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年代当团宠 第8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斌没吭声,但是他往自家姐姐旁边一站,陈大姑再浑也不敢对着陈妈妈出手。
    “你们让开,让开,我要去问我妈去。”
    “你出去,现在立刻马上走!”
    主治医生本来在其他病房查房,听到这边在闹,过来一问,护士长凑他耳边跟他把事情说了一遍。听到来闹事的人是病人的大女儿,就是那个狠心的拿剪刀戳自己亲妹妹的人,主治医生立马心头火气上来,叫来保安让把人带走。
    病房里,陈老太双目无神的看着天花板,陈怡歆拉着她的手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歆歆,就照着你说的,把房子租出去,那钱分成三份,你们家和你两个姑姑家各一份。”
    “奶奶,这钱还是你自己留着。我爸跟我俩姑姑都是成年人了,好手好脚的还怕养不活自己?实在你心疼大姑,就悄悄的给她一点,也别多了,不然胃口养大了,再多的钱都填不满。”
    陈老太长长的叹了口气,一手拉着陈怡歆,一手拉着陈小弟,闭上眼,眼角滑落两行泪。
    “奶奶别哭,等我长大了我养你。”
    陈小弟趴床上,用手去擦奶奶的泪水。
    他虽然有点皮,但怎么说也是个好孩子,特别心疼奶奶。
    “以后我买大房子,就接奶奶来住。还给奶奶买大电视,你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好好好,以后我就靠我们彬彬养了,给奶奶买大电视。”
    陈老太搓了搓鼻子,抱着陈小弟擦了眼泪。
    “行了,你们去把她叫进来吧。有些话得说清楚,免得她成天儿没事就找你们麻烦。”
    陈怡歆应了一声,出门去,就看到大姑正跟主治歪缠,非要进病房。
    “医生,我奶奶说让她进去,有话说清楚,免得她天天来闹,影响你们工作。”
    主治看了她一眼,点点头:“那行,你们看着点,不能让她跟病人单独在一起。另外你奶奶今天的药吃没有?提防她血压骤升。”
    “吃过药了,我会守着的,不对劲我就叫护士姐姐。”
    嘴甜怎么都不会惹人烦,陈怡歆又是个机灵懂事的,护士也愿意帮他们家多照看点陈奶奶。
    这么多人不可能全部进病房挤着,卫忠就干脆把陈小弟带走了,反正这两天陈家忙着跑医院,估计也没精力来照顾陈小弟,还是搁他家去呆着比较好。
    另外刘斌没有走,他在走廊找了个地方坐下来,招呼陈怡歆过去聊会儿。
    “你在那边的事情我听明礼说了,你没事儿吧?”
    “没,我那天没出去,其他选手被吓坏了。其实你知道我本来就不是很想参加的,要不是老卢觉得机会难得,我也不会留下。现在挺好,我可以回来安安心心的读书,高考才是最重要的。”
    “那行,你自己心里有底就好。”刘斌揉了揉陈怡歆的脑袋,“我过两天要出个差,跟着艾先生的人去南边看看。”
    “你怎么跟艾先生凑一块儿了?”
    不过一个来月时间,感觉小舅舅的气质都变了好多。
    “嗯,我现在跟着艾先生在学做事,名义上是他秘书的助理。”
    这弯儿拐得!
    “你,不管型钢厂那边了?”
    “那边的销售有人撑着,我还能电话联络呢,怕啥。明礼在那边是一把手,他的话比我的话管用。再有一个,以后我打算走走房地产这边的路子,跟着艾先生多去见识一下比较好。”
    刘斌拉着陈怡歆聊了半个多小时,她才知道刘斌居然是艾先生的救命恩人。
    “你,以后还是多顾着点自己。”
    虽然这么说有点自私,但是人心都是偏的,自家人跟别人相比,她肯定下意识的就偏向自家人了。
    “艾先生的手下那么多,还救不了他?要你去逞能。你就没想过,万一你出事儿了,我们咋办?”
    刘斌咧嘴笑,压了压陈怡歆的脑袋。
    “你舅舅我明白着呢。那时候也是没办法了,我要是不去,艾先生肯定完蛋。其他人都不如我熟悉山路。”
    刘斌说得轻巧,可里面的危险也就他自己才知道。
    “你说,艾先生在那边出了这么出事儿,那三江汇的项目还能成吗?”
