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群穿生活 第23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是杀猪匠陈大柱家里。
    三郎知晓的消息里,陈仵作从小父母双亡,有个亲姑姑,早两年改嫁给了江二伯,这个倒是容易,过年走亲戚就能碰到的。但陈仵作还有个亲爷爷在呢,另外还有些叔伯兄弟啥的,还是应该给人打个招呼的。
    因为陈仵作是九月底就跟江二郎一起去的京城,他当时又不知道江家是怎么安排的,也有可能他到了京城以后,会捎信回来的。但三郎琢磨着,横竖大过年的闲着也是闲着,跑一趟好了,好告诉陈家那头,陈仵作发达了,要去京城里当官老爷了。
    再就是张家,就是豆腐张他们家。
    他家人丁更少,亲近一些的只有已经改嫁了的娘,以及一个堂兄了。
    三郎把能走动的人都想了一遍,就听周老爷问:“那啥时候要走,走之前去周家支会一些,我到时候跟你一起去!”
    “啥?”三郎愣住了。
    不过他转念一想,好像也没啥要紧的吧?很多人都是这么聚在一起出门的,当下他便点头应下了,表示记住了。
    再然后,这俩就大眼瞪小眼。
    又过了一会儿后,周老爷垮着脸离开了江家。
    ……
    待正月底,三郎还是很讲道理的,他提前两日去了一趟镇上,帮家里采买东西的同时,顺便去了一趟周家,告知了具体的出发日期。又说到时候肯定会来周家门口绕一下的,请周老爷直接上车就行。
    哪知,周老爷说马车他会自备的,毕竟这一去路途遥远,行李什么的肯定要多带一些,就不占他们的地儿了,自家备辆马车什么都方便。
    三郎就更没意见了。
    等于说,就是车队里增加一辆车嘛,人家都自备马车了,车夫肯定也是有的,旁的一应物件必然都不缺。那都不用说是相熟的人了,哪怕完全不熟,也可以让人跟着的。
    结果,等真正出发时,周家却是两辆长途马车。
    惊讶归惊讶,但三郎也没说什么,只是让马车夫跟上他们的车队。
    三郎这边,除了周家之外,还有镇上的另外两家,打算跟着去府城找周家大姑奶奶商量一下今年的最新计划。这两家原先就跟周家分庭抗争多年了,甚至能追溯到周老太爷在世时。不过,到了周生生这里,三家倒是讲和了。这两家,一家收了周家酒楼,一家收了周家的铺面,给的价格都很公道,一点儿也没有趁火打劫呢。
    又听闻周生生在府城发展得极好,赵家大少爷格外得信任她,甚至还主动给她牵线搭桥,让她认识了省城那边的真正富商盛家,两家的主事人都相当得羡慕。
    一咬牙,两家家主决定亲自出马,横竖他俩的儿子都很大了,镇上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给儿子去处理,甚至身边还带了小儿子和大孙子,准备带年轻人出去见见世面。
    所以说,赶得早不如赶得巧。
    等他们一行人经过了一路的奔波劳顿之后,到达府城时,已经是二月中旬了。
    没办法,乡下地头的路就是这么难走,要一直到府城附近后,才方便了许多,各种客栈也多了,马草也能找到好的了。只是最近阴雨绵绵的,路上仍然是不太好走。
    三郎熟门熟路的带着人进了城门,又在两家家主的要求下,决定先去府城内的客栈里,稍作整顿。
    主要是他们进称就已经挺晚了,在当地的风俗习惯里,还真就没有傍晚时分登门拜访的。所以,他们准备休息一晚,第二天持拜帖亲自登门。
    这期间,周老爷一言不发,他的继室和一双子女也不曾出声。
    是的,他拖家带口来府城找大闺女了。
    没道理亲闺女在外风光,丢下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妹留在乡下老家的。孝义镇啊,搁在大坳子村这些真正的乡间地头看来,算是很不错了,但跟府城比,却也是实实在在的乡下老家。
    三郎瞅了瞅这些人:“那我先回去,明个儿在那头等你们?”
    “甚好甚好。”
    另两位都很赞同,并且有志一同的忽略掉了周老爷,甚至于他们这一路上,除了偶尔在歇脚的客栈里阴阳怪气两句,旁的时候压根就不搭理周老爷。说白了,再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周生生跟周老爷之间的真实情况了。
    他俩完全不担心周生生处理不了这个事儿。
    哪怕生意人讲究的是和气生财,可前提是,你给他送钱他当然对你和气了,可你要是去坑钱了,信不信他当场翻脸不认人?
