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兴许是郝新明说话的语气太过于肯定,毓秀很是认真的看向他,满脸的不明觉厉。
    然而,其实他压根就不知道该怎么针对性的训练听说能力。
    郝新明故作镇定的问道:“你们老师有没有给出什么好的建议?关于学习方面的。”
    “老师说,外语是一门语言,要多听多说才能会。可我找谁去听说呢?”这才是毓秀最迷茫的一点,如果是其他同学,他们自然会去找同学练习,还有胆子大的人会去公园的英语角,甚至直接去街上找外国人训练对话能力。
    可毓秀行吗?明显是不可能的。
    偏巧,郝新明也不希望她去找别人练习。那他自己上?假如可以的话,郝新明还真想亲自上阵。可惜的是,他也是哑巴英语。再说他那个专业,英语压根就不是必修课程,他如今都大三了,高中的英语早就忘得七七八八了。最关键的是,他还没犯蠢,毓秀就算英语考试成绩一般,可她都说是一般了,就说明不是很惨烈,保不住他还不如毓秀呢。
    “哦对了,老师还说过,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买录音机和英语磁带。”毓秀想啊想,还真叫她想出了一件事儿来。
    这并非她记性不好,而是老师上学期刚开学不久说了这话后,毓秀就没放在心上。
    八十年代末,绝大多数的日用品都已经不需要票证了,很多都是敞开了随便买的。可这里面,显然不包括电器类。像冰箱彩电这些近乎可以称之为奢侈品的电器,要么有票证,要么就花大价钱,还有一种就是托人情找门路。录音机就算没那么夸张,可显然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买到的。
    最重要的还是它的价钱。
    饶是毓秀对金钱毫无概念,也知道买录音机要花掉一大笔钱。她隐约记得班上某个人提过,好像是三百块?还是四百块?因为时间隔得有些久,加上她当时也没太在意,这会儿还真就想不起来确切的数字了。可那重要吗?甭管是三百块还是四百块,她都买不起。
    还有一点也是毓秀完全不考虑录音机的缘故,那就是磁带。
    京市的街头有不少卖磁带的店家,可惜绝大多数都是流行音乐。想找英语磁带?难找不说,勉强找到了,估摸着也是高中生用的,并非像毓秀这种需要专业性很强的英语学习资料。
    “没事儿!包在我身上!”有门就好,郝新明立刻大包大揽起来,“我家里就有现成的录音机,平常都没人用的,回头我就拿来借给你。你不嫌弃是旧的就成。”
    郝新明知道毓秀肯定不会收这种贵重的礼物,他抢在毓秀拒绝之前,先说了是借用,还又补充了一句:“磁带我也帮你借借看,回头你用完了再还我就是了。”
    借用?
    毓秀不其然的想起了以前还在村里时,她就经常跑去甄家借书看。
    如果是借的话,好像是没问题?
    “我一定会好好爱惜的,绝对不会损伤一星半点。谢谢你!”毓秀很是郑重的道了谢。
    追求毓秀那么久了,郝新明敢说这绝对是他头一次接受这般郑重的对待,虽说是托了录音机的福,可他还是万分高兴。
    之后,他都没提请毓秀吃饭,就趁着下午没课,高高兴兴的坐车回了一趟家里。他家的确是有录音机的,这一点真不是欺骗,而且买来也有一两年了,确实是旧的。不过,这年头家家户户对待电器的态度就是极好的,郝新明他妈还亲手编织了罩子,仔仔细细的罩在录音机上面,生怕落了灰。
    郝新明一到家就直奔录音机而去。
    他家的录音机是手提式的双喇叭录音机,家里当然也有不少磁带,但很可惜,跟英语有关的一个没有。好在,郝家的亲朋好友极多,各行各业的都有,他很快就拨通了电话,找的还是亲戚里头跟他关系最好的表哥。
    嗯,就是那个好命娶了个大美人当媳妇的表哥。
    “哥啊!咱嫂子先前不是去外.交部……啥?怀孕了?不是不是,我不关心她是不是怀孕了。哦哦,在家休息呢?那不重要……不不不,我的意思是,你家有英汉字典没?英语方面的磁带呢?都有啊?行行,我这个周末就来!!”