    “成是肯定能成的,合同都签了。而且动手的人是因为赔偿不合心意才动手的,跟镇上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太大关系。主要的问题还在那边的治安上,我估计最近会有个全省,至少是全市的严打。”
    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嗅觉,刘斌直觉这事儿可能还没完。也是担心他被人报复,所以艾先生才会让他找名目跟着自己的团队暂时离开这里。考察就是个万无一失的借口。
    第一百四十九章 压力山大
    刘斌十月五号出发,在南边大概要待两个月左右,等回来挨边儿元旦节了。
    陈奶奶是在他走之前出院的,直接搬到了沙河源那边的新房子。那边一楼,门口是店和小公园,最方便老太太白天没事儿跟人聊个天什么的。
    圈出来的小文具店请了两个店员,是附近的一所职业中专的学生,两班倒,从上午八点到中午两点半,下班从一点到晚上七点。
    工资不算高,但足够两孩子支付每月的生活费还有点剩余。
    这个工作轻松,还包两顿饭,小店员工作很认真仔细,连带着也能陪老太太吃个饭什么的。
    医生不许老太太过午不食,但可以少吃肉,多吃点鸡蛋羹和牛奶麦片之类的。
    老太太过去后,把中午做饭的活接手了,四个人吃饭,两荤两素一个汤,饭管饱。这待遇别说俩学生舍不得,连他们院子里的人都隔三差五来打听能不能让自家的亲戚过来帮忙。
    帮忙是肯定不能来帮忙的,陈妈妈就怕跟院子里的人牵扯上。一旦有了牵扯,做错事骂不能骂,说不能说,但凡一句话不对,小区里就到处传扬你的“恶名”,她是疯了还是傻了,乖巧听话的学生不用,拿钱去养那些白眼狼?
    一句话,帮助学生们勤工俭学继续学业,这个理由说出来,首先街道办的就全力支持,甚至还动员其他商铺小公司也跟陈妈妈学习,在不涉及技术性的岗位上,尽量提供学生们勤工俭学的机会。
    这个提供岗位不等于聘用未成年。要招聘学生的,必须去街道办登记,要核验资格,聘用的学生人数不能超过用工总数的多少。
    陈妈妈那个文具店是挂在她新办的公司下面的。公司包含了三个商铺两个文具店,主动申请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全部手续妥妥当当,让人挑不出一份错来。
    而且招聘学生还需要接受学生所在学校学生处的不定时查访。这个查访是双向的,除了了解用人单位有没有暗示支付报酬和用工时长是否超过外,还接受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各种反馈。
    来陈妈妈店里打工的两个学生都是快要毕业的,他们平时的课已经不多,两人之间相互协调就能完成工作时间。实在有需要请假的时候,陈妈妈也会同意并且不扣工资。
    就凭借这点,陈妈妈的公司在城北社区这一块儿也是出了名的良心企业,甚至街道办还专门给陈妈妈的公司挂了个牌子:勤工俭学基地。
    也是这两年管理不规范的缘故,等再过几年,用工更加严格后,这类的勤工俭学会被终止,取而代之的是提前实习合同。约定了报酬和工作时间,并给出具社会实践报告。
    回到沙河的新房子后,陈奶奶在一周之内就跟周围的邻居混熟了。几个老太太相邀着送完孩子上学就去各处走走,左右这边的庙子也不少。除了陈奶奶固定会去做义工的老庙外,这边还有几个不怎么出名的小庙。
    这里的生活跟在城隍庙老宅子那边略有不同,因为家里面积小,大家都想着出门去溜达,一来二去也混出了几个老头老太太之间的小圈子。
    陈老太所在的圈子就被戏称烧香团,见天儿的就听他们说去哪哪儿烧香了。
    进入十月份后,感觉日子平静了很多。
    那天在医院里,大姑跟奶奶到底说了些什么,陈妈妈没告诉她,只说以后陈大姑不会上门来闹了。
    城隍庙老宅的房子租了出去,每个月五百块,这钱不算少,一年一涨,跟市场价持平。
    而老宅之前隔出来作为铺面的那两间价格是不同的,一年三万,一次性付清。
    租户是从南边粤省来的老板,专门做小电器批发生意。老宅的三间卧室他们两口子住了主卧,另外两间给小工住,杂物房则做了库房,另外把院子里靠围墙那边用轻质板材隔了一间出来,也是做库房用。
    这样算下来,整套一年才三万六,跟他们预计的相比要少了至少四分之一。
    陈老太还把用不上的床用也留下来给小工们,加上厨房一整套的家物什,老板他们搬进来收拾一下就可以自己做饭,比其他铺子点餐或者专门请人做饭强得多。
    之前的宋老板是因为卖的大件家电,要车来车往的送货。这次租房子的老板卖的小家电,什么风扇啊,电暖气,电饭锅一类的。进货人都是用的三轮车拖走,就不会嫌弃街道太窄不方便开车了。
    国庆之后第一周的周四到周六是月考。
    在教室的背后,一整面墙的黑板上画着规整的表格,上面一行是学生的名字和目标志愿,下面是每次考试的分数跟名次。
    一目了然,怵目惊心!
