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然后,李始悟叹了口气,苦笑道:“现在的环境嘛,大家应该也都有些了解,各门各派估计都准备看咱们出丑,八成也会有人让应龙你们几个下场切磋。不语啊?”
    “嗯?”牧绾萱眨眨眼,表示自己正认真听讲。
    李始悟笑道:“你看,下午的时候你就出手震一下场子。只要不经意的表露出你自身道境修为,咱们今天就可以安稳的看戏了。”
    结胎境的三代弟子,这说出去谁敢信?
    牧绾萱只要露一手修为,就足以证明,武当山道承不弱于任何道门名山,自然也会让那些想挑刺趁机嘲讽武当‘道武第一’的修士闭嘴。
    王升在角落抱着胳膊有些欲言又止,但见师姐颇为认真的点头应声,也就只能随她去了。
    李始悟和三位道长这才放心离开,而王升特意去师姐房间叮嘱了一番。
    “下午时如果没有必要,就不要展露太多本领,只显露修为就好。”王升语重心长的嘱咐着,“修道并不是为了争强好胜,切莫因为这事扰了心境。”
    “哦,”牧绾萱颇为乖巧的点点头。
    郝灵忍不住小声吐槽了一句:“看你们这样子,总觉得王师弟该是师兄,绾萱是师妹才对。”
    王升和牧绾萱相视而笑,倒也没反驳什么。
    平日里在山上小院,也确实是王升操心的较多,牧绾萱大多时只需要听王升说要做什么了,就会去做什么。
    省心的很。
    第20章 道法临台,百花初绽【求推荐,求收藏】
    武当一行人九人,下午一点半准时出发,在两位茅山派道长的带领下步行上山。
    入茅山西,过众妙之门,踩通圣之桥,路有闲亭几处,山林尽显空幽。
    这一路景色倒是十分不错,虽都是山林,但风貌与武当大相迥异,直让人流连忘返,想在此间无拘无束的住上些时日。
    说是去月华台旁,其实就是去崇禧宫的殿外。
    各派的门人弟子在殿外已经搭好的会场各处,按茅山安排的位置入座等候,李始悟这般领队的道爷去崇禧殿内议事。
    百多茅山弟子奔走忙碌,会场已经布置妥当。
    其实这会场也简单,一处中央的空地,两侧摆些蒲团和长凳,再立一些标注门派的牌子。
    不得不说,茅山上修行的道士当真不少,最起码王升在武当山上,也没见过这么多有修为在身的年轻弟子。
    这就是道承底蕴的体现。
    此地就是胜在幽静,没有俗世的目光注视,众弟子也被告知不能用任何手段拍摄留存此地影像。
    故此,这些修士们接下来就可以随意展露修为,研讨修行之事。
    王升觉得,那高高挂起的横幅上的字改一改,把‘道门交流大会’改成‘道门摸底大会’更贴切一些。
    百多人并不吵扰,道长们都在闭目养神,年轻些的弟子则互相打量。
    牧绾萱和王升坐在同一条长凳上,今天她有任务在身,坐定之后就一直在闭目养神,显然是对接下来的出场十分重视。
    周围不时有目光落在王升身上,但也只是一晃而过,像王升这种靠气质输出颜值的年轻道士,在这里简直不要太多。
    还是看师姐的比较多。
    未正三刻,殿内响起丝竹道乐,七八位身着淡黄道袍、头戴五岳道冠的茅山老道缓步而出,一个个头发全白,但浑身流露的气息道韵颇为不凡。
    李始悟等各山来的道爷跟在后面,各自谦让一番,在殿前摆好的长凳‘阵’寻到各自位置,整整齐齐的坐了一排。
    王升都忍不住偷偷拿出手机,拍了几张这一群仙风鹤骨老神仙们的合影,顺手给师父发了过去。
    接下来,又是喜闻乐见的演讲环节——
    追溯道门历史,展望光辉未来。
    讲话的这位茅山道承老前辈修为高深,王升反正是看不透的。
    这场地没安放麦克风,但这位老道一开口,嗓音就平和的传达到了场中所有人耳中。
    只是这一手传音之法,就足以证明对方那非同小可的道境,但王升对这位道爷完全没什么印象。
    看来,自己上辈子从网络上所知的信息,必然有很大的水分。
    如果非要说开场演讲的缺点,还是众位道长的老问题了——‘互通发’并不是标准。
    老道开口也是改不过来的浓厚乡音,但讲话时徐徐缓缓,让人能够勉强品味其内内容。
    “如今啊,这太平盛世,来之不易……
    修道之人当秉持护道卫道之心,不可用道法为祸世间……
    道门修士受戒持律,就该知,哪怕修为高深,也不可肆意妄为,更不可凭仗道法满足自身私欲,那样哪怕眼前没什么影响,修道高深后,心境也不得圆满,肯定是会被阻碍的。
    祖师爷的训诫咱们不能忘,乱世时出山行侠,太平年间,就要遵纪守法,要护国卫民,守护这朗朗乾坤!”
