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孟潇潇在心里把富小景骂得一佛出世的时候,富小景也在骂她。
    富小景在她的家乡小城还算是个人物,她中学时的照片还在学校挂着,比她小的学弟学妹们对她那张脸都有几分印象。
    有看了她视频的人把视频转到小城贴吧上,贴吧下马上有人留言,这不就是当年二中的富小景嘛,每次考年级第一,都只比年级第二多一分,把第二气得转学了的那位。果然是别人家的孩子,竟然把和男朋友亲热的视频传到了网上。底下马上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哪个女的会传这些,男的传得还差不多。
    富文玉被迫地知道女儿成了新闻人物。
    富文玉打来电话时,富小景正要去做检查。
    “小景,最近过得还好吗?”
    “挺好的,不好我还能不跟你说吗?”
    “小景,怎么交男朋友了也不跟你妈说说,放心,你妈我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只要他现在不在牢里住着,你妈我都能接受。”
    富文玉最擅长装开明家长,等富小景真顺着她把问题和盘托出时,她马上就会变出另一副严母嘴脸。
    “什么男朋友?”
    “还想瞒着我呢?视频我都看见了,那是谁给你们录的,怎么传得哪都是?是不是那个男的非让你录的?”
    “妈,你说什么呢?那是被偷录的,我之前那个室友瞒着我安监控,又把视频偷偷传了出去,她现在也已经遭到了报应,我马上就会有宿舍住。您不用为我担心。”
    “视频里的那个人确实是你男朋友吧。”
    自从富文玉看了那个视频后,辗转反侧一夜都没睡好觉。
    富小景知道,如果说她早就分手了,富文玉很可能会怀疑她被人吃干抹净之后给甩了,毕竟当年她爸就是这么干的。她斟酌着回道,“我以后要去纽黑文读博,他一直在纽约,也不知道能不能长久,所以没跟你说。”
    “你们发展到哪步了?”
    富小景咬了咬牙,“就你视频里看到那地步,这种事我有分寸。”
    富文玉曾对她千叮咛万嘱咐,如果没走到快结婚那步,不要和男的发生关系。
    “他也在你们学校读书?读博士还是硕士,理工科的吧,跟于博那个小伙子比怎么样?”
    “他不是我们学校的,早就工作了。”
    “做什么工作的?”
    “数学相关的。”富文玉对金融行业有偏见。
    “他来美国多少年了?还打算回国吗?他父母在国内还是国外啊?”
    “妈,我有分寸,您就别盘问了,八字还没一撇呢。”
    “什么时候你让他见见我,就微信视频就行。”
    “又没到见家长那地步,再说未必能长久。谈一次恋爱就能结婚可能性也比较小,我觉得趁着年轻还是应该多积攒积攒经验,您觉得呢?现在这年代和以前不一样了,这种小视频别说差不多删了,就算流出去我也不至于在一棵树上吊死。”
    “我就说见见他,你怎么这么一大串。你就这么怕他见我?放心,你妈我不是那种没分寸的人,我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早说过年了,当阿姨的也该给他封个红包。有一分钟功夫就够了。”
    “行吧,那我改天找个时间让你们聊聊。”
    “别改天了,就今天吧。”
    “他又不是一个闲人,也是有工作的,再说我们又不住在一起,我也不是天天能见到他。”
    富文玉听到他们并非住在一起,悬着的一颗心马上放下了半个,“那你跟你那个室友闹翻了,你现在住哪儿?”
    “我现在住朋友那儿,马上我就要有宿舍了。”
    “那你开视频让我看看你住的地方。”
    “我现在已经出来了,妈,你怎么这么不相信我?”
    “我是怕你识人不清,你之前不是还跟我说,你那室友有多好多好吗?”
    富小景早前为了让富文玉宽心,把甜心夸得天上有地下无,人美心善,独一份的好室友,曼哈顿都找不到第二份。
    “把你和你那个男朋友的合照发我看一下,别说没时间,就发个照片,能没有时间?”
