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前个儿嫂子不还惦记着孩子,说都快腊月了,咋还不回家。这就骂上了?”杨冬燕很是稀罕的问道。
    魏大嫂生了四个儿子并俩闺女,都养大了,可以说这是她最骄傲的事情了。俩闺女前些年都嫁出去了,儿子当中也只有最小的那个还未娶妻。比起杨冬燕家,隔壁那是真正的人丁兴旺。
    “大牛娘!你也来评评理,有这么当嫂子的吗?家里只有老小还没娶媳妇,我说打零工的钱攒起来,再将家里养的猪卖了,凑份聘礼给老小说个媳妇……有啥不对了?”
    杨冬燕起初没完全理解,不过在魏大嫂连骂带诉苦的声中,总算了解了个大概。
    隔壁因为孩子多,老大和老小之间差得岁数也就略大了些。魏大嫂家的长子今年三十了,她小儿子才十五岁,不过这也没啥,村子里还有大孙子比老儿子年岁大的呢!
    前两月秋粮收上来后,魏大嫂就让她家老二、老三出门打零工了。老大是留下来干活的,老小则年岁太小了,谁也不放心他个半大小子出门。
    这不,今个儿俩小子回来了,魏大嫂收了他们的钱,又寻思着将自家养的猪卖了,凑一凑钱,给老小说个媳妇。当然不可能立刻过门,估摸着最快也要等来年秋收以后了。
    结果前头仨媳妇闹开了。
    老二老三媳妇认为钱是自家男人累死累活赚回来的,该让她们捏着才对。老大媳妇则气恼当初她说亲时,家里只给了半贯钱的聘礼,再就是她的大儿子年岁也不小了……
    反正就是不乐意了,觉得自己这一房吃亏了。
    魏大嫂本就是个暴脾气,被儿媳妇这么一激,顿时暴跳如雷,张嘴就是一连串的骂声。
    “……好啊!我还没死,你们就盼着分家了对吧?就算是分家,也该让你们弟弟娶上媳妇!这还是当哥当嫂的,巴不得弟弟打一辈子光棍,咋有心那么黑的!我和你们爹当初累死累活的攒下家当,把你们养大,娶了媳妇生了娃,你们呢?翅膀还没硬就想出去扑腾了,你们倒是去啊!这院子是我和你爹的,家当也是我俩挣下的!”
    杨冬燕认真的听着,边听边点头,并在心里暗暗记下来。
    多好的素材呢,估摸着刘谏刘诰也听腻了那些骂声,努力背下来,下回让他们听个新鲜的。
    魏大嫂说的就不错,家里的家当哪个不是老一辈挣下来的?就说刘谏刘诰那俩兔崽子好了,虽然也有官职,可一年到头才几个钱,毕竟京官穷,尤其刘诰还是翰林院的……
    哦对了,这俩要守孝,如今应该是没官职了吧?
    杨冬燕很是嫌弃,只庆幸她和老王爷有本事,提前给那俩攒下了万贯家当。
    “这个家,只要我还活着,就轮不到你们来当家!”
    没错!说得好!
    杨冬燕吧唧了一下嘴,随后又觉得不太对。差点儿忘了,她已经死了,所以当不成家了。
    魏大嫂骂了个痛快,仨儿媳妇被骂得脸红耳赤,低着头揉搓着衣角,没一个敢吭声的。
    等她总算骂完了,恶狠狠的瞪了儿媳妇们几眼后,招呼杨冬燕上她那屋坐会儿。
    一进屋,魏大嫂就忍不住红了眼圈:“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哟!”
    “你没造孽!你没错!”杨冬燕还在默背魏大嫂刚才的话,觉得太有道理了,“当爹娘的,既然把孩子生下来了,就得对他们负责。给吃给喝给穿的,先把孩子养大了,再给他们娶媳妇,没的说给前头都安排好了,独独漏掉老小的。说破天都没这样的道理!”
    魏大嫂认真的想了想,随后重重的点头:“对!都是我亲生的,那肯定得一碗水端平啊!聘礼钱贵了我有啥法子?十几年前的情况能跟这会儿一样吗?”
    “兄弟之间真要扯这个,那是扯不完的。那我家二牛还打小穿大牛的旧衣裳呢,他头一次穿新衣,还是娶媳妇那会儿呢!”
    “没错!”魏大嫂重重的一拍巴掌,忽的扭过头,目光炯炯的看着杨冬燕,就好像是头一次认识她一般。
    杨冬燕被她盯得心里一突,差点儿以为自己暴露了什么。
    就听魏大嫂用满是惊讶的口气说道:“大牛他娘!你居然还能说出这么像样的话来!没想到啊!”
