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你把我妈妈给抓走了是不是!”小姑娘鼓起腮帮子,一副不欢迎顾鸣然的样子,小丫头凶炸炸起来还有是有点样子的。
    “哪有啊,叔叔是好人,叔叔帮忙抓坏蛋呢。”顾鸣然抱着陈檬,不就跟陈檬抱着猫猫是一个样子的嘛,这孩子还真轻。
    “那叔叔你要帮我抓坏人?”陈檬有些惊讶的说。
    “是啊,叔叔来是来抓坏人的,坏人很快就要落网咯。”顾鸣然把孩子往空中一抛,小陈檬在空中转了一个圈,然后高高的飞起,再落到顾鸣然的手心里面:“坐飞机咯!”
    “顾鸣然同志,我真心觉得你一点都不可爱,你就是这么照顾我们肖敏同志的,她都进去好几天了,怎么还没放出来,超过48小时以后,你们就不能随意拘留人家。”
    “什么48小时多少小时的,老实告诉你,这是老外的规矩,别给我谈老外的这一套,肖敏同志可是自己愿意待在里面的,你想想,她不待在里面,黄旦旦能放手去干?”顾鸣然最后斩钉截铁的说:“这叫引蛇出洞!”
    “黄旦旦才是真正的投机倒把份子,到现在你们才真正重视起来对吧,我早就跟你说,系统里有一些腐败份子,早就被侵蚀和腐败掉了,其中一个就是这个黄旦旦。”这孩子的脑壳聪明的简直不像是正常的孩子。
    “之前是因为没有证据,这个人做事非常圆滑,不会给人留下来证据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他自己出了洞,我就等着掐他的七寸,你放心,肖敏心啊在好着呢,过两天你就能看到她咯。”
    看见叔叔过来,小陈檬也抱着猫咪乖乖的跑过来,而且她听懂了妈妈的名字,很认真的问叔叔:“真的可以看到我妈妈了吗,叔叔你不许骗我。”
    小朋友乖乖的,还能从小朋友的轮廓中看到肖敏的影子。
    “不骗你,咱不可以欺骗小孩子的对不对?”顾鸣然捏了捏乖宝的小鼻子,然后对沈间说:
    “本来黄旦旦行事也是非常规矩,很少能抓到他的把柄的,但是这次他对肖敏下手,确实仓促了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市里面非常重视这次事件,又是柳书记亲自下了死命令去查,终于查到了后面煤矿的事情,他早就跟外面的人勾结好了,准备把私煤运出去,其实真正的投机倒把份子,是这个黄旦旦。”
    他把陈檬举得高高的,小孩子也喜欢这种游戏,陈檬高兴坏了,哈哈大笑,暂时忘记了妈妈还没有回来的烦恼。
    两天后肖敏就被放了出来,不仅肖敏被放了出来,陈大嫂跟肖军也被放了出来,黄旦旦白忙活了一场,实力上演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人间惨剧。
    他的私煤煤矿被县里面给查封了,从里面解救出来十几个小孩子,个个都瘦的跟猴子一样了。
    肖敏回来的这天,陈小军也从京市回来了,他这一趟收获颇丰,不仅把京市那边的情况给打听清楚了,而且柳书记也跟这边下了死命令,即便是他走了,发展经济的路子还是不能变的。
    他去的时候身无分文,扒火车,倒汽车,回来的时候不好意思找老丈人开口,倒是找柳书记借了几百块钱。
    给老丈人买了一些补品——去的时候没买,这个得补上。
    给肖敏和陈檬一人买了一双小皮鞋——这是给妻子女儿的礼物。
    然后还给肖敏买了一支梅花牌的手表,这只手表估计在大河村都是头一份了。
    回来的时候柳书记找了关系,买的就是卧铺,而且到了省城以后,小唐开车去接的,陈小军也坐了个顺风车直接到了市里,从市里坐了班车回来的,到家的时候刚好家里炊烟升起。
    因为肖敏跟陈大嫂的回归,家里正在其喜洋洋的准备聚上一餐呢。
    爆炒了的野猪肉,用花椒大料炒了以后小火煨着,这可是陈大嫂家里最后一块野猪肉了,还是去年过年的时候打的。
    沈间从家里拿出来了七八个鸡蛋,用韭菜一起炒了,好大一盆贼香,他另外还炖了一盆豆角,蔬菜必不可少。
    肖敏回来之前本来也构思了家里已经被嚯嚯成难民营了,结果还好,沈间这小子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这几天除了电表走的快点,其他的东西倒真没少,真有他的,臭小子是块当家的好材料。
    米饭是陈二哥家里出的,这么多人,米饭煮够了得要五六斤。
    几个孩子热热闹闹的开始闹腾起来。
    陈檬把猫儿抱着,跟毛蛋两人在家里跑来跑去,自从妈妈回来以后
    肖敏跟陈大嫂两人这几天不仅没吃过苦头,反而在公安局让人好吃好喝给招待着,休息了几天气色还不错,顾鸣然开车送她们回来的时候,肖敏还懒洋洋的伸了个懒腰呢。
    好几天没有活动了,胳膊腿儿都不利索了。
    朱干事也被人架了过来,他一路上都说不用不用,身上都是味儿,猪场里面的味儿,要不是县农业局的朱干事堵在猪场,那群天杀的就要封了猪场,这几天下来猪还不得饿死?
