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_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实他除了白净,和招财童子一点儿不沾边。招财童子是胖娃娃,穿个红肚兜,抱着一枚大铜钱。他呢,又高又结实,有一回在乾清宫见他和皇上打布库,软甲下的两条膀子裸着,汗水氤氲,既匀称又有力……五官也不像,若说十八岁的脸还有些青涩,透着一股女孩子式的秀气,那么四年过后就全然不是了。如今的容二爷轮廓鲜明,除了眼梢那点狡黠不变,他的美又上升到一个新高度——让人苦恼的高度。
    男人长得好看不值得炫耀,他当值时大多板着脸,拿锐气中和中和。可到了人后就掩不住了,给颂银的感觉就是花里胡哨,一点儿不靠谱。
    她叹了口气,“您不是有话要和我说吗,是什么?”
    他们并肩走着,容实牵着他那马,额前一绺雄起的头发在晚风里飘摇。不知什么时候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我想问你,禧贵人的催生药,真的是御医给的吗?”
    颂银心头狠跳了下,“怎么这么问呢,自然是的,不都审出来了吗?”
    “可那天从你袖子里掉出来的药方又是什么?”他停下步子看她,“当归、肉桂、川芎、牛膝、车前子……要记得没错,那个方子管催生,有个名字,叫脱花煎。”
    这下子颂银慌了,之前的郁结快被这昏昏的天色驱散时,他猛地提起,叫她不知怎么应对才好。她只有狡赖,“什么脱花煎,二爷别开玩笑了,是您记错了方子,这事儿可是关乎性命的,不能胡说。”
    他耷拉着嘴角看她,“我也不瞒你,那天见了方子我就上文渊阁去了,找到给你领路的苏拉,他带我去了你查档的架子。脱花煎是《新方八阵》妇人规里的一篇,你把方子抄下来是为了什么?宫里两位主儿有孕,这个时候查催生药,瓜田李下,你这么精明的人,竟不知道避嫌?”
    颂银才发觉他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是个绣花枕头,这个枕头里装着乾坤,他不动声色的,原来把她的行动都查明白了。她有些恼羞成怒,“你都知道了,那今天为什么没向万岁爷告发我?”
    他白了她一眼,“我不但没告发你,还想法子把你捞出来了呢!我是觉得你年轻,不知道里头厉害,我这个当哥哥的应该劝谏你……”他摸了摸鼻子,又捋捋前额那撮头发,意味深长地说,“后宫的事儿啊,千万不能参与,你帮着谁都得不着好处。看看眼下,禧贵人出了这样的事,好好的孩子也没了,你不自责吗?”
    颂银站在那里,憋了一整天,心早被眼泪淹没了,他这会儿又戳她痛处,她就不客气了,捂住脸呜咽起来,拿手捂都捂不住。
    这件事就像个噩梦,她虽没有目睹禧贵人生产的过程,但一直在储秀宫守着,每一次惊心动魄她都深有体会。提起那个夭折的阿哥,她就满心的愧疚,她势单力薄无法转圜,但这件事既然经过她和阿玛之手,她就是帮凶。
    她哭得兴起,也不走道了,路旁有个石墩,一屁股坐下来,抱着膝头把脸埋在臂弯里。连绵的哭声在夜色中回荡,容实无可奈何地看着,像老头儿似的摇头,“别哭啦,往后多学着点儿,谁还没有走窄的时候!这事过去就过去了,我不会和人提起,你踏踏实实的,别害怕。”
    颂银不能辩解,因为自己并不清白。说这药方没给禧贵人,是为惠嫔准备的吗?说阿哥的死和她无关吗?她亏心,没脸说出口。不过容实的心地倒真不错,没有在她最困难时候踩上一脚,以为和她有牵扯,还自作聪明地替她打掩护。无论如何这回的人情卖得大,以后再不能和他针尖对麦芒了。
    她哭够了,站起来擦擦眼泪,“我失态,二爷别见笑。就是心里压的事儿太多了,又没法疏解,在您跟前现眼,您只当没看见吧!”
    他一撇嘴,“我要是不担待,今天就不会找你说这些话。还有一桩事,我知道八个多月的孩子催生,生下来至多弱小些,绝不会是死胎。你只给了药方,没别的?“
    颂银噎了下,“那方子我没给出去,要不那个御医也不能承认啊。”
    他缄默下来,拧着眉头说:“你仔细着点儿,我怕皇上那里没这么容易放下,说不定还会继续追查……”他轻轻挥了挥手,“我不说你也明白我的意思,你这么聪明,别到最后里外不是人。”
    颂银对他又有了新的认识,其实真正聪明的是他,就像她忌讳在他面前提起豫亲王一样,他也不愿意主动把战火蔓延到那位王爷身上。彼此都绕开了说,彼此心照不宣。
    颂银颔首,“我明白了,谢谢您提点我。”
    他咧嘴一笑,“那就叫声好听的吧,不枉我花了这么大力气和你套近乎。”
    她想了想,“二哥。”叫出来似乎也不觉得别扭,大概因为心里不排斥他了吧!
