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年代当团宠 第17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婶子哽咽难言。
    陈怡歆说了句公道话:“这事儿现在去追究谁的责任已经太晚了,悲剧都造成了。其实那小伙子也是好心,但是发生这事儿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丁家已经为此付出了太多,现在要做的是尽快把这个悲剧终结。”
    婶娘撮了下鼻子,起身来到丁平的房门口,使劲拍门。
    “平平,开门,婶子要跟你好好说道说道。”
    丁平在屋里退后两步,看看房门,又看看躺靠在屋角的游家小伙子,最后抿着嘴开了门。
    婶子也没强迫丁平出来,她直接进门,又顺手把门掩上。
    “平平,你陈姐姐说得有道理,你现在还小,可以这样逃避,但你总有长大的一天。婶娘们也会老会死。我们现在还能帮你一把,等我们都死了,你跟村里的同龄人都不熟,谁来帮你?你不能这样下去了,听婶娘的话,我们不出村,换个地方住,就在婶娘家隔壁,原来你老钟叔家的房子。都给你收拾好了,小二楼,你跟你姐住二楼,让游家小子住一楼。他不是要赎罪嘛,让他来照顾你跟你姐。”
    丁平喘着粗气不吭声。
    婶娘着急的捏了下他肩膀,入手全是骨头,硌手得很,她顿时眼睛又红了。就算村里穷,也没哪家的孩子跟丁平一样,全身除了骨头没二两肉。
    “你陈姐姐说她愿意资助你读书,只要你能读,就算读到什么硕士博士的,她都给钱。听婶娘的话,你命不好,但现在有好心人愿意帮你,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人家也说了,愿意帮你想办法就在村里住,不去什么鬼福利院,我们不去那地方啊!”
    丁平双手捏着拳头,全身都在颤抖。婶娘小心翼翼的俯身低头去看他,才看到这孩子已经满脸泪水,嘴唇咬得快出血了。
    “傻孩子,要哭就大声哭,婶娘在呢啊,在呢。”
    婶娘也顾不得其他了,一把把小丁平抱进怀里,自个儿就先呜呜的哭起来。
    丁平起先还忍着无声的流泪,后来在婶娘厚实的掌心安抚下,终于哭出了声。粗噶的声音不像是个小孩子能发出的,但是积蓄的悲伤让听者皆忍不住流泪。
    医生抬头看了眼陈怡歆,起身往丁玉的房间走去。
    不出他所料,丁玉其实并没有完全的神智失常。在听到弟弟的哭声后,她目光怔怔的看着窗外,抱着自己瘦小的身体,无声的流泪。
    有情绪表露就是好事,医生终于松了一口气,偏头看向陈怡歆,跟她点点头。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的好办多了。
    当天在村长的安排下,村民们帮忙把姐弟俩和游家那小子安排到提前收拾出来的新房子那边住下。这边老宅则请了风水先生来看,选一个时间把丁家的坟都迁到山上去。
    迁坟的所有支出和筹备都由村里出面操作。
    本来县上那几位还想把姐弟俩带走的,村长直接拍桌子吼了一顿,又不管不顾的打电话到县上,找民政局的领导叭叭叭的说了一通。最后民政局领导亲自做了安排,让村委会成为丁家姐弟的临时监护人,直到丁平成年。
    这一次的结果至少让大部分人都满意了。
    丁家的坟被迁走后,村民们心里也松了口气,也不拘着自家孩子去找丁平了。甚至他们都不再排斥丁玉,还有婶子和大嫂子小嫂子们轮换着去帮丁玉洗澡洗头换衣服。
    楚医生没有着急离开,跟他和丁平承诺的一样,他会留在村里的卫生所进行医疗援助,县里还专门指派了护士到村上帮忙。
    其实像丁玉一样有点精神疾病但又不送医院的情况,在农村不少见。大部分都听之任之,只要不发疯不伤人就随便他去了。而丁玉这种跟那种先天性的精神疾病又不相同,她是属于可以医治的,治疗后有相当几率能恢复自理能力的病人。
    在征求得村里和丁平的同意后,楚医生打算将丁玉的病例当做自己研究论文的素材。为此,他不仅不收取丁家的治疗费,还自己贴补了不少。当然,有些村里和医疗部门能够报销的,他也不会硬要自己掏。
    总之就目前看来,事件的后续表现还不错,超过了他们的预计。
    接下来最难的是让丁平读书。
    这孩子的年纪算起来应该是读五年级了,可他从来就没上过学,平时在家里最多看看姐姐的课本。但是他姐姐出事的时候,也才三四年纪,还有些课本已经被损坏。陈怡歆考察了丁平的识字水平后判定他最多相当于小学二年级生。
    “让他去学校我觉得不太妥当。他年纪比同年级的同学要大不少,而且性格方面也还属于暂不可控的,我倾向于在家里学习,但是谁来教他这个问题需要大家商量解决。”
    陈怡歆可以给钱,短时间教导也没问题,但是这孩子至少在升入初中之前,大概率是要留在家学习的,这么长时间的特别辅导,谁来完成就很具体了。
    第三百一十五章 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其实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这孩子不愿意离开村子,不愿意离开他姐姐,不然带出去送培训机构读个一年两年,差不多也能达到小学毕业生的平均水平。
