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纪 第111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十年之中,云天隐居风场,教书育人,座下有了一批弟子。
    得圣旨之后,领弟子三十人,星夜兼程,赶赴湖广。
    然而,等云天率人赶到丰城之时,豁然发现,整个湖广的留守士兵仅有三千人,其他兵士皆已经被抽调进入梵襄防御景人。
    手中无兵,形势危急。
    丰城上下,人心惶惶,谁都不看好云天,认为云天绝对无力回天。
    面对困局,云天并不着急,派出二十名弟子,立即分赴各地,募集义兵,发出檄文,出兵征讨。
    同时,丰城之内,云天派出其他十名弟子,开始疑兵之计。藩王如果顺长江东下,重地南京肯定保不住。南京丢掉,叛军在政治上就会占有主动,平叛就会更加困难。
    疑兵之计的重点,就是让叛军举棋不定,不会随便东下。
    王守仁假装传檄各地勤王,沿途处张贴假檄迷惑藩王,声称朝廷派了边兵和京兵共八万人,会同自己在南赣的部队以及湖广、两广的部队,共十六万,准备进攻藩王的老巢南昌。为争取时间集结军队,又写蜡书给藩王的伪相,让他们劝藩王发兵攻打南京,又故意泄露给藩王。此时,李、刘二人果然劝藩王进兵南京,藩王大疑,按兵不动。
    由此,云天获得了宝贵的征兵机会,湖广境内的朝廷官吏都来帮助云天,云天从容聚集各府县士兵,征调军粮、制造兵械船只。
    藩王犹疑不定,等了十多天,探知朝廷根本没有派那么多的兵来,这才沿江东下,攻下两城。
    就在藩王率兵六万沿江而下、窥伺南京的时候,云天已经率领仓促组建的八万平叛军,直捣藩王的老巢,迫使藩王回援。
    当时有弟子建议云天往救南京,他不肯,分析说:如救,与藩王主力相持江上,则驻守敌人会乘虚攻我后背,我们腹背受敌;而我们直捣南昌,南昌守备空虚,我们的军队锐气正足,必可一举而下;藩王必定回救,到时我们迎头痛击,肯定会取胜。
    事实果然如同云天所料,藩王精锐都前往南京,留守南昌的兵力空虚,云天率兵攻打南昌,藩王回兵救南昌。最终双方在阳湖决战,经过三天的激战,藩王战败被俘。
    藩王叛乱仅仅35天,便宣告结束。
    仅一个多月,起手仅三千兵卒,云天便奇迹般地平定藩王之乱。
    摇摇欲坠,内外交困的新嵩,顿时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朝野欢腾。
    不过此时,新嵩的局势依然不可观。
    外,景人大军足足二十万,对梵襄地区发动猛攻。
    内,盗贼四起,因征讨不利,几方匪首已成气候,也拖起了足足三十万大军,分成五个方向,对新嵩发动猛攻。
    云天平定藩王之乱,只是扫平了新嵩一股乱流,但并没能彻底挽救新嵩。
    无论如何,云天的快速平叛,还是极大地缓解了新嵩王朝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平定藩王之后,云天吸收并改编了叛军,麾下有了十二万兵卒。
    皇帝的圣旨马上到了湖广,任命云天为平叛大将军,着云天马上去平定新嵩境内五方贼寇。
    实际此时,云天个人以为,自己最应该去的战场当是梵襄,毕竟,相比贼寇,景人的威胁要大得多。
    梵襄一旦丢失,则至少五六个富庶的大郡就暴露在景人的铁蹄之下,无险可守。
    只是此时,让云天无比意外的是,梵襄城中,竟然有一名小将军,在对抗景人的过程之中快速崛起。
    这名小将军名叫花木莲。
    不知为何,云天看到花木莲将军的资料之后,心中总是觉得有些异样,但到底是什么异样,则又不得而知。
    军报显示,花木莲扬名于敌军一次偷袭。