    呵呵,告辞!
    杨冬燕气呼呼的走了,回家碰到方氏问她隔壁又咋了,听那口气,估计方氏也是以为魏大嫂又借题发挥,找着机会就骂儿媳妇。
    “当嫂子就要有嫂子的样儿!别整天跟弟妹别苗头!你是长媳,跟你弟妹能一样吗?她傻你也傻?记住,你是家里的长媳,那就是管理中馈的当家主母!”
    方氏:……
    突然间,觉得自己高级了起来。
    第027章
    乡下地头过日子就是这般, 没有大宅门里的勾心斗角,充其量也就是为了仨瓜俩枣的瞎闹腾。
    在杨冬燕看来,这事儿实在不算什么, 结果她这边翻篇了,没两日, 隔壁又闹开了。
    这天, 杨冬燕倒是没在家,她被老叔家的一个媳妇喊了过去。依着辈分来算,那人是她堂弟媳妇,喊她过去则是想叫她帮着相看亲事,拿拿主意。
    杨冬燕上辈子就爱掺合这些事儿,她是王府老太君,旁的事情无需她来操心,也就是在儿女亲事上,能说上几句。作为府上辈分最高的长辈,不说直接帮着定下吧, 反正也不能完全撇开她来行事。
    这回说亲的是老叔家的一个孙女, 乡下地头说亲都是稍微有个意向了, 就让媒人领着男方来家里瞧。未嫁姑娘是不会露面的,主要是由女方这边的长辈相看男方。
    于是, 跟魏家沾亲的就风风火火的去了好多个人。
    说是让帮着拿主意, 其实杨冬燕说不上话的,人家姑娘有爹娘有爷奶在, 自有拿主意的人。让她纳闷的是,像这种凑热闹的事儿,按理说魏大嫂跑的最快了。
    带着这份疑惑,她到家时就下意识的往隔壁走去。
    “娘!娘!”方氏赶忙喊住了她, 把她拽回屋里后,才一脸夸张的道,“大伯家在闹分家!”
    杨冬燕瞪圆了眼睛。
    方氏绘声绘色的讲起了早间的事儿。
    “娘你刚走没多久,大伯家就闹开了,我想着你不在家,弟妹又大着肚子不方便凑热闹,我就过去帮你听了!”
    “没想到啊!大堂嫂哭着喊着说要分家,二堂嫂、三堂嫂也站分家,大伯娘都气哭了!还有大伯啊,他扯着嗓门让堂哥他们跪下。”
    光说还不够,方氏还现场表演上了,力求演绎出隔壁闹得有多厉害。
    “大伯娘就像我这样,坐在地上拿手拍着腿,大哭大叫,说堂哥他们白眼狼!大伯就扯着嗓子,就跟那灶屋里的风箱一样,呼啦啦的边骂边大喘气……”
    杨冬燕满脸嫌弃的看着方氏,见她真就兴奋到唾沫横飞了,赶紧往后挪了挪,生怕被这倒霉儿媳用口水喷一脸。
    “……就这样,大伯大伯娘说除非他们死了,才会分家!堂嫂们非说日子过不下去了,不分家就回娘家去!最后,就娘你回来之前没多会儿,三个堂嫂都跑回娘家去了。”
    方氏终于说完了,激动的操起饭桌上的茶壶,猛的就往嘴里灌,随后整个人原地蹦了起来:“哎哟哟!烫死我了!烫死了!二牛婆娘!”
    小杨氏扶着腰慢吞吞的走进来:“你自个儿跑去看热闹,丢我在家里干活。我生了火烧了水,还灌到茶壶里……怎么说都有一刻钟了,这么冷的天能有多烫?”
    方氏连连吐舌头哈气,好一会儿才缓过来,她骂小杨氏:“这点事儿都办不好!要你啥用?”
    “嫂子你现学的?大伯娘还说了啥?”
    “说了老多老多了,她自个儿气哭了,也把堂嫂们气哭了!”方氏仿佛突然想起来了,一拍脑袋,“大伯都动了烧火棍了,堂哥们都挨打了!跪下来挨的打!”
    “真的?怪不得我在灶屋都能听到隔壁哭得哇哇的,还有呢?”
    一个好奇的问,一个卖力的答。
    还真别说,气氛挺和谐的。
    杨冬燕无比嫌弃的看着这俩傻货,她决定收回自己原先的评价,方氏这脑子看着也不比小杨氏灵光多少。
    等这俩妯娌聊够了,方氏才想起被她抛到脑后的杨冬燕,忙转过身来问道:“娘你觉得呢?大伯家会不会真分家啊?”
