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二天清晨,天刚微微亮,李清夏就听到了院子里有人活动的声音。
    压水,洗脸,细细碎碎的说话声,让李清夏彻底清醒了过来。
    她昨天睡得早。家里现在只有一个黑白电视放在堂屋,其他一切可以玩乐的东西都没有。
    而且家里的灯泡是发出的光是昏黄的,她不敢在晚上看太久的书,伤眼睛,所以早早就上床睡觉了。所以现在醒来,并不觉得困,只觉得神清气爽。
    夏天的衣服好穿,李清夏的衣服都是她妈给钱在市里或者县城买的,相比较其他人的穿着,还是比较时尚的,不过在现在她的眼里,这些衣服还是老气。
    不过现在她也没有挑剔的权利,穿上一件白色的纱质短袖衬衫,下面套了一条红色的纱质长裙,把衬衫都塞了进去,显出来瘦瘦的腰线。
    在家里她没穿凉鞋,直接趿拉着拖鞋走到书桌前,对着镜子,随手挽了一个丸子头。
    李清夏打开屋门走出去,刚好看到她几个哥嫂在水井旁洗脸,见她走过来,薛小霞一脸的诧异:“小妹,天还早,你怎么这个时候起来了?”
    不怪薛小霞奇怪,这个家里的所有人,除了李清夏,几乎都是这个点起来,因为要早上去地里干活,不然等太阳出来了,会热得没法干。而李清夏每天都是睡到她们回来,从来没一天早起过。
    李建军以为是他们起来吵到他小妹了,赶紧道:“小妹,是不是我们吵到你了。我们这就走了,你再回去睡个回笼觉吧。”
    李清夏笑着摇摇头:“不是。”说着她上前拿了另一个空盆子,一边从水缸里舀水,一边道:“是我自己睡饱了,不想再睡了。”
    李建军还想再说什么,这时候孙兰花和李爱国从正屋里出来了,对着水井旁的一群人喊道:“你们动作快点!等会儿要是干不完活,就顶着太阳干吧!”
    李建军和薛小霞瞬间没了声音,和李建华,罗春香加快了手上的速度,赶紧擦擦脸拿上农具出去了。
    孙兰花和李爱国走过来,看到正在水井旁洗着脸的李清夏,一脸的心疼:“清夏,起这么早干嘛,怎么不在床上多睡会儿?”
    李爱国在旁边默默地洗脸,不过他看向李清夏的眼神中,也表达了这个意思。
    李清夏擦着脸回道:“醒了就不想睡了。”说着她将毛巾放下,看向孙兰花道:“妈,等会儿我帮着你一起做饭吧。”
    孙兰花根本没注意到李清夏后面一句话,她只听到了前面的,眉头立马皱了起来:“是不是你哥他们吵到你了?我就说让他们动静小点!结果还是把你吵醒了……”
    李清夏赶紧摆手:“没有,没有,是我自己醒的,不关我哥他们的事。”
    孙兰花弯腰洗脸:“你别护着他们,你那三个嫂子,没一个简单的。”
    李清夏不想接她妈这话,她觉得她嫂子算是不错的了,谁能没有点自己的私心呢,同一个爹妈生出来的还能反目成仇呢,更何况搁着一层的嫂子呢。
    她三个嫂子虽说有点小心思,但是整体没什么坏心眼,也不是搅事的人,不然就她妈这个偏心的性格,这个家早闹成一锅粥了。
    她看着孙兰花洗好脸,赶紧把毛巾递过去岔开话题:“妈,我昨天和你说的,你打算什么时候告诉我哥哥嫂子。”
    孙兰花被这么一打断,果然没了探讨她三个儿媳妇的心思,接过毛巾边擦脸边道:“等他们干完活回来就说。”
    旁边的孙爱国早就知道了闺女的心思,昨天晚上闺女写的东西还是他专门念给她婆娘听的呢。
    他的想法和他婆娘的一样,反正只是费些粮食的事,卖不完还可以拿回家来自己吃,折腾一下儿子满足闺女的好心没什么。要是成功了,还能让儿子多条挣钱的路。
    他擦擦脸,和婆娘闺女打了声招呼,也去地里了。
    孙兰花去厨房里做饭,李清夏跟在后面,帮着烧锅择菜。
    一顿饭过去,李清夏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穿着汗湿的衣服很难受,李清夏见饭做好了,便拿起家里的暖壶,兑了一盆温水,在屋里用毛巾擦了一遍身体,换了一身衣服,把她身上的衣服顺便洗了晾起来。
    孙兰花想着李清夏说的手工凉皮凉面,打算中午按照李清夏的说法做一遍,看看味道如何,所以在做完饭后,她活了一盆面放在那里醒。
    早饭很简单,白粥馒头咸菜,还有一盘凉拌黄瓜。家里的调料比较简单,像后世什么炒菜王,排骨香,现在都没有。
    不过李清夏知道很多调料的配法,买不到想要的,她可以出去买各种原料回来自己配。
