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之后,大牛二牛顾不得休息,就为了盖新屋的事情忙活开了。
    砖瓦都要提前跟人家定,还需要不少木料。要是自家派人去山上砍伐会特别费时间,还容易出事,毕竟大坳山外围已经没有大树了,进入深山的话,安全就没了保障。最好的办法就是雇人去砍或者直接买,不过那都得提前打好招呼,现成的不多。
    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事情,耗时耗力不说,最耗的还是钱。
    幸好,老魏家有钱。
    杨冬燕打算这次将“发财”的金额固定在五十两银子之内,当然她不会明着说的,这么做只是为了不太露富。算下来,盖房子需要三十两银子,再置办两三亩地,直接将明面上的钱花个一干二净,也省得别人惦记。
    想起去年的事儿,杨冬燕一直防备着大姑姐魏阿荠再度上门。
    结果,魏阿荠还没来,亲家母也就是杨冬燕的娘家大嫂又来了。
    小杨氏她娘啊,听人说魏家哥俩回来了,立马就担心上了。这十里八乡谁不知道魏家哥俩是大孝子,尤其是魏二牛,本来就是较为受宠的小儿子,外加他性子还憨厚,最是护他娘了。
    那要是让二牛知道,他不在家的这段时间,他媳妇都作上天了,他还能有好脾气?尤其啊,他媳妇还只给他生了个闺女!
    吃了那么多好东西就生了个闺女!!
    生了个闺女还要继续作!!
    连小杨氏亲娘都闹不懂,她闺女到底是哪儿来的勇气继续作幺?这简直就是……
    ‘作天作地是我不对,但我下次还敢’——整个儿就一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作死架势。
    小杨氏当然是不怵,可她娘害怕了。
    一得了消息就急吼吼的往礁磬村跑,等看到女婿魏二牛时,她立马泪如泉涌:“女婿啊!外甥啊!是我们老杨家对不住你啊!!”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的称呼一般都是跟着女主走的。魏大哥魏大嫂是女主丈夫的大哥大嫂,老叔是女主丈夫的叔叔。所以大牛二牛称呼为大伯大伯娘以及叔爷爷。
    第037章
    二牛一脸懵逼。
    本来就不聪明的他, 直接被丈母娘这一声大吼吓得脑子里一片空白,全然不知道该怎么往下接话。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小杨氏她娘心里也是有成算的。
    其实在两家说亲时,杨家的条件是要好过于魏家的。在这个讲究低娶高嫁的年代里, 小杨氏完全可以嫁到家境更好的人家里。
    可一想到小闺女被自家俩口子宠坏了……
    不说旁的,小杨氏打小就没下过地, 便是最忙的秋收时节, 那也是待在家里负责做饭的。如果仅仅是不会做农活,那倒也没啥。可事实上,她连屋前屋后的那点儿事情都做不利索。
    为了避免疼爱了十几年的小闺女,嫁出去以后受到婆母的蹉跎、妯娌的欺压,这才同意了小姑子杨冬燕的上门求娶。
    她想的是,到底是自家小闺女的亲姑姑,就是看在他们俩口子的面子上,也会稍稍包容一些吧?
    想起当年杨冬燕上门求娶时,说的那些话、给的那些承诺……
    小杨氏她娘啊,只觉得满脸躁得慌!
    谁能想到呢?压根就没人欺负她闺女, 全是她闺女在作天作地使性子闹脾气!
    “二牛啊, 你就当是看在你舅舅的面子上, 不要跟那作死的臭丫头计较。就算你想教训她……你跟我说,我替你去收拾她!”
    小杨氏她娘就觉得吧, 只要提前先将闺女骂了, 亲家应该就不会再揪着过去的那些事儿不放了吧?
    好巧不巧的是,杨冬燕正好从外头回来, 就看到了这一幕。
    “嫂子啊!”杨冬燕格外热情的将她迎进了门,拉着她就往堂屋里走,还高声唤着,“大牛婆娘!上点心上糖水!”