    “真是多谢朱干事了,这几天多亏您。”
    “不用不用,不用说感谢,要不是肖老师给我这个学习的机会,我哪有机会接触到这么多养殖的知识,这些都是我在学校学不来的东西。”
    咚咚咚,外面响起来敲门的声音,本来门也没有人关这是谁啊。
    “爸爸!”本来抱着妈妈大腿不松手的小陈檬看见门口的男人,高声叫了一声:“是我爸爸回来了!”
    第109章
    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就到了一九八四年。
    从黄旦旦这样闹上一场以后,县里和市里算是把政策给落实了,大力支持农村经济政策的改革。
    至于黄旦旦,下场也是蛮凄惨的,最后矿井被查出来有问题,他是后台,孙振兴是法人,谁也逃不掉,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
    到了过年的时候,经济发展的总方向也确定下来了,做生意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不仅如此,肖敏还弄到了两台缝纫机,把服装厂正式给开了起来,初期接到的订单并不是很多,稳打稳扎的开起来了以后,肖敏的小厂子竟然一步步发展起来,除了从大河村招工人,其他几个村子的人只要手艺好,也能往这边招工。
    厂子里面人多了,事情也跟着多了起来,肖敏白天很少回家,这种天冷的时候,办公室里面生起来火,平常也有妇女喜欢往这里跑,但是沈间跟陈檬在这里,大家都不太好意思。
    这两个学霸孩子都在办公室看书,识趣的人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打扰到他们。
    转眼间这小子已经成了半大小伙子,今年已经十四岁,去年刚刚考到县城一中,已经是个光荣的高二学生了,这孩子聪明,不管考到哪里,他都是成绩最好的那个,再过两年就要准备高考了。
    而萌萌哒的小丫头陈檬,现在已经成了小美人一个,她今年都九岁啦,已经是个小学生了。
    沈间从上高中以后就在县城住校,一个月才能回来一趟,刚开始他还拿肖敏给的伙食费,过了一个月以后索性不拿了,据说班上有好几个学生都找他补习,他把课余的时间跟周末的时间都用在给那些孩子们补习上面了,结果收获颇丰,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有点存款。
    肖敏觉得这样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沈间靠着自己的本事赚钱,是好事情,应当鼓励。
    只有陈檬一个人觉得无聊极了,以前都有沈间哥哥陪她上学,现在沈间一连跳了好几级,过不了多久他就该上大学去了,上了大学就很难看到了。
    方惠茹跟唐老每年春天都要来大河村看看小丫头,给他们带点东西,现在小丫头手上就拿着爷爷奶奶送给她的格林童话,看的如痴如醉。
    妈妈在单位上班,她跟沈间有时候就在单位呆着,反正放了寒假小孩子也没事,沈间是早早就把寒假作业做完了,这会儿不知道写着什么,一会儿抬起头来,跟肖敏说起她的改革计划。
    沈间一偏头,看见陈檬低垂着的睫毛,眼眸深深,再往下看,她脚上穿着一双红色的皮靴,他嘴角挂起来一丝浅浅的笑意。
    陈檬是完全没有注意到他,她正专心致志的看着书呢。
    两个孩子刚刚才放寒假,这年头寒假放的时间比较长,有一个多月时间,孩子们在家也没事,就来肖敏厂子里面呆着,厂里办公室长期都有炭火,暖和。
    不过即便是看书,她也愿意跟沈间呆在一起,沈间现在在县城一中上高中,虽然才高一,但是已经展现出来学霸的潜质,第一年去就考了第一名,要不是沈间刻意收敛,肯定还要把第二名甩开很远。
    放了寒假的时候他给老头老太太肖敏陈小军一人买了一双手套,家里人也很开心。
    至于小丫头,他给她买了一双红彤彤的小皮靴,皮靴里面有毛毛,小丫头最怕冷,平常出去都要穿着大棉鞋,但是这种棉鞋就不好看,小丫头刚好是爱美的年纪,刚刚收到皮靴,就迫不及待的要穿起来。
    肖敏的厂子里面最近又填了十台缝纫机,厂子里面有些乱糟糟的,区别于以前几台机子的作业,现在明显就有些让肖敏应付不过来,沈间在跟肖敏说流水线生产的原理,这会大大的提高效率。
    “缝纫机是稀缺资源,当然不能让缝纫机停下来,你说对不对。”缝纫机跟电脑不一样,一直动基本上也不影响使用寿命。
    “对是对,但是你不能让人马不停蹄的干活吧,是个人都需要休息,要休息那肯定是有工作时间的,一天到晚的这样坐着,我跟资本家有什么两样了?”