    最后还是楚医生承担了教导丁平的任务。他说他既然已经决定用丁平和他姐姐丁玉的病例作为自己论文的材料,那么作为交换条件,给丁平补课也不是为难的事。
    解决了丁平的教育问题,接下来就是陈怡歆这次来村子里的主要任务了。
    在村里人的注意力都放到丁家事情上的这段时间,她做了不少的事,和周昇公司的合作就是其中之一。
    千禧年的开头,网络已经开始深入千家万户,陈怡歆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提交了那份建议之后,连她的导师都觉得她步子跨得太大了。再三跟她交流沟通,被说服的反而是她的导师。
    周昇公司的团队是在第二周的周五抵达村子的。带来的人不少,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人才都有。
    对于陈怡歆提出的这个合作项目,别说王教授那边了,就是周昇公司里的人也一直有分歧。来这里的,是周昇的绝对心腹,也是占据了公司科技部门主导地位的工程师。
    他们从来的路上就开始进行记录和分析,到达之后都没怎么休息,直接投入了工作状态。
    可能是因为之前陈怡歆他们打下的良好基础,来的这批人受到了村民们的热切欢迎,安排他们住进的村民家里也都给他们提供了最好最贴心的的服务。
    “这里环境不错,如果要架设线路也不算麻烦,只要他们县上和镇上愿意提供协助,最多两个月就能完成基础的线路铺设。另外,你最好安排他们把农产品都送去做个检测,拿到质检证书后,我们会统一在网站进行备份。”
    没错,陈怡歆要做的是第一代电商。而且她第一步就直接深入到农村,专门跟**进行合作,搭建一个服务于农的专业电商平台。
    当然了,这个平台还不能跟后来的某宝相提并论,但性质上是相同的,而且他们着重点有所不同,不存在大的商业竞争。
    “我们这个电商平台跟零售电商平台有所不同,我们是要做批发兼零售,也可以说是一个电子货仓的形式,外地甚至海外的客户可以通过平台下单,由平台安排专业人员进行采购发货,物流冷链这一块也得同时搭建起来。”
    冷链运输在这个时候还没人提出过,除了药品和高档海鲜外,冷链的运用并不多。很多人宁愿在当地的市场去买半鲜活的商品,都不会轻易相信网络能买到昨天才出海捞回来的鲜鱼。
    货运物流现在还好做,冷链的话暂时可能有点困难,这一块她已经委托舅舅在帮忙找人了。
    当年刘斌跟着孙超做运输认识了不少人,很多人开着大货车天南地北的跑,哪里有货就往哪里走,认识的司机朋友也多,这时候正好就能派上用场。
    之前他们走访的那些村子收集的数据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依托网络平台,陈怡歆在电话里跟之前拜访过的村长们沟通后,都答应配合她的计划,选出需要出售的货物进行质检。
    这一部分是针对干货或者再加工的货物进行的,而鲜活的农产品不同。
    家禽家畜有畜牧站负责出具检验报告,但农作物这一块的质量标准就真的不好控制,只能依靠人工检验。
    “我们初期的计划是每一样作物选择一个点进行监控,优先推荐的也是这个点的产品。所以公司必须派出专门的质检员随车验货,而且每一步都必须进行打码记录。”
    陈怡歆提出了几个质检的先进概念,尤其是溯源这一条就难倒了很多人。毕竟现在网络虽然发展起来了,但是智能化的程度还达不到这一步。
    这个课题已经交给周昇公司的专家们去解决了,而她要做的只是利用现有的技术和硬件来完成自己的计划。
    因为陈怡歆的这个项目还带着点科研的作用,所以也是申请了研究资金的,前期的投入由研究资金跟募集来的企业资本同时进行,后期则需要项目自身造血。
    安排质检人员只需要从村子里抽派人手就可以,还不用给薪水,他们负责报销来回车费和检验费,另外每个人给二十元一天的餐费,住宿费凭票报销。
    这个条件搁以后简直会被广大人民群众骂死,但现在却是一个需要攀关系才能抢到手的美差。
    花了半个月时间,他们初期计划的三十七个品类,数百件小品种已经全部检验完成。资料的输入也在同步进行中,网站的设计在最初就有基本框架,等到确定了合作之后,工程师们只需要按照要求填入内核就行。
    配合他们进行调试和运行的,是之前王家旗下的商场,然后稍远一点的,是孔夫人手下的十几家酒店。
    这些量都不大,但是用来调试和测试是足够了。
    而且现在他们的物流网络都还没有成功搭建起来,就算有大批次的出货,现在也做不到能及时发出。
    平台设计的事情陈怡歆无法插手,她只负责查验结果就行。现在让她付诸了全部精力的是物流这一块。
    原始的物流很简单,就是委托方和运输方的关系,但是她要想把这一块的市场拿下来,就必须给后续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害得夯实基础。
    在入秋的那天,舅舅刘斌开着他的大越野来到了陈怡歆身边。
    “什么?你买下了一百亩地?”