    茶水是没有的, 虽然她是可以跟刘家兄弟要上等的好茶叶,但没那个必要。乡下地头,接待客人的最高礼节并非茶水,而是往白开水里搁了蜜糖或者红糖的糖水。
    然而,方氏这会儿并不在家,她去河边洗衣裳去了。
    不过不要紧,这不是有二牛在吗?脑子不清楚不代表手脚不灵活,他很快就从橱柜里翻出了一包绿豆糕,拿了个浅盘子装上,当然摆盘是肯定不会的,就这么草草的装了一盘。随后又泡了一碗糖水,就这么端着上堂屋。
    小杨氏她娘:……
    受之有愧。
    不过,因为两家并不是一个村子,说是在邻村,其实也并非是紧挨着的。也因此,两边的消息并不是那么灵通,不然也不会等大牛二牛都回家好几天了,杨家那边才得了消息。
    当然上次生孩子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那是杨冬燕托人去报信的。
    此时,小杨氏她娘心里其实还是怀揣着希望的。她想着,就算闺女怀孕期间是作死了点儿,生完以后还死不悔改,可到底她上次过来时,千叮咛万嘱咐,说了好些话,甭管怎么说,也该听进去了一点儿,对吧?
    ……才怪!
    杨冬燕不知道娘家嫂子想的啥,她只让人赶紧喝糖水吃点心,这大老远的过来,就算此时天气不冷不热的,那也一样累得慌。
    见对方吃喝起来了,杨冬燕才笑盈盈的道:“嫂子哟,大牛二牛这趟跑出去又挣钱了。我寻思着,家里人口也多了,屋子不够用了,就索性再盖几间新屋。等到时候新屋落成了,我再让人去喊你和我哥过来吃席啊!”
    盖房子是天大的喜事,不逊于儿女嫁娶的那种。也因此,办席非但没人会说什么,反而只会羡慕不已。
    “盖、盖房子啊!”小杨氏她娘犹豫了一下,心说像这种大事儿……应该不会她闺女作幺的吧?
    “对呀!”杨冬燕一拍巴掌,“到时候就让福姐儿住新屋去,嫂子可满意?”
    满不满意先搁在一旁,她更想知道谁是福姐儿。
    这个问题倒是很快就有了答案,毕竟亲家母上门,没的说不去看亲闺女和大外孙女的。等她亲眼看到以后,她的眼泪啊,就没停下来过。
    “你又作幺!你又折腾!你这孩子怎么就说不听呢?算算日子,娃儿都满月了,你为啥还躺在炕上?”
    福姐儿满月那天,就是魏家请客那会儿,也就三四天前吧。也就是说,小杨氏应该出月子了。
    甚至于,乡下地头就没有说坐足月子的。很多妇人都是生完孩子没几天就下地干活的,再不济也该起来生火做饭。能让媳妇舒舒服服的躺上七八日,什么活儿都不用干的,就已经是厚道人家了。
    结果呢?
    得知自家闺女已经在炕上躺了一个多月,这期间不光没干任何活儿,连屎尿布都是嫂子帮着搓的,她就没出过门,吃喝都是端到屋里送到她跟前的。
    对了,隔壁魏大嫂的其中一个儿子会做一些简单的木工活,杨冬燕就托他打了一张四四方方的小炕桌。
    这一个月来,小杨氏都是躺在炕上吃喝的。
    小杨氏她娘直接被气糊涂了,活了一把年纪,真就没见过那么作死的!
    偏生,小杨氏还很努力的让她娘明白,自己在老魏家吃香的喝辣的,一点儿都没受苦。
    没必要,真没必要。
    只要不瞎,看一眼小杨氏脸上胳膊上那个肉,再看一眼福姐儿那圆滚滚肉嘟嘟的模样,就敢肯定这母女俩日子过得相当滋味。
    至于每天至少两个蛋,只吃精细粮食不吃一口粗粮,爱吃肉包子、肉馄饨、肉饺子,再隔天杀鸡炖肉等等……
    小杨氏她娘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
    “我们老杨家对不住老魏家啊啊啊啊啊啊!”
    杨冬燕强行留她嫂子吃个饭再走,因为她嫂子过来时是提了一篮子的鸡蛋的,总不能说人家带着礼物过来,连顿饭都不留吧?这也太过分的,说破天都没这般不要脸的。
    又因为家里有客人,那不得多添俩菜?
