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原因也的确如苏苗苗猜测的一样。
    活动在持续了一个月以后,叫市场陷入了饱和状态,而他们也从薄利多销的盈利状态,变成了卖出即亏本的岌岌可危。
    已经渐渐显示出颓态的效益,让跟着一起吃挂落的孙厂长特意来到了食品一厂,跟同样面露倦意的高厂长说道:“老高啊,要我说,这个时候就应该结束活动!再这么下去,我们这个月赔掉的钱会比上个月盈利的钱还多!”
    高厂长捋了一把头发,面色沉重道:“你以为我不想?但首都的老百姓已经知道我们这样的经营模式了,一旦我们恢复到原来的经营模式,我们的产品一定会暴跌的!”
    胃口都是一点点被养大的。
    在他们搞活动的时候,可以说是意气风发,受到首都人民对产品的瞩目。
    可一旦他们结束活动,大家没了实惠可占,那么与之而来的,也会是人们对产品的不满。
    “现在结束活动,就等于是自断后路!但如果我们继续活动,和糕点厂一起联合销售,那或许还能再回归最开始的生意兴隆,到时候……”
    “到时候到时候!”孙厂长一拍桌子道,“到时候我们就该赔得连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
    高厂长也急了:“现在不还没到那个时候吗!真正亏损厉害的是我们厂,你的油厂不还是好好经营着呢吗!你今天来,不会就是要跟我这里说风凉话的吧!”
    “好好经营?”听到这话,孙厂长迟疑地问道,“老高,你是不是还不知道那事儿呢?”
    “知道什么事儿啊?”高厂长有些迷茫地看着对方。
    孙厂长:“你半点风声都没听到?”
    见对面这人的样子,高厂长忍不住恼怒道:“老孙,你能不能别转移话题?我现在一天天都在着急厂里效益的事情,哪有功夫听闲白话啊!你这个人啊,从年轻时候就爱故弄玄虚,如今咱们都一把年纪了,又是在这个当口上,你还跟我这扯什么犊子?!”
    孙厂长听到这话,面色一下就沉了下来,冷笑道:“还真是无知者无畏啊,看来你是真的不知道了。不知道就算了,反正我今天来的主要目的,就是告诉你,你我之间的合作,就此终止。我们油厂还有一线生机,但你……还是好自为之吧!”
    说完,孙厂长就直接起身离开了,徒留高厂长一个人在风中凌乱。
    …………
    在孙厂长走后,怎么也踏实不下来心的高厂长拨通了厂内电话:“小周,你过来一趟,我有事问你!”
    小周是高厂长的秘书,今年才二十来岁,刚毕业就被分配到了食品厂当秘书,是个年轻有活力的一个小伙子。
    但在今天,他到了办公室以后,却显得有些束手束脚的,这让原本就心有疑虑的高厂长看了,就更觉得不对了。
    高厂长故作轻松地问道:“小周啊,你最近……有没有在外面听到什么消息?”
    “……没有。”
    年轻的小周并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表情,他不知道自己说这话时,神情是如何的慌张。
    高厂长一看这个,直接“砰”的一声,把水杯一撂,严声道:“真的没有吗!”
    被这一声吓得直哆嗦的小周连忙道:“有……有。”
    小周没等高厂长继续问,就直接将自己听说的,知道的都给说了出来。
    “……那个梧桐食品厂又重新开始经营了。这回,他们不光重新上架了粮油和卤制品,还开始大批销售豆瓣酱了。厂里的大家伙儿也都知道了,但都不敢告诉您。”
    “哦?为什么不敢告诉我?”高厂长握着水杯,说话时,声音听不出有受到影响的样子,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内心并不平静。
    “因为……”
    小周抬头看了一眼高厂长,闭着眼道:“因为也不知道他们是咋操作的,现在每天早上七点,中午十二点,还有晚上八点,三个时间段的电台都会播放他们厂产品的消息,现在不光是首都的老百姓,估计全国人都知道了他们梧桐食品厂了!”
    “砰啷”一声,高厂长手里的茶杯,最终也还是摔落在地上了。
    …………
    苏苗苗回击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农村包围城市,个体经营包围国营。
    她先是以退为进,将周边市场拿下,以让自己的厂子能够在两场联手中得以存活,紧接着她又扩大了经营范围,力求借此机会,完成自给自足式的生产链,从根本上解决方方面面对厂子的桎梏。
    而这一系列的实施,全都是在暗中进行的,这也是苏苗苗计策中的一环。
    ——麻痹对方。
    苏苗苗成功地让他们以为自己已经是穷途末路,为此,她甚至暂时放弃了自己粮油的销售线,只为了让这两个厂子完全放松对自己的警惕。
    而这个时候,就是她实施计划的最佳时间!
