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群穿生活 第2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话是这么说的,但江母显然已经没办法继续信任她了。
    本来,农家开春做腌菜,都是一口气做一缸子的,用石头压在上面,想吃了开缸拿一些。也有做事仔细的人家,是分坛子做的,这样更卫生一些,要吃的时候也更方便拿取。
    可江母生怕她祸害东西,让她先做一些,回头让她尝过了,得了允许再多做一些。
    赵桂枝觉得没问题。
    当地做腌菜的,多半是各类萝卜和莲花白,也有用大头菜做的,反正左右就是这几种。
    本来,赵桂枝也是准备做这些的,结果一个突发情况打乱了她的计划。
    薛氏怀孕了。
    虎头今年都五岁了,哪怕是虚岁好了,这年头又没计划生育,他没有弟妹就显得很奇怪。
    他的两个小伙伴,板凳和扁担。板凳是家里的小儿子,上头有四个亲哥一个亲姐,因此他娘生完他就没再怀孕,所有人都不会觉得奇怪。扁担是因为他爹娶媳妇儿晚,生他自然也晚,他是家里的老大,但底下还有个三岁的弟弟和去年刚出生的妹妹。
    这才是常态啊,搁在这年头,谁家也不是只有一个孩子的。
    但这种事情总不好直接开口问,赵桂枝又不是她妈,随便聊几句,就能把人家祖宗十八代都给扒出来了。哪怕心里存疑,她也没问出口。
    谁知,江大郎才刚走没几天,薛氏就犹犹豫豫的跟江母说了这事儿。
    江母二话不说,就领着她去了邻村看大夫,回来时一脸的喜气,当众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顺道骂了虎头:“虎头你不准在家里跑来跑去的,没事儿就去找扁担他们玩。再不然你找你姑去,别老在你娘跟前晃悠。”
    赵桂枝暗叫不好,她是从现代过来的,知道很多孩子对二胎是有敌意的。而一般来说,孩子本身是没这个概念的,所谓的敌意全是因为周围人的不良教育。
    她正准备开口打圆场,就见虎头突然两眼放光,激动的在原地跳了起来。
    “奶!我娘是不是像扁担娘一样,要生弟弟妹妹了?那我不要跟着小姑姑,奶你把我送给二婶好不好?李狗剩就被他爹娘送给了他婶!我也想要把自己送给二婶!”
    赵桂枝还没弄懂这话里的意思,就见幼娘双手捂脸,一副不忍直视的模样。
    薛氏瞬间原地爆炸。
    “李狗剩他娘死了!他娘死了,所以他爹和他后娘才把他过继给了他家生不孩子来的叔婶!你娘我还活着呢!我看你这孩子是不想好好过日子了吧?看我今个儿不揍你一顿!”
    江母赶紧上前拦住她:“别别……你怀着身子呢!要打孩子是吧?我来,放着我来!”
    赵桂枝也加入了劝解的队伍,只是她劝人的方式不太一样。
    “嫂子,嫂子你消消气。我突然想起了,你怀孕了是不是口味变了?正好现在开春了,春笋味道可好了,我给你做一些泡椒春笋,酸辣可口,光是闻着味儿就让人忍不住吞咽口水。最关键的是,泡椒春笋有开胃的功效,最好是现做现吃,新鲜美味,保证你吃了还想吃。”
    薛氏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江母也是,至于虎头就更夸张了,他直接流下了哈喇子,用口水音问道:“二婶,我有的吃吗?”
    赵桂枝冲着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你猜。”
    第17章
    泡椒春笋并不难做,但有一味主食材,却是万万不能缺的。
    春笋。
    此时正值春季,大坳子村就位于山脚下,属于村前有河村后有山的好地方。除了交通不便,距离最近的镇子也有一段距离外,旁的倒是都挺不错的。
    依山傍水的环境注定了山上应该会有不少春笋的。
    “我知道。”薛氏立刻开了口,“往常我去山上打猪草时,就会路过一大片的竹林,那里应该有不少笋子吧?不过平常也没什么人去挖笋,主要是笋吃起来也没啥味儿,有这个工夫,还不如下河摸两条鱼呢。倒是咱们爹经常去竹林子里砍竹子,家里的竹筐篓子都是爹编的。”
    赵桂枝当然知道这一点,她先前就拿了家里的小箩筐,装了零嘴给扁担和板凳,也不知道那俩吃完了没。
    江母寻思了一下:“大郎媳妇你就老实待在家里吧,回头我去打猪草的时候,顺便挖点儿回来。”
    “倒不用那么麻烦。”见大家不解的看过来,赵桂枝指了指刚蹦蹦跳跳跑上院坝的扁担。
    说扁担,扁担就来了。
    他手里还拿着两个洗干净了的小箩筐,快乐的蹦跶过来:“二堂婶,这个还给你。”
    “吃完了?好吃吗?”赵桂枝露出了狼外婆的笑容。
    扁担下意识的缩了缩肩膀,但回想起吃下肚的美味零嘴,他到底还是忍住了:“好吃,特别好吃。”
    “那还想吃不?”赵桂枝继续诱惑道。
    江母似乎是明白了她的意思,打断道:“他太小了,干不了活儿的。挖竹笋得用铁锹,他人还没铁锹高呢。”
    赵桂枝笑着解释道:“他是不能干,可他家兄弟多啊!”
    扁担吃着手指头傻乎乎的抬头看着大家。
    “幼娘,你帮我生个火,我做一锅素红烧肉。”赵桂枝招呼幼娘帮忙,又特地叮嘱了扁担,“扁担你先去跟虎头玩一会儿,等下我给你吃红烧肉!”
    红烧肉!!
    那还玩什么?玩有吃来得重要吗?