    富小景本想从网上随便扒拉一个男的照片和她p在一起,最后还是老老实实地发了她跟顾垣的合照,那是春节当天照的,她的妆化得过浓了,嘴唇是大红色,顾垣拿了好几张餐巾纸才把口红给她擦下去。
    照片上,顾垣拿手指去捏她的脸。
    确实很像男女朋友。
    “这个男孩子长得有点儿太好看了吧。你啊,不是我说你,之前我不跟你说过,男人不能找太好看的,这人我怎么看着这么眼熟啊……行了,我不说了,说了你恐怕又要嫌烦。行了,哪天他有空,让他跟我视个频。”
    富小景不由得笑出来,顾垣都三十了还男孩子,有这么大的男孩子吗?
    “你们学校宿舍那种开间多少钱?”
    c大买下了校区附近二十来条街都有楼,宿舍规格从三居室合租单间到开间,不一而足,至于住哪儿跟兜里的预算呈正相关。
    “我哪知道,再说我就喜欢和人合租,开间我一个人住着害怕。”
    “我今天给你转了三千刀过去。明天我会再给你转一笔,告诉你多少遍了,不要在钱上扣扣索索的,还有既然交男朋友了,花费也多了,总不能让人总买单。”
    “我有钱,别给我打了。”
    “你有钱,我更有钱。有问题给我打电话。”
    富文玉总觉得女儿还有事情瞒着自己,但她也知道富小景断然不会老老实实地跟她说实话,于是只能旁敲侧击。倒是游悠在她再三追问后给了她一些关键信息,游悠说节前富小景说要和男朋友一起过节,年后又突然说自己没男朋友了。
    等到许薇的母亲找上门来,富文玉才意识到女儿瞒着自己的事情何止一件。
    许薇的母亲是一个很有执行力的女人,在去美国之前,她连夜搞到了富小景的家庭住址,企图通过富文玉让富小景取消报案。
    她给出的条件也很优厚,当然话术也很讲究,她用了和许薇一样的说辞:小景是个好姑娘,但纽约这种没钱寸步难行的地方,富小景可能一时迷失了。许薇和小景的关系一直不错,平时也对小景照顾有加,只是因为个别人的挑拨,发生了一些小误会,致使许薇走了一照错棋。
    她女儿丢了东西,一时冲动,才去搜富小景的房间,平常从没去过,更谈不上给富小景下毒。她愿意为女儿的行为道歉,并给出赔偿。如果富小景愿意取消报案的话,她将愿意付出一笔不菲的赔偿金。
    第45章
    顾垣不太想起第一次遇见富小景那天,偶尔想起,总要伴随着头痛。
    那天他面临着人生中最艰难的选择,七年没联系他的母亲竟然托小姨找到他,还交给了他一封信,信是他妈妈在美利坚写的,上面说这些年她一直在为把他接到美国做准备,现在时机终于成熟了,离开他的每一天她都不曾睡过一次好觉,她知道这些年他受了很多苦,等他来美国后她会一一补偿他。母亲在信里建议顾垣,让他把顾桢——也就是顾垣的父亲,送到精神病院,法院不会允许一个精神病人来抚养孩子,她在国内联系了律师,律师会配合他与顾桢解除抚养关系,并帮他去美国。
    顾垣是到美国很久之后才知道,母亲接他去美国,只是一个临时打算,并非七年间日思夜想的决定。在来信之前,她母亲第三次试管婴儿失败,再拥有一个孩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能来美国,并不需要感谢他母亲,而是要感谢他没有出生的弟弟妹妹。
    多年之后,他发现,他之所以不能原谅他母亲,不是因为她为了未来的幸福果断地放弃他,而是实在不能忍受信上那些冠冕堂皇的字句,因为他傻x兮兮地相信了。他实在不能原谅自己的傻x。
    也是在他看到母亲来信的那天,他在父亲的邮箱里看到了拒稿信,虽然他早就预料到这件事的来临,但当事情真到来时,他发现自己确实没什么应对的方法。
    他父亲是一名重度躁郁症患者,在患病初期曾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感情上的失落和事业上的不如意加剧了他的病症,偏偏他又拒绝服药,到后来,教务处已经不再给他排课,他在学校领一份微薄的工资。
    他的父亲时躁时郁,并没有明显的规律。偶尔也有正常的时刻,这个时候,父亲对他很不错。但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
    在躁狂期,顾桢的自信往往会过于爆棚,他竟然认为自己证明了黎曼猜想,而那个证明过程在中学生顾垣看来,都有着过于明显的漏洞,顾桢迫不及待把自己证明黎曼猜想的成就向那些早已评上教授副教授的同学们炫耀。那些同学,在顾桢眼里,都是扶不起的井底之蛙,每天就一些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修修补补,稍稍有一点小成绩就恨不得拿到期刊去投稿,一点儿没有大数学家的气象,真正的数学家,怎么能不向最难的问题发起挑战。偏偏这些人蝇营狗苟,现在却都比他混得好。
