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两人跟着老人到了刘记裁缝铺旁边的小院落里,这里就是老先生的住处了,院子比刚才的院落更小,但是收拾的相当别致,院子中间还用假山石做了一个小景致,非常有格调,没想到这种破旧的胡同里头,也会有这样的一个妙处呢。
    老先生家里是独住的,孩子们大学的时候就去了美国念书,后来就定居美国,没有回来,老先生就与老太太一起住在小院子里,这些年家庭条件有所改善了以后,家里就把小四合院给拾到了一下,已经跟原本的面貌完全不一样了。
    看到老先生的屋子,肖敏就更想买下来刚才这里了,原来四合院也不是破破旧旧的,里面真是大有乾坤呢。
    老先生家里甚至就装了地暖,走进屋子里面就是暖洋洋的,他解释到这个地暖是他外孙女给设计的,他只负责住,年纪大了腿脚也不方便,他也就不想要跟儿女们出国,他是个老京市人,从民国就住胡同,住了一辈子了,也不喜欢年轻人的楼房。
    老人觉得跟肖敏投缘,才会请两人到家里一聊。
    老先生说道:“这些年,年轻人有点钱都搬走咯,嫌弃胡同老旧咯不好咯,嫌弃这不好那不要的,都说楼房好,楼房住着更透气,可再好哪有接地气儿的地方好啊,胡同里是老旧了一些,但好歹也是从小长大的地方,我从小开始,到结婚,到生孩子,都是在胡同里面过的,一出这个门口就是刘记裁缝铺,他们家从建国初期就租了我们家门口的倒座当裁缝铺子,老邻居都三十几年了。
    还有你瞧瞧这面墙,这可是我女儿小时候得过的奖状,这附近啊,都是我一辈子的回忆,我老头子舍不得搬,哪怕楼房再好我也舍不得搬走!”
    陈小军把目光投向贴满奖状的墙上,墙上还有一张合照,合照里面的女人很眼熟,他努力想去想起来这个人到底是在哪里见过,但是怎么努力都没有想起来……
    最后谈下来的结果非常顺利,老先生给友人打完电话回复了夫妻两人,对方愿意再便宜一千块钱,屋子里面的家具也可以全部赠送,如果满意的话今天就可以签合同,过年前公证部门都在上班,找找关系很快就能办好转让的手续。
    就这样谈谈竟然就便宜了一千!
    另外还送了一些家具,也就是刚才院子里面的家具,这些家具都是原房主家里的家具,质量都是比较好的,如果赠送了会少了很多麻烦,一时冲动,肖敏当场就把定金给交了,出了大门口的时候,腿肚子都在打哆嗦。
    这是肖敏人生中第一次这么大的消费了。
    第132章
    两三万是什么概念呢,这个时候“万元户”都是有钱人的代表呢,七十年代的时候家庭存款上万元,八十年代的时候年收入上万元的“万元户”们,是有钱人的代名词,放在几十年以后叫“土豪”,肖敏跟陈小军掏出来的这两万九,即便是放在京市,也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了。
    工薪家庭存一辈子,说不定也存不到这么多钱。
    撇开别的不说,对比有钱人的其他花销比如买车装电话这些来说,买房子相对来说还比较便宜,这个时候拉个电话线都要三千,装个电话都要好几百,买车就不用说了,桑塔纳都要二十万。
    肖敏和陈小军这样的土豪,花两万九买个小四合院,当然只是咬咬牙的事情了。
    两人交了定金,肖敏才感觉到了肉疼的滋味,这是她跟陈小军一年的利润结余啊!
    不过很快就让她平衡了下来,胡同里面好几家也在卖的小院子,也差不多报价在三万左右,看来三万真的不是老先生胡乱报出来的,应该是“市场价”。
    相对胡同里面的房子来说,商品房的价格相对来说要高一些,单价在五六百一平米,要买一套百来平米的商品房,还要贴一些钱,不过这个年代大部分的房子都是单位分的,单位有补贴,实际上买一套商品房需要两三万左右。
    商品房有完善的厨房以及洗手间的下水设施,不需要后期的改造,而且很多都是一买来就能住的,所以现在有一股大的趋势,就是胡同里面收入和层次相对来说比较高的人群,开始往楼房搬迁的趋势。
    也就是这些让老京市人看不上的小四合院,在几十年以后会成为一房难求的“天价房”。
    不过这些暂且不提,肖敏跟陈小军这样的外来户是没有机会去买人家单位盖的集资房,也没有渠道买到为数不多的商品房,要想在京市立户,最好的就是选择这种破旧的小院子。
    对于陈小军来说,一旦有了自己的房子,那么往北来飘就不是投奔丈母娘了,否则与他来说,以后来京市就有一种上门女婿的错觉,这对陈小军这种出身的人来说,头可断血可流,上门女婿当不得啊。
    出了巷子口,肖敏还有点不敢相信:“你说咱们真的把房子都买了吗,我怎么有一种特别不真实的感觉呢,小军你掐掐我是不是真的,咱们会不会被人宰了呀,我刚才是不是脑子充血才把房子给下了定金的?”