    不少年轻修士听这般教诲,也感有些新奇。
    毕竟平日里各山道长虽然一直说修道先修德,却也只是强调要尊师重道、与人为善,很少上升到家国天下的层面。
    王升倒是颇有感慨,想起了师父对自己言传的一些往事。
    这位茅山道爷所说的‘护国卫民’,并非简单说说的。
    远的不提,向前数七八十年,大华国未立,神州大地正遭外敌凌辱,倭寇横行、枪炮乱鸣,原本避世修行的众多道人纷纷入世……
    等打退了来犯之敌,不少道承的弟子死的死、伤的伤,有些道承甚至只剩几位上了年纪的老道,守着枯败的山门,担忧着这流传千年的道承,明日是否就会因无人传承而完全断绝。
    道家追求的无为,乃是家国安宁时避世修行,但家国危难之时却要挺身而出。
    可惜天地元气复苏的晚了百年,不然,各位道爷说不定还真能掀翻了东海之外的弹丸之地。
    故此,护国卫民这四个字,与道门所追求的清静无为并不矛盾。
    天玄地黄人清色,乾坤不宁仙为侠。
    这边茅山老前辈的话刚讲完,一位稍显年轻的茅山道长就站起来。
    前面讲话的老道爷估计是茅山此时辈分最长,但已经不过问寻常事务。
    后面站起来的这位看模样五十多的道长,应该就是茅山道承此时的主事者,自身都有一种难言的威严。
    听这位道长言道:
    “今日,道门名山汇聚大半,皆是道承正统,皆有传世之法。
    修道虽讲究清静无为,但也需有研讨、交流,大家不能闭门造车对不对?
    我茅山举办这次大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各家道承交流修道之心得,互相解答彼此不通的疑惑。
    接下来,就先请各家展示下各自道承,我茅山先来,权当抛砖引玉。”
    话语落下,一男一女两位茅山年轻弟子迈步入场,都是身穿浅黄道袍。
    男的头戴五岳冠,英俊帅气,女的头戴莲花冠,貌美清秀,隔了十多米并肩而立,对各处作揖行礼。
    而后,两人同时提起自身真元,身周灵念缠绕,袖口一张,各自捏住了一张黄纸。
    符箓。
    王升顿时来了精神,牧绾萱也是眼都不眨的看着下方的情形。
    这些都是他们从没见过的,青言子对符箓之道似乎并不怎么精擅,也没在徒弟面前展示过。
    就听那女修两人指捏黄符,动作整齐划一,同时口中轻喝:
    “疾!”
    两张黄符之上的朱红符箓瞬间被点亮,而后蓬的一声,两团火焰向前喷涌。
    这两人向前一抓,竟在火中各自抽出两把桃木剑,后退、转身、甩剑,这套动作演练了无数遍一般,没有丝毫偏差。
    桃木剑入手,两人口中念咒,引动尚未消散的火舌盘踞剑身之上!
    帅气的摆了两个剑式,收剑时轻轻震动手腕,桃木剑与火蛇同时消散。
    随后,又并肩而立,对着周遭做着道揖。
    这就完了?
    王升眨眨眼,怎么有种看江湖杂耍的味道?
    果然,各家也不太可能真的拿道法出来共享。
    周围开始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等大多数人反应过来要鼓掌时,突然有个声音在场中飘忽不定的响起,还是有人故意捏着鼻子说的一般。
    “就这?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茅山道法?
    哟,真厉害呀,小时候在天桥下边,一块钱能看七段还能给咱找几毛零钱!
    啧啧,真是给咱符箓三宗长脸呐。”
    一时间,各门各派的道长们精神抖擞了下,各自探查是谁敢在说风凉话,王升听着这嗓音似乎并不算多年长,目光也在人群中搜索。
    很快,师姐偷偷的拉了下他胳膊,指了指就在武当一行落脚地不太远处,那个躺在长凳上、看不清面容的年轻修士。
    “有点意思,”王升不由笑着道了句,仔细瞧了几眼那个长凳上躺着的年轻道士。
    在场基本都是王升这样结发的年轻道士,而躺在长凳上的此人倒是有些‘标新立异’,破洞的牛仔裤,印着一颗骷髅头的浅蓝色短袖、还有那干练清爽的毛刺短发……
    这家伙和茅山的道长们有过节?
    特意点出符箓三宗……此人莫非是龙虎山或者阁皂山一脉的传人?
    倒是忘记看那边的道承是哪家了,此时只能稍微猜测。
    听闻这般讽刺,茅山的一众修士或是面带怒色,或是略微皱眉,也就几位老道依然无比淡定。
    那位最开始讲话的老道长扫了扫拂尘,那位负责主持的道长见状,虽脸色铁青,但也只能当没听见这藏头露尾之人的奚落。
    茅山如何追究?
    牧绾萱能追踪到说话人的位置,那些茅山的老前辈,在场修为到了结胎境的道爷能寻不到?
    他们自然都看到了那个躺在长凳上的年轻人,也有几位茅山的道爷,认出了这人的身份。
    当着这么多道承的面,茅山若要跟一个龙虎山的后辈斤斤计较,实在是显得太小气了些;
    而且对方又是这两年声名鹊起的修道界小无赖,他们怎么都讨不到好名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