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群穿生活 第15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显然,姑姑不如婶儿啊!
    幼娘鼓着腮帮子瞪了一眼虎头这个倒霉侄儿,想想她先前认识的盛家大小姐,人家那是一口一个姑,姑姑全天下第一好,把爹娘全掐一块儿都抵不上一个姑。
    结果呢?
    看看人家,再瞅瞅自家的。
    高下立马分明,幼娘就觉得吧,她那一木匣子的高档棒棒糖算是可以省下来了。
    相较于吃味的幼娘,赵桂枝就显得开心多了,面对欢呼雀跃的虎头,她高兴的回应道:“诶!虎头想二婶了吗?”
    “想!特别想!我尤其想二婶做的饭菜!”虎头多实诚一娃儿啊,天赋技能哪壶不开提哪壶,“二婶你咋不早点儿回来呢?你早点儿回家就能做晚饭了,我都好久好久没吃你做的饭了!”
    赵桂枝:……
    这倒霉孩子谁要谁拿去!
    江幼娘:……
    噗哈哈哈哈哈!
    至于从头到尾仿佛隐身一般,完全没被家里人看在眼里的江二郎,则是拍了拍赵桂枝的脑袋:“可以了,起码他还记得有你这个二婶,知足吧。”
    “二叔。”虎头也没傻到那个地步,当下就顺口喊起了人来,“二叔你可算回来了,我奶她老惦记你了!”
    江二郎看了一眼虽然赌气但还是对幼娘正嘘寒问暖的江母,可疑的沉默了一瞬后,他摇了摇头:“这个我真没看出来。”
    虎头瞅瞅他奶,最终不得不点头认可:“我奶可能就是那种嘴上随便说说,压根就没往心里去的人吧。她就是嘴上惦记你,实际上还是惦记我小姑姑。”
    事情大概就是这样的,但孩子啊,你可以不用这么直白的说出来。
    “桂枝啊!”江奶奶毕竟年岁大了,没可能一下子就冲出来,但她还是很迅速的,具体表现为人没出来,但声音先来了,“桂枝你过来啊,让奶瞅瞅你!”
    赵桂枝果断的丢下所有人,包括虎头那个倒霉侄儿,径直去了堂屋里。
    此时,家里的其他人也都放下了碗筷,起身要出来了。
    “不用那么夸张,我们带了人过来卸东西的,外头冷,就在里头说话吧。”赵桂枝赶紧把人拦了下来,不多会儿,外头的人也都进来了。
    江奶奶还想出去呢,又听赵桂枝说带着人呢,作为一个曾经去过府城的时髦老太太,她当下就明白了:“你是不是把赵家的仆妇带来了?那她们晚上住哪儿啊?”
    “不是仆妇,是随从,他们晚上凑合住一屋,明个儿一早天亮以后,我就让他们回镇上去。生生那丫头答应会帮我招待的。”
    这真不是他们矫情,实在是因为他们仨没一个人是会赶车的。赵桂枝和幼娘就别指望了,就连二郎都只会赶牛车。马车什么的,超纲了,大坳子村一匹马都没有的。
    而且,他们带的东西还多,哪怕在孝义镇卸下了不少,那还有三辆车呢。毕竟,赵桂枝给她这边的亲戚选择的都是一些便携带的贵重东西,而乡下地头讲究的却是一个实惠,再一个,她还应江母的要求,带来了大半车的廉价饰品。
    就是那些有韧性的彩线、各种品质一般的珠子、劣质的玛瑙石珊瑚碎块等等。
    贵是真的不贵,甚至可以说是很廉价了,尤其赵桂枝还不是亲自去坊市里买的,而是让管家去上游的供货商那头批发来的,批发的数量还多,那是真的便宜。
    但这玩意儿不光占地方,它还重啊!
    反正,随从那是必须要有的,哪怕回头干完活儿让他们都去镇上待着都成。
    正说着呢,就有随从在外头询问,东西搬到哪里。
    赵桂枝离家那么久了,加上三郎还娶了媳妇儿,她是真不知道家里哪里有空,只得扭头看向江母:“娘?”
    “知道了!我去安排。”江母也是见过大世面的,在这个普遍最远只去过庙会或者镇上的乡下地头,江母作为一个连府城都去过的人,这半年里那是真没少被人吹捧。
    他们这一行人这么招摇进了村里,哪怕这会儿天色已经晚了,按说绝大多数人家都在屋里吃晚饭,但肯定也有人瞧见了。一想到等下就会有人过来了,江母立马整理了一下发型和衣衫,昂着头挺着胸,出门安排了。
    巧合的是,负责赶路搬运的赵家随从里,有好几个是熟面孔,都认识江母的。
    当下,就有那嘴甜的喊着:“给江老夫人请安,老夫人过年好啊!”
