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指路明灯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还没下学,苏玉冰自然不会打扰,她估摸着时辰还早,就去了藏书阁转悠了一圈,这个地方相当于现代的图书馆,里面藏有很多书籍,像一般耳熟能详的书籍,都能在这里找到。
    这也是她特意提议建造的,为了方便一些学子,夫子可以借书来看。
    此刻学子们都在学堂念书,这边安静无比,就连她轻轻踩着脚步进去,也能听到轻微的声响。
    她迈入门槛,触目可及都是一排排书架,上面堆满了各类藏书,书架的中间位置摆放了一张雕花木桌,上面整齐的摆放着笔墨纸砚,还有一鼎小巧的熏香烟炉,燃烧着薄荷味的香料,给人提脑醒神的作用。
    窗外的轻纱,透过格子窗户落下斑驳的痕迹,给这书房增添了几分明亮。
    苏玉冰扫了一圈,便瞧见一名大约二十岁,面容清秀的年轻男子,他穿着普通的灰色粗布衣衫,但收拾的整洁妥当,给人一种大方朴实的感觉。
    他此刻正蹲在地上整理底下一排的藏书,将这些凌乱摆放的书籍,一本本斜着排列整齐。
    这会听到耳边细微的脚步声,忙抬头一看,见是苏玉冰,起身迎上她的目光,不卑不亢的行了一个礼道:“唐夫人,您来了快请这边坐。”
    平日里这藏书阁都是夫子们轮流整理的,这中间的那张桌子是夫子们的座位,那么进门的那张桌子,是用来招待客人的。
    桌子摆放着茶壶,还有一杯茶气飘渺的清茶,很显然这茶水是刚斟的,是这位夫子想凉一凉再喝。
    那夫子执起茶壶斟了一杯茶,刚想递给她,瞥到她的肚子,又恍然想到什么,孕妇不适合多饮茶水,就出去吩咐厨房,烧了一壶甘甜的井水过来。
    等待期间,苏玉冰随意的打量,书整整齐齐的摆放,窗外有竹叶沙沙作响,这个位置真是雅致,平日里来这里看看藏书,喝一杯清茶。又或在一旁的书桌前,练练字都是极好。
    苏玉冰接过他递过来的瓷杯,喝了一口,便尝出了是甘甜的井水,难免他细心周到,不免说了声:“谢谢。”
    她边喝着水,随即在里面走了几圈,发现在书架上有一张字帖,她拿起来一看,仔细观察这潦草随意的字迹,在猜想这字迹的主人会是谁?
    就在这时那年轻的夫子走过来了,随着他的身形摆动,长衫翻飞间,扬起轻快的弧度,他看着被苏玉冰拿在手中的字帖,有点慌乱的收起:“字迹有些潦草,让夫人见笑了。”
    惊讶他的慌张,像是在隐藏什么,苏玉冰也不恼,踩着莲步走到那张书桌前,旁边挂着一幅夕阳田野画,暮色西下,炊烟袅袅,一大片的农舍,还有放牛的孩子。
    好一副宁静的田园画,画的右下角还有密密麻麻的提字,那字迹跟刚才的字帖如出一辙,可看出是同一个人。
    “宁静致远,淡泊名利,夫子是一个豁达的人,不爱争名夺利,所以这才不想考仕途,留在学堂教书的吗?”苏玉冰回头看他,就见他面色一顿。
    宁夫子无比的错楞,没想到仅凭一幅画,自己隐藏的小心思就被她看透,唐夫人果然是一个心思剔透的人,怪不得她能办出这样别出一格的学堂。
    这学堂的整体建造,教书理念都跟别的学堂不同,当然书本上的知识大多是一样的,只不过被苏玉冰多添加了几个课程,比如算术,比如作画,还有音律。
    有了这些辅助课,让原本枯燥的学堂生涯,多了一抹风趣,提高了学子们的兴致。
    看来唐夫人是真心做实事的,不是那种为了名声,建一个学堂后就不管不问了,她想培养一些多方面的人才,这些心思比男儿的还要缜密,真实让人佩服。
    这么一对比,他那点心思就容易被道破,宁秀才被窥视小心思后,他就大方的说开了:“唐夫人说的对,我读书只是为了修身养性,不是为了名利。就好比苏大人,他若是继续走仕途肯定前途无量,但他甘愿做个小小芝麻官,为清水镇的百姓效劳,这一点让很多读书人都自愧不如。”
    原来哥哥是他的榜样啊,看来这夫子的情怀跟哥哥是一样的,都是淡泊名利,一心只为老百姓的。
    这样没有杂念,一心扑在书本上的人,才能更好的为学堂效力,教的出一批好学子来。
    苏玉冰击掌,声音如风铃叮当作响,带着佩服,“夫子,其实走不走仕途,都是想为百姓效劳,就好比现在你是教书育人,这可是为了朝廷栋梁做出了大贡献。他日,你桃李满天下,学生好多当官的,是何等的欣慰?”
    宁夫子身上的气息很清淡,就跟乡间一股清泉一般,清澈无杂质,若是学堂多一些这样的夫子,才是百姓之福。
    “唐夫人果然是个有远见的人,听你这么一说,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宁夫子神色有些激动。
    他现在做的事,有多少人对他不理解,就连家人也是对他不走仕途,万分惋惜。
    但他生性淳朴,不适合官场争斗,他也想为老百姓做实事,他觉得教书育人也算是他帮老百姓做的事。
    他是隐隐纠结过,今日听了她的一番见解,这颗如浮萍一般的心总算安定下来,找到了为之奋斗的目标,燃烧了他的斗志。
    这个女子果然不简单,听她口中描绘的桃礼满天下,他不免隐隐期待起来。
    他是个简单的人,没有什么心眼,若是在朝为官,怕也难以立足,再加上他的志向,不在仕途,如今教书是他最好的归宿了。
    当初他来这学堂是苏浩宇提议的,他对这里面一切新奇的东西都表示怀疑,但经过半个月的融洽后,他发现这学堂跟他读书十载的地方有所不同。
    不光是让学子们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会带学子做一些游戏。
    不过他得感谢这希望学堂,若不是这地方,他都不知道以后的路在哪?
    想到这,他真诚的点头:“多谢唐夫人指点迷津,在下现在一切明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