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_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书房里烛火摇曳,风吹窗外的竹梢,沙沙一片枝叶声。述明沉默了许久,饶室游走,再三斟酌,然后转头问她,“你的意思呢?该不该帮这个忙?”
    颂银拧起了眉头,“我也说不好,但是阿玛,佟佳氏的功勋光靠卖力办差恐怕不得长久。”顿了顿问,“您会不会觉得我野心太大了?咱们管着内务府,又是镶黄旗的人,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豫亲王也好,大阿哥也好,将来继位的不管是哪位,咱们都有牵扯,两下里都不吃亏,阿玛说呢?”
    述明脸上有了笑意,“这不是野心,是你的深谋远虑。我也是这么想,豫亲王跟前要敷衍好,宫里也不能落下,这就是咱们做奴才的难处。可是这件事儿,风险有点大。后妃遇喜,打从一开始太医院就记录在档的,眼下又有御医和精奇上夜守喜,时候不对,难保有人起疑。”
    “这个惠主儿自己能料理好,况且女人生孩子,御医也不敢断定哪一天,什么时辰。早产常有,三婶子的福格不就是早产吗,这会儿身子也挺强健。”颂银说完了,其实心里还是后怕,“就是……龙种,非同儿戏。”
    有句老话,叫富贵险中求,只要镶黄旗一天不在皇帝的手里,他们佟家就有一天悬着。要么江山易主,要么皇帝把镶黄旗收回来,除了这两条路,再没有第三条可走。不搏一搏,真等哪天皇帝往内务府安插自己人了,他们佟佳氏霸揽内务府的年月也就到头了。
    “你要想好,如果把药送进去,你就得在内务府值夜,永和宫一有消息,必须头一个赶到。这不是自己家里的事儿,大概齐能将就的,宫里出半点差池就得人头得落地,还要连累一大家子,你明白吗?”
    颂银颔首,“我省得。眼下我就是担心豫亲王那里,今天在隆宗门上遇见他了,他问起惠嫔和禧贵人,我心里直打鼓,不知道他是什么算计。”
    述明有些惊讶,“问什么了?给你什么暗示没有?”
    颂银细想了想,说没有,“就问几时临盆,吩咐我好好伺候。”
    “没别的了?”
    颂银还是摇头,述明却得猜那位旗主子现在的想头,皇上有了皇嗣会怎么办?不顾太后的懿旨立太子又怎么办?豫亲王不哼不哈的,心里有数。如果都是阿哥,就算平安落了地,后面的事也少不了。
    他沉吟半晌,还是拿了主意,“这样,药照送,你亲自办,不能让第三个人知道。我瞧准了时机再探探豫亲王的口气,他应该不知道你和惠主儿的交情……还有禧贵人那里,不能厚此薄彼,也要勤走动。送药那天起,你就留在宫里守喜吧,等两位小主分娩后请个旨,再回家歇上一阵子。”
    作者有话要说:  ①红子:沼泽山雀。
    ☆、第章
    其实光照设想上来说,这事儿挺吓人。和皇嗣有牵扯,弄得不好就动摇社稷根基。可一旦下了决心,就如人在船上,迈前一步是汪洋,退后一步是瀚海,别无选择,反倒可以一门心思去办了。
    颂银对自己的评断,其实不像她阿玛说的那样是什么深谋远虑,她不否认,骨子里就是有野心。既然坐上了这个位置,她必须要把佟佳氏发扬光大,让那些对她继承家业颇有微词的人看看,她能够做得很好,能把佟家带到一个新的的高度。
    脱花煎的方子上只有五味药,全配齐不过拳头大的一把。她自己到府里的药柜上拿戥子称,小心翼翼包了一包揣在怀里,第二天上值后,借着查档的名头进了永和宫。
    因为有孕可以晏起①,颂银入同顺斋时,惠嫔刚坐在窗口的妆台前梳头。两边的宫女张着黄布接她的掉发,她有专门的梳头太监,手艺相当好,压完了燕尾戴钿子,即便身子越来越沉,漂亮还是要兼顾的。她对着铜镜端详,一闪眼看见她进来了,忙挥手把人都赶了出去。
    “你阿玛怎么说?”她拉她到南炕上坐下,“答应没有?”