    哪怕这会儿其实才腊月初,离过年还有大半个月呢,但说这个也是可以的,反正都是好听的话,江母看着这几个会来事儿的人就特别高兴,心里真就跟吃了蜜一样的甜。
    更巧的是,就在江母安排人将东西一一卸下车,抬上院坝搬去屋里时,江大伯娘来了。
    一同前来的还有她的几个儿媳妇。
    “哎哟我的娘呀!三弟妹你就变成老夫人了?我的乖乖。”江大伯娘惊呆了。
    在今年的秋收前夕,江奶奶和江母是回了村里,也带了大包小包的,但因为当时的时间还早,那些随从将人和东西送到后,很快就离开了。大家的注意力也都放在出门见了大世面涨了大见识的江奶奶和江母身上,因此完全没注意到随从的事儿。
    可眼下……
    不止江大伯娘婆媳几个来了,过后不久,又有人陆续赶来,都说是凑巧看到了车队的。还有就是那些不嫌事大的闲汉,挨家挨户去说的。
    要知道,眼下是腊月里啊!
    然而,吃瓜群众们的心是火热的,哪怕寒冬腊月里,也要吃这最新鲜的第一口瓜。
    听到外头的动静了,江家其他人也陆续出来了,大嫂薛氏去灶屋里拿了热腾腾的茶水,给几个亲戚送过去。三弟媳黄氏显然还有些没融入到江家里,看起来有些畏手畏脚的,见大嫂去了灶屋,忙收拾了桌上的残羹剩菜,跑去洗碗了。
    赵桂枝被江奶奶拽着脱不开身,只能喊幼娘去带来的东西里,把糕点拿一些出来待客。
    得亏如今是冬日里啊,绝大多数的糕点都还是能放得住的,当然像一些由赵桂枝折腾出来的西点不太耐放,她就没带过来,只带了各种西式的糖果,譬如说奶糖太妃糖牛轧糖之类的。
    这些东西放在上辈子真的不算什么,甚至赵桂枝做出来的那些,口感上跟品牌糖果也是不能比的。毕竟,那些品牌糖果的配方她又不知道。而她自己更擅长的是素菜荤做,对于甜食一类的东西,只能说爱吃但不擅长。
    但赵桂枝还是非常自信!
    自信的来源在于,她折腾出来的各种吃食,在府城都大受欢迎。不少富贵人家都派了人来订购,哪怕赵闰土那个黑心资本家把价格定得特别离谱,依旧是供不应求。
    试想想,连府城的人都吃这套,乡下地头的淳朴老百姓能不被诱惑吗?
    事实证明,自信虽然有道理,但现场没人吃。
    冬日里天黑得早,村里的路又不好,众人都是按耐不住好奇心过来瞧一瞧,得了幼娘分发出去的小点心和糖果后,略说了几句话后,就先离开了。当然,他们已经约好了,明个儿一早过来吹牛打屁聊天。
    没走的也有,比如说江大伯娘,还有大堂嫂,以及虎头的好胖友扁担和板凳。
    大伯娘和大堂嫂说她俩不怕黑,等下完全可以抹黑走,又说家里还有空屋子在,可以帮着安排一下随从的晚上住宿问题。
    扁担和板凳就更厉害了,他俩直接说今晚就跟虎头住一屋了。
    虎头:……???
    谁答应了?谁允许了?谁跟你们哥俩好了?
    但他显然不是大房那对堂兄弟的对手,扁担压低声音在他耳边说:“我教你功课,你看不懂的书我帮你看完了再告诉你。”
    俩人瞬间达成共识!
    板凳大为焦急,他没有跟这俩一起去上学,一方面是自个儿不愿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家里的亲兄弟多,当哥的更想攒钱送自己的儿子去,当爹的则没这份心。因此,大房那头只有扁担去上学了。
    飞快的开动脑子后,板凳有了个主意:“虎头,我帮你吃东西!”
    虎头:……!!!
    把他丢出去!丢粪缸子里头!