    郝新明先拿走了录音机,夜长梦多嘛,虽说眼下看着应该没人折腾这玩意儿,可他还是先下手为强,拿着就跑。他还特地先拎回了宿舍里,趁同宿舍其他人问他拿这大个头干啥时,他借机说出了苗学妹好学的事情,还故意冲着甄卓凡说。
    甄卓凡很迷茫的,他的情商真没比毓秀高出多少来,而且他也不是外语专业的,压根就没有丝毫感觉。只是听到郝新明提到毓秀时,他眼里闪过一丝不自在,虽说很快就消失不见了,还是叫郝新明看了个真切。
    从上学期到现在,郝新明不止一次的在甄卓凡面前彰显他在毓秀那里的特殊性。为的,当然是让甄卓凡知难而退,就目前看来,效果还挺好的,反正甄卓凡一次都没主动去找过毓秀,寒假那次不算,再说当时找的是毓秀的辅导员,又不是她本人。
    郝新明对甄卓凡的反应既满意又不满意,随后想了想,索性先放在一旁不提了,决定等真正追求到毓秀的那一天,一定要请全宿舍吃顿大餐。
    第二天中午,郝新明就把录音机送了过去,毓秀本来正好是拿着饭盒要去食堂吃饭的,接了东西后,她先送上了宿舍,还十分小心的锁到了柜子里。哪怕时隔多年,她依旧记得李桂芳曾经教过她,借别人的东西要道谢,还要小心爱护,千万不能有任何损伤。这要是借书也就罢了,实在不行还能赔钱,录音机她可赔不起。
    仔细的锁好后,毓秀又返回了宿舍楼下,想到以前郝新明老喜欢请她吃饭,她便道:“你很喜欢吃饭对吧?那我今天请你吃饭,食堂行不行?”
    郝新明:……
    请问什么叫做他很喜欢吃饭?!
    毕竟是意中人第一次主动跟他约会,哪怕被误认为他喜欢吃饭……他也捏着鼻子认了!至于在哪里吃就更无所谓了,关键是跟谁吃饭!
    就这样,毓秀带着郝新明去了京大的食堂。
    京大有好几个食堂,毓秀还特地走远了一点,去了相对而言略好一些的那个食堂。可惜,食堂还是食堂,就算是京市最出名的食堂大学,那其实也就是菜色相对丰富一些,滋味也就那样,跟饭馆子酒楼差距真不是一星半点儿。
    毓秀还特地问了郝新明喜欢吃什么,郝新明心说,在食堂吃啥不都一样?面上却淡定的表示,自己不挑食,吃啥都无所谓。
    尽管郝新明这么说了,毓秀还是回忆着以前甄珠爱吃啥。高中那会儿,她们的午饭都是从家里带过来吃的,那时甄珠饭盒里的菜色永远都是最丰富的,当然量也是最大的。毓秀想着,郝新明以前那么爱叫她出去吃饭,保不准就跟甄珠似的,是个极为爱吃的吃货。
    抱着这样的想法,毓秀努力回忆着点了好几个肉菜,还特地多要了两份主食。
    郝新明惊呆了。
    他不觉得毓秀的食量会陡然间增大,那么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毓秀太好客了。
    那还有啥可说的?吃呗!
    在近乎全食堂一半人的注视下,郝新明吃撑了。
    同学们简直目瞪口呆,刚开始是惊讶于毓秀居然把隔壁的风云人物拐来了,就他这种穿着打扮气质,也敢往这里带?后来,同学们的想法就变了,不再是震惊毓秀把人带偏了,而是觉得毓秀真不愧是农村姑娘,瞧瞧,这是把人当猪喂啊!!
    最终,郝新明撑着走了。
    几天后的周日下午,他又来了,带来了两本格外厚的英汉字典,其中一本还是专业性极强很少在市面上流通的大字典。不单是字典,还有几盘磁带,都是没门路找不到的那种。
    “我嫂子给的,你先瞧瞧好不好,回头我再帮你去借。”
    毓秀一看到字典就两眼放光,当下就爱不释手的想要翻看起来,好在她还有些理智,忙真诚的感谢道:“谢谢你!你真是个好人!你嫂子也是大好人!”
    郝新明很艰难的崩住了自己面上的表情,还努力的挤出了一个笑来:“嗯,你去学习吧,下回要是有什么新的资料,我再带来给你。”
    ……
    这厢,毓秀高高兴兴的上楼听磁带翻字典去了。
    那厢,郝妹周末放假回了家,东翻西找的愣是没找到自家的收音机,略一思量,她就确定了肯定是自家老哥干的好事!!
    不止郝家,郝新明的表哥家也摊上了事儿。他表嫂从娘家回来,没多久就发现书房里少了东西。
    “我书房里的磁带和字典呢?你瞧见了没?”