    颂银偷偷掏出药包儿掖到了引枕底下,“煎的时候要留神,别让人拿住把柄。”
    惠嫔喜笑颜开,“你可真是我的福星,这回我有救了。代我谢谢你阿玛,你们帮我这回,我记在心里头了。你放心,太医院开的方子我们也拿回来自己煎的,煎成了把药渣子扔到井里,没人知道。”
    颂银点了点头,“这是冒着大风险干的事儿,千万不能出岔子。害我不要紧,别牵累佟家。”
    惠嫔一叠声说知道了,“害了你,我不也露陷儿了嘛,自然要神不知鬼不觉的。”
    颂银还是不太放心,“你打算什么时候用?离临盆还有一个月,太早了不好。”
    惠嫔说:“再略等两天,夹生的出了锅也没用。”
    颂银笑着啐她,“有你这么当妈的吗,你说他夹生,他可是龙种!”转头拉她的手,“惠主儿,这不是闹着玩的,你自己千万要小心。我这阵子天天在内务府值夜,你着了床好有照应。如果有事儿,你打发人来找我,夜里过门禁要请钥匙也不打紧,反正都是内务府查档。后头我就不常进来了,过从甚密了不好,别落人口实。”边说边起身,“我还要上储秀宫一趟,禧贵人那里也要照看照看。”
    惠嫔送她到廊下,小心眼儿地撅撅嘴,“人家有皇后主子护着呢,不像咱们爹不疼娘不爱的。要是生个阿哥,皇后必定抱过去养,又比咱们拔尖儿。”
    女人吃起味儿来叫人受不了,颂银顺嘴一说:“没准她生个格格呐,白操一回心。”
    从永和宫辞出来,转过交泰殿上储秀宫,储秀宫是皇后的寝宫,人都以为皇后是坤极,该住坤宁宫的,其实不是。坤宁宫只作大婚和祭祀用。大婚住上三天,第四天皇帝回养心殿,皇后就在东西六宫随意择一处喜欢的地方住下。一般宫掖并不只住一位妃嫔,通常是一个主位,捎带上三四个贵人以下的从位。皇后本来可以独住,因为禧贵人和皇后娘家沾着亲,因此皇后特特儿把她迁到储秀宫,大有保驾护航的意思。
    颂银进了宫门先递牌子等通传,见一个贵人用不着这么麻烦,但因为是皇后寝宫,就必须样样照着规矩来。
    储秀宫总管夏太监出来相迎,见了她扎地打个千儿,“小总管来了?天儿渐热,您受累。”
    她笑了笑,“谙达辛苦。”
    “不辛苦。”夏太监满脸堆笑把她引进门,司礼监在内务府旗下,太监对下呼呼喝喝的,对上司可不敢拿腔拿调,只管躬着身,曲着膝盖头子,亦步亦趋引她上中路,说:“主子娘娘刚礼完佛,您来得正是时候。禧贵人在跟前伺候着呢,才刚坐下。”
    她转头看了夏太监一眼,想问没问出口。贵人位分虽然低,怀了八个月的身孕早就该免了那套俗礼了。大概是在眼皮子底下,架着两手怕皇后以为她自抬身价,所以不敢安心作养。惠嫔还眼热她,其实人家的日子才真不好过。
    她敛神进了正殿,皇后在炕上坐着,歪着身子把一片花样递到窗户底下看,见她进来方收回手端正身子。皇后长得很一般,方方正正的脸,就如她肩头方方正正的垫片一样,内容直白。颂银蹲身请安,她叫免了,问:“三月初五换春袍,这会儿都筹备妥当了?”
    颂银应个是,“万岁爷的金龙褂定了式样,昨儿交造办处织造了。上用的绣工多且精细,得花上一阵子,后宫主儿们,以及宫女太监的都已经分派下去了,请娘娘放心。”
    皇后嗯了声,“你从哪儿来?”