    实际上,已经通过周边铺货,把之前买地办养殖场、承包种植大豆的钱都赚回来,并且还重新充实自己小金库的苏苗苗已经根本无所谓首都这片市场了。
    但,不争馒头争口气。
    苏苗苗自认为从始至终她对于这些国营厂子就没有国想要赶尽杀绝的念头,她从不介意与他们和平共处,各自经营自己的生意。
    之所以还要再回到首都,完全是因为苏苗苗自己就咽不下这口气。
    要是说公平竞争也就无所谓,但后面两个厂故意散播谣言,想要动摇苏苗这个厂子之根本的行为,却是真的惹怒了她。
    这是一种多么无能的表现啊,因为别人的产品比自己的好,因为别人经营厂子的能力比自己强,就要用这种卑鄙的方法来试图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为,苏苗苗是如何也不能苟同的。
    所以,首都这里的市场,苏苗苗要定了。
    ——
    一个品牌最重要的,就是在消费者心理留下一个根深蒂固的印象,让他们在需要进行采购的时候,能在第一时间想起这个品牌。
    而苏苗苗要做的,就是以最快的时间,最令人信服的办法,来让她的梧桐食品,成为人们心目中,位列第一的食品品牌。
    这,也是她之所以找到电视台的原因。
    八十年代初,电视机的普及还在缓慢推进中,但只要街坊四邻家中,谁家能有一台电视机,那么这个家庭,一定会是这条街上最受欢迎,也最热闹的地方。
    在还没有广告,这一宣传概念的年代里,苏苗苗应该是第一个找上电视台,说要给他们投资的人。
    “苏厂长您确定要给我们电视台投资一批新设备?”
    苏苗苗点头道:“当然,只要你们能够和我签署一份二十年的合作合同,并在每天的新闻联播开始前播放我要求的广告内容就可以。”
    电视台的负责人在听到新设备的时候,就已经对这个合同有所意动了。此时的他,并不知道在未来会有多少企业花比这一套设备还要多许多许多倍的钱,只为了抢占这新闻联播前几秒钟的广告时间而抢破脑袋。
    所以,他答应得很干脆,洋洋洒洒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盖上了属于电视台的印章。
    “那个,设备……”签好了合同,电视台的负责人有些不好意思。
    苏苗苗清楚对方想要问的是什么,看着手里已经签好的单子,她也没有兜圈子,直接回道:“放心吧,这是我专门托关系从港岛那边订的一套最先进的播音设备,等过完年差不多就能到了。”
    负责人有些惊喜:“港岛啊……那真是太好了!”
    说着,他又问:“既然苏厂长这么诚心,那么不知道您对于电台宣传有没有想法?”
    …………
    花了一大笔钱,得到了自己想要合同的苏苗苗在赵国光有些为钱心疼的目光中,又去了一趟电影制片厂。
    要说这个时候最得意的岗位是啥,那一定就是电影制片厂的放映员了!
    在娱乐项目几乎为零的年代,电影,是一个有些奢侈,却又比电视机要容易看到的东西。
    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人们最大的生活乐趣,应该就是看电影了。
    年轻人看电影搞对象,两口子带孩子看热闹,岁数大的也有爱看的革命题材电影……总而言之,这绝对是一个全民性质的爱好。
    但,拍电影是需要花钱的。
    “作为首都的民营企业,我投资电影的主要目的肯定是为了宣传自己厂子的产品,但这对于电影厂而言,也是一种宣传,一种支持啊。尤其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电影院来看电影,如果咱们的电影场还一直放映以前那些老片子的话,那作为首都电影场而言,可就很容易被人笑话了。”
    苏苗苗不动声色地翻开自己拟定好的合同第二页,露出里面关于投资电影场电影资金那一项,同时又给这一次合作加了一火道:“我相信,有了我们梧桐食品制造厂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来支持电影场的电影,那么今后也一定会有更多的企业单位来与您合作。到时候,咱们首都电影场一定能制作出更多,更优秀的电影!”
    原本就有些心动的电影厂领导听到这个,也觉得很有道理。
    这要是第一家投放效果好了,等别的厂子知道了,也一定会过来赞助他们,到时候他们电影厂就根本不会再出为拍电影的钱而发愁的事情了,到时候也一定能击败沪市电影场,成为实至名归的第一电影制片厂!
    再说了,不就是在电影开头和结尾的时候,加上一幕,写有赞助单位名字的大字字幕,外加在拍到电影人物吃饭,或是买东西的时候,把他们的产添进去吗,也不过是一两句台词的事情,这样就能得到一大笔的投资……划算!