    而周生生,就是那种为了赚钱连亲爹后娘弟妹都可以甩手不管的人。
    三郎高高兴兴的走了,他压根就不知道接下来他会被周生生骂成个猪头。当然,这个接下来其实时间比较长了,因为周生生这会儿真的没工夫骂他。
    周生生啊!
    她的好大儿极有可能要嫁出去了!
    苍天啊大地啊,这种连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儿,居然被她给碰上了!
    ……
    一个时辰后,三郎去而复返,一头汗的冲着周老爷以及另外两家的家主道:“你们先在客栈待着吧,周大姑奶奶没空见你们了。她和赵家大少爷还有其他人,全都不在赵府里,前几日就去了省城了。”
    顿了顿,他大喘气的道:“月底,公主殿下要来省城,点名要周大姑奶奶陪同游玩。”
    第172章
    三郎带回来的消息实在是太过于震撼了,莫说周老爷他们了,事实上关于公主即将到来的消息,连赵桂枝等人都很是震惊。
    没听说过啊!
    试想想,上辈子看过的那么多古装电视剧,有那微服私访的皇帝,也有离家的皇子,但没听说过哪个公主还能跑出去溜达的。尤其公主的年岁吧,那肯定是不大的,毕竟她亲哥七皇子也是去年年末才成亲的,但就算这样好了,十五六岁的年纪放在他们上辈子确实还很小,可搁在这年头就算还没到成亲的年岁,也差不多了吧?
    赵桂枝等人自从知晓了消息后,就一直处于极度震惊的状态之中。
    他们是正月里知晓这事儿的,盛凌云派人通知了他们,还特别叮嘱,能来的都过来吧。
    这里能来的,肯定只特指赵桂枝。
    她秋日里刚查出了身孕,当然黄氏也一样,但黄氏不算在内的,所以只有可能是她。毕竟其他人都太方便了,浪得无法无天。
    好在,赵桂枝已经过了前三个月的危险期,再说她年前不回老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回老家的路况太糟糕了。从府城去县城还凑合,但要是从县城去孝义镇再往大坳子村去,那一路上的情况,怎一个颠簸了得。
    可要是从府城去省城,就没那么多问题了。而且从时间上来说,那是措措有余的,因此赵桂枝完全可以慢悠悠的往省城去。
    她肯定得去呢,哪怕不是为了见公主,她也要去见一下她亲妈。
    过年都没能在一块儿呢,年后可不得见一面?
    于是,赵家这边连赵奶奶都一起出发了,更别提赵爸和笋兄妹俩了。还有就是周生生和钱货郎、尤桂花和刘童生,当然少不了咱们的二狗砸和菜花花。
    没去的也有,虞三娘嘛!
    她也很想见一见她姐,尤其对于她来说,亲姐就是半个妈。可偏生临出发前,她家的嫦娥妹子病了,有点儿着凉了,而二师兄更是因为吃多了不舒服。
    正好,尤桂花也不想带着倒霉羊驼上路,就索性把孩子托付给了虞三娘。
    这招挺好的,头胎二狗子交给大姑子养大,二胎羊驼则留给小姑子。尤桂花心里美滋滋的,计划着这一趟索性在省城多待一些时日,好好的放松一下,跟刘童生一起度过一个久违了的二人世界。
    虞三娘:……
    淦!
    她就知道全家上下除了亲姐之外,没一个是靠谱的!
    但她也没办法,舍不得俩孩子能咋办呢?好在,江母还是很靠谱的,她答应帮忙一起照顾孩子们。
    对了,赵桂枝要跑路,但江家人没跑路。
    怀孕的黄氏一直都是跟幼娘待一块儿的,考虑到她的月份也还小,倒是犯不着一直守在跟前。因此,江母很放心的待在了幼儿园那边。江父是个隐形人,好在有江五叔陪着他,两个不是双胞胎更胜双胞胎的老哥俩天天蹲墙角抽旱烟。
    还有就是江奶奶了。
    江奶奶说她也要去省城。
    赵桂枝目瞪口呆,一时间竟是找不到言语来拒绝。还好,最终周生生安抚住了江奶奶,告诉她三郎应该会在二月初回到府城的,据她猜测,三郎百分百一定会闯下大祸的,还需要江奶奶养足精神,从头到脚的把三郎教训上一顿。
    不得不说,周生生真的非常有先见之明,三郎可不就是闯祸了吗?
