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林秋曼反驳道:“那也不尽然,当今的大长公主不就是女郎的典范吗,靠娇弱之躯护佑一方百姓,夺回三十二座城池,实在了不得。”
    这个话题有点敏感,老陈识趣地闭嘴不语。
    李珣淡淡道:“那是大陈的耻辱。”
    林秋曼这才后知后觉,仔细想来,北獠疯狂抢夺大陈三十二座城池,逼得大陈用女人求和,委实窝囊。
    方才她有点飘,现在规矩起来。
    李珣意识到自己的态度把她唬住了,故意斜睨她问:“怎么不说了?”
    林秋曼谨慎道:“奴不敢妄言。”
    李珣眼神闪烁,给她挖坑道:“今儿我便准你畅所欲言。”
    林秋曼摇头,伴君如伴虎,他手握生杀大权,一个不留神儿嘴炮冒犯了,拧断她脖子也不无可能。
    之后一行人默默无言,刚才叽叽喳喳的麻雀忽然失了声,气氛着实沉闷了些。
    林秋曼憋了许久,才试探问:“殿……五郎打算去往何处?”
    李珣怕她又成了哑巴,和颜悦色道:“既然走了这趟,顺便看看并州治理得如何。”
    啧啧,合着是领导下乡视察民生来了!
    林秋曼感到无比荣幸,她居然也当了回领导……的小跟班体察民情。
    简直不要太威风!
    一位穿着便服的官员前来带他们出城。
    城外是乡野村庄,初秋大片农作物进入成熟季节。
    当地出产高粱,又地处平原,一片又一片红艳艳的高粱地广袤无垠,看得人心旷神怡。
    一位上了年纪的老翁正在高粱地查看高粱穗,李珣路过他时问了一句,跟京腔口音完全不一样,林秋曼听不懂。
    那老翁笑得满脸褶子,叼着旱烟杆回答他。
    林秋曼好奇问:“老人家说的什么呀?”
    李珣耐心解释:“他说今年收成好,一亩地比往年要多两成。”
    林秋曼:“你方才说的是并州话?”
    李珣点头,当即用京腔,并州话,好几种方言说了一番,把随行的众人逗笑了。
    领着他们的官员叫姚品元,他指着远处的防风林说道:“咱们这地方位处风口,以前种什么都遭殃,后来想了一个法子,造了一片林阻拦,专挑生长速度快的树种上,短短几年便有了如今的光景,也是不易。”
    众人眺望那片树林,边上村庄错落有致,房屋低低矮矮,有的高粱成熟得早些,已经开始收割。
    与这片收获的喜悦相比,隔壁渭城则颗粒无收。
    宁江河堤损毁,大片农田土地遭殃,整个渭城县至少一半地域受到灾害。
    父母官秦秉南被关押,心急如焚却无计可施。
    一家老小整日被禁锢在院子里,度日如年。
    那秦秉南还受过毒打,如今趴在床上默默咬牙忍耐,等着京城那边来人。
    好在是儿子秦乔长大不少,虽才九岁,却已在困境中学会了担当。
    他本是娇生惯养的官家子弟,从最开始不停的哭,到后来的习以为常,甚至照顾自家父亲已经像模像样了。
    每天外面都会定时送食物进来,和往常一样,秦乔去领了拿进屋,是几个粗糙的杂粮馒头。
    他一个个仔细扒开看,秦老太爷小声询问:“有信儿吗?”
    秦乔摇头。
    秦老太爷皱眉道:“按理说应该早就到了的。”
    室内的几人都不说话,颜氏重重地叹了口气,喃喃自语道:“也不知道大娘有没有平安到京。”
    这话让人们的心更沉了几分,倘若林大娘在路上出事,那他们就彻底完蛋了。
    倒是秦乔镇定,轻声安慰道:“祖母放心,阿娘一定会平安的,我昨晚做梦都梦见她了。”
    趴在床上的秦秉南提醒道:“勿要多言。”
    人们各自保持沉默,皆害怕隔墙有耳。
    那帮人曾把秦秉南捉去拷打过几回,无奈他嘴巴紧,硬是没透露分毫。
    后来他们又把老小抓去威胁,秦秉南更是笑得癫狂,让他们把一家老小杀了更好,这样他才有理由拼个鱼死网破,不用日日煎熬。
    到底还是想留条后路,那些人没办法,只得暂且关押,派人看守。
    一家人都知道账簿是保命的东西,平日里皆是沉默寡言,谨言慎行,暗地里则盼着林大娘搬来救兵,救他们脱离苦海。
    当天晚上秦家人熟睡后,后厢里的墙角忽然垮了一个洞。
    床上的秦秉南听到声响,忍着身子不适下床去看,却见一颗脑袋从洞里冒了出来,他吓了好大一跳。
    丑时,宅子火光冲天烧了起来,惊动了附近的人。
    有人大声道:“来人啊,走水了快救火!”
