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边是理学楼,那边那个长满了爬山虎的塔楼,我们叫它北大楼,原来是个钟楼。”江惠娅从来没说过这么多话,“你知道余光中吗?”
    甘玲点点头,语文课本上有他的诗。
    “那是校友,前两年百年校庆的时候,他回来了,诗里还写这儿的钟声呢。”
    看过许多资料,畅想过一千次,也不如实地来看一看。
    江惠娅带她到那楼下,摸一摸石刻的年份:“走吧,天太热了,回去吧。”
    玲玲恋恋不舍,她还想再多看一些。
    “考进来有的是时间看,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风景。”
    甘玲拍了很多照片,想像它们在春秋冬会是什么景色,跟着大姨往家去,有点后知后觉,刚刚一心赶路,应该给大姨买点水果来的。
    “江老师,学生啊?”
    “不是,这是我外甥女。”
    宋老师有点惊讶,谁不知道江老师这么多年都是一个人,也没见亲戚,朋友也就是学校里面这些。
    既是朋友又是邻居,互相走动得多,熟人问她,她只说跟家里合不来。
    大家也就没再多问,没想到这么多年,外甥女来了。
    甘玲感觉到打量,不由自主想低下头,听见宋老师说:“真漂亮,长得好像你啊。”大眼睛,高个头,穿件天蓝色的连衣裙,又文静又漂亮。
    江惠娅笑了,玲玲看大姨的脸色,她在这儿,跟在老家,像是不一样的两个人。
    打开门,先闻到茉莉花的香味,江惠娅拿双塑料拖鞋放在地上,玲玲换了鞋子,找到香味的来源。
    窗台上摆了盆茉莉花,白色的小花苞星星点点藏在绿叶间。
    窗下是张书桌,桌上摆满了一叠一叠的书,两边的墙也都是书架,这里不像是客厅,像是书房。
    厨房也是小小一间,冰箱还是几十年前那种老式的绿冰箱,卫生间也很简单。
    只有一间房间,外面是个小阳台,小阳台上面晾着衣服,脚下摆着盆栽,还没开花,看不出来是什么。
    她的目光在房间里转了一圈,又落回茉莉花上。
    甘玲看着这间小屋心生向往,她要是也能有这么一个地方,就很好很好了。
    门被敲响了,宋老师买了两串葡萄分给江惠娅一串,洗干净放在不锈钢的盘子里拿来的:“不是给你的,是给你外甥女吃的。”
    甘玲坐在沙发上,吃着葡萄,看大姨的书。
    到十一点半,江惠娅说:“咱们简单吃点吧。”她开锅煮了把面条,从冰箱里拿出切好的咸水鸭子。
    两人把书桌理了理,摆到中间摆饭菜,甘玲问:“大姨,为什么每次你给外婆扫墓的时候,都要带只鸭子啊?”
    “外婆喜欢吃。”她刚上大学的时候,放假回家带了一只鸭子回去,妈妈高兴得不得了。
    后来虽然也带鸭子看她,可她吃不着了。
    甘玲沉默了,她突然想,她以后能把我妈妈接出来吗?
    吃完饭,玲玲主动洗碗,把没吃完的菜放进冰箱里,她还把自己这次的成绩告诉大姨,有一点小骄傲的说:“我被分到冲刺班了。”
    年级里还基础班和平行班,基础班是后进生,平行班是成绩中游水准的学生,甘玲挤进了冲刺班。
    这些是可以博一博上好学校学生,从暑假就开始实行。
    “努力是要的,但你也不要太勉强自己。”江惠娅知道现在高考是什么样,千军万马过独木要,她怕孩子的弦绷得太紧,绷断了。
    甘玲点点头:“我知道。”但她有无尽的动力,眼前有目标,身后有追兵,她不能停下来。
    “下午你想干点什么?”江惠娅问她。
    “坐一坐,看看书。”大姨这里明明没有空调,可是一走进来,她就觉得很凉快,可以在这里坐一下午。
    两人互不打扰,一个坐在书桌前写教案,一个坐在小沙发上读书。
    直到快五点,一起出门,慢慢走到校门口,林文珺已经带两个孩子在等着了:“大姐。”
    “文珺,宁宁圆圆。”
    圆圆有点怕大姑,让她想起教导主任:“大姑好。”
    真是一眼就能从几个孩子身上看出不同来,江宁大大方方跟姑姑问好,一把勾住了甘玲:“怎么样?好玩吗?”
    “嗯!”
    几人在食堂吃的饭。
    “假期了,别的食堂都关了,只剩这个开着。”
    圆圆第一次在大学里吃饭,跟小学吃营养午餐真不一样,因为新鲜,根本不在乎饭菜的口味。
    还又碰上了宋老师,她是来打饭打菜,带回去吃的。
    “这是我弟妹,两个侄女。”
    宋老师再一看,这人的生长环境,还真是一眼就能看出不同来,她问:“这个是姐姐吧。”
    “不是。”江惠娅笑着解释,“我外甥女最大,明年就高考了。”
    江宁忍不住想摸摸脸,她难道看上去比玲玲姐姐要大很多吗?