    花钱的感觉真是太爽了,虽然说两万多就这样花出去了,但是肖敏觉得胸口都是非常舒畅的,走到胡同里看见孩子打打闹闹的,突然就有了一种家的感觉了,明明昨天站在这里,还觉得自己不过是个游客而已,今天她就在胡同里有了一个自己的房子,在她出生的京市有了自己的房子了。
    这种感觉跟当年她跟陈小军在大河村盖上了自己的房子一样!
    陈小军捏了捏她的手,都出汗了,也不怪肖敏,这辈子都没有花过这么多钱呢,他摸到肖敏的手的时候突然觉得她的手怎么都是光秃秃的,难怪觉得肖敏的手上缺了什么。
    结婚的时候简简单单的就这样结婚了,到现在他都没能给肖敏买个金手镯戒指什么的呢!
    村里面的小姑娘结婚都要三金了呢,不说金手镯,金戒子金耳环金项链一般都是要买的了,她肖敏跟了陈小军都十年了,怎么手上还光秃秃的呢,平常不觉得有什么,今天看着就格外的刺眼。
    “今天既然都花了这么多钱了,不如就花更多一点,花个爽快!”
    “啊?”
    “走,带你去买点别的东西。”陈小军凭着记忆把肖敏拉到最近的商场,这个时候商场还是营业时间呢,商店也都开着门:“你跟我结婚都这么多年了,我要买一点东西给你。”
    “买什么东西,陈小军,你今天真是特别奇怪了,我们今天花了这么多钱了,后面还要花钱,咱们就不能省省吗,啥都别买了。”
    “买金子,你跟我在一起这么多年,我可是什么都没给你,我得把我当初娶你的时候没买的东西给补上。”陈小军顿了顿又说:“咱们挣钱不就是给你和乖宝享福的吗,你舒服了我才舒服,我今天不把娶你的时候没有买给你的东西补齐,咱们就别回去。”
    肖敏:“……”这又是抽的什么风啊。
    不过花钱确实是一件比较上瘾的时候,以前都是挣挣挣,挣了这么多年了发现挣钱的意义是什么呢,她跟陈小军还是住着当年盖的房子,睡得也是当年得床,吃得跟普通的村民没有什么两样,那么她跟陈小军努力挣钱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今天肖敏算是知道了,就在别人为了买一件衣裳扣扣索索的时候,她跟陈小军已经可以拍板毫不犹豫的买下来一套房子,这就是他们挣钱的意义。
    想到这里,肖敏的嘴角挂起来弯弯的弧线,小军说得对,他说要买就买。
    走进金店陈小军霸气十足的让肖敏尽情挑选,只要是她喜欢的,就买呗,又不是多大的事情。
    金店里面明晃晃的金饰当真让肖敏挑花了眼睛,她选了好久,才给自己选好了一个白金的戒指,她跟陈小军一人一个,一模一样的,金店的人管这个叫对戒,两人要带着象征着夫妻一体,肖敏喜欢这个寓意,就跟陈小军一人买了一个,另外又挑选了一个金项链给她自己,她的耳朵上面没有洞眼,金耳环就没有买。
    最后还是陈小军做主,给方惠茹也挑了一个金手镯,反正也买了,干脆给陈老太太也挑了一个手镯,这手镯是光秃秃的老款式,一个三十多克,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总算是一番心意,回家也可以给老太太交差了。
    买完了这些都已经下午了,夫妻两人败完家以后,就感觉内心非常舒畅。
    嗯,这就是挣钱的意义嘛。
    肖敏跟陈小军走了以后,陈檬自己做了一会儿作业,没多久,陈春红跟方细妹的孙女江暖两人来串门子,来找陈檬玩来了。
    方惠茹忙拿出来家里准备的麻花、花生糖这些小零食来招待这些孩子。