    陈怡歆被舅舅的手笔给吓了一跳。
    就她所知,一百亩地搁后来也是建现代型物流园的顶配了,更别说现在。
    “这一百亩地也不是一次性就要用起来。我打算将之分成两部分,三分之二的面积作为物流中心,由两个大型的仓储中心和大型停车场组成。另外有四分之一修建冻库,冷链运输的中转也在这里。剩下的地方则修建职工宿舍跟职工食堂,也就是生活区跟办公区。”
    在听到外甥女的计划之后,刘斌就已经下定决心要跟着外甥女干这一趟了。
    “你放心,买地的钱我已经凑够了,而且当地**还给了我优惠。工程进行到五分之一后,还有其他政策优惠也会落实下来。我算了算,第一期工程所需的资金不需要担心,只要运行良好,我有信心凑够后续的资金。”
    陈怡歆吁了一口气,看了小舅舅一眼,估计对方是把老婆本都投进来了。也就意味着,这个项目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第三百一十六章 项目伊始
    刘斌不是一个人来的,他在这个圈子里混了这么久,多少也有自己的人脉和助手。
    “我的团队暂时都留在县城那边处理土地交易后续事情,这边我就是过来给你打个招呼。另外,我还想跟周昇他们公司的程序工程师聊一聊,看能不能委托他们帮忙设计一些软件。”
    物流的软件相当于定制版,临时招聘软件工程师也不是不行,但是刘斌自己不懂这一行,也怕贸然出手被人骗了,还不如直接跟成熟的公司进行对接,哪怕外包费用高一些,至少稳定啊,人家还包后续服务的。
    “你这儿差不多了就回县里去吧,帮我把地方看一看,然后我还得回去深市那边呆俩月。那边有一块地刚开始谈,要是能拿下,我能有二十万的佣金。”
    刘斌剪了个小平头,穿着飞行夹克和工装裤,蹬了一双高帮野战靴,简直跟以前判若两人。
    “舅舅,打扮得这么骚包,该不是给我找了个小舅妈了吧?”
    从上次那事儿之后,刘斌就对所有的女性完全不假辞色,别说小舅妈了,连女同事现在都等闲没法和刘斌独处了。
    刘斌懒得理睬宝贝外甥女的打趣,直接扔了张卡给她就走了。
    跟卡一同留下的,是一套半成型的物流园设计图。
    这设计图最初是设计院的一位设计师出的,但是跟刘斌对接的时候,那人高高在上看不起刘斌,非要强调自己的设计才是最合理的,还话里话外的嫌弃刘斌外行指导内行。
    刘斌气急,也懒得跟他撕扯,直接找到当初的介绍人说了一下情况,结清了一半的费用后,终止了合约。
    那人之后才慌了神,找关系想要跟刘斌见一面,说不行自己可以改。
    “这傻叉以为我真的是人傻钱多呢,全中国设计师多了去,又不是只有他一个人能设计。我算是看明白了,这些人有点本事的就忘乎所以了,觉得自己是个艺术家呢?切,我有钱还怕找不到人设计?一个不行我请一群总行吧?”
    反正说来说去,这任务就交给了陈怡歆,让她去联系一家设计师事务所来合作。
    那张卡里的钱就是给事务所的定金。
    陈怡歆在同学群里问了一句,当时就有人给介绍了隔壁学校的建筑系的同学。
    别看他们还是学生,但是基本的设计能力是有的,而且他们能接受最新最先进的思想,跟甲方的合作态度也要诚恳得多。
    一个物流园的建设不是说随便弄一块地,然后修几个房子就算的。特别是现代化的物流园,国内路铁联运算是最基本的要求,还有海铁,空铁,路空等等。
    到后期还要增加国外转运等业务,出入关的机构预留,检验报关代征税等等,都是需要提前考虑进去的。
    这一百亩分期分批的开发,说实话,在内地城市算是不小了,但在交易量极为庞大的沿海贸易城市,这一百亩根本就挪不开步子。
    当然,陈怡歆也不是那种一口要吃成个胖子的人,这一百亩在她看来,这个年代这个地域,已经是相当大的手笔了,也难怪省上都给了政策扶持。
    把做好的数据分析上交给了老师,剩下的事情可以暂时由佟月他们处理。另外老师还给派了两个学弟学妹过来协助她完成这个课题。人现在在路上,估计再有三五天就到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