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群穿生活 第13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对了!
    跳舞!
    “可惜咱们家没人会吹唢呐啊!”江奶奶很是可惜,她这趟回来还特地把赵老太太让人给她做的舞衣都拿回来了,地方倒是有的,江家的院坝大得很,只要别乱放东西,起码也能容纳十几二十个人同时起跳。
    唯一遗憾的是,没人伴奏呢。
    不止江奶奶感到遗憾,江母也是如此。
    这空地舞啊,它有瘾!
    但江母还算忍得住,毕竟她的事儿更多,既然人回来了,家里总是要收拾的,哪怕薛氏干活也挺利索的,却不能跟江母比。再就是,人出门这一趟,不得回来跟其他人显摆显摆?不然不就白出去了一趟吗?
    接下来的几天里,江家那是分外的热闹。
    天天都有人过来窜门子闲唠嗑,江奶奶也不嫌烦的将府城的事情说了一遍又一遍。虽然因为天气热的缘故,很多吃食是放不住的,但也有别的稀罕东西啊!
    像府城那头带来的高档茶饼,敲开来放到茶壶里,直接冲泡一大壶,每个人都喝一杯尝一尝,看看跟乡下地头的大叶子茶有啥区别。
    还有各种的衣裳料子、香囊荷包、假花簪子、手链手珠等等。
    这些东西放在府城那头可太寻常了,但搁在大坳子村,却是稀罕得不得了。尤其是那些在临走前,赵桂枝特地带她们去府城里的小坊市上,批发购买的首饰,最是让人大开眼界。
    没办法,就算是府城好了,那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是富裕人家的,甭管在哪个地儿,占人数最多的肯定是普通人家。
    像赵府这样富贵人家,尽管仍然被书香门第看不起,但搁在府城也是排得上号的。赵老太太也送了亲家母、亲家奶奶礼物,但那太贵重了,不方便随身佩带,更适合当成传家宝来使。
    倒是赵桂枝带她们去的坊市里,各色小摊摆得满满当当的,就像是大了好几倍的庙会一般。当然,人家肯定不会卖那些土特产,吃食倒是有,但绝大多数都是些零碎的生活用品。
    用赵桂枝的话来说,就跟误入了义乌小商品市场似的。
    反正江母和江奶奶是逛得非常开心,光是各种假花簪子就买了一大包,还有手链手串,以及各色彩珠都买了好多包,还说回头得闲了可以串起来,权当是打发时间用的。
    结果,时间还没打发呢,倒是让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羡慕的两眼放光。
    江母便送了亲戚一些,也有那关系远的,够不上白拿的资格,就拿钱跟她买。江母也没想到,随手带的东西居然一转手还能挣钱,顿时高兴坏了,加了点儿钱就让人带走了。
    回头,她还跟薛氏商量着,要不回头去集市上摆个摊儿,这卖给村里人还是便宜的,集市上摆摊那就不是这个价了,一倒手起码能赚回一头猪!
    事儿倒是没办成,不是有人反对,而是在江母把串串弄好前,秋收先来了。
    薛氏提议,不如索性等忙完秋收再提这个事儿,又劝江母不用非要把珠串串好了再卖,完全可以用几个小盒子装着,让人家大姑娘小媳妇儿自个儿选,卖珠子就成。
    甭管卖啥,还是秋收更重要。
    秋收前两日,三郎也回来了,一进门第一件事情就是寻虎头:“虎头你书念得咋样啊?考试了没?成绩咋样?”
    虎头要气死了,这个倒霉三叔谁要谁拿走,真的是哪壶不提开哪壶。
    他才想庆幸这几日因为家里人来人往的,谁也没空关注他,他又特别小心翼翼的缩小了自己的存在感,这才把考试的事儿糊弄过去了。没想到啊,他三叔一来,就搞他。
    “我小姑姑呢?”虎头冲着三郎瞪眼,“你咋一个人回来了,你把我小姑姑丢镇上了?”
    三郎一脸懵圈:“啥玩意儿?不是,你小姑姑没跟我在一起!”