    “我又没有要你当资本家,你想想,咱们可以招四批工人,施行三班倒,裁剪是裁剪的一批人,走线是走线的一批人,裁剪的那些人只需要按照我的设计图纸,按照规格来裁剪就好了,把这些人变成熟练工,就可以分批作业。”
    这样一来,资源就能最大化合理化的使用,真不愧是沈间这臭小子的主意。
    其实现在人力成本根本不值钱,就算是76年79年涨了两次工资以后,也只是国营单位的人的收入提高了,对于其他的人来说,收入并不是很好,打个比方沪市这样的大城市请上一个保姆,工资也才70元。
    至于农村的闲散劳动力就更廉价了,这是这个年代的特色,正是因为这样的特色,制造业才蓬勃发展起来。
    肖敏的工厂给员工是管上一顿伙食的,而是还是细粮,有这个基础打底,厂里招人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哪怕一个月就五十几块钱,也大把的人想干,肖敏轻而易举的就招到了手艺非常不错的女工。
    而且按照臭小子说的,裁剪工做裁剪工,走线工做专门的走线的工作的话,大家的专业能力会提升不少。
    如果裁剪跟走线的人不是同一批,那么都能专注干好自己的工作。
    民营企业的第二个优势,操作起来比较灵活,人家沈间还给学校的孩子和服装厂的职工设计了两套广播体操呢。
    孩子不用说,在沈间那个年代,他是做第七套和第八套长大的,至于职工,长期都要低着头,他害怕这些人早早的会得颈椎病,肖敏的服装厂的气氛也是分外的好。
    但是也不是没有限制:“但是你想过没有,咱们厂子能拿到的资源有限,打个比方即便是我能拿到好的订单,但是因为布料买不到合适的,所以咱们厂子的发展是受限的。”
    开展了流水线作业以后,肖敏的服装厂的效率真的提高了很多,由于村民还要务农,所以闲时就需要赶工,肖敏刚赶完供给供销社的一批冬衣,又开始要准备明年的春装了,这个时候厂子里面的短板又显现出来了,没有足够的原材料供给。
    虽然说这两年也多了一些化纤产品,但是到底还没有开放进口,国内生产的那些是赶不上蓬勃发展的需求的。
    沈间根据这个年代的审美,设计出来稍微超前的款式,是相当符合主流审美的,可以说他在这方面颇有天赋。
    肖敏原本也没有想到冬装一上市就卖空了,供销社跟百货商店本来就是一个系统单位,最后国营商店开出来更好的条件,要肖敏给他们提供明年的春装,年底了事情多,肖敏还要准备厂里的分红,猪厂和饲料厂的出货,忙着呢。
    现在根本不愁销路,愁的是进货的货源,虽然前几年开始国营纺织厂也改进了几条生产线,现在也推出来化纤取代纯棉制品,用以改变棉花供不应求的局势,但是目前来看布料还是十分难拿到手的东西,上游供应链的紧张大大制约了服装厂的发展,偏偏肖敏跟纺织厂那边没有啥关系,她愁着明年春天的布料,今天带着朱明武一起,就是去县纺织厂谈这批春装布料的。
    “那么小肖同志,你要不要带我去县城谈那批布料,我有办法让你拿到纺织厂的冬衣布料。”服装厂的衣服做出来如果直接卖给供销社的上级采购单位,供销社那边会给相应的一些布料的补偿,凭借着这些补偿肖敏可以找纺织厂拿货,但是卖给国营单位是限价的,利润有限,肖敏就想自己做上一些在市面上销售。
    这不是哄着脑子很好的小年轻想想办法嘛,沈间现在也算是纺织厂的半个职工,肖敏不白养他。
    “你要读书啊臭小子,期末考试考个第一名,好不好?”沈间才十四岁,现在已经是县一中的第一梯队的好苗子了,当然沈间穿越以前就是学霸人设,人家天生就会读书的啊,现在委屈人家在大河村小学读四年级,这孩子整天就捉摸着不上学跟着肖敏去挣钱。
