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甄珠倒是无所谓,她觉得吧,要是自己花钱买了书送给毓秀,她哥应该会把买书的钱给她的。
    行程就这么先定下来了,第一站就是书店。
    这年头的书店进货率并不高,就算进货也就这么一些书。因此,毓秀在书店里待了一个小时,也才找出了一本心仪的书。
    “回头等我哥上京市了,让他买书寄回来。京市可是首都啊,那里的书肯定特别特别多。”反正不是自己掏钱,甄珠出主意出得格外利索,“你还可以给我哥写信,让他给你找习题找卷子。”
    听到这话,毓秀的眼睛都亮了:“嗯嗯,到时候我可以把钱给你爸妈吗?我不知道怎么寄钱给卓凡哥哥。”
    “可以啊!咋样都成,不然你等我哥放暑假回来再给他也行的,他跟我说,过年可能不回来了,但暑假有两个月呢,要回家的。”
    “也行。”毓秀很快就不纠结这个事儿了,她看着甄珠付了买书的钱,就一脸欣喜的把书抱在怀里,高兴的道,“那将来卓凡哥哥给我寄习题和卷子了,我跟你一起写!你要是不会,我还可以教你。”
    甄珠:…………
    我对你那么好,你就这么对我?!
    兴许是因为打击太大了,甄珠愣是好半天都没能找回语言功能。还好,在路过一个照相馆的时候,她猛的回过神来,想起了今个儿来县城最重要的任务。
    “毓秀看呢,照相馆!咱们去照个相吧!”
    毓秀抬头看了眼照相馆的招牌,她没拍过照,主要是李桂芳不觉得在这种地方花钱有啥必要:“照相?挺贵的吧?有这钱还不如买纸笔文具呢。”
    “是我!是我想拍照!!”甄珠绞尽脑汁想法子,“拍照是论张数收钱的,一个人拍和两个人拍收的钱是一样的。我俩一起拍一张呗,拍一张洗两张,可划算了!”
    “那好吧。”
    见毓秀点头答应了,甄珠乐得都快飞起来了,赶在毓秀察觉到异常之前,她就拽着人风风火火的冲进了照相馆。
    第095章
    八十年代的小县城远没有后世那么繁华, 好在对比前些年,最近这两三年里的变化还是挺大的。原先,县里只有一条主干道, 两边倒都是商铺,不过全部是国有商店。经常关门不说, 即便开门营业了, 里头也没几样商品,甚至就算有商品, 跟大多数人都是没太大关系的, 只因为买东西除了钱之外,还需要票证。
    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像自行车、缝纫机之类的稀罕物件,仍然是需要票证的。不过多数常见的日用品,却是可以直接用钱买了。而且,大街小巷的商店愈发多了,除了国营的, 还有不少是个体户开的店。就拿照相馆来说, 甄珠选的这家就是个体户经营的。
    “国营照相馆那头要排队的, 洗照片的速度还特别慢,不像这家, 今个儿拍了照相最快明个儿下午就能拿了。”甄珠美滋滋的盘算着回家后要怎么坑老哥,一扭头就看到旁边小摊位上有人卖葱油饼,立马撇开毓秀冲了过去,“毓秀你吃吗?”
    毓秀犹豫了一下, 低头看了眼怀里的书,想着横竖到时候要给甄珠书钱和车票钱,也不差一个葱油饼了:“要。”
    “嗯,老板来五个!”
    五个葱油饼,四个叫甄珠给吞下了肚,等她都吃光了,毓秀还在那头秀气的小口小口吃着。甄珠吃完了还不忘发表评论:“县城里样样都好,好吃的都比咱们村的多,我早就跟我爸说了,干嘛不搬到县里来住呢?横竖咱们家又不种地也不养鸡养鸭,来县城不一样能载客挣钱?”
