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小娘子 第1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个价格还算是在黎湘的接受范围之内。一斤面粉能做大概十七八个大包子,小笼包的话能做四五十个,还是有很大赚钱空间的。
    “湘儿,在看什么呢?”
    黎湘一回头发现爹娘都过来了。
    “爹,娘……我想,我想买这个。”
    “这是……”
    黎江卡了壳,他没见识过这东西。不过女儿要买的肯定是有用,这点他还是知道的。
    “伙计,这个帮我们称上五斤。”
    “好嘞!您稍等啊。”
    那伙计一点儿不给人反悔的机会,转身就去拿了舀面的瓢出来。正要舀呢突然又转头问道:“不知客人是否带了麻袋?若是没有话,本店一个麻袋另需一个铜贝。”
    “不用不用,我有。”
    黎江知道女儿是要出来买东西,那自然是早有准备。就一个麻袋还一个铜贝,咋不去抢呢。
    “称实点儿,别缺斤少两啊。”
    “那不能,咱们店门口挂了店规呢,缺一赔十,保证足斤足两……一共五斤,承惠二十五铜贝。”
    黎江:“!!!”
    二十五!!
    他以为顶多才十几铜贝的……
    “爹,拿钱呀,放心女儿能挣回来的。”
    关氏也在后头推了推丈夫,黎江这才回过神来掏了二十五个铜贝结了帐。
    一出粮行他就忍不住了,提溜着那麻袋左看右看,仿佛要给看出一朵花儿来。
    “湘儿,这是什么粮啊,怎么那么贵?”
    “爹你别看它多贵,只要能帮咱家赚钱就行。这是小麦,回去我做了你就知道它贵在哪儿了。走走走,咱们还要去卖黄油酱呢,先把这个放回去。”
    黎湘开心的很,恨不得马上卖完船上的酱回去做包子。
    跟在后头的夫妻两被女儿的快乐感染,心情竟然也跟着轻松多了。那些沉甸甸的债务仿佛也变轻了。
    “当家的,湘儿最近开朗了不少。”
    “是开朗了,就是要这样才好。整日跟个小老头儿似的愁这愁那儿,我天天瞧着心里也难受。”
    说到这儿,黎江不知道为什么鼻子一酸,眼睛都红了。关氏赶紧安慰的拍了拍他,又说了些开心的事儿两人才渐渐平复了情绪。
    来回走了这么些路,关氏已经开始流起冷汗,脸色也微微有些发白。黎湘见此自是不敢再拉着娘出去,和爹说好了让她在船舱里休息,自己和他带着黄油酱出去卖。
    关氏有心想去,奈何身子不争气,最后也只能妥协靠在窗子上瞧着父女两越走越远。
    “咦,那是四娃?”
    河对岸走过去的两个人影本是稀松平常,但其中一个那穿着那身形和伍家四娃一模一样。伍家也没有亲戚在城里,那四娃是跟谁在一起呢?
    不等关氏细看,那两人就拐进了巷子里,不见了踪影。
    她倒也没看错,刚刚那两人中的其中一人的确就是伍乘风。而那另一人则是城中永明镖局的一位镖头。
    镖头姓柴,早些年到处偷师学了些武艺,加上胆子不小,又有组织能力,慢慢也在镖局混出了头。要说他为什么会和一个码头搬工有所交集,那还是两个月前的事儿了。
    柴镖头虽常住城里,但他老家却是在伍乘风做工的镇上。两个月前他回去给族老祝寿,下了船没走多远就瞧见正在跟人打架的伍乘风。虽说那小子打架没什么套路,但他一眼就相中了那小子骨子里的倔劲儿,还有那双够狠的眼睛。
    当时他赶着要去祝寿,只是给伍乘风留了姓名和镖局名字,后面等了两个月一直也没人来找还以为他不来了,没想到今日这小子就找上了门。
    “小子,这是想通了?”
    “是,柴镖头,我想跟着您学武!”
    第12章
    “跟我学武,那可是没有工钱的。”
    柴镖头自认不是什么善人,那种舍已为人倒贴养徒弟的事儿他可干不出来。
    “你自已想想清楚再决定。”
    “我想清楚了。”
    伍乘风回答的非常肯定。
    之前在船上临时说要进城的时候儿确是一时冲动,但一路上他已经冷静下来仔细想过了。
    留在镇上每日抗包是赚不了多少的钱的,他也不想再每天回去面对那一家子。十五年,任打任骂十五年,伍家的养恩他还完了。
    生恩,等他哪天赚够了银钱再回去一次买断。
    伍乘风对那个家没有一丝留恋。
    “好小子,你想明白就行。我这里不包吃,但是可以收拾个柴房给你睡觉用。咱们镖局暂时没有招人,不过你要是争气早些学会我的功夫,那我也能把你带进去。”
    柴镖头一边讲着一边带着伍乘风去瞧柴房。
    柴房和柴房也是不一样的。人家这个门窗完好,关上门就密不透风,好歹过冬也能混下去。
    伍乘风当场就拜了师父,说好了三日后就来城里。
    两人商量好了事儿,柴镖头也没留人吃个饭,直接就送了客。伍乘风隐约还记得路,一路找回了码头。
    一到码头他就去给自己找了个活儿,帮船卸货。和黎家约好的时间还有四个多时辰,反正闲着也是没事儿,卸一船就能得二十铜贝,瞧那船的大小,一个半时辰就能卸完到时候儿还能干点儿别的。
    他其实这几年有存下不少银钱,省吃俭用一两年没问题,但坐吃山空实在太没安全感,人嘛,能干就不要懒。
    伍乘风很快加入到了卸货的人群里。
    黎湘这会儿还在找之前看到的那个面摊。不知道是不是这里的人不爱吃面,她一路走下来都没有看到别的面摊,卖饼的也没有。
    走了差不多一刻钟后她才终于又看到了,总算不是自己看花了眼,这下踏实了。
    “姑娘,要吃面吗?”