    家里有了孩子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方惠茹跟唐老两人孤独的生活了小半辈子,没有想到到了老年还能看到女儿回来的这一天,也算是老怀安慰了
    陈春红跟江暖本来跟陈檬不熟悉,但是经过大人介绍,三个小姑娘叽叽喳喳的玩到了一起。
    陈春红性格有点腼腆,平常就不太爱出门,倒是跟她那个工会干部的奶奶不太一样,虽然这孩子不太爱说话,但是脑子是很活泛的,她早就听奶奶说过方奶奶家有个妹妹,读书成绩很好,虽然比她小了两岁,但是也跟她一样读五年级。
    江暖跟陈檬同龄,也是跟陈春红一样是七岁读一年级的,现在九岁,刚好读三年级,但是为什么陈檬就能读到五年级。
    江暖有些不服气,非要看看陈檬的课本,她料想乡下地方的数学语文,肯定要比京市的学得慢,没想到拿到手才发现,人家陈檬的语文数学书,她是一点都看不懂,她把书本扔陈春红面前:“春红姐你看看,她跟我一样大,怎么可能读到五年级呢,你看看她是不是吹牛。”
    她这样说话,陈春红都觉得有点丢脸,陈檬的课本她看过的,难度说实话真不必京市的五年级难度低,人家在h省那种地方还能保持这样的成绩,那就是比京市的学生还厉害。
    陈春红板着小脸很严肃的说:“江暖,注意你说话的态度,别人年纪小为什么就不能读五年级了,我们班还有跳级的呢,陈檬同学只是读一年级的时候年纪比较小而已。”
    江暖平常最不服气人家比她厉害了,她读书成绩不错,在学校中上等,今年期末的时候还考到了班上前十名,她有些不服气的说:“读的早有什么了不起的,要读的好才行。”
    她嘴里吧嗒吧嗒的吃着东西,奶奶说去别人家一定要吃饱了回来才行,特别是去方奶奶家里。
    小姑娘虽然长得漂漂亮亮的,但是从小就是奶奶带大的她,从上到下都跟方细妹一样,透露出一种小家子气,这孩子读书天赋还可以,就是不好好学习,一到寒暑假就彻底放了羊,在家有人管着还好,到了外面还不是可劲儿玩,她从方惠茹家里找到了故事会,跟方惠茹说:“方奶奶,我想看看你的书。”
    方惠茹正在厨房包饺子,北方天气凉,下了雪的天气饺子包好了在外面晾一下,冻起来了以后再放进铁锅里头,直接放在没有暖气的地方,就是个天然的冰柜,她这会儿手忙脚乱,听小姑娘说要看书,她当然巴不得了,最好家里组成一个读书会都不嫌吵。
    于是她说:“拿去看吧拿去看吧。”
    江暖平常最喜欢看点这种闲书,但是奶奶不让,还说什么好孩子要好好学习之类的话,再不然就说人家方奶奶家那个从乡下过来的外孙女,都带着寒假作业和下学期的云云,这学期看她考的稍微好了一点,还管着她不让她看课外读物!
    她生怕今天看不完,于是跟方惠茹说:“方奶奶,等下我能带一本带回家吗?”
    “可以,你自己挑一本吧啊。”
    江暖就沉醉在自己的故事世界里面去了,嘴里依然是没有停下来,这些小麻花是肖敏自己从老家带过来的,陈檬最喜欢,就这会儿功夫,江暖已经吧嗒吧嗒塞了不少在嘴里。
    陈春红懒得理她,小气吧啦的样子,跟她奶奶一个德行,她知道江暖奶奶经常教她不要在外面吃亏,去别人家一定要吃的够本才行之类的话,也真是挺好意思的。
    当然第一是方细妹教的“好”,第二呢确实是肖敏带过来的麻花比较酥脆,这是孙家婶子给的,她见陈檬爱吃,就在肖敏出门之前给她炸了好几斤,路上已经让陈檬给消耗掉一些了,回来以后招待客人也用了一些,不知不觉间桌上的麻花都被江暖给吃完了。
    陈春红翻看着陈檬带过来的学下资料,看到她带过来的奥数练习题眼前一亮,这一套奥数题,她也很想买,但是在京市都很难买呢,陈檬竟然也有一套!