    虎头本来只是想要转移话题来着,一听他这么说,顿时急哭了:“什么?我小姑姑呢?你们把我小姑姑丢哪儿了?哇哇哇……”
    错过了那么多的好吃的,虎头都忍住了委屈没哭出来,只因为他觉得自己现在已经不是三岁的小孩儿了,他是个大孩子了,还是有弟弟的大哥哥了。
    结果,最终还是没绷住,大哭特哭了一场。
    江母还以为是小儿子招惹了大孙子,先逮着三郎骂了一顿,随后才有心情去了解发生了什么事儿。等听说虎头是因为找不到幼娘才哭的,她看虎头的眼神,就仿佛赵桂枝看石二苟。
    简称,看傻子的眼神。
    “咱们都回家好多天了!你今个儿才发现你小姑姑没跟着一起回来?就算要哭,你不觉得哭得太晚了吗?江虎头你是不是傻子啊!”
    虎头愣了一下:“我不是以为小姑姑跟三叔在一块儿吗?是太奶奶说的,三叔人在镇上!”
    “那是你三叔!不是你小姑姑!”江母一想到自家真的要出个傻子了,顿时气馁不已,“算了,我不跟个傻子一般见识。你小姑姑啊,人在府城,她没跟咱们一起回来。”
    “为啥啊?为啥啊?你告诉我为啥啊?”
    “她跟着你二婶呢!咋了?你二婶还能给她吃了?小屁孩子边儿玩去!”
    虎头委委屈屈的避到了一边,耷拉着脑袋努力的思考这个事儿。
    他还是觉得他奶把他小姑姑给丢了,只不过没随随便便找个地方丢,而是特别选择了丢给他二婶。
    那不还是丢了?
    当晚,他扭扭捏捏的蹭进了他爹娘那屋:“娘,你会不会哪天把我也丢了?就好像我奶把我小姑姑丢了那样。”
    “不会。”薛氏回答得异常干脆,可惜没等虎头高兴一下下,她就又说,“你二婶又不缺傻子。”
    虎头气呼呼的跑了出去。
    更气人的是,江大郎觉得这个儿子太傻了,估摸着念书这条道儿应该是走不通了。于是,这次农忙又把儿子提溜到了地头上,准备让他熟悉熟悉,回头好把家里的地交给他来种。
    “可能这就是咱们江家的传统吧。老大憨,老二精。”江大郎拍了拍虎头的小脑壳,“你不是不爱念书吗?正好,回头家里的地交给你来种,你供你弟弟去念书。”
    虎头:……
    好像有哪里不太对。
    一直到农忙都结束了,他才想到了问题的症结。
    为什么他的人生只有两个选项呢?不是种地,就是念书?他就不能选别的路了?比如说……
    吃?
    “我要当厨子!”
    这话叫正好来乡下看望江奶奶的周生生听到了。
    周大姑奶奶随口问了怎么一回事儿,随后嫌弃的眼神那是藏都藏不住了。
    在她的认知里,就算是学渣本渣,那最最起码也该念到高中毕业吧?考不上大学也没啥,甚至考不上高中,倒是让孩子念个职高呢。谁家小学都还没毕业,就考虑扛起锄头下地干活的?
    尤其虎头啊,他都不是小学没毕业的问题了,他一共就念了不到两年的书。
    周生生就觉得,家里人还老说她不靠谱,这不更不靠谱的就在这儿吗?
    “你三叔的书铺已经开业了,你要不要去镇上瞧瞧去?正好,镇上的学堂也比村学好,你索性去镇上念呗。”
    虎头跟周生生也很熟,毕竟她隔三差五的就往大坳子村来。前头小半年是没来,那还不是因为江奶奶去了府城吗?这不秋收刚结束,她就立马过来了。
    于是,虎头很自来熟的跟她商量:“你家不是开酒楼的吗?那你能让你家厨子收我当徒弟吗?”
    “也行。”学厨师也算是个出路,但不能这么小就学吧?
    周生生便道:“不过我们家的厨子也是认识字的,别的不说,你得先把字给认全了吧?这么说吧,假如你能考上秀才,我不光让我家厨子教你学厨艺,我还能送个大酒楼给你,直接让你当掌柜的。”
    虎头惊呆了。
    他的脑子从未动得那么快,满脑子都是将来有了个酒楼,他甚至不需要去后厨干活,每天都可以坐在酒楼的大堂里,等着厨子给他做好吃的,还能让店小二端过来给他吃。
    不用付钱,不用干活,坐着等吃就可以了!
