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邹大人失笑摇头,果然是傻人有傻福,要不是因为这个,皇上也发现不了这图是旁人画的。他画那舆图的方式与其他人的画法不同,有许多特殊的标记。有的能让人猜测出来,有的又看不明白。
    皇上有些标记看不懂,所以选了献图之人询问,哪知那李达一问三不知,一句也答不上来。
    这就奇怪了,自己画的图,自己都不能解答,这还用想吗?八成是贪墨了别人的功劳。
    果然,李达见瞒不住了,就老老实实的招了,这图不是他所画,真正画图之人是一个渔家少年。
    皇上一听,立刻对这渔家少年起了兴趣,无他,实在是这海图画的十分精妙,实在是不一般。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渔家少年所绘的图。
    这还不算,紧接着,皇上又收到海西县令上奏的奏折,言说海西新出现了一种新的制盐法,只需风吹日晒就能制出上等的细盐。比过去的煮盐法成本低了不知多少。
    海西县令上这奏折是为了自己的政绩,但他可不像李达,把这些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且不说徐家村的盐已经传遍了整个海西,他想贪也贪不了,就算能贪,他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挑的文人,又哪里懂得怎么晒盐?这种谎话不是一戳就破嘛!
    再说了,这晒盐法是在海西出现的,不管是谁发明的,那都算是他的功绩,因此他不需要再画蛇添足,原原本本的把这事给上奏了就是大功一件。
    皇上一看,又是这个徐晏卿,因此对他的兴趣更浓了,这才有了召晏卿进京一事。
    “那个冒领你功劳的李达,皇上已经按欺君之罪处置了。这次招你进京,除了因为你画图有功皇上要赏你之外,还要问你一些其他事情,你老老实实的回答就行。”
    晏卿连忙点头,“小子知道了,多谢邹大人提点。”
    邹大人十分满意,没想到这小子还挺机灵,也不枉他费心提点,结个善缘。
    从海西去京城,需要先坐十多天的水陆,然后又走了两天的马路,才终于到了京城。
    邹大人把晏卿安排在驿站等候,他先进宫去回禀皇上。第一日天色比较晚了,第二日早朝之后,燕帝就召见了他。
    与晏卿想象中的不同,燕帝虽然刚刚登基,但也已经三四十岁了,面容有些显老。
    不过也是,老皇帝死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了,最大的孩子都五十多了。新帝是第七子,四十岁的年龄也不足为奇。
    不过燕帝精神状态很好,正值壮年,再加上帝王气势,显得格外威严。
    晏卿就像普通乡下小子刚进城似的,战战兢兢的俯身叩拜,吓得头都不敢抬。
    燕帝见此,收敛了满身威仪,态度和蔼的请他起身,“你就是徐晏卿?莫要害怕,朕召你来,只是问你几个问题。”
    “谢皇上恩典,皇上请问。”
    燕帝一挥手,让人把晏卿画的那副海舆图挂上,“你走过来。”
    晏卿连忙走过去,在他身后站定。
    “朕问你这一圈套一圈的是什么意思?”
    “回皇上,这个是等高线。草民想,把地面上高度相同的点连在一起,就是这种样子的,所以就这样画了。”
    “等高线?不错,正是这个意思。”燕帝本就猜到了这种符号的意思,晏卿一说等高线,他立刻觉得十分贴切。并且觉得用这种方式表示地形实在是妙!
    “那这个像小旗子一样的符号是什么意思?”
    “这个是表示这一代有风,旗子的方向也指示着风的方向。”
    “风向?”燕帝没想到旗子居然是这个意思,他还以为是把大燕的旗子插到了那里。“你怎么会想到用这种方式表示?”