    吃过早饭,孙兰花把全家人召集在堂屋里,把李清夏的主意转换了下说法说了出来。
    李建军和李建华一脸无所谓的表情,打算他妈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干。
    而薛小霞,罗春香和吴美芹三人,脸上就陷入了沉思。听她们婆婆说得前景这么好,她们全都心动了。
    只是看看自己的丈夫,薛小霞和罗春香再心动也没有说话。她们的性子早就养成了,虽说有自己的心思,但是她们更重视丈夫的想法。
    吴美芹动了动嘴唇,思索着开口:“妈,我觉得小妹提出来的这个事能成。我在县城工作,我知道那里的情况。县城很多工作的人白天没时间自己做饭,都是买饭吃,县城摆摊的人不少。如果咱家凉皮凉面做的真好吃,是不会怕没生意的。”
    吴美芹自己对于家里摆摊是没什么看法的。她虽然上了学,但是她家也是农村的,家里面并不富裕。
    当初因为拿不起学费,她爸妈险些让她退学。她那时学习好,一心想着上学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拼着闹绝食才让她爸妈继续同意她上学。
    虽然最后能上学了,可是家里的穷却是深刻烙在她心里。因此她的身上并没有知识人的清高,只要能挣钱让家里过得好,她不介意放下老师的身段去帮着家里摆摊。
    不过她对于自己老师的身份还是很看重的,毕竟这是人人羡慕的铁饭碗,所以她打算只在寒暑假帮着家里摆摊挣点外快,开学后她还是要回归学校的。
    孙兰花对着吴美芹点点头,现在小儿子不在家,那就是吴美芹来做主,既然她表态了,那就代表老三一家同意了。
    接着她转头看向大儿子和二儿子:“你们的意思呢?我不强迫你们,如果你们同意,那就跟着一起干,不同意的话就在家里好好种地。”
    薛小霞和罗春香听了自家三弟妹的分析,已经在心里认定了这生意能挣钱。在听到婆婆的问话后,两人赶紧拽了拽自家丈夫。
    李建军和李建华最听她妈的话,也最疼李清夏,就是薛小霞和罗春香不给他们使眼色,他们也没打算拒绝她妈的提议。
    毕竟这是小妹为了他们过得好才好不容易想起来的主意,他们不能让小妹失望。
    两人赶紧对着孙兰花点头:“妈,我们也同意跟着干。”
    孙兰花笑了,面上的表情也没那么严肃了:“既然你们都同意,那我就来说说分成的事。亲兄弟明算账,咱家不能因为钱的事情闹别扭,提前说好了,对咱们都好。”
    听到婆婆说钱可以分,薛小霞和罗春香还有吴美芹,脸上的欣喜根本藏不住。
    孙兰花没在意三个儿媳妇的情绪。要想马儿跑得快,就得让马儿吃够草,这个道理她还是懂的。不给好处,怎么让她儿子儿媳心甘情愿的努力干活。
    她清清喉咙道:“这个做生意的主意是你们小妹想的,菜谱也是她提供的,所以让你们小妹占大头,五成,我和你爸出钱,占两成半,剩下的老大一家和老二一家都跟着干,一人一成,老三你们家就你一个,占半成。这分成你们有意见吗?”
    李清夏的两个哥哥和嫂子立马摇头,觉得婆婆说的没错,如果没有小妹,他们也想不出做生意的事,所以小妹占五成很合理。
    不过李清夏不同意啊,她不出力,就出个主意,占那么多分成良心不安哪。
    所以商量到最后,孙兰花勉强让步让李清夏占三成,她和丈夫还是不变占两成半,老大和老二一家占一成八,老三家占0.9成。
    定下来分成,孙兰花让李清夏写了一张协议,上面把所有的分成写的一清二楚,主事人就是孙兰花,她做所有人的分派工作。协议上每个人都签了名,按了手印。
    最后孙兰花看看协议,将协议收进了她屋里。
    事情说完了,李清夏想着调料的事,就拿上她妈给的钱去了镇上的调料店。
    本来她想用自己的钱去买呢,可是她妈知道后,说调料也是本钱,本钱都由她出,死活将钱塞给了她。
    镇上的调料店面积挺大,里面不止卖调料,还有各种米面油之类的粮食。
    李清夏对于吃食上的记忆特别好,脑中记得所有的调料,所以她就站在那里一样样数着念,让老板一样给她拿两斤,有的用的多的,她就多要几斤。
    店里的调料很全,李清夏在这一个店里就把所有调料都买了。其他的用料她家都有,她就没再买什么,骑上车回家了。
    第8章
    回到家,李清夏刚停下车,她哥就过来帮着把东西拿下去。
    扛着蛇皮袋子,李建军憨笑着问道:“小妹,这些放哪里?”
    李清夏把车往屋里推,闻言直接大声说:“放在石臼旁!”