    “你说得都是真的?”虎头忙不迭的出声确认。
    周生生则想起了先前赵桂枝让三郎顺道带回来的信,信上提到的是关于赵桂枝本人的事业规划。
    关于赵闰土忽悠江二郎给他干活,并且准备大规模的发展教辅书行业的事儿,周生生已经很清楚了,毕竟她也是其中的一环。
    但对于赵桂枝,周生生一直以为她如今找到了新的靠山,就算没找到她妈,也准备继续过上辈子的咸鱼生活了。
    没想到的是,赵桂枝居然被赵闰土怂恿着开办了古代版本的饿了么,当然区别还是有的。这年头不可能有即时订餐的概念,因此更多的其实是冷食,并且已经经过了寒食节的考验,推出了冷盘冷菜以及烤饼干面包等等,这些速食便当。
    除此之外,奶源的问题也解决了。
    尽管还是没有奶牛,但赵闰土弄来了大量的羊奶和马奶,也算是变相的解决了。
    赵桂枝在信上说,那个味儿还是很奇怪,但好在土著们没吃过牛奶做的点心,因此倒是没人来投诉。
    没了奶源的问题,很多高颜值的点心就可以推出来了。甚至不光是点心,还有糖果啊。奶味糖果可是经过了市场考验的,还有奶味饼干、面包等等。方便运输易储存,关键是不需要加热吃。
    周生生知道得那么清楚,是因为赵桂枝拜托她想办法忽悠虞三娘去府城帮她,又说豆腐坊没前途的,还不如跟她混呢。豆腐张是个手艺人,回头也能帮着一起做买卖,自家人用着放心。
    这年头,哪怕没有明文规定商籍如何如何,但风气还是在的。官员和文人自是不提,就连很多地主都是看不上商人的。
    赵桂枝之所以认为虞三娘和豆腐张那头好办,也是因为他俩本来就是做买卖的。
    豆腐坊虽小,靠的也是手艺而非买进卖出,但本质上却是一样的,都是商人嘛。
    因此,豆腐张应该是最容易被劝动的,在哪儿做买卖不是做?尤其如今虞三娘有了身孕,他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会为未出生的孩子着想的。
    ……
    “喂喂!干姑姑啊,你是不是在哄小孩儿玩啊!”虎头见周生生迟迟不吭声,顿时失望极了,他就知道不可能会有这么好的事儿。
    周生生回过神来,笑道:“我刚才突然想到了,光一个酒楼怎么够呢?考秀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呢,酒楼不行,起码一个酒楼不行。”
    “那两个?”
    “一个酒楼,一个点心铺子,一个糖水铺子,我看这样就差不多了。”
    点心铺子指的是赵桂枝折腾出来的奶味点心,也兼卖各色奶味糖果,包括波板糖这种小孩儿见到了挪不开脚的新奇糖果。
    糖水铺子其实更像是现代的奶茶店,当然不可能只卖奶茶,反正就是卖一些饮品的。可以坐下来配上高颜值的西点一起吃,也可以用竹筒装了,拿在手里边走边吃。
    这两种铺子,赵桂枝已经准备在府城试运营了,打算看具体的市场反应,再决定接下来的计划。
    周生生也在等着她那边的反响,只要反响还不错,她就打算在镇上也弄一个。
    民以食为天,只要别遇上乱世,做吃食买卖是肯定有利可图的。
    “……就是这么个情况,虎头你觉得呢?”
    虎头哈喇子都要下来了,他都没想到还能摊上这种好事儿,看向周生生的眼神里,充满了向往:“好!吸溜……我去考秀才!我一定能考上秀才的!”
    +
    一个月后。
    赵桂枝正在自家新开的糖水铺子里巡视,前面两家试运营的反响还不错,尤其是外卖服务。
    显然,府城里很多人家是不允许女眷外出的,但自从在赵府办的端午宴上,看到以及品尝到了多种新奇点心后,这些富贵人家的小姐少奶奶们,就都忍不住了。
    打听到东大街这边有专门卖新奇点心的铺子后,就有不少人特地登门购买。
    赵桂枝在意识到这一点后,很快就组建了一支专门的外卖团队。不过,团队的核心却不是外卖小哥,而是赵老太太跟前的那些丫鬟们。
    丫鬟们惨啊!
    天知道她们遭遇了什么事儿,明明把老太太伺候得好好的,一夜之间就失业了。赵老太太从庄子上找了一帮干活做事分外利索的小老太太,最年轻也有三十好几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