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雏型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担心供应不上?
    王岚怔了怔,欢喜的目光慢慢地就凝固了下来,脑袋转的飞快道:“你现有手上有多少女工?”
    “不多,针线活好的,只有十三个。”
    正因为只有十三个,所以陈松岭现在很愁,愁这些衣服,女人们穿上后,实在是太好看。
    那么放出去后,定然会被疯抢,疯抢过后接踵而来的,便是供应。
    以他做倒爷的经验来看,一旦供应不上,就会出大问题。
    比如说,有的会在没有的人面前炫耀,没有的自然就会千方百计的来找他,如果他拿不出货来安抚,搞不好,某些眼红嫉妒的女人们,就会去举报。
    一旦举报,那就全完。
    陈松岭说完这个顾虑,江丫头就沉呤了很久,放在75年,这确实是个大问题,因为这个年头,大多数的人心理,还是相互平等的心理,如果谁不平等,暗地里肯定会有人去举报。
    比如说,前几年风声鹤唳的时候,有些人家,还因为多吃了一块肉,而被人举报成资本主义,被斗的那是死去活来。
    现在这个怪圈现像虽然被冲淡了很多,但还是存在的,
    所以的陈松岭的顾忌,必然有他的道理,而她也明白,现在还不是放开手脚赚大钱的时候。
    “十三个,那她们一天能做出一件吗?”王岚问。
    陈松岭凝重的点头:“如果只是做这些款式,一天一件没什么问题,但是岚件,你觉的,一天十三件,能供应上吗?”
    王岚沉呤,缓了好一会才望着她道:“江姐,这确实是这个问题,咱们人手似乎不够,那要不,我们试着先囤货?等囤到一定的数量,咱们再出手?”
    江丫头惊讶:“本来就要先囤货啊,难道你们之前没想过要囤货?而是做一件卖一件?”
    陈松岭和王岚一怔,顿时尴尬的咳了咳:“这个……”
    好吧,看他们的样子,之前确实没想到,江丫头汗颜,看来,他们之前想的,和她想的,还是不一样,她的规模是源源不断的供货,而他们想的,是符合当下。
    那现在,她觉的很有必要,给他们科普一下前卫的企业管理生产流程,还有类似若干年后的那种,温州炒房团的操作手法。
    “囤是肯定要囤的,上次我跟你们说过,一个款式,至少要准备四个码,这个你们还记得吧?”
    陈松岭和王岚赶紧点头。
    江丫头就接着道:“一个码最少要准备好五十件,才能考虑出货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还不能着急,但是,十三个女工,确实还少了点。”
    听她说,还不能急,陈松岭和王岚就想,怎么能不急,看着这么好的衣服,能做,能卖,还能大赚,却偏偏要囤货,不急才是活见鬼了。
    看着他俩明明心急,却还要拼命按捺住的样子,江丫头很无奈的道:“想赚大钱,就得要有耐心,你们知不知道,什么叫流水线分工制?”
    陈松岭和王岚就摇了摇头,表示听都没听过。
    于是,江丫头就在脑海里,一边快速的整理用词,一边仔仔细细的跟他们说,流水线分工制的好处。
    边说,还边拿纸,当着他们的面,来来回回叠了十几层,然后咔咔几剪子,就剪了个秀珍版的迷你娃娃直筒裙,然后再把分成两面的样式,结合到一起。
    如此示范完,王岚就懂了,惊讶的道:“对呀,我听我妈说,以前我外祖家的制药铺子,就是类似分工,最后才聚中到一起,那江姐,你这个法子,放在做衣服上面,也完全可以行的通啊。”
    陈松岭眼睛顿时也亮了,虽然他不懂怎么做衣服,但如果照江姐说的这样,把衣服分割成几个部分,然后再交女工去做,最后收拢起来,在时间和数量上面,就能翻上好几倍呀。
    这其实很好理解,毕竟制衣厂的流水线,就是这样,陈松岭和王岚之所以没想到,那是因为他们还不懂,所以一时障目。
    “做口袋的,可以只做口袋,做衣领的,只做衣领,这样一分,就算是针线活一般的女工,也可以用。”陈松岭立马就举一反三了。
    江丫头顿时十分欣慰,流水线分工的好处,确实就是如此,不但可以加快进度,在用人上面,也可以扩大,只需要那十三个针线活最好的女工,把关键的缝合发挥好,那么衣服的质量,就差不到那里去。
    “那要这么说,这个裁剪就很重要了,如果他裁的不好,就会损失一大批布料。”很快,王岚也抓到了重点。
    “没错,批量生产的衣服,好坏都在裁剪上面,更何况布料柔软,又大批大批的重叠在一起剪,一个把握不好,就会导致倾斜,那么能用的,就只有上面的几层,下面的全部不能用,所以说,想提高供货,这个裁剪师傅至关重要。”
    江丫头舔了下唇,一边说一边想,如果自己来当这个裁剪师傅,她一次能裁剪几层料子?
    如她后世的记忆,她见过最厉害的裁剪师,拿轻纱料子,一次能裁九百层,也就是说,他咔咔几剪刀,少量的女工们就能在几天的时间内,做出九百件衣服。
    陈松岭一边听一边思索,喃喃的道:“那这么说,裁剪靠的是技术,其实花不了多少时间?”
    江丫头点头,确实花不了多少时间,因为懂行的裁剪师,在动手之前,都会打模板,一个款式一个模板,打好模板照着样子剪,数量不多的话,也就是几十分钟的事。
    当然了,她脑子里想的,不是用剪刀,而是那种专业的布料电剪,型状很像电锯,所以在她点完头后,马上又摇了摇头。
    可这时,陈松岭却品出了味道,砸了砸嘴道:“那就好办了,国营制衣厂里,我刚好认识几个人,我让他们帮我引见一下,他们的裁剪大师傅。”
    江丫头眼一亮:“这是个好办法,但是,你要保证,他接了我们的私活,却不能把我们的款式,给透露出去。”
    果然,这思路一打开,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还符合当下。
    陈松岭立马拍板,这事交给他来办,另外他还要想办法,再去多搞些缝纫机,如此一来,才能确保出货量。
    把事情商量好后,陈松岭和王岚,就开始分工办事了,至于她,还是继续抓紧时间设计款式。
    待结束后,别说陈松岭和王岚干劲十足,就连她自己,都感觉到地下小工厂的雏形,已经全部勾勒出来了。
    虽然还见不得光,并且还没有固定员工和地点,但只要真正运作起来,那么成为70年代的万元户,可以是说指日可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