    万幸的是,眼下属于大牛二牛发完财回家了,已经不用继续装穷了。所以家里买了不少好吃的。
    杨冬燕还考虑到她嫂子是彻头彻尾的北方人,不一定喜欢吃蒸米饭,所以吩咐方氏下了一锅大肉饺子。至于这不年不节的为啥要吃饺子……
    小杨氏要吃啊!
    又蒸了一笼屉的肉包子。
    当然还是小杨氏要吃啊!
    再杀了一只鸡,半只清蒸沾酱油吃。虽说是清蒸的,但因为配了猪板油,蒸熟后肉质鲜嫩油而不腻,滋味相当好。另外半只切了炒辣椒吃,用的就是杨冬燕从刘家兄弟那头坑来的上等好辣椒。
    蔬菜也是要的,拍个黄瓜滴两滴芝麻油,再来辣炒白菜,最后则是丝瓜炒蛋,齐活了!
    每一道菜都是用大海碗装的,饺子更是直接用面盆连汤带料的装了一盆。
    小杨氏她娘目瞪口呆。
    是很想哭,也的确很崩溃,可不知道为啥呀,崩溃的泪水从嘴角里流下来。
    杨冬燕在外人面前还是很注重人设的,因此她亲自拿了大碗给小杨氏扒饭菜。今天没米饭,那就先来一碗肉饺子,再扒拉鸡肉,辣椒炒的那盘就算了,小杨氏还在喂奶呢,所以吃清蒸的就行,再多舀点儿丝瓜炒蛋……
    她就是故意当着小杨氏她娘的面扒饭菜的,一边扒拉着一边还开口解释着,表示自己非常重承诺,对儿媳妇兼娘家侄女,那叫一个好啊!
    “嫂子你看,我当初答应过你的,一定会待她像亲闺女似的……来啊,你也吃啊,这不是还有很多吗?”
    那肯定啊,辣椒炒鸡肉就没动过,辣炒白菜也是,就算其他菜舀了不少,可剩下的更多啊!
    毕竟,小杨氏就算再能吃,也肯定是比不上大牛和二牛的。
    至于为啥大家都吃得那么好,却只胖了小杨氏一人……
    当然是因为她成天不动弹啊!像大牛二牛,出门一趟清减了不少,就算这几天吃得很好,其实也没补回来。等接下来,要忙活盖房子的事情了,只怕吃得再多,还是胖不了。
    而方氏和杨冬燕,也是看起来比其他人气色要好一些,跟小杨氏是真的没法比。
    倒是窝头,他年岁小,这几个月里确实重了不少,可他正处长个头的年岁,因此份量是重了,看着还是瘦。
    小杨氏她娘总结了一下:
    一家俩胖子,不是她闺女就是她大外孙女。
    就很好哭。
    魏家的饭菜特别好,可吃完以后,却是越想越绝望。小杨氏她娘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能劝的话,上次过来的时候都劝过了,再反复说也没啥意思。可要是不劝的话,她这心里又实在是过意不去,总觉得自家坑了亲家。
    也因此,她最后是哭着离开老魏家的。
    更要命的是,村里有人认识她啊!
    这不是去年老魏家办席,他们一家都过来吃了吗?事后还被魏大嫂好一阵编排,但不得不说,也因为如此,村里不少人都认识了她。
    见她从老魏家出来,还在那儿抹泪花花,就有人不乐意了。
    “咋地老魏家对你闺女这么好,你还不满意?”
    “这也太……太那啥啥了!”
    “不是我说你,实在是你们老杨家的闺女啊,这也太金贵了!天天吃细粮鸡蛋,还闹着要吃猪蹄、河鲫鱼下奶。杀猪匠家里的猪蹄都叫老魏家包圆了,还让方氏回娘家逼她哥下河捞鱼……”
    其实没人让方氏回娘家逼她哥下河的,这不是有钱拿吗?是方氏自个儿想着肥水不流外人田,与其拿钱去买河鲫鱼,那还不如让她哥下河去捞鱼。累是累了点儿,但能来钱啊!
    外人不知道这个,只知道小杨氏在家里作天作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