    现在的孩子到三四年级开始都学学奥数,陈檬也是因为学校开了兴趣班,她就报了一个,没想到这一学就学起了兴趣来,这套资料就是肖敏托人从市里面买回来的。
    新安那边学奥数的孩子没有京市多,陈檬不知道这套资料在京市早就被抢购一空了,看着陈春红如饥似渴的看着那套资料,所以好奇的问:“你就这么喜欢看书啊,你喜欢看书可以来我家跟我一起做作业的啊。”
    “那我现在去拿,咱们一起做吧!”陈春红高兴的讲。
    “好,你去拿,我在家里等你。”
    “那你要等我啊,我不来你不许提前做作业。”
    “好,我等你呢。”
    家属大院就那么大一片地方,刘婶家里就住在方细妹楼上五楼,陈春红推开门就往楼上跑,想要快点拿到作业本跟陈檬一起做作业呢。
    刘婶正在家里包饺子,就看见自家孙女从外面冲进来,这小丫头片子脸蛋上面红扑扑的,一进门就翻东西,还很少有这么激动的时候。
    “你干啥呢,抄家呢么?”
    “奶,我的寒假作业放哪里了,我要去楼下方奶奶家找陈檬一起做作业!”
    “在电视柜下面的抽屉里头,每次做完作业都不记得收起来,今天怎么就想着做作业了。”这一到寒假啊,不是特别有自律性的孩子多少都会放羊,平常都是刘婶催着孙子孙女做作业,今天小丫头竟然主动说做作业,真是前所未闻的事情啊。
    难怪人家说爱学习的孩子身边都是爱学习的孩子呢,看来这话真是没讲错,因为这事刘婶对陈檬的好感度拔高了好几度。
    陈春红打开电视柜,果然找到了寒假作业,语文数学都拿上,也顾不得奶奶在后面叨叨,就冲下楼去。
    “这孩子还真是。”刘婶嘴里虽然好像是不满,但是心里美滋滋,跟老伴老陈说:“一个进步的同志会带动身边的同志跟着进步,你看看老方老唐家里这孩子,来京市过个年呢,寒假作业跟下学期的课本都随身带着,这就是进步的孩子,老陈啊,你们以后甄选转户口的名额的时候,不仅仅要考核一下大人,还需要考核一下孩子的素质嘛,尽量把有需要的、进步的孩子排在前头,让他们先学习起来,带动这些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一起搞学习。”
    这不就是领导人的理念,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带动另外一些人嘛,这老太太可还行,都能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了啊。
    刘婶继续说:“我就喜欢唐老师家的那个孩子,聪明懂事,一看就是好孩子,只可惜是跟着肖敏在农村长大的,这孩子要是在咱们院里生活啊,准保能带动其他的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你有这种想法也没有错,之前迁户口都看家长的资质,适当考核考核孩子的资质也是一种途径。”陈老师笑道:“你倒是经验丰富的很,那么让我们刘老师好好说说做工会这么多年来的经验,指导指导怎们院里面工作的开展。”
    第133章
    肖敏回来的时候家里的三个孩子还在呢。
    不知不觉间江暖就把那一盘子的麻花给吃完了。
    与此同时陈檬跟陈春红这一对组合也把手里的作业给做完了。
    看见肖敏回来,陈春红甜甜的叫了一声阿姨,看见人家准备煮饺子了,就准备回去了。
    “春红,留在这里吃晚饭。”大人们都会留饭:“今天奶奶包的鲅鱼饺子,你不是最喜欢鱼肉饺子了嘛。”
    刚才陈春红回去看到她奶奶包的素三鲜,比起素三鲜来说还是鲅鱼饺子看上去给力,但是奶奶交代过不要在别人家吃饭的。
    她默默的吞了一口口水,把唾沫给咽下去,然后拿着陈檬的真题跟肖敏挥手再见。
    “陈檬,我回去看几天就还给你啊。”
    “你拿去吧,这本册子我都做完了,我都开始做第二套了,你等我回去之前给我就行。”回去之间还有十几天呢。
    陈春红雀跃的把手里的奥赛真题给拿了回去,一进门就兴冲冲的躲进了屋子里面,她要把这些真题都抄下来,免得到时候陈檬回去了她还没有买到这套题呢。
    现在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没有买到这一套真题,要是她能够提前把这套题给做完了,等到下学期开学的时候她就是班上最先做完的人了。
    陈春红觉得干劲十足,足足半个小时都没有出小房间的门,这孩子平常也不会这样的,最近跟着陈檬玩,每次一回来就往小房间跑,刚开始刘婶还以为孙女是躲在房间里面看小说看故事会呢,借着送东西的机会去看,人家在做作业呢,样子可认真了,而且看见奶奶进去还要叨叨她自己被打扰了。
    </div>
    </div>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