    顾垣知道,一旦他父亲收到期刊的拒稿信,等待他的将是什么。
    七年了,他从一开始的惊恐害怕到后来的漠然,进步最大的是他的拳脚,他打架的本领是和父亲一次次过招练出来的,从最开始的被动挨打到后来勉强能打成平手,不过大多时候还是顾桢略胜一筹,病人在不理智的情况下是能对人哪怕是亲儿子下死手的,但顾垣不敢对他的父亲下死手。
    打架这种事永远是“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顾桢不仅不要自己的命,也不要儿子的命,顾垣比不了他。
    最开始被打,往往是为了一件事。
    顾桢在躁狂期各类欲望都很强烈,首要的就是情欲。他家住的是三层的小别墅,民国时建造的,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建造时每间卧室都有卫生间,后来充公,在一段时间充当了学校的公用宿舍,房间也改造得面目全非,文革平反后,这幢老房子又还了回来,顾垣打小就和父母长在这幢中不中洋不洋的房子里,后来他妈去了美国,他和父亲继续留守。
    母亲离开时,顾桢的病情并不严重,可如果她以此为名要儿子的抚养权,几乎可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但是没有,母亲自走后就再没跟他有过联系。
    他母亲走后,这幢房子里来过很多女人,顾桢个子高,长得也颇有些书卷气,又会玩乐器,有稳定职业,当他处于躁狂期而又不那么严重时,魅力有增无减,俘获了不少女人的芳心。
    顾垣几乎向来家里的每个女人都出示过顾桢的诊断证书,让她们离他父亲远点儿。而这些女人无一例外地都会拿他的话去和顾桢对质,顾桢并不觉得自己有病,相反把确诊他有病的医生骂成是庸医,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别人把他当病人,当他得知自己的儿子拿着诊断书让女人们离开他时,他的愤怒到达了顶点。这个长相肖似前妻的儿子每每都能激发他性格里最残暴的那一部分。
    虽然那些女人都是他父亲的受害者,但并不妨碍顾垣觉得她们愚蠢,有时他甚至觉得把父亲推向这些愚蠢的女人是个不错的办法,至少这些人可以为他分担一些火力。
    而当下一个愚蠢的女人准备入驻他家时,顾垣依然会初具他父亲的诊断书。
    他毁掉了顾桢拥有短暂幸福的所有可能。
    作为对他的反击,顾桢还给了他一些抹不掉的疤。
    躁狂期同样旺盛的还有顾桢的购物欲,病情最严重的时候,他会给自己买一堆东西,但买来就堆着也不用,他除了给自己买,偶尔也会给儿子买,在九十年代末,他会发五千块钱给儿子买一根萨克斯管,他也会给顾垣买最趁手的键盘,尽管敲击键盘的手还存留着他留下的伤口。
    顾桢的薪资微薄,但平反后除房子之外还归还了一些古董家具,父子俩的经济状况时好时坏,一旦日子揭不开锅,顾桢就会去变卖一些家当,等拿了钱,两人的窘境就会有所好转,然后无限循环。
    到顾母来信时,家里的东西已经卖无可卖了,家里的房子还被顾桢拿去贷了款,当然还可以起诉银行,毕竟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做出的决定无效,但是如果真的因病申请无效,他俩的父子关系离断绝也就不远了。
    顾垣那天一直不想回家,晚饭他在学校食堂吃的,四两米饭,还有两勺白菜,他的饭卡里只有这么些钱了,打饭的阿姨特意送了他一大勺土豆牛肉还有菠萝咕老肉,除了说谢谢,他也实在不知道什么。
    吃完饭他一直在附近瞎逛,恰巧走到音乐厅,勃拉姆斯专场还有票在售,他买了最便宜的一档票,买完票他还剩一块钱,兜里的钱他本来打算充饭卡的,那是他未来半个月的饭费。他和父亲都不做饭,两人通常不在一起吃饭,除非顾垣打算在饭里掺药,才会买来饭一起吃。为了让父亲服药,顾垣想过各种各样的办法,后来都不奏效,索性直接掺在药里水里,顾桢后来识破了,他又没免得了一顿毒打。
    他拿父亲实在没办法了,当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奏响时,顾垣仍在考虑要不要放弃他的父亲。
    他一直在等最后一个理由,他越来越清楚地明白,只要他回家,看到因被拒稿发病的父亲就会把理由给他。
    他的座位音质本来就不好,旁边还有一个小孩子吵吵闹闹,叽叽喳喳地提问题,他的母亲又溺爱得紧,也不肯管教,后来干脆在音乐厅里进行起音乐科普来。这不守规则又其乐融融的母子实在让人恼火,中场休息时,顾垣实在没忍住让他们安静会儿,那家的妈妈却振振有词,“这么小的孩子,你就不能宽容些,你难道从小到大就一直这么懂事儿吗?”