    “……小明借走了。”
    “哦,既然是小明要用就拿走吧,不用还了,回头我再让我大哥弄一份来。”
    第144章
    在别处发生的事儿,毓秀浑然不知, 她只兴趣盎然的研究着新到手的收音机。
    别看毓秀在人情世故方面显得分外迟钝, 学起新东西倒是不算慢。再说了, 这年头的收音机功能还是很单一的, 就郝新明借给毓秀的这台收音机, 统共也就只有播放、暂停、快进和后退这几个功能。毓秀都不用使用说明, 很快就学会了。等英语磁带一到手,她就兴致勃勃的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
    同学们都非常眼红。
    其实, 就算是这个年代,也能从专业选择方面看出一个人的身家背景来。像最热门的那些个专业,除非是自家长辈就是干这个的,或者是真心喜爱这个专业, 一般来说,选大热专业的, 很多都还是为了自己将来的工作考虑。
    这年头的大学生还是以热血青年居多的,可再怎么热血, 你也得考虑吃饭问题吧?像一些冷僻的专业, 并非真的没人感兴趣,而是想到就业问题后, 再怎么喜欢也只能被迫放弃了。
    毓秀所在的专业里, 绝大多数同学的家境都挺一般的。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条件好的同学, 事实上那种人就是真正在专业里名列前茅的了。
    “我本来还想着, 咱们比不得那些个原先就有基础的人, 还能比不上农村来的吗?结果你看看,人家前头还在申请农村困难补助,扭头连双喇叭录音机都搞到手了。啧啧,这可真的是急需国家补贴的农村贫困生哟!!”
    “听说好像是借的……人家运气好呗,上赶着有人送温暖,你说咱们咋就没这好运气呢?”
    “跟这种人当同学,晦气!”
    一般来说,羡慕到最后多半都会演变成嫉妒的,而毓秀这回却是让人跳过了羡慕,直接就是嫉妒了。也难怪了,她这个专业毕业后,多半都是从事跟翻译有关的工作,像同声翻译就是国家最紧缺的一类人才,也是工资极高的一份工作。其次,还有笔译,可笔译的工资是远远不如同声翻译的。再一个,同声翻译很多时候是能够参与一些国家级别的项目,风光不说,还很容易接触到以往根本不可能接触的高级圈子。相反,笔译的工作却是能把人闷到死。
    除此之外,当然还能当老师了,运气好的能够留校任教,不过这个还是很难的,毕竟他们念的是京大,想要在京大留校任教,那只怕连学霸都没什么希望,起码也得是个学神了。好在,这年头各大院校都急缺外语教师,就算没办法留校,还是可以去别的大学,或者高中、初中,等等。
    京大毕业的学生,完全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
    事实上从他们接到京大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开始,他们的人生就已经跟别人截然不同了。可是,当真正入学之后,一份简单的稳定的工作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了。人嘛,谁还不是想着往上走的,眼瞅着别人有好前途,自己却只能委委屈屈的当个中学英语老师?肯定是不甘心的。
    说起来,他们这个专业优点是很明显的,上可以跟英语系的直接竞争,下可以退一步去当老师,还可以被派遣去其他国家进行汉语教学。然而,缺点也一样有,就因为他们啥都挨的着,很多时候就会欠缺竞争力了。就好像最热门的同声翻译,人家是有多想不开,放着那么多英语系的优秀人才不要,非要拣这个专业的?事实上,那些外交官家庭出身的,从小就外语溜得很,他们直接去了外语系,而不是尴尬的被调剂到这边。
    他们这个专业更倾向于当一名老师,可假如理想是当老师的话,干嘛不直接去考师范呢?搞了半天,最后还是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是说当老师不好,而是原本可以当翻译官,甚至运气好的还能进外.交.部,干嘛要想不开去当老师呢?