    想到这里,电影厂领导的神情也放松了很多,非常愉快道:“苏厂长,您对于我们电影制片厂的喜欢,我们是真的很感动,也不想辜负您对电影事业的支持,所以,我们愿意接受您的投资。”
    全程都在谈生意,没提到过一次喜欢看电影的苏苗苗同样笑意盈盈道:“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为电影发展,我们义不容辞!对了,我想问问您,马上就要上映的电影,有没有能让我们投资的?我已经是迫不及待了,非常想要为电影厂做点贡献啊!”
    所谓一山更比以上高,没想到苏苗苗这个看起来年纪轻轻,做起事情来却是一点不含糊的厂领导愣了一下,连忙道:“当然可以!不过,已经成片的电影,就只能在后面加内容了,您看……”
    苏苗苗:“没关系,咱们先小火温煮着。这万事,不都讲究循序渐进嘛。”
    既然金主说没关系,那就没关系!
    ——
    电影广告的效果还没有那么快显现,毕竟最快上映的电影也要等过年以后。
    但电台和新闻联播滚动播放的,关于梧桐食品厂的宣传却已经叫首都本地的人们对这个产品有了向往。
    “梧桐制造?”因为天冷而越发爱窝在家里,没事儿听听收音机,或是聚集到有电视的邻居,亲戚家里看电视的人们在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只觉得有些耳熟,“这个名字我咋听着有些耳熟呢?都上广播了?”
    “好像是卖油的?咱家的豆油就是梧桐制造,那上面还贴着一张花了梧桐花的标签呢!”听到自家男人问起这个,女主人还专门去了一趟厨房,把油瓶拿了过来。
    男主人摆了摆手:“媳妇儿你听,这收音机里说了,这梧桐制造不光卖油,还卖豆瓣酱和卤肉、点心呢!你头两天不是跟我说发愁今年过年串门拜年不知道给亲戚们买啥吗,要不,咱就买点这梧桐制造的点心,还卤肉啥的送过去?这收音机里都说他们的东西好了,那肯定差不了!”
    女主人点了点头:“到时候也买罐豆瓣酱尝尝。上次我为了多得一瓶油,买了四瓶食品一厂制造的豆瓣酱,味道也就那样,这回买试试这个梧桐制造的尝尝。其实他家油就挺好吃的,那豆香味特浓,每回我给咱儿子炸油条都用这个油,他也喜欢吃!”
    这样的对话,还出现在首都许多的家庭中,人们都对这个能上电视、广播的食品很是感兴趣。在人们心里,能在这里被播出的东西一定都是好的,所以在这个广告投放播出不到几天的时间,梧桐食品厂就已经借着这股广告热的东风,青云直上,真的飞到梧桐变凤凰了。
    只要提到厂里有的那些商品,老百姓第一想到的,就都已经是梧桐制造了。
    尤其是在不少人买回去发现他们卖的东西是真的比其他牌子都好吃以后,梧桐制造,便彻底扎根在老百姓的心里了。
    苏苗苗这边正春风得意,招兵买马,等着迎接电影上映后,自己的梧桐制造能驻扎进全国人民心里的热潮时,首都食品一厂、首都油厂,以及首都糕点厂,这三家厂领导,却是真的急了。
    作者有话要说:
    提前写完就提前发出来了,今天的万字更已经齐了,所以没有第二更啦。
    小标题苦手,这个小标题的意思算是总结了苏苗苗的反击策略,以退为进,让对方放松警惕以后,再来一个回马枪的意思。
    ps:我是一个完全不懂生意的人,所有关于事业线的内容,可以说是我绞尽脑汁,但可能也的确还是很外行的描写,关于这点我真的是挺不好意思的,但现在报班学经商销售啥的也肯定是来不及,所以……见谅见谅。
    第90章
    苏苗苗在所有人都以为她的厂子要黄了的时候杀了个回马枪这事儿,让三个厂子全都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却偏都还杠着劲头,谁都不愿意拉下脸皮去联系另外两方。或者说,是他们都还存在着侥幸心理,觉得苏苗苗这不过是投机取巧,一时猖狂罢了。
    然而,苏苗苗又岂会如他们的意,东风已起,自然是要趁热打铁,不给他们半点翻身的机会啊!
    苏苗苗向来是个说做就做,决不食言的人,于是在电视、收音机的广告宣传热度减退,电影又还没放映的时候,她非常“心机”地将自己的产品已经成功销向全国各地,并把在沪市建立分点的事情,在同电视台的负责人确定播音设备的时候,“不经意”地说了出来。
    “说起港岛,其实我觉得沪市也很不错。”苏苗苗带着一脸假笑递给了对方一个话头。
    “是啊,我年轻的时候曾在沪市居住过一段时间,那里的粢米饭和小笼包真的很好吃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