    黎湘看了下面摊上挂的牌子,写的什么面她不认识,但她认识数儿。最便宜的是两铜贝,最贵的要六铜贝。
    “大娘,你这儿都有些什么面呀?”
    “有清汤面,鸡蛋面,肉臊子面……统一二两,加量另外得再加钱。”
    那大娘说完便眼巴巴的盯着黎湘,生怕错过她说的话。
    “那就来二两清汤面吧,分开装。面熟了捞起来放一个碗,清汤另个一个碗。”
    黎湘拉着爹过来选了一桌坐下。
    大娘瞧见是两人,心思一喜,一边煮着面,一边试探的多问了一句。
    “姑娘,你们两个人,要不再多点碗面?”
    “不用了,一碗就行。大娘你记得分开装啊,面里不要加调味。”
    “行嘞。”
    大娘动作快的很,没一会儿两个碗便端上了桌。一碗是刚捞上来的面,一碗是加了几颗葱花的清汤。
    “姑娘,我这还是头一次见这样分开吃面的。没汤它能好吃吗?”
    “本来是不好吃的,不过加了料就不一样啦。”
    黎湘也不卖关子,直接抱出罐子,舀了两勺秃黄油在那碗白.面上搅和搅和就成了一碗秃黄油拌面。
    面还正热着,热气裹着秃黄油的香气慢慢飘出来,大娘都情不自禁的咽了咽口水。
    “姑娘,你这,你这出门儿还自已带酱啊,真是会过日子。慢用……慢用……”
    大娘坐到了旁边一张桌子,左右现在也没其他客人。
    黎湘把面拌好才推过去。
    “爹,你快吃,凉了面就坨了。”
    “湘儿你吃吧,爹不饿。”
    黎江心知女儿点这一碗面是为什么,他舍不得吃。只是女儿倔起来他也拗不过,最后还是老老实实的接过了面。
    黎湘便趁着爹吃面的功夫坐到旁边桌上,和大娘聊起天来。
    “大娘,你这面摊每天都固定开在这儿吗?我们今儿一路从上面找下来的,一个面摊都没遇上,想吃碗面走的可太远了。”
    “一看姑娘你就是刚进城没多久的人。咱们城里要吃面那得去酒楼饭庄去吃。一般人做不出好面条来,除了我。”
    大娘很是自豪,非常爽快的告诉了黎湘抻面的诀窍都是她自己无意中琢磨出来的。
    “只是这面呐,抻的再好,也赶不上别人的摊子。你瞧瞧我这儿,都没什么客人。”
    抱怨是这样抱怨,但黎湘知道这面摊肯定还是挣钱的。
    一斤麦子五铜贝,大概能出一斤二的面条,她一碗二两的清汤面两铜贝,一斤就能挣一半回来。而且,现在也不是吃饭的点儿,也看不出来她真实的客流量。
    “大娘你真是谦虚了,瞧你这手艺就知道生意肯定好。”
    这话黎湘倒不是说来哄人的,她是真觉得这大娘厉害。能自己琢磨出抻面的技巧,抻出来的面粗细均匀且不断,煮出来也不烂糊汤,没点儿本事还真不行。
    谁不喜欢听好话呢,大娘也不例外,加上黎湘有意亲近,两人的距离顿时被拉近了。
    “大娘,你那和好的面团儿,能不能卖一点儿给我呀?就巴掌大一小团儿就行了。”
    “嗯?面团儿?你买那干什么?”
    大娘倒不担心自己的手艺被学到,面团嘛谁都会和,抻面可不是谁都能学会的。她存粹就是好奇那么一问。
    黎湘是想拿那个面做老面代替现代的发酵粉,不过她没说实话,只说是想吃面疙瘩汤。
    “我这就是一时嘴馋,所以才想直接买点面团儿。不然还要去米粮铺子里买小麦回去再磨再和,那多麻烦。”
    大娘一听是这个理儿,立刻起身去摊子上揭开盖住的一大坨面切了一坨出来。
    “我这一刀二两,姑娘你要不信可以去借个称来称称。”
    “不用不用,大娘我信得过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