    于是,灶屋里赵桂枝和幼娘忙活着,屋外门槛上坐了俩馋嘴娃儿。
    素红烧肉倒是不难做。确切的说,别人来做都不成,只有赵桂枝才会这一门手艺。哪怕她倾囊相授了,就算每一步都做到完全复制黏贴,可最终出来的成品,看着倒是真差不多,尝起来却总是欠缺了那么一点儿味道。
    赵桂枝极善这道菜,只以为她小姨上辈子隔三差五的减肥,而每次一减肥,素红烧肉就是……
    永远滴神!
    配饭吃,小姨能一口气干掉三大碗!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她永远都在减肥路上的真实原因吧。
    等好吃的过程中,人的内心会十分得煎熬。假如是自控力比较强的成年人,那倒是无妨了。可如果是小孩子呢?恰好是馋嘴的娃儿呢?
    虎头和扁担真不愧是小伙伴儿,两人比赛似的流哈喇子,还动作格外默契的拿袖子去擦嘴。
    素红烧肉跟辣没有半分关系,成品是甜中带咸,咸中带香。
    出锅时,赵桂枝先挟了一块尝尝味儿,想判断一下自己的手艺退步了没。一口下去,素红烧肉几乎是入口即化,松软香甜的肥肉,富有嚼劲儿的瘦肉。又因为食材的缘故,是肥肉多瘦肉少,然而却是肥而不腻,美味香甜。
    “幼娘你也尝尝。”
    赵桂枝一面说着,一面又挟了一块,感慨自己的手艺一如既往后,她就拿了个小碗装了一些,拿给门口的俩馋娃吃。
    扁担说谢谢时,那是真的包着口水在说,而虎头更是不敢置信的看着赵桂枝,还反手指了指自己:“二婶,我也能吃?”
    “赶快吃吧!”
    得了允许,俩馋娃那是吃得喷香。赵桂枝给他们的碗并不大,虽然是装了一碗的,但算下来,每个人也就只能吃几块。最后,这俩是连碗底都给舔干净了。
    赵桂枝又找了个汤碗,满满的装上后,又在上面盖了个碗,唤上扁担:“扁担走,我们去找你太奶奶。”
    扁担赶紧把碗塞给了虎头,蹦跶的跟上来。
    虎头一看这情况不对,立马冲进灶屋里,把碗给了他姑,转身飞快的撵了上来。
    幼娘喊都喊不及,只能叹气道:“还剩了半锅子呢,虎头你咋就那么性急呢?”
    想也知道,赵桂枝这是打算给江奶奶送吃的,那既是送给江奶奶的,还能叫别人吃了去?正确的做法是继续待在灶屋里,向家里最心软的幼娘讨要吃的。横竖锅里还剩了一半,吃几块又没人知道的。
    可惜啊,虎头跑得太快了。
    幸好,虎头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只是他迟早会知道的。
    ……
    赵桂枝走在前面,身边是蹦蹦跳跳的扁担,还有追赶上来的虎头。
    等她走到江大伯家的院坝下时,扁担抢先喊道:“太奶奶!太奶奶!二堂婶给你送好吃的了!”
    “好吃的?”板凳从屋里窜了出来。
    此时,赵桂枝已经走到了院坝上,见着板凳才想起漏了什么,她问:“你怎么没去我们家啊?”
    板凳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看了看两个小伙伴。
    扁担帮他回答:“小箩筐一个人送就好了,板凳叫我送。”
    懂了。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勤快的娃儿有肉吃。
    赵桂枝也没再说什么,而是径直走向了江奶奶的房间。
    今个儿的天气不是很好,江奶奶的房门是关着的,倒是窗户开了一半。听到院坝上的动静,江奶奶又把窗户拉开了一些:“啥?谁喊我?”
    扁担大声说:“我!我喊太奶奶!”
    赵桂枝笑着把手里的东西亮出来:“奶奶,我给你做了好吃的。”突然想起自己忘拿筷子了,她又让扁担帮她拿一双来。
    江奶奶的房门是虚掩的,轻轻一推就开了。她走进屋里,先将手里的东西搁在了小木桌上,然后学着上次二郎的样子,将角落里的小炕桌搬到江奶奶面前,又返身把大汤碗搁在炕桌上。
    这时,扁担也拿着筷子进屋了:“二堂婶,给!”
    “是啥啊?啥好吃的?还要筷子?好香……”江奶奶一脸期待的看着,直到打开的一瞬间,她立马眯起了眼睛,“闻着像是肉啊!”
    “素红烧肉,奶奶您尝尝味儿。”
    “好!”
    江奶奶年纪是大了,但眼不盲耳不聋的,双手也几乎没有颤抖,拿筷子挟吃的,那叫一个快狠准。
    一口一块素红烧肉,吃得满嘴流油。
    刚开始,江奶奶还说好吃、很好吃,到了后面她就不说了。
    吃都来得及,说啥说啊!
    “奶奶您要不留下一半晚上再吃?”赵桂枝不是心疼吃的,是感觉再这么下去,别把老人家撑出好歹来。她隐隐有些后悔拿了大汤碗装,又示意江奶奶看一眼口水流淌到衣服前襟上的板凳。
    江奶奶:……
    低头看了看吃了一半的好吃的,又扭头瞅了瞅扒在炕沿上的三个小家伙,她忍痛挟了一块:“张嘴。”
    三个小家伙立马齐刷刷的张开了嘴,要多听话有多听话。
    江奶奶不偏不倚的一人喂一块,然后重新把汤碗盖上:“留着我晚上配饭吃。”
    “那奶奶你可记得不要蒸了,吃饭的时候盖在上面或者埋在饭里吃都可以了,再蒸就该化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