    一次,敌军偷袭军营,花木莲献计,故意让老弱病残正面抵抗,精锐部队则趁机突袭敌后,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大败而溃。
    花木莲因此而被擢升为先锋。敌军既败,恼羞成怒,纠集全部兵马,拼一死战。
    此后,花木莲率军主动出击,灵活抵抗,跋山涉水,声东击西,连获胜绩。一次,孤军深入,花木莲被敌包围,形势十分危急。此战,花木莲大发神威,亲手将敌军主将砍于马下,然后挥军大进,一鼓作气,将敌军赶到关外,高奏凯歌,引军而还。
    朝廷闻报大喜,论功行赏,封花木莲为侯爵,梵襄大局于是稳定下来。
    正因为有了花木莲的存在,所以,新嵩不用急调云天去梵襄参战,而是让云天作为主将,平定新嵩境内叛乱。
    新嵩境内的五大叛军为祸已久,其中最强的叛军甚至已经经营上十年,为祸很深。
    云天率部进入南康之前,南康、赣州,赣县军事主簿战死沙场,军民哀鸿遍野。云天到任后,知道官府中有不少人是盗贼的耳目,于是责问年老而狡黠的仆役,仆役浑身哆嗦不敢隐瞒,如实坦白。
    云天赦免了探子的罪过,让探子反过来侦探叛军的情报,因此掌握了盗贼的动静。随后云天传檄附近兵卒会兵一处,首先讨伐实力最强的大帽山盗贼。
    大帽山盗贼足有十多万人,已经存在多年,兵多将广,实力强劲,云天率领精锐在大帽山周围屯兵,然后假装不抵敌,向后撤退,敌军中骄兵之计,进入云天埋伏圈,云天出敌不意,大举进攻,连破四十余寨,斩杀、俘获七万余人。大帽山一举告破。
    最强贼军被破,其他四方贼军顿时大惊,不敢正面对抗,纷纷遁入大山。
    仅仅三月,云天破巢八十四处,斩杀、俘获七万多人。百战之军越滚越大,很快就整备了足足二十万精锐之师。
    随后一年,云天分兵四部,自领一部,其他三部分别由自己的亲传弟子统领,深入贼匪山区,进行征讨。
    云天之军骁勇善战,纪律严明,连斩贼首,群贼闻风丧胆。
    仅仅一年时间,云天便已经肃清了新嵩境内所有贼寇,整个新嵩,内忧顿时为之一轻。
    此时,梵襄城外,新嵩跟景人的对峙也达到了巅峰状态。
    景人不断陈兵,足足四十万大军压境。
    新嵩也给梵襄城增兵到了二十多万,严防死守。
    经过几年的征战,骁将花木莲也在梵襄快速崛起,成为梵襄领兵大将,声望一时无两。
    此时,新嵩王朝就出现了两员大将。
    南云天,北木莲。
    其中,花木莲领兵二十万,驻守梵襄;云天肃清新嵩贼寇,领兵一度达到二十五万之多,经过一番整编和去芜存菁,最终保留精兵十五万,人称云家铁军。
    此时,出于梵襄大局的考虑,也出于平衡王朝大将的考虑,新嵩皇帝下旨,让云天率领云家铁军进军梵襄,并任命云天为梵襄大将,花木莲为副将,共同抗御景人大军。
    新嵩皇帝的打算很简单,那就是栽刺。
    让原本统领了二十万大军的花木莲为副将,而让只有十五万大军的云天为主将,就是要让这两位绝世将领心中不快,产生罅隙,便于王朝掌控。
    然而,让新嵩皇帝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云天领兵进入梵襄,跟花木莲会军一处之后,竟然产生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竟然一见如故,很快就完成了磨合。
    云天欣赏花木莲的锐气和勇敢;花木莲佩服云天的战略胆识和大局观。
    两人一拍即合,合作得相当愉快。
    两大天才将领合兵一处,很快就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奇特效果。
    新嵩三十五大军对阵景人四十万大军,原本占据着一定的劣势。
    但是,首场决战之时,云天统领梵襄二十万大军外围合围,花木莲则率领十五万云家铁军正面硬攻,一战之下,大获全胜,灭敌十万余众。