    颂银道:“才从东六宫查了关防记档,去瞧了惠嫔娘娘,这会儿来给主子请安,再问禧主儿吉祥。”
    禧贵人在一旁低眉顺眼地坐着,听见她提她,颔首回了个礼,“我这里都好,谢谢佟大人关心。”
    颂银笑了笑,“小主在娘娘这里自然是没什么可忧心的,今早上内务府开始征选乳母了,各选了八个在衙门里候着,阿哥一落草就派遣进来。小主儿要是短了什么,只管差人吩咐臣,臣即刻命人去办。”
    禧贵人慢吞吞的声气儿,只说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然后就闭嘴陪坐,再也不开口了。
    对于颂银来说,宫里这些女主儿没什么善恶之分,只有性格上的差异。她对别人要求不多,自己守着自己的规矩,哪怕有瞧不上的,心里嫌弃两句就过去了。关于那位禧贵人,原来倒不是这样的,在景仁宫时也属于爱拔尖的那类,三句话不对给双小鞋穿,几个内府佐领都领教过。现在搬到储秀宫就消停了,也是碍于皇后跟前不敢造次,野马上了马缰只有做小伏低,世上到底一物降一物。
    颂银的衙门生活呢,一如既往地忙碌着,鸡毛蒜皮的事很多,反正离不开衣食住行。没来这里前她不知道紫檀、楠木做下来的零料必须建回残档,还有宫里用剩的檀香头,收集起来拿到宫外能卖高价。这里的差事就是一分一毫的算计,要做上大总管,更是得抠到骨头缝里。不过她阿玛属于比较殊异的,只当皇上的家,自己家里的事一概不过问。说“大老爷,佃户租子收上来了”,他摆摆手,“回太太去”;说“大雪压塌了三间祖屋,开春要修葺”,他别开了脸,“问二姑娘去”……他下值后基本还原成个地道的旗人,喜欢玩儿,油瓶倒了不扶一把,得闲就逗他那只红子,听它叫个“唧唧棍、旗个呛”。
    颂银以前不理解他,老觉得阿玛诸事不上心,不像一家之主。等她到了这个职务上,才能懂得他们这行的烦闷。底下办事的得管束着,一个疏忽就有人偷奸耍滑。上头呢,还得绞尽脑汁敷衍,惹主子不高兴,后脖子随时有可能离缝。所以神费得过多,得了空闲情愿养花遛鸟,再不愿意动脑子了。颂银有时候也喜欢找个没人的地方静静坐上一阵,可惜宫里人多,时时刻刻能听见一声嘹亮的高呼——回事!躲到哪儿都不太平。
    只有上慈宁宫花园,瞧准了太后和太妃们都不在,一般是午时过后有个闲暇,主子们歇午觉了,除了揽胜门上的两个守门太监,花园里就没别人了。
    算不算逾越,不好说。内务府什么都管,哪儿都去,找个地方坐一会儿,谁也不敢多嘴。于是颂银常趁职务之便给自己谋私利,万物生发的时候听听松涛,听听鸟鸣,能让绷紧的弦儿放松放松,只有那时候才觉得自己还活着。
    不过进了花园也不敢往北,北边有主殿,供太妃们礼佛,中段是临溪亭,来往的人也不少。只有最南端的太湖石叠山极少有人光顾,颂银在那里发现了个好去处,一块石头很有睡榻的风姿,平整,还兼具枕头的起势。她悄悄潜过去,到跟前就走不动道儿了,一崴身躺下去,浑身躁动的血都平顺下来了。她舒坦地长出一口气,两臂枕在脑后,眯起眼看上方稠密的枝叶。有光从其间照下来,落在她的腰带上,镂空的素金镶上了一圈微芒,喜鹊登枝纹也变得生动可爱起来。
    今天是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花园里静谧,连树叶婆娑的声音都没有。她闭上眼小憩,将将要睡着时隐约听见脚步声,由远及近,大约在临溪亭那里停住了,有人喁喁低语,问太医档,问两位小主宫里守喜的人是哪几个,收生姥姥又是谁。
    颂银的瞌睡一下被冲散了,心头突突跳起来,这也算是机密了,怎么有人敢打听这个?听声音似乎很耳熟,但却想不起来是谁。