    等李清夏出来,李建军正站在石臼旁等着她,装着调料的蛇皮袋子就放在他脚旁边。
    看到李清夏出来,李建军立马搓搓手说:“小妹,我力气大,你有啥重活,都让我来做吧。”
    李清夏看看脚下能装下一个小型西瓜的石臼,还有看着就分量不轻的石杵,再看看自己瘦弱的胳膊,没有丝毫迟疑地连连点头:“好。”
    她蹲下来,伸手把调料一个个从蛇皮袋子里拿出来,从里面找出来干花椒,在石臼里倒去袋子里的一半,然后看着李建军说:“大哥,你先把这些花椒磨成粉。”
    李建军点点头,一把拿起来石杵,“咚咚咚”地砸了起来。李建军在砸的时候,很注意自己的力道,既不让花椒飞出去,又能将花椒都磨碎。
    李清夏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觉得她大哥捣花椒的手艺很好,就是她做,也不能做到这么完美,所以她放心地进了厨房去找盆子。
    其实李清夏家里的盛菜的,和面的瓷盆并不少,平常家用肯定够了。但是现在她要去调那么多调料,这些瓷盆肯定不够。
    李清夏进屋去找孙兰花,她妈这个点一般都在家。结果找遍了屋子也没找到,连她嫂子也都不在。
    李清夏奇怪地走出屋,看着李建军问道:“大哥,咱爸妈呢?还有嫂子,都去哪儿了?”
    李建军擦擦汗,头都没抬地继续干活,不过嘴里还是回着李清夏的问题:“咱妈和你嫂子还有你二哥都去县城了,咱爸抱着向泽出去玩了。”
    “都去县城了?去干嘛?”李清夏一脸疑惑。
    “咱妈说要去看看县城哪个地方适合摆摊。本来她只打算和三妹一起去的,但是你大嫂和二嫂都想跟着,你二哥又担心没个男人跟着她们会受欺负,所以一起去了。”
    李清夏沉默了一下,她觉得就算她二哥不跟着,她妈也不会受欺负的。
    不过现在她妈不在家,瓷盆的事她就不知道该问谁了,她家现在要买的瓷盆还不是小量。
    李建军没听到他小妹的声音,抬头看了一下,就看到他小妹一脸的愁眉苦脸。
    李建军立马放下了手里的石杵,一脸担忧地问道:“小妹,怎么了?”
    李清夏看了他一眼,眉头依旧紧紧地锁着:“咱家的瓷盆不够,我想问问咱妈哪里有卖瓷盆的,但是咱妈不在家。”
    李建军擦了擦手,上前一步:“我知道哪里有卖的,我带你过去,就在邻村。”
    李清夏所在的村庄叫李庄,因为这个村里的几乎都是姓李的。邻村叫上河村,因为附近有条河从那里经过,河的下流还有个下河村。河边的土壤很适合做一些家用瓷器,所以上河村很多人家都做瓷器生意。
    不过上河村做的最好的只有一家,是户姓刘的人家,他家的瓷器和国家合作,很多都会销售到外省,村子里还有他家的瓷器厂。
    李建军带李清夏去的就是刘家,因为离得近,都是乡亲,所以很多人会去刘家买瓷器。刘家人和善,就算村民买的量少又是最差等的瓷器,他家依旧都是笑脸相迎,没说不卖过。
    李清夏一次性买了二十个纯白色的瓷缸,每个都有三四十厘米宽,她想的很好,家里又不是只做一次吃食的生意,多备点总是没错的。
    除此之外,她还买了十来个小瓷坛,大约一个成年男人的手掌大,她打算用来装调料,另外还买了六个大瓷坛,用来腌各种小菜。
    虽然买的数量很多,但是用的钱并不算多,毕竟李清夏买的都不算好瓷器,而且现在物价也便宜,最让她开心的是,除了用钱,她还可以用粮食换这些东西。
    李清夏自己有二十块,是她从上学到现在存下来的,加上这些钱,李清夏又让刘家记账的记下欠多少粮食,便带着买的东西回家了。
    因为买的多,刘家的人见两人又没带任何东西,所以他们主动让一个小工推了一辆板车,帮着把所有瓷器送去了她家。
    ***
    孙兰花在李清夏去镇上后,就带着三个儿媳和二儿子去了县城。
    她们家离县城不算远,骑车也就一个小时,坐车的话更快,十来分钟就到了。
    因为家里就两辆自行车,还有一辆被李清夏骑走了,所以几人就是搭村里的牛车到了镇上,再从镇上坐公交车去的县城。
    此时的县城做生意的还不算多,在县城人心里,摆摊不是什么正经职业,他们心中理想的职业是进工厂或者事业单位拿铁饭碗。
    而县城做生意的人,要么就是头脑灵活不在意别人看法的,要么就是以前家里就是做生意的,目光比别人长远,还有就是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卖点家里种的菜和水果、小吃食之类的补贴家用。
    吴美芹先带婆婆去的她和她丈夫租的房子,此时她丈夫正在上班,并不在家。不过吴美芹有家里的钥匙,打开带婆婆几人进去了。
    </div>
    </div>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