    这不是都高中了嘛,肖敏想让他好好静下心复习。
    陈檬可怜兮兮的摇着妈妈的手,抱着她的胳膊哀求:“妈妈,我也要去县城。”她想吃大肉包子。
    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特别可爱。
    陈檬身上穿着的是一件白色的狐皮袄子,这还是陈小军去年在山上猎到的山狐狸做成的皮袄子,陈檬穿着这样一身,整个人显得特别圆,看着格外的好玩。
    而且她也有办法让妈妈多拿点布料回来,为啥就叫小哥哥呢,她垫着脚尖小手拉拉妈妈的衣袖:“妈妈,我也要去县城,我还没有读小学不用期末考试。”所以可以去县城对吧。
    好吧,两个孩子都要去县城,肖敏真是一个都不想带的。
    但是两人都眼巴巴的看着肖敏,沈间:“我要给小肖同志当勤务兵,所以我可以去县城,乖宝,你就在家撸猫就好了,哥哥回来会给你带好吃的。”
    兄妹两平时感情多好,这个时候丝毫不能退让,陈檬坚决不同意:“我可以当小孔明,我要跟妈妈去县城。”
    但是肖敏的计划原本是,跟着朱干事去到县城,先批下来一批春装料子赶工,然后要跟纺织厂谈明年校服的料子,要是能谈下来校服料子,就不愁拿不到教育局的第一批一千套的订单。
    一千套啊,想想就很激动,不仅肖敏想要拿下来这批订单,国营的服装厂也想拿下来。
    但是相比来说,肖敏的服装厂设计的款式要更新颖更合理,价格也比国营服装厂很有竞争力,当然嘛,肖敏请的都是本地的农民,工钱开的还不到国营厂的职工的三分之一,国营厂的那些人虽然是老手,但是老手也容易老油条,竞争力其实大大的比不过肖敏的服装厂。
    至于活力上来说,肖敏厂子里面的小姑娘和大娘们都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大家都知道要是不好好干,肖老师随时会请大家走,谁也不比谁更有优势,所以干起活来也是相当带劲,一个比一个都要勤奋。
    肖敏抱了抱陈檬,这孩子真的重了再也不是妈妈能够抱的起的重量了,孩子圆滚滚的手臂圈住妈妈的脖子,撒娇着说也想去县城玩啊。
    小眼神委屈极了,赖在肖敏的怀里不肯走,明明都这么大的孩子了。
    自从上次肖敏那么久没有回来,这孩子就特别的没有安全感,好像妈妈不看紧了随时都能不见了……
    “那你跟妈妈讲,要怎么才能让纺织厂的厂长把布卖给妈妈。”
    “猪啊,咱们家有猪啊。”乖宝淘气的指着猪圈的方向,那意思很明白了——用猪换啊。
    “嘿,闺女,没想到你的脑子这么好啊,纺织厂到年底肯定要发福利啊,按单位分的肉票肯定不够,要是咱们做个人情给纺织厂卖几头猪,让厂长多批一点布给我,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不,你不要做人情卖给他们,就跟厂长谈条件,这些事情摆在明面上说比打马虎眼要好的多,他有他的需求,你有你的需求,你的猪卖给谁不是卖,纺织厂不要,别的厂子也会想要要的,你手里头有这个资源,就可以去给人家谈条件,明白了吗?”到现在,猪肉还是紧俏商品,这种情况要等到九十年代初期开始从国外进口以后,才会得到改善。
    沈间这人的风格一向是直来直往,不过这样也好,明面上讲价钱至少要比暗示要好很多,你需要什么,我能提供什么,各取所需。
    </div>
    </div>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