    但最终,这俩还是留了下来,站在虎头左右两边,就跟左右护法似的。
    略花了点儿时间,随从们把东西都安置好了,江母也终于可以赶人了。她腾出了一间空屋,因为里头是砌的长炕,倒是能睡好几人。点了几个嘴特别甜的留下后,其他人留被大伯娘和大堂嫂带走了。
    等人走了,江母还嘴不饶人:“丰收他娘可过分了!从三郎定了亲以后就一直叨叨我,等三郎娶了媳妇后……对了,你俩知不知道三郎娶媳妇了?喏,三郎媳妇你过来!”
    黄氏不好意思的走了过来,低眉顺眼的一副小媳妇儿模样。
    江母热情的介绍了黄氏:“你们的三弟妹,幼娘你快喊三嫂。”
    幼娘怀里抱着胖乎乎的虎脑,闻言立马走过来:“三嫂!”
    赵桂枝这才看到了虎脑,也跟着凑上去摸摸头捏捏手,姑嫂俩瞬间玩得不亦乐乎。虎脑这孩子也是真的虎,明明就不认识二婶和小姑姑,却完全是一副不怕生的模样,任由着这两人对自己上下其手,不哭反笑,笑得哈喇子都流出来了。
    虎头才安顿好了俩小伙伴,扭头一看。
    好家伙!
    胖弟弟在争宠!
    他瞬间就把俩小伙伴抛到了九霄云外,快步冲过来,仰着脸看过去:“二婶!小姑姑!你俩摸我的头,捏我的胳膊!”
    赵桂枝抽空瞥了他一眼:“虎头你去找你二叔,他给你带了礼物。”
    虎头一听到礼物,下意识的就两眼放光,但随后细细一品。
    不对吧?他的礼物是二叔准备的?
    他二叔不坑他也就算了,还会好心给他准备礼物?
    “不了不了,二叔他很忙呢,他在跟三叔说话呢,我不吵吵他,我去找扁担板凳玩。”虎头选择战略性撤退,连争宠都顾不上了。
    没人抱抱摸摸不算啥,虎头总觉得,他要是敢立马去找他二叔,搞不好他二叔反手就能掏出一大摞的作业本和卷子,直接把他从虎头砸成了扁头。
    大过年的,何必折腾自个儿呢?
    然而,虎头却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儿,江二郎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假期又有足足两个月,怎么可能会放过他?再说了,跟赵桂枝和幼娘喜欢小胖娃儿不同,二郎啊,他对只会留着口水傻笑的胖崽子完全没兴趣,他……
    隔了一晚上,第二天大清早的,二郎就把虎头唤到了跟前,当然还有一起念书的扁担,让他俩开始晨读,以及抽背课本上的内容。
    虎头瑟瑟发抖的提醒道:“二叔,等下我们还要去上学。”
    日禄书院是平常很少放假,但把假期都集中在了过年前后,只因他们收的学生很多都是来自外地的。但村学不同,那里的学生,最远也就是隔了两三个村子的。而且村学的先生认为,早放假这帮熊孩子也是跑出去疯玩,还不如拘着让他们念书呢。
    因此,虎头要一直到小年夜的前两天,才能放假。
    他以为这样就能躲过来自于亲二叔的摧残,但显然他小看了他二叔对他的爱。
    “我知道,等下我跟你们一起去村学,有事儿找先生说。”
    “找先生说什么?你们有事儿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前放假了?”虎头非常高兴,他倒不是真的好奇大人们的事情,只是想撒丫子疯玩。
    二郎问他:“我听说你特别用功念书,怎么瞅着没啥变化呢?”
    “我……”用功是不假的,虎头一想到只要他能考上秀才,就能从干姑姑那头得到三个铺子,他就充满了干劲。
    但这并不代表他就爱上了学习,只能说,他是那种带着功利性学习的学生。这也没什么不好的,毕竟在赵桂枝上辈子就有很多普通人,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找份好工作,更直白的说,是为了有一份不菲的工资收入。
    因此,周生生从不认为功利性学习有什么不对的。
    可这么一来,虎头是用功念书的,但却是间接性的不想读书,持久性的想要达成人生目标。
    虎头吭吭哧哧的说:“我有念书的,我有好好听先生讲课,三叔给我带来的作业和卷子我都写了,我一定会考上秀才的!”
    最后那句话简直就是发誓的口吻了,二郎微微点头:“很好,我去跟你们先生商量一下,这几天我来教你们。”
    ……?
    这话太过于意外,虎头直接就懵了。
    没关系,孩子总会弄明白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