    容实挺高兴,高兴之余他那缕头发也更加的意气风发了,顺手一撩,屹立不倒,颂银见了哭笑不得,“要不找口井打点儿水,拿水一抹它就下去了。”
    容实说没事儿,“我长得好,白璧微瑕,无伤大雅。”
    颂银直想翻白眼,就算是事实,自己用上了这样的溢美之词,是不是太自夸了?她不自觉地摸了摸前额,借着胡同口尚琮府门上的灯笼光看他,小心翼翼问:“你和豫亲王交情不错吧?”
    他淡淡牵了下唇角,“何以见得?”
    “那会儿金墨和你哥子换庚帖,你忙,不是他帮着出面了吗。”
    他听了又是一笑,“朝中当值,没什么交情深浅的说法,都过得去。如果一个人和你太亲近,你就得想想他有什么目的……”
    颂银戒备地看着他,这话用在他身上好像很合适。
    他察觉了,悚然说:“你别这么看我,我瘆得慌。”
    颂银咽了口唾沫,“那天的寿糕,谢谢你了。”
    他说没什么,“我本来没想给你带,是我们家老太太吩咐的,说佟家二姑娘不能来,怪可惜的,让我送两块来,给你也捎带点儿喜气。”
    这么说来还真得去容家拜访一回了,老太太惦记你是瞧得起你,寿宴没去,吃了人家的寿糕也不登门道谢,是为无礼。她想了想说:“明儿我休沐,我去府里给老太太补拜个寿吧!实在是因为宫里两位主儿都有孕,内务府不能没人当值。”
    容实搬弄手指头算计,“可我明儿不得闲啊。”
    颂银古怪地瞥了他一眼,“没关系,反正我不是去瞧你的。”
    说话到了补儿胡同,她的嬷儿已经在槛外候着了,见了容实忙蹲安,笑道:“二爷来了?我们这就进去回话。”
    容实说不必,“今儿天晚了,进去多有不便,请代我向老太太、太太问安,我改天再登门打扰。”
    颂银说成,“那您好走。”
    他看她的目光似乎有些怨怼,也没说什么,翻身上马,潇洒地一抖马缰,消失在了胡同口。
    ☆、第17章
    连着几夜在内务府上值没能睡好,当夜回来踏实得打雷都没听见。到辰时她额涅进来瞧她,她顶着一头乱发坐起来,一看时候哎呀一声,“这么晚了!”
    “老太太说了,银子当值辛苦,不叫吵你。”大太太一边挂帐子,一边低头瞧她,“昨晚上是容实送你回来的?”
    她嗯了声,“宫里出了岔子,他和我一起下值,说了点儿话,把我送到门上。”
    大太太抿着嘴笑,“怎么样呢?处得好吗?”
    她挠了挠头皮,“挺好的,我瞧他人不错,以前老觉得他不上道儿,其实他心地很好。”她下床趿上鞋,揭开香炉盖子,把剩余的香篆都捅灭了。袅袅一阵青烟升起来,噗地吹散了,推窗叫芽儿,“人呢?又上哪儿高乐去了?”
    芽儿端着铜盆跑进来,给她打水擦牙洗脸,大太太在边上查看她梳妆匣子里的首饰,嘀嘀咕咕说,“都过时了,不能老戴,该换换了。回头上铺子里挑新的去吧,姑娘家的,平常当值和你阿玛一样穿戴,休沐的时候好好打扮打扮,老弄得爷们儿似的,婆家还找不找了?说起这个,前儿有人上门给三丫头说亲,是胡同口尚琮家的大小子,世袭了云骑尉,今年入秋外放山东盐道。旁的都挺好,就是年纪不大配,今年二十五了,比三儿大了八岁。”
    颂银对这个不太热情,“问让玉的意思吧,大了八岁也不算什么,只要没娶过亲,不是让她当续弦就成。”
    “那倒不是,以前说过一回亲,耽搁了两年没成。”芽儿给她梳头,大太太在边上看着,挑了两支白玉蝴蝶簪子递过去,一面叹气,“我看还成,瓜尔佳氏也是望族,身家清白,两家离得又近,往来也方便。可你那妹妹不答应,她说见过那位大爷,嫌人家头发少,长得像个马蜂……你听这是什么话!”
