可以随着牛车每天运一部分出去。
    杨冬燕的小算盘打得啪啪响,只是这么一来,大牛二牛今年是肯定出不去了。
    那也不要紧,计划赶不上变化,早先杨冬燕也不知道地里庄稼减产。大不了就跟今年年初那般,等来年正月里再让大牛二牛出门。
    老魏家上下非常痛快的接受了这件事儿,没有任何人反对。
    只是等消息传出去后,倒是有不少人倍感失望。
    大家都等着跟在大牛二牛身后,想趁机发一笔小财。
    杨冬燕才不管外人是咋想的,倒是在确定了大牛二牛下半年不走后,特地跟魏大嫂支会了一声,大意是,今年是不走了,要是想跟的话,来年正月里倒是可以一起出门。
    魏大嫂听了这话,未开口先叹气。
    “咋的?还非要赶在今年?”杨冬燕就纳闷了,至于嘛!
    “倒也不是,是我小儿子的亲事不顺当。”魏大嫂生怕杨冬燕误会了,赶忙解释了起来。
    其实,都不用特地解释,杨冬燕都能猜到肯定是不顺当的。
    魏大嫂的眼界多高啊,从早先看中了窝头先生的闺女开始,杨冬燕就明确的知道了。
    虽说窝头的先生家里也就那样,开着村学是能养家糊口的,但真的是谈不上有多富贵。估摸着,应该是比不上魏大嫂家的。
    可嫁闺女跟娶媳妇是不一样的。
    嫁闺女的肯定要考量对方家里的条件如何,娶媳妇谁又在乎呢?
    咋地你还指望娶进门的媳妇带上丰厚的嫁妆?别做梦了,他们这一带的嫁妆约等于零,厚道一些的人家也就是将彩礼充当闺女的陪嫁,普通人家也就陪嫁一床棉被两身衣裳,空着手嫁过来的更是比比皆是。
    所以,就算先生家里的条件也就那样,却完全不影响他把闺女嫁到一户殷实人家去。
    魏大嫂想要比着这个标准找媳妇,那她家的条件就得先往上翻个几番。
    关键是,身为亲戚还是近亲,有些话杨冬燕实在是不方便说。
    杨冬燕耐心的听着魏大嫂吐槽给小儿子相看亲事的不顺利,总结一下就是,她看得上的人家都不同意,媒人那头提供的人家,她又看不上。
    最终,魏大嫂叹息着道:“我就是想给我小儿子找个好一些的媳妇,咋就那么难呢?”
    摸着良心说,魏大嫂也不是真想要找个四角俱全的好亲事,她挑小儿媳妇更多的看重门风。
    希望对方来自于一个规规矩矩的人家,名声一定要好,长相钱财一律不看重,但最好是家里的长女,真正的长女,没有哥姐只有弟妹的那一种。
    杨冬燕认真的想了想,就感觉这个要求贼他娘的耳熟!
    思量了半天,还真就叫她想出来了。
    “不是……你这是在挑长媳吧?”
    遥想上辈子,杨冬燕给她的长子挑媳妇的时候,也是放眼整个南陵郡,将各家各户的好姑娘都扒拉了一遍。她那会儿更烦人,不光对家世出身有着严苛的要求,还只看各家长房嫡长女。
    南陵郡那头,分家单过的更少,很多家族都是上百年不曾分家的。因此多得是好几房兄弟一起过日子的,像杨冬燕这样,只想要长房嫡长女的……
    考虑到闺女一嫁过去就是王府世子妃,各家各户虽然对此略有微词,但还是都忍住了没当面逼逼。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