    晏卿有些不好意思道,“草民以前出海时,经常遇到海风,打渔最怕遇到大风天气。因此就记着哪一带有风,是什么风,下一次避开,或者是顺风出海,这样可以避免许多危险。”
    燕帝点头,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智慧,没想到这少年看起来老实憨厚,脑子还挺灵活。
    在海上打渔的人多了,其他人可没人想到这种方法。可见还是这少年心思灵巧。
    “我听说,你们在回来的路上迷失了方向,全靠你辩星识位才找到了回来的路?你还精通星象之术?”燕帝似是不经意的问起。
    “回皇上,草民常年在海上打渔,海上危险,因此有一些自己琢磨的土法子来辨认天气和方位。并不算精通,这次能回来,也是运气好,正好离陆地不远。”
    燕帝点了点头,“莫要谦虚,你一个渔家少年,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实在不容易。虽然是土办法,但确实有独到之术。”
    燕帝又问了几个不明白的地方,晏卿一一解答,燕帝越听越觉得这少年不一般。虽说他没读过书,也不识字,但是却很有自己的想法。
    有一种与他外表不相符的聪明机敏,只可惜出身贫寒,没有被好好培养。
    舆图问完,燕帝又问起了晒盐的事。
    晏卿便把对家里人都那套说辞又说了一遍,然后还加了一句,“草民回到家之后,跟家里人又试验了几次,发现确实能行,便把这方法教给了村里人。”
    再一次验证了这少年脑子十分灵活,仅仅从海水蒸发结出盐晶,便研究出了晒盐法,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到的。
    燕帝对他越发欣赏了。
    “不过你研究出来,为什么要教给其他人?自己发财不好吗?”
    晏卿似是犹豫了一下,才回道,“草民与同村的水生和栓子三人,一同出海,结果栓子死在了海上,他哥哥和父亲也在出海打渔时遭遇风浪,人和船都没回来。家里只剩下春香婶和一个孩子,草民觉得她们可怜,因此教给他们这样一个手艺,也算给他们找一条活路。
    这是其一,另外,草民从桃花村的事迹中学到了一些浅薄经验,团结全村甚至是附近村子,才能把生意做大,赚更多的钱。人人都需要盐,比酒还需要,所以也不怕大家都晒盐,会卖不出去。”
    晏卿觉得燕帝应该已经调查过他了,因此也不隐瞒,把自己的想法原原本本的交代了。
    “不错,不错,聪敏良善,宽厚仁义,不忘乡邻,守望相助,你很好!”
    燕帝对晏卿的评价十分高,聪明人他见多了,聪明又仁厚的倒是少见。
    第116章 在海上刷淘宝10
    在晏卿献上了指南针之后,燕帝对晏卿的欣赏达到了鼎峰。
    “这也是你做的?!”燕帝震惊不已, 没想到晏卿还给了他这样一个惊喜。
    “这东西不错, 甭说是海上, 就算在陆地上行军打仗也用的到, 没想到你竟然能做出这样精巧的东西!”惊喜之余, 燕帝实在忍不住问晏卿,“你究竟是怎么想到的?”
    “回皇上,草民是从司南中得到启发, 想做一个在船上也能用的司南, 用磁石多番实验, 才意外得到了这个成品。”晏卿答道。
    燕帝忍不住感慨,这少年当真有几分运道,不, 可以说是天赋异禀。毕竟不是谁都有这样灵巧的心思,就算是意外,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运气。
    燕帝显然对晏卿十分满意, 进宫面圣后的第二天,他就给晏卿下了嘉奖圣旨。
    除了赏赐他一些金银和田地之外,还给他封了一个官职。官职不高, 从九品,隶属于工部司务厅。
    具体是做什么, 晏卿暂且不知。因为按照惯例, 在他上任之前有一个探亲假, 可以回去告别父母亲友, 回来之后再上任。
    晏卿自然要回去一趟,把京城的事告知家人,然后把父母安置妥当。
    回家之后,他把京城发生的事告诉了家里,家里人都很高兴,惊喜于他被皇上赏识封了官。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是打渔的渔民,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入朝为官,即便只是一个九品小官,也足够家里人津津乐道了。
    就连村里人得知后,也纷纷过来道喜恭贺。
    “晏卿这孩子,打小就聪明。从他教咱们晒盐我就看出来了,这孩子以后肯定有大出息。这不,还真被我说中了!”
    “可不是吗,要是换个人,肯定不会把这么好的生财之道教给外人,晏卿心善,合该有这样的造化!”
    “对对,好人有好报,晏卿的福气还在后头呢!”
    ……
    连水生也来了,“我早就知道晏卿你很厉害,但没想到这么厉害,竟然被皇上封了官!”