    颂银发笑,不能想象长得像马蜂是个什么模样,大抵就是尖嘴猴腮吧,那样的话真不太理想。
    这个话题既然已经开了头,大太太远兜远转的,终于还是把焦点引到了她身上,“二啊,你今年多大了?”
    颂银眼前一黑,并不是她额涅记性不好,这世上哪有忘了自己孩子年纪的妈!大太太是有这个习惯,一般要和她提起婚事了,这句话是开场白,先问问你多大,然后就开始念叨该找女婿了。颂银臊眉耷眼的,“您上个月不是刚问过吗,我今年十八,老大不小了。”
    “你知道就好。”大太太在圈椅里坐了下来,“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金墨都抱上了。你还不着急,整天‘没人瞧得上我’、‘没人要当官的儿媳妇’……这些话都是借口。当官的怎么了?我要有儿子,给我娶个当官的媳妇儿回来我才高兴呢,光宗耀祖了。你瞧你,不缺胳膊不缺腿,至多缺点心眼儿,这也不算残疾呀,怎么就找不着婆家呢?宫里当值的多了,像那些翰林啊,有学问。还有御前侍卫,骁骑营的、豹尾班1的,不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吗,就一个合适的也没有?”
    大太太泼人冷水是一绝,颂银撅着嘴嘟囔,“哪有这么说自己亲闺女的!我在宫里当差得当一辈子,谁家愿意女人天天不着家?还有,嫁了人要生孩子,内务府哪天能断人?我要抽空生个孩子,那衙门不得乱套吗?所以您别催我,我比您还急呢。”说完学着戏文里唱起来,“无有办法……”
    “你就蒙我吧!”大太太掖着两袖说,“衙门那么多的人,没你不活了?太/祖当年可没下旨不许嫁人、不许生孩子。这是人生大事,不能含糊。时间过起来太快了,转眼二十,老姑娘了。”语毕一顿,从镜子里窥她神色,“还是你自己心里有谱,和容实能说上话了?真要这样我就不担心了,老太太喜欢容实你知道,还有他家老太太,我瞧得出来,也格外喜欢你。你们俩要能成,家里没谁不答应。你想想,容实不光人才出众,家道也殷实。如今他爹妈只剩他一个儿子,多少家业将来都是他的。他又当着官,二品大员,吃朝廷俸禄,两口子都在宫里当差,谁也不挑拣谁呀……”大太太越说越高兴,抚掌赞叹,“你阿玛这回真办了件好事儿,路都给你铺好了,你就放胆儿走吧,这是门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亲。”
    颂银被说得头昏脑胀,不过同路走了一程,怎么弄得板上钉钉了似的?她捂住了耳朵,“额涅,您别这样成吗,我和他不熟。”
    “没关系,慢慢就熟了。”大太太高兴地说,“等你们姐儿几个都嫁出去了,我的心事就了了。将来你阿玛致仕,我们闲着没事儿,亲家要答应,还能给你们看看孩子。”
    想得可太长远了,颂银不忍心让她失望,模棱两可地答应着,忽然想起来,“我今儿要上容府去一趟,上回他们老太太做寿我不得空,老太太让容实给我带了两块糕点,今儿得去还个礼。”
    大太太哦了声,“那是应该的。”忙出去张罗,叫人备京八件来,好让她带上见人。
    芽儿也特别的尽心尽力,给她绾了个漂亮的把子头,燕尾压领,饰上了红缨穗子,一个人嘀咕着,“要见容太太,可得好好打扮。要庄重,让婆婆喜欢。”
    颂银被她说红了脸,“你再胡诹,看我不打你的嘴!”
    芽儿缩了脖子,嘿嘿笑着,“我也觉得您和容二爷合适,他二您也二,这不是天赐良缘吗!”
    颂银追着要打她,她跑得飞快,一溜烟就不见了。
    “这个反叛!”颂银鼓着腮帮子回来,换上一件月白软缎旗袍,仔细把香囊配在纽子上,拧身看背后,线条还算称心。临要出门,瞥见妆台上的白玉藕花盒子,她脚下一顿,弯腰找来胭脂棍,蘸了口脂,在唇上薄薄晕染了一层。这么一来气色就好多了,她笑了笑,把胭脂棍搁在盒子上,回身出去了。
    先要到老太太跟前回禀一声,老北京的习惯,孩子出门一定得和家里长辈交代。她要去容家,老太太自然没什么可阻拦的,点头说对,“显得咱们知礼……”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