    还好,等三郎带着周老爷等人回到府城时,周生生已经跟着赵桂枝等人一起去了省城里。
    而周老爷……
    被三郎这个祸头子带来府城,然后吓了个半死。
    连赵桂枝这种来自于现代的人,在听说公主即将到来后,震惊到不行。那么,对于周老爷这种土生土长的古代土著而言,这简直就是完全突破了他的心理预期,直接就将他原有的三观彻底炸毁,仿佛就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总结一下就是,周老爷被吓傻了。
    当然,他的继室和两个儿女也好不到哪里去,一家四口目瞪口呆,现场表演灵魂出窍。
    吓死了吓死了吓死了!!
    周老爷的继室都算是那种比较有心机的人了,可有心机跟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又没有直接联系的。一想到当初明明是周家唯一的继承人,却活得跟一个寄人篱下的可怜小丫头没啥两样的周生生,如今转眼就变成了能被当朝公主殿下点名见面的人……
    曾经他们对她爱答不理,如今她却成了他们高攀不上的人物。
    当着三郎的面,周老爷开始思考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他要不要直接带着家里人回孝义镇去?
    讲个很现实的事儿,他们来府城投奔大闺女,是想趁机占便宜的。而他们的身份就是最有利的武器,毕竟生意人就算不像读书人那般要脸面,但你要开门做生意,总不能顶着恶臭的名声吧?
    先帝讲究孝道,当然几乎每个朝代的皇帝都这么干,这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子民。但总之,在本朝不孝是大罪,哪怕不至于真的受到刑罚,可对于生意肯定是有影响的。
    周老爷他只是想占便宜啊!
    他没打算搞事情搞个天崩地裂,也没想过要跟周生生同归于尽。
    犯不上啊!
    说白了,他才是个真正的生意人,做任何事情都会考虑一个回报率。真的要是跟周生生彻底撕破脸了,对他有什么好处?同归于尽就更别提了,周生生又没对他赶尽杀绝,只要他老实待在孝义镇上,起码地租是可以弄到手的,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他完全可以当个优哉游哉的富家翁。
    唯一的麻烦是,妻儿怎么办?
    周老爷认真的思考起来,他可以确定,周生生肯定不会对他下手,也不会在他活着的时候搞出大事来。可问题是,别忘了周生生是他原配妻子所出的,如今这个是继室。也就是说,继室要比周老爷小好几岁,继室所出的儿女,女儿倒是没啥,大不了找个人家嫁出去,但儿子呢?
    要知道,周老爷的小儿子到如今也还不满十岁呢!
    当爹的总是要为儿子考虑的,但现实的问题是,这是他儿子,并不是周家的后代。如果当初他顺利的将周生生嫁出去了,那么周家的财产就都是他这个赘婿的了,等他百年之后,儿子自然也就顺理成章的继承了周家的财产。
    至于什么三代还宗……
    那祖宗还能比吃香的喝辣的更重要?
    周老爷当初能摒弃姓氏和祖宗主动当了周家的上门女婿,就说明他这个人不在意那些虚的。再说了,只要人在,血脉传承也在,大不了让他儿子多生几个孙子,择个好的还宗,这不就解决了吗?
    所以,最大的问题还是如何弄到周家的祖产。
    回孝义镇老实缩着当个富家翁,就意味着接下来的日子会很平静,但周老爷扭头看了看小儿子,很快就放弃了这个想法。那就只能留下来了,搏一搏,万一周生生真的发达了,兴许就不要周家的祖产了……
    做梦呢!
    周老爷深以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但还有个妥协的法子,那就是让周生生拿出一笔钱,作为好聚好散的安家钱,他再拿这笔钱给儿子置办一份厚实的家业,两边从此就由亲人变成了亲戚。
    这是目前最为可行的办法,周老爷认为这对于双方来说都不错,再说他也没打算多要,按照孝义镇那边的田产价格,差不多四五两银子就能买一块地了,当然上等的肥田是另外的价格,再说你也买不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