    “奴才前两天搭上了线,那头没什么可忧心的……谁让她使歪心思,万岁爷问起来,催生是好玩儿的……全是咎由自取,怨得了谁……”
    因为离得稍远,断断续续听到一些,但仅是这么一点儿就吓破了她的胆。催生,说的是惠嫔?不过紧接着又听到了底下的话,那人说:“储秀宫里出了事,皇后眼皮子底下发生的,连她也难逃罪责……这个主意很好,将计就计,一石二鸟……”
    颂银口干舌燥,心里擂鼓似的,虽然不是算计永和宫,但他们的计划也够叫人惊惶的了。她用力攥紧双拳迫使自己冷静,得先要弄清这两个人是谁。蹑手蹑脚靠过去,借着石头的遮挡往临溪亭看,一个顶着张大白脸,是慈宁宫总管太监冯寿山。另一个背对她站着,着绛紫的绸袍,身形修长,但看不清面孔,只见耳朵和脖颈处的那截皮肤白净明媚,加上肩头的五爪行龙,估摸是位亲王。
    她开始猜测这人是不是豫亲王,皇嗣问题只和他有密切的关系,太后一意要他传继宗祧,如果说勾结,冯寿山必定是经太后默许的。想到这里寒气由脚底下往上窜,宗室倾轧真可怕,皇帝再多的心眼子,也招架不住身边处处陷阱。况且都是最亲的人,刀枪剑戟尚能躲避,口蜜腹剑防不胜防,这么一想,那位九五之尊实在可怜。
    但同情归同情,自己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彼此相距不过四五丈远,这样关乎性命的事落了她的耳,难保对方没有杀人灭口的心。阿弥陀佛,但愿他们合计完快点儿散伙,她这会子后悔得要命,要不是贪清静,哪里会遇上这个!可她一边后悔着,一边却又忍不住窥探,那位负手的王爷终于偏过头来了,也用不着正脸,一个侧面就足够了,果然是豫亲王。
    她再不敢看了,悄悄往后缩,恨不得自己化成一粒枣核,好歹别让他们发现。可是不留神踩到一颗石子,石子与石头之间摩擦,咯愣一声轻响。她骇得毛发直竖,僵立在那里大气不敢喘,心想这回交代了,虽然是被动搅进来的,这种时候人家也不会和你讲什么理了。正恐慌得不知怎么好,恰听一个尖细的声音传来,气喘吁吁地叫着六爷,说宗人府里出了点小岔子,请王爷回去主持。
    脚步声又渐渐远了,颂银扒着假山石看,他们一行人已经过了咸若馆,这刻不走还等什么?她猫起腰,慌里慌张从随墙门上溜了出去。
    作者有话要说:  ①晏起:起床晚。
    感谢打赏,鞠躬~~
    ☆、第章
    回到内务府,人依旧有点慌,今天容家老太太过七十大寿,阿玛告假吃席去了,所以回来没人商量,只能干坐着发呆。一个参领过来回事,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说:“万岁爷发了口谕,今年上书房的文房清供都要换,有湖广上供的笔掭、笔架、墨床、臂搁等,着内务府清点出库。还有笔墨纸砚等,一应照着御用的来……小总管发个话,好领牌子上广储司……”
    她瞪着手里的陈条看了半天,一脑门子官司,哪里定得下神张罗这个!强打精神站起来,到墙上摘牌递过去,“那些文房许久不动了,也到了该盘库的时候。你点两个人一块儿去,出库多少剩余多少,一点不差都记录在案。别挑凑手的拿,上年的先倒出来送进书房备用,纸存得不好要蛀的,出一点差错咱们都担待不起。”
    参领应个嗻,回身出了衙门,她又呆坐一阵子,忽然想起逃出花园时忘了知会揽胜门上的太监,叫别泄漏她的行踪,万一让冯寿山或是豫亲王知道了,那她的太平日子就到头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