    在黑板报的右侧,挂着一张小黑板,上面写着清晰的大字:距高考还有xxx天。
    在这种氛围下,同学们连聊天的都少了,课间全是埋头做题的。以前上个厕所还邀约一起去的情景都成为了历史,除非憋不住,否则都不会浪费上厕所的五分钟。
    其他同学已经处在这种氛围下一个月,而陈怡歆是才感受到的,各种不适应,调适了两天才勉强跟上同学们的步伐。
    第一次月考的成绩出来后,班上会根据考试成绩分层下发学习任务,完成任务,并在下一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才能得到新的学习任务。
    这种方式实行了没几年就被奋起的家长们给废除了。
    但是目前还是特别流行的激励措施,像老卢说的那样,“知耻而后勇”才是他们应该有的心态。
    陈怡歆都不太明白成绩不好怎么就跟“耻”挂上钩了,但是对于老师来说,你成绩不好还不用功,那就是高三学生之耻。
    为了不成为老师口中的“高三之耻”,大家都拼了老命在读书。陈怡歆就发现自己的同桌眼底下的青黑都要凝固了。
    不光是他们班如此,文科班也同样气氛沉重。
    而且文科班的老师还喜欢说他们脑子不如理科班活络,如果连背书这种机械性的劳动都承受不下来,干脆就别去参加高考了。
    听同桌私下说,他们一中高三已经有快十个学生放弃高考了。
    “我们还算好的,你知不知道实验校那边,听他们说,从前年开始,但凡一诊成绩没有上专科线的,老师都会动员放弃参考。听说这样就能保证他们学校的升学率远远超过其他学校。”
    这事儿陈怡歆还真听说过,也就大学没有扩招之前的几年特别多这样的情况,等到九六九七之后,大学开始加大扩招力度,上大学就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两千年后期,大学的升学率基本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相反,中考的升学难度远远超过了高考。
    第一百五十章 震天的哭声
    进入高三后,每一次考试都在模拟高考。全年级打乱分配考号,你永远不知道你旁边的是学霸还是学渣。
    陈怡歆活动了下手腕,吐了口气。一个月没有感受高三气氛的鞭笞,她需要成绩来给自己找回状态。
    她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学霸天才,她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是她人后不为人知的勤奋的结果。
    出去比赛,人家比赛完了各种玩闹,她还得苦逼的熬夜刷题,打长途请教老师问题。练习题不够,就拿出小册子背公式,自己给自己出题。这种勤奋让同房间的实验校的那个女孩子看了都心惊肉跳,更加坚定了不留在国内读书的念头。
    第一堂考试是雷打不动的语文。
    陈怡歆只花了八十分钟就完成了试卷。这一次的考试题不难,难点在作文上。材料作文给出的材料紧跟时事,还需要学生们自己去分析这段文字想要表达的意思。
    她素来写作文就是强项,特别是这种议论文,审题、立意、分析、辨证、结论,一气呵成。
    检查完之后时间还剩差不多半个小时。她把答题卡翻过来放桌上,试卷也整理好压在答题卡下,趴桌上开始背下午要靠的物理的公式定理。
    这个考场也不知道是不是风水不好,感觉上成绩不好的占了多数。等到陈怡歆检查完抬头的时候,趴桌上的都快有一半的人了。
    一中不许提前交卷,就算你完成得再早,也必须在教室里坐满考试时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