    顾垣小时候被父母带去音乐厅,倒是从不说话的。不过好男不跟女斗,顾垣也懒得跟她理论,索性去前面看看有没有空位。
    恰巧看到一个孤独的小孩子在偷偷摸摸地吃东西,因为怕人看见,显得格外安静,但眼角眉梢都是笑,看起来吃得很开心。
    到底是小孩子,光是吃糖就足够开心了,她不光自己吃糖高兴,还认为全天下的人有糖就会高兴,神神秘秘地从兜里掏出一颗糖,让他悄摸摸地吃。
    后来顾垣知道这小孩子的孤独是暂时的,散场后,他陪富小景等她妈妈。等她母亲过来牵她的手时,顾垣没打招呼就离开了,他不太喜欢看父母和孩子间的亲密场面,实在肉麻,让人忍不住起鸡皮疙瘩。
    隔着一条街,顾垣看见他给富小景买的棉花糖被丢到了垃圾桶里。而后,他又看到那个穿着藏蓝色呢大衣的小孩儿趴到了半人多高的大垃圾桶,如果不是她母亲把她拎起来,她差点儿就要跳进去。
    真是个小孩子,为了一个一块钱的棉花糖就连新买的衣服也不顾忌了。
    那天他很晚才走到家里,他父亲抓住他骂期刊审稿人都是垃圾,搁在平常,为了安抚父亲的情绪,他或许会附和。但那天,他没有附和一个字,他很平静地讲述了要去美国找母亲的事情。顾桢冷笑,“你的抚养权在我手里。”顾垣依然很平静地回答,“但你是个不能完全自理的病人。”
    顾桢就是在那一个时刻失控的,他不光举起了拳头,还举起了椅子,椅子很重,大概是之前没卖掉的漏网之鱼。
    每当顾垣无法避免地回忆起那天,他就不得不去正视他当时的心理,某一瞬间,他不得不承认他其实在等待这一刻的发生。他很难不一次又一次地设想,如果他不去美国,留下来和父亲在一起,结果会不会好一些。
    顾垣带着伤报了警,血从他的背部顺着裤子留到几十年前的地板上,当时的他甚至有点儿快意,他终于可以毫无愧疚地甩掉他父亲开始新生活了。
    后来父亲从警局又转到了精神病院。去美国前,顾垣去精神病院看过父亲一次,那时顾桢因为用药显得有点儿呆滞,但他的神智是清醒的,他告诉顾垣,他卧室床底下的木头匣子里还藏着两根金条,钥匙在书房书桌从左数第三个抽屉里。
    顾垣把那两根金条翻出来给了习琳,让她有时间去看看他爸,就算精神病院也需要钱,这两根金条暂时能抵挡些日子。
    坐在去美国的飞机上,顾垣除了对父亲的些许愧疚,更多的是未来新生活的设想,跟父亲不同,母亲是另一种生活的象征,她代表着希望和未来。
    当十七岁的顾垣从肯尼迪机场出来,他并没等来母亲的拥抱。那天他妈妈穿得裙子很贵,如果拥抱的话,裙子就会无可避免的弄皱。
    </div>
    </div>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