    不甘心之下,有些人会选择积极向上,用勤奋和实力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但也有人会一时想岔了,忍不住出昏招。
    就在毓秀认真的跟着录音机学习英语时,辅导员接到了一封匿名举报信。
    而在此之前,辅导员就已经十分头疼了。
    她也是前一天刚知道,原来苗毓秀同学早在高中时期,就已经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了,甚至于还在高三那一年成为了预备党员。
    一般来说,入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条条框框太多了,典型的高标准严要求。有时候甚至不能用是否优秀来判断一个人能否入党,而是可能你已经很优秀了,可在上面看来还是不够。
    可问题又来了,毓秀早就已经是一名预备党员了,事实上她很快就要通过为期一年的考核期了。按照规定,只要她在考核期内没有太出格的行为,她就能顺利的入党。偏生,看她这一年里的表现,她成功的通过了高考,并被京大录取,之后在京大中的表现也说得过去,起码她从入学到现在,从未迟到早退过,缺课旷课更是无稽之谈。哪怕她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不算特别好,那也是因为同系里面优秀的人太多了,就她本人来说,这个成绩是过得去的。
    当然,真要鸡蛋里挑骨头也不是不可能。别的不说,就毓秀那娇滴滴大小姐的做派,就不符合艰苦奋斗的党员作风。可人家一没偷二没抢,不就是买了几件好衣服,实在是用不着这么上纲上线的。
    就在辅导员打算抬抬手让毓秀过关时,她接到了匿名举报信。
    举报信一开始就说了要举报某系某专业某级某班的苗毓秀同学,并且逻辑清晰的罗列了数项罪名。打头第一项就是质疑苗毓秀作风不好,是典型的资产阶级大小姐做派,开学时什么都没带,所有一应生活用品全部都是簇新的,之后更是连买数件新衣,还有其他明显不是必须的高额消费。
    讲道理,这个真谈不上是什么罪名,可党员的第一要则就是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举报信明显是提前知道了毓秀即将入党一事,当然这个事情也不难打听,本来预备党员要转正,就是需要公示的。一般来说,公示期是半个月到一个月不等,哪怕事实上学校方面还没公示,可知道这个消息的教职员工太多了,毕竟这压根就谈不上是什么秘密。
    辅导员在看到信的开头时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没曾想看着看着,还忍不住点头表示赞同,因为信上说的确实很有道理,不单是罗列了罪名,还紧跟着举了不少例子,每一个例子都是有确切时间地点甚至还有人证物证的,想抵赖是诬告都不成。
    除了作风问题外,举报信上还指出苗毓秀对于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也毫不主动,从开学至今只去过一次,并且中途就离开了。之后,院里系里组织的活动更是一次都没去。还说她完全没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行为,更多的是对谁都不理不睬,极为高傲看不起人。
    看到这里,辅导员都差点儿要相信了,不过她回忆起寒假里自己跟毓秀接触的那些日子,摸着良心说。她觉得苗毓秀可能不是高傲,只是天生不爱搭理人。但是吧,高傲和高冷只相差一个人,真要是有心混淆的话,你还真没办法澄清。
    再说了,苗毓秀同学确实没有积极参与校园里的各项集体活动。
    辅导员头都要炸裂了,她看得出来举报人是有着十足把握才写了这封举报信,甚至她还敢肯定,举报人绝对不止写了这一封信,她这边收到了,保不准院系里的其他领导也会收到。因此,她还不能直接把事情压下来。
    再看后面,人家还说她学习成绩也相当一般,至少在班上是排不上号的。又说她明明生活奢侈,还申请了贫困生补助,直言这是占用了国家资源。要知道,国家每年拨款都是有定额的,你拿了一份,就代表有一个人要拿不到补助了。
    而在信的最后,举报人还提到苗毓秀同学之所以学习成绩不好,完全是因为她无心向学,刚进大学就忙着乱搞男女关系,跟有钱人家的公子哥搅合在一起,经常外出约会逛街,收受极为贵重的礼物……
    看完信后,辅导员是迷茫的。
    怎么说呢?就算她因为家里老爷子的缘故,更倾向于偏帮毓秀,可她也没办法说,举报信上的内容不属实。迟疑了一番后,她还是叫来了毓秀了解情况。
    毓秀太实在了,问她啥都是照实说的。这么一来,等于就是坐实了举报信里的内容,毕竟人家真的不是在捏造事实。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乱搞男女关系上,辅导员费了点儿工夫还是弄清楚了事情原委。也得亏追求毓秀的人只有郝新明一个,而郝新明就算家庭条件是很好,可起码他本人也不差。论学历,他是清大的,追求毓秀这个京大学生没啥的。论年岁,他现在读大三,毓秀念大一,就算是大了几岁也是在正常范围内的。还有就是,所谓的送东西,毓秀解释,只有开学那一天对方请她吃了饭,之后也只是在上学期期末时,接受了一些吃的。至于收音机则是借的,包括字典磁带在内,都是使用过的旧东西。
    “……那行吧,我试试看帮你解释解释。”
    辅导员何止头疼啊,但凡有办法,她都不想插手到这个事情里。可一想到,回头自家老爷子万一知道了这个事儿,有个什么闪失的,咋办?老爷子和老太太都是从战场上下来的,前面那些年身子骨亏损得太厉害了,这不是后面能够调养回来的。说难听点儿,谁都不知道两位老人什么时候就走了,对于老爷子想要护着的老战友亲孙女……
    她总不能真的袖手旁观吧?
    之所以不让毓秀亲自去解释,那也是因为她担心这姑娘越解释越乱。
    </div>
    </div>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