    晏卿笑道,“也是运气,李达贪墨功劳的事暴露了,这才被皇上注意到。”
    “哪里是运气?本来就是你的功劳嘛!”
    水生很是为晏卿高兴,不过丝毫没有嫉妒晏卿的意思。在他看来,他现在能在家晒晒盐做做虾酱就已经很好了,能这样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就已经是托了晏卿的福了,其他的他也没想过。
    从京城到海西县,来回一趟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即便有探亲假,晏卿也不敢耽误太久。因此他只在家待了两天,就匆匆忙忙的离开了。
    所幸他在进京之前已经做了不少事了,家里有鱼露和晒盐这两种生意,安安稳稳的生活是没问题的。父母身边又有两个兄长照顾,所以他也不必有什么后顾之忧。
    进京之后,他就去工部报道了,不过依然不知道自己的职位是做什么的。每日点卯之后就无所事事的看别人忙碌。上司只告诉他,不要急,皇上自有安排。
    既然这样说了,晏卿也就不急了。皇上赏赐给他的金银不少,他给家人留下一些,又在京城安置了一处小宅子后还剩余不少,因此他给自己请了个教书先生,来教他“启蒙认字”。
    他以后要点亮的科技树不少,总不能一直装文盲。识文断字之后,有些事就方便多了。
    一晃三个月过去,晏卿都快以为皇上忘了他这号人时,冷不丁的皇上再次召见了他。
    “朕听说徐爱卿这些日子在读书认字?可有收获?”
    “回皇上,微臣愚笨,只堪堪能识得一些字,至于作诗写文章却是一窍不通。”
    “哈哈,爱卿谦虚了,你短短三个月就能识文断字已经进步神速了,至于作诗写文章,那些不学也罢。”
    他这段时间忙着陈王叛乱之事,一时忽略了晏卿这个人。虽然并非有意冷落他,但没想到此子竟如此沉得住气,一朝富贵却不张扬,忽遇冷落也不慌张,反而静心读书,弥补自身不足。
    这让燕帝对他愈发欣赏了。
    “这段时间朕一直没有给你安排工作,你可知是因为什么?”
    “微臣不知。”
    其实晏卿知道,是因为陈王叛乱的事。但知道也不能说,不然就是妄自揣摩圣意。
    燕帝不知他的心思,笑道,“朕打算成立一个海事清吏司,隶属工部,以后交给你负责,你意下如何?”
    海事清吏司?从字面上看就是负责海事相关事务,大燕之前从来没有专门的处理海事的部门,难道燕帝看出了海洋背后的巨大利益,才特意成立了这个部门?
    晏卿猜测的没错,燕帝就是从他们出海带回来的东西上,滋生了一种名为“征服”的野心。
    大燕发展到现在,已经处在鼎盛时期,国内海晏河清,盛世太平;边境和平,无人敢犯;除了几个兄弟为了权利而叛乱,大燕基本上没有什么忧患。
    但作为一个有野心的帝王,是不甘心只做一个守成君王的。
    在位期间无功无过,没有丝毫建树——燕帝不希望自己百年之后得到这样的评价。
    因此在看到晏卿带回来的海舆图之后,燕帝忽然被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原来,在海上还有这样一片宽广的天地。
    原来,大燕也不是独一无二的天朝大国。
    在他们不曾踏足的地方,原来还有其他人类生活的痕迹。
    ……
    这些东西激起了燕帝极大的兴趣,因此他打算专门成立一个海事清吏司,来为他探索这片未知的领域。
    至于人选,还有比眼前之人更合适的吗?
    晏卿也想明白了燕帝的打算,他立刻答应下来,“但凭皇上吩咐,微臣愿为皇上效犬马之劳!”
    一个开拓进取的帝王,总比一个墨守成规甚至是闭关锁国的帝王要好的多。他这一世本就要点亮海洋相关科技树,正好碰到一个目光宏远、愿意支持海洋事业的帝王,还有比这更幸运的事吗?
    他答应的如此痛快,让燕帝十分高兴,只觉得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
    “好!朕明日早朝就下旨封你为工部海事清吏司郎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