    “会吧。”杨冬燕心不在焉的应了一句。
    “为啥呢?大伯和大伯娘都说,只要他俩活着就绝对不可能分家!”方氏兴冲冲的凑到杨冬燕身边,“当爹娘的不同意,儿子们还真敢分家啊?”
    “人心都散了,就算不分家,这家也迟早要散。”
    杨冬燕挺心疼魏大嫂的,当娘的哪个不希望自己的亲生骨肉兄友弟恭的?最好是小时候和和气气的,长大以后守望相助。可问题是,一旦希望和现实是两码事儿。
    迟疑了一下,她又道:“暂时应该是分不了的,怎么着也得等老小娶上媳妇。”
    方氏觉得很有道理,同时又挺不能理解他们的。她家里也有小弟,当哥姐的不是一般很疼爱小的吗?事实上,隔壁家的兄弟姐妹一直挺和睦的,谁知道突然就闹出了这事儿来。
    她问:“堂哥堂嫂们对俩妹子不都挺好的?怎么对小堂弟这个态度?”
    魏大嫂生了六个儿女,前头是一口气生了仨儿子,后来又生了俩闺女,这五个其实年岁相差不算太大,都是两年生一个。唯独这最后一个老小,跟前头哥姐岁数差了一些,从一开始就没处出太多感情来。
    本来,俩姐姐还没出嫁时,对这个小弟倒是不差。可那俩在五六年前就相继嫁出去了,其实就算没嫁出去也没啥用,那俩闺女在家里就不太能说得上话。
    “这有啥稀罕的?年岁差得大的兄弟,要么把幼弟当成个宝儿,要么就是拿他当成草,就这样呗。”
    杨冬燕知道啊,类似的事情她上辈子见得多了。只不过,她上辈子碰到的却不是为了这仨瓜俩枣闹腾了。
    先帝的儿女们便是如此,当今就差不多是魏大嫂前头那仨儿子的态度,甚至还不如这个呢。先帝那些年幼的子女,公主们都远嫁和亲了,皇子们或是过继出去或是随便给个爵位安置。反正爹没了,皇子也好公主也罢,一下子就掉价了。
    皇室尚且如此,乡下地头……
    噢!
    差点儿忘了,隔壁的大哥大嫂还有气呢!
    怪不得那么生气。
    杨冬燕原本是不气的,因为类似的事情她见得多了。可冷不丁的代入了自己,她就……
    翻着死鱼眼看向正喋喋不休的方氏。
    方氏一下子就被看得卡了壳:“娘、娘?”
    “咋的?也想学隔壁家的?翅膀还没硬,就火急火燎的打算把我这个老婆子给甩掉了?能耐了嘛!老娘还没老呢,你就打算爬到老娘脖子上屙屎撒尿了?那等老娘真就老到不能动弹的那一天,你还不得提前给我塞棺材里去?”
    杨冬燕张嘴就开骂,噼里啪啦的好长一段话,直接将方氏骂了个狗血淋头。
    别说方氏了,一旁的小杨氏都听懵了。
    妯娌俩就这样,瞪着眼睛张着嘴巴,就连脸上那傻乎乎的表情都如出一撤。
    傻得离奇!
    好半天,杨冬燕才止住了骂声,主要是累了。毕竟她前头跑出去一早上,热闹是凑了,就是没喝一口水。回家又光听方氏叨叨的说个没完,到这会儿是又渴又饿,还累得慌。
    “还傻坐着干啥?我饿了!还不赶紧做饭去!”
    “大、大中午的,做啥饭?”方氏结结巴巴的问道。
    “中午啊!那当然是吃午饭啊!咋的?老娘还配不上一顿午饭了?”
    一句话,方氏吓得抱头鼠窜,赶紧给这祖宗做饭去。
    人家还不要吃饺子馒头,连面条都不要,点明要吃炒菜配米饭,再来一碗热腾腾的蛋花汤!
    其实,在乡下地头,除非是农忙时节,才会为了体力加一顿餐,通常情况下还是实行两餐制的。
    甚至也不止乡下地头,杨冬燕上辈子也是这样。
    不过,以前在王府里,虽然正餐只有两顿,但一天却有三份点心。临近晌午以及下午午睡醒来都有点心,再就是晚饭之后的宵夜了。
    可不能想了,再想下去就特别想让刘家兄弟给她送府里的点心。
    虾饺、烧麦、糖糍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