    那宅院泼了桐油,火势一起,烧得异常旺盛,受到惊动的人们连忙泼水救火。
    次日并州传来渭城的消息,老陈欣喜不已,忙小跑进院子,激动道:“郎君,鲁修尹他们成了!”
    李珣放下书籍,问道:“脱身了?”
    老陈点头,“昨晚上放了一把火脱身了!”
    李珣“嗯”了一声,做了个手势,老陈去隔壁院子转达好消息。
    姐妹二人高兴不已,林清菊又哭又笑道:“逃了就好!逃了就好!”顿了顿,“可有说他们什么时候离城吗?”
    老陈:“娘子莫心急,暂且还藏在城里,有老鲁他们护着,自然是安全的。”
    林秋曼:“那接下来呢,接下来怎么办?”
    老陈:“得看郎君的意思。”
    李珣办事的手段素来简单粗暴,对于不听话的人,打一顿就好了。要是打一顿都不管用,那就打死好了。
    各地的州府天高皇帝远,刺史不但是行政官,更掌控着当地的军事。
    这也是吉州刘国栋敢背水一战的本钱。
    李珣容不下他挑战中央权威,吩咐随从盛泽江道:“你且拿着虎符,速去彭水大营找魏常龙,让他直发两万大军到吉州来,我要亲自查办渭城案。”
    盛泽江接过虎符,“属下领命!”
    第70章 谁敢惦记我林二娘一巴掌抡死……
    并州到彭水来回只需要两日路程。
    两万大军由魏常龙亲自带领开路, 直接进入吉州地界,逼至渭城。
    突如其来的消息打得吉州官员措手不及,刘国栋更是震惊不已, 听到晋王亲自坐镇前来查办渭城贪污案, 全都方寸大乱。
    为贵人肃清了道路,魏常龙前去接迎。
    当李珣一身紫袍章服出现在渭城时, 受灾百姓全都激动了,一听说朝廷最大的官下来了, 纷纷跑去围观。
    两旁将士将百姓阻隔。
    李珣威严肃穆, 姿容皎皎, 仪态风流。
    有老妪小声问:“那是谁家的郎君, 年纪轻轻,生得这般俊?”
    旁人答道:“是天家的郎君, 晋王殿下,朝廷最大的官儿!”
    另一老翁恨声道:“渭城出了这么大的事,死了这么多人, 那帮贪官狠该整治一番!”
    这不,有人高声呼道:“青天大老爷, 渭城百姓死得冤啊!”
    接着人们纷纷跪拜鸣冤。
    魏常龙道:“诸位乡亲们且宽心, 朝廷定会为渭城百姓讨回公道!”
    城中道路虽已清扫得干净, 还是残留着不少水淹后的痕迹。
    一行人抵达府衙, 父母官秦秉南已经换上绿色襕袍跪礼接迎。
    李珣搀扶他起身, 见他手背上青紫鞭痕, 说道:“秦县令受苦了。”
    秦秉南激动得热泪盈眶, “殿下不远千里而来,是渭城百姓之福。”
    李珣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渭城百姓有你, 才是他们的荣幸。”停顿片刻,“林大娘暂且安顿在并州,不日便过来与你团聚。”
    秦秉南抹泪点头。
    二人走进府衙,李珣关切询问:“你的伤势如何了?”
    秦秉南:“救灾要紧,无碍。”
    先前城里虽有挽救,却搞得乌烟瘴气,粮食供应不上,治安混乱,医治欠缺,弊端层出不穷。
    李珣直接从并州调粮救济,遇到发国难财扰乱秩序的格杀勿论。
    军民齐心修复家园,很快便开了个好头,进入救济正轨。
    林家姐妹二人过来与家人团聚。
    经历一场生离死别,林清菊抱着父子俩痛哭一场。
    林秋曼在一旁看得感动,她那小外甥很有礼节,对她跪地行大礼道:“多谢姨母沿途对阿娘多加照料,您的大恩大德,乔儿谨记于心。”
    林秋曼扶他起身,摸他的小脑袋夸赞道:“乔儿也了不得,能于危难中照料好你父亲和祖父母,堪称小小男子汉!”
    秦乔腼腆地笑了笑,没有说话。
    林清菊感慨道:“数日不见,我家乔儿长大不少,往日娇生惯养,如今却愈发稳重起来,为娘既喜又忧,喜的是乔儿竟能独当一面,忧的是让你小小年纪竟吃了这般苦头,实在愧疚。”
    秦乔正色道:“阿娘言重了,父母危难,乔儿哪有拖后腿的道理。儿理应尽一份力为你们分忧,这才是孝之常情。”
    林秋曼打趣道:“你瞧这小大人,很会一番道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