    吃饭饭,大姑送她们出校门:“你们要呆得久,明天也可以来找我玩。”
    甘玲说:“我明天就回去了。”直接坐火车去回苏城,别的同学已经开始上课了,她也得继续冲刺!
    回到酒店,江宁问她:“大姑家什么样?”她觉得大姑好神秘,家里没人知道她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特别好。”甘玲不知如何描述那种感觉,但就是特别好。
    “比我们家还要好吗?”圆圆突然插嘴,她看着玲玲姐姐,有点不相信,这世界上没有比她家更好的地方?
    甘玲想了想,诚实点头。
    “可是我们家有花园,还有元宝啊!”圆圆简直不可置信。
    玲玲姐姐太奇怪了!
    第307章 投资太难 她被爸爸说服了
    甘玲回家一头扎进题海, 舅妈果然帮她瞒着,家里没人知道她偷偷去见大姨。
    江宁准备去夏令营,只有圆圆最轻松, 她又过上了上午写作业, 下午看电视的愉快暑假生活。
    “你作业写完了吗?”林文珺出门上班之前问。
    “还没开始呢,我在吃早饭呀~”圆圆跟姐姐不一样, 江宁小学初中的时候, 拿到假期作业就一口气全写完,圆圆每天写一点。
    一篇英文单词抄写,一页暑假生活,一页数学习题……
    她做完了才开始玩。
    也不能说江宁的做法就一定是好的,圆圆的就一定不对, 起码她每天都还在写作业。
    “那你今天的按时完成啊。”林文珺拎包打伞, 天儿太热了,大早上就这么热, 走到公司出了一身汗。
    “今天也太热了吧。”一进公司门就听见她们在聊这个。
    小米怕热, 凑到大空调下面,撩起长发吹风。
    “你这么吹风,当心着凉。”林文珺收了伞说她, “可别觉得自己年轻, 后脖子那块受过凉,过了三十可受不了。”
    小米吐吐舌头, 把头发放下来:“太热了,今天说是高温,36度呢!”
    36度算什么呀,以后那天气,37, 38度那在夏天都是常态,报纸新闻又在说什么温室效应,生态环境,反正只要到夏天,就得嚷嚷这些。
    林文珺把汗擦擦干,倒了杯水,先喝一口再问宋爽:“咱们的那个冷泡果茶,这几天反响怎么样?”
    新出了一个捆绑销售的新套餐。
    透明玻璃水杯,加口味酸甜的水果茶一起卖。酸甜味更适合夏天,清爽解暑,塑料小包里面有橙片柠檬片。
    也有甜荔枝薄荷叶可以选,研发试过许多次,找到了适合的甜度。
    泡在透明杯中,在冰箱里冻上三小时,就可以带出去喝,最主要是拿着这个杯子,看上去特别好看。
    向大众推广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美且看上去与众不同。
    这一次的广告就拍得特别精致,本地电视的娱乐节目里,还做了一个街头采访,模仿日本的综艺节目,拍路人翻包。
    看街头那些耀眼的女孩们包里都有什么,长得漂亮,打扮得干净的女孩子们,更容易引领潮流,算是一种合作营销推广。
    包里有大品牌的润唇膏和防晒霜,还有透明果茶随身杯。
    其实都从戏剧学院请来的女孩子,栏目组整合了一下最近接到的广告推广合作,安排了这一次采访。
    为了效果逼真,错开品牌,每人拥有一到两样。
    电视儿童圆圆信以为真,她哒哒哒跑上楼,告诉在书房里的妈妈:“妈妈,快看啊!12台在放我们家的果茶呢。”
    江宁也给妈妈的果茶做了一次小广告。
    她去拳馆打拳,带了一瓶果茶,晚上泡好,白天出门的时候加进冰块,休息的时间别人去买可乐雪碧冰红茶,她拿出杯子喝上口。
    她最喜欢加了薄荷叶的。
    果味足,又不很甜,就是可惜,放一会就不冰了,如果能做成瓶装的饮料,那不就能在店里卖了吗?
    “妈,我们为什么不做瓶装饮料啊?就像冰红茶那样的。”
    “一口吃不成胖子,慢慢来。”
    要做饮料线的投入太大了,目前她们做不起来,也不是没有投资方愿意参与投资。
    比如台湾做方便食品的大企业,内地的总公司就在海市,他们跟珺宁接洽过,有合作的意愿,但他们要占大头。
    林文珺没有答应。
    她不可能答应,对方说是合资,其实就是花一笔钱买断,买断之后这个果茶品牌的发展经营就跟她毫无关系了。
    到时候就算别人中止发展计划,让她们无限期等下去,她们也没办法自己再做,这种坑,可不能跳。
    饮料生产投入太大,于是宋爽提议继续做好杯装茶。
    现在是透明的杯子,还可以再设计外包装更漂亮一点的杯子,果茶泡完,杯子还可以继续使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