    景人不得不星夜逃窜,云天和花木莲兵分两路,一路追杀,前后歼灭敌军五万,俘获敌军六万,一举攻克了五郡,直接杀入了景人腹地。
    第一五七五章 怒发冲冠
    至此,新嵩王朝已经彻底摆脱困局,获得战略上的优势。
    而且,百年以来,新嵩王朝面对虎狼之师的大景,首次实现了战略进攻态势。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云天请命一鼓作气,北伐大景。
    此时,新嵩王朝之内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种声音为主战派,认为易当穷追猛打,一举奠定胜局。
    还有一种声音则是保守派,认为此时应该见好就收,巩固已有地盘,稳打稳扎,不易操之过急。
    两派在朝堂争论不休。
    最终,新嵩锦康皇帝还是下达了北伐的指令。
    云天和花木莲正式誓师北伐,新嵩大军兵分两路,一路往东北方向,由花木莲统领,直奔汝城,花木莲精神抖擞,士不可挡,一战即攻克汝城,生擒大景汝城守将薛亨,紧接着又乘胜攻克颍昌府,建立北伐首功。
    另一路由云天弟子张云领军,向西北方向进军,张云得云天真传,写得一手锦绣文章,修炼了一身浩然正气,领军能力仅在云天之下。统领大军也是连战连捷,先后攻克卢氏县,虢略,伊阳等等,一路缴获粮食十五万石,降众数万,席卷了商州全境。
    新嵩军北伐大捷,锦康皇帝大喜过望,下诏嘉奖曰说:“遂复商於之地,尽收虢略之城“,“长驱将入于三川,震响傍惊于五路“。
    两路大军,齐齐大胜,新嵩军势一时无双。
    云天坐镇营中,指挥两路大军挥舞双钳,大景顿如砧板之肉,随时可切。
    收复商、虢等城后,云天向朝廷请示:如今形势有利,将自伊洛直渡天河,光复中原失地。
    可就在云天气势汹汹,战意昂然,准备大展身手之时。
    新嵩国都之内,质疑声四起,保守派占据了上风,锦康皇帝也害怕云家铁军尾大不掉,产生了忌惮之心。
    最终,云天的进军计划没有取得王朝支持,“孤军无援”、“以粮不济”,不得不退师鄂州。
    此战之后,云天心知功高震主,黯然隐退,提出回风场修养,锦康大喜允之。
    花木莲见云天隐退,有了归隐之心,也上奏王朝,乞归田奉养双亲,王朝感其孝心,答应所请。
    出人意料的是,之后不久,有人举报花木莲实乃女儿身,当年替父从军,没想到获得了如此彪炳的功勋。
    按照鹧鸪天的规矩,女儿身是不能领军打仗的。
    花木莲犯下忌讳,天朝震怒。
    没多久,花木莲就被新嵩王朝捉拿归案。
    同时,新嵩王朝传出小道消息,说花木莲跟云天之所以在“一山难容二虎”的情况下,两虎相争而并无罅隙,实乃因为这二虎是一公一母。
    言下之意,就是花木莲跟云天有私情,纠缠不清。
    别看云天年岁不小,但文章天成,一身浩然正气,看起来年纪并不是很大,外人看来,跟花木莲倒是十分般配。
    花木莲被捉拿。
    云天得闻,思考良久,最终决定不能袖手旁观,星夜前往帝都,为花木莲说情。
    云天,一身浩然正气,惊动朝堂。
    云天,败藩王、镇盗匪,光复千里河山的战绩更是让人无法望其项背。
    朝堂之上,云天据理力争。
    哪怕是新嵩皇帝有心纳娶花木莲,此时也不得不考虑云天的感受和立场。
    最终,新嵩王朝不得不在云天面前妥协,表示,有感于花木莲的一片孝心,所以,特赦免花木莲隐瞒身份之事,允花木莲返乡尽孝。
    虽然放了花木莲,但是,新嵩王朝也提出了特殊的条件,那就是,无论如何,云天和花木莲必须划清界限,不能纠缠不清。
    锦康皇帝明确表示,一旦发现花木莲和云天有所牵连,必立斩不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