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光宗耀祖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村长赞许的看了苏玉冰一眼,听说她失踪了一段时间,现在的肤色很白皙,也不像以前的黝黑,眼睛清澈明亮,脸上未施粉黛,如清爽的如百合花开。
    五官精致,黑发如瀑,简单的挽起,只斜插了一根木簪。
    这股灵气是山里姑娘少有的。
    见在场的人都疑惑的瞅着自己,苏玉冰嫣然一笑,简单的粗布衣,也掩盖不了她脱俗的气质。
    “村长,谁想的并不重要,关键还得是利于村子发展的,我们也只是随便说说,拿主意的还得您做主。”这声音清脆欲滴,语气不吭不卑。
    “这个法子不错,也难为你想的出来。”村长拿起桌上的茶盏喝了一口茶道:“咱们村里别的不说,就是田地多,好好种菜,这也是条路子。
    最主要的是鱼塘的事情也得到了解决,苏姑娘,可真是村子的福星。”
    风月酒楼,村长也是听说过的,最近突然崛起,生意火爆的酒楼,如果能长期供应,是个好出路。
    村长的意思可是非常赞同了。
    苏玉冰笑道:“既然村长都同意,那咱们拟定契约吧。”
    “行,这样也好,也安了大家的心,有保障。”村长是很爽快的答应。
    杨采办提议去村里转转,看看鱼水村的田地如何?
    村长带头,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在乡村的土路上。
    整个村子都是以茅草房居多,偶尔夹杂几座瓦片房,家家户户都养有鸡鸭,数量还不少。
    这个村子主要靠地吃饭的,一块块开垦好的菜地,种有各种各样蔬菜,这会在地里忙碌的村民,看着村长等人的到来,都忙着打招呼。
    村民们听了村长说的用意,个个脸上都笑的灿烂,多了一条收入补贴生活,村民们自然都求之不得。
    菜地参观了以后,村长又带着一群人看了村里的所有鱼塘。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苏玉冰才知道,村里居然有十个鱼塘,分布在好几个地方。
    村里的鱼塘,是村长提议弄的,也是发家致富的手法之一,村里人一般有些家底的都弄了鱼塘伺候,毕竟山里人,能多一项收入就多一项。
    眼看着收获肥美鱼儿的季节,但鱼却大量卖不出去,这不愁坏了村民们。
    杨采办,苏玉冰,村长等人的到来,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看了场地之后,杨采办很是满意,一行人回到村长家,苏玉冰就开口了:“村长,您这桌上就有笔墨纸砚,不如就您拟定契约吧,我常常听村里人说,村长可是写的一手漂亮的好字。”
    这话说的漂亮,村长笑的合不拢嘴。
    看他往桌边走去,苏玉冰赶紧站在旁边,研磨。
    村长暗叹,这姑娘会来事,脑子灵活,不错,真不错。
    村长执笔开始写契约,笔记苍劲有力,上面写来风月酒楼需要的蔬菜,鱼塘,鸡鸭等价格,长期供应。
    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就签了三年,如果后续没有异议,这份契约自动生效延期。
    村长写好后,让杨采办等人过目了一遍,双方都没有意见,村长代表村子签字按手印,杨采办签名,并盖上了风月酒楼的印章。
    契约一共三份,村长破例的给了苏家一份,这毕竟是苏家想出来的法子,这个功劳谁也不能抢。
    契约一旦签订就开始生成,杨采办也不想空手而空,就对村长道:“村长,你看,如果方便的话,今个就可以让村民摘点蔬菜送到苏家,我付钱带走。”
    和爽快人合作就是好,村长自然点头答应,等会就将这件事在村里宣布。
    苏家立了大功,这事迹是要记到祠堂里的。
    很快,风月酒楼长期在村子里收购蔬菜,鸡鸭鱼肉的事在整个村里立马传开了,很多村民都拿着自家养的鸡啊鸭啊鸡蛋蔬菜等等,过来道喜。
    苗氏这会在院子里,搓洗着昨日换下的装衣服。
    苏玉冰一回到家,先去卧室里看了看,见唐缙云还在熟睡中,并没有打扰。
    “娘,小宇呢?”这小调皮蛋,天天不着家的,每次一回来就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看着苗氏搓洗那件小衣裳,有多么费劲时,就知道他都是在泥里打滚的。
    “他啊,准是在村里找那些熊孩子一起玩耍了,你别担心他,到了吃饭的点准会回来。”知子莫若父母,苗氏清楚的很。
    苏玉冰笑笑,刚想说话,就见院子里一阵热闹。
    抬头一望三三两两的村民,朝苏家这边走来。
    跑在前头的是小薇家,小薇的父亲挑着一担子的蔬菜,小薇的母亲则是挎着一篮子的鸡蛋,乐滋滋的迎上来道:
    “苏玉冰,我都听说了,你啊,可是帮了村里大忙了,杨采办在吗?这是咱们家种的菜,还有一篮子的鸡蛋,你看,这些都收吗?”
    村长的号召力,果然是非同凡响的,就这么一会的功夫,就有十来个村民挑着箩筐,提着篮子上门。
    积极性都挺高的。
    “各位嫂子婶子排好队,我去叫杨采办过来。”苏玉冰说道,见他们自觉地排成一队,就去屋里叫了两人正聊的欢快的杨采办和苏老实出来。
    杨采办看到院子里的村民,也是一喜,速度这么快,看着就有干劲。
    苏老实忙去屋里搬了桌椅出来,方便杨采办坐着记账。
    一同随杨采办一起的小厮,赶紧将马车里的空箩筐搬下,还有称重量用的称,还有笔墨纸砚。
    东西齐全,果然是干大事的。
    “杨采办,这是我家种的茄子,豆角。”
    “杨采办,这是我家养的鸡鸭,还有这篮子的鸡蛋。”
    “我们家的萝卜,南瓜,瞧瞧多好,不够的话,地里还有。”
    这些村民叽叽喳喳的,苏玉冰率先喊停,没想到这丫头看着纤细,声音却很有威震力。
    “乡亲们,相信刚刚村长都跟你们说了,杨采办代表风月酒楼,在村里收购一切食材。这个机会来之不易,希望乡亲们珍惜这个机会。食材必须是刚摘的,新鲜的,如果谁敢弄虚作假,那么谁家就退出这个计划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