    毓秀扫视了下四周,她承认甄珠说得很有道理:“县城里确实比咱们村好。”
    “是吧是吧!买东西都方便!”甄珠边说还边掰手指头,一样样的算给毓秀听。
    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好用的,还有衣裳料子鞋袜棉被褥子等等,反正生活所需的东西里,除却一些稀罕的工业品外,别的东西多半都是可以用钱买到的,比乡下地头实在是要方便太多了。
    甄珠还说呢,这儿还仅仅是小县城,真不知道首都京市该有多繁华。
    “我哥说到了京市以后,他会写信回来的,好好的给我说一说,首都有多热闹。”
    毓秀想了想,鼓励道:“珠珠你要是喜欢京市,也可以考京市的大学。要考上清大是很不容易,可京市又不是只有一所大学,你可以试试别的。”
    “……毓秀啊!”甄珠很想说毓秀你老这么说话会没朋友的!关键时刻,她想起了她哥交给她的任务,硬生生的把到了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改口道,“京市是很棒,毓秀你可以试试看。咱们这一届要是有人能考上大学,那一定是你的!”
    费劲巴拉的将话题扯了回去,接下来甄珠都不敢随便岔开话题,生怕一个不留神,又得到了毓秀的鼓励。这一刻,甄珠觉得毓秀跟何小红还是挺像的,一个觉得她能考上大学,另一个觉得苗飞跃能考上大学。咋说呢?都挺瞎扯淡的。
    小县城虽说比前些年是要热闹多了,可像布店、服装店、日用品店这些得,俩人都不咋感兴趣,偏生数量还多。逛了小半天后,俩人就把感兴趣的店都逛完了,甄珠提了一大包零嘴,毓秀捧着书店买来的书和街边小摊上淘来的二手书,一齐高高兴兴的往城郊赶。
    目标是城郊的农贸市场。
    原本的自由市场,经过了两年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农贸市场。这里主要是附近乡镇的农□□来农副产品摆摊售卖,也有城里小贩拿些所谓的“残次品”来卖。因为互相需求都不小,这里一年到头都是热热闹闹的。不过,热闹也就大半天光景,差不多到下午一两点钟,这边就没啥人了,所以想买东西还得赶早。
    甄珠熟门熟路的穿梭在一排排的小摊贩前,托甄珠在前头开道的福,毓秀跟在后面走得格外顺畅,偶尔还好奇的看了看四下,毕竟是头一次过来,她确实有些小好奇。
    “到了!”
    毓秀正瞧着四下呢,别看她是乡下出身的,像这种自由市场还真就是头一次来,甚至她连自家的菜园子都极少去,一点儿也不像是农村娃儿。结果正瞧着呢,就听到甄珠说了话,她正纳闷啥地儿到了,抬眼一看,正对上她奶那张老橘子皮的脸。
    “奶!”毓秀高兴的凑了上去,“原来你在这儿摆摊呢?以前来弟就是在这儿帮你看摊子?”
    李桂芳一脸的莫名其妙,想不通咋毓秀就跑了过来,不过她还是极有耐心的解释道:“那可不?也就你妈屁事儿多,不然来弟帮我看着,我就能去送货了,省事多了!”
    边解释着,李桂芳还从兜里掏出钱来:“来都来了,拿钱买点儿吃的喝的。对了,你咋来的?胖墩子骑车带你来的?”
    胖墩子——甄珠危险的眯起了眼睛,不过在权衡了一下她跟李桂芳之间的武力差距,又想起她老哥的叮嘱后,她很快就又挤出了笑脸来:“苗奶奶,这天太热了,我是带毓秀坐我爸的车子来的。”
    这档口,毓秀也跟李桂芳说了今个儿的事情。李桂芳初时还一脸平静的听着,等听说她俩先前跑照相馆去拍照了,顿时不敢置信的看了甄珠一眼:“照相?你俩?”
    “对呀!珠珠说拍合照划算,洗照片比拍照片便宜多了。”
    道理是对的,问题就在于……
    李桂芳一脸牙疼的瞅着自己面前这俩娃儿,最终还是没说啥,只给了毓秀一些钱,让她自个儿先去逛逛,买些吃的垫垫肚子,回头等这边收摊了一起走。
    甄珠本来想让毓秀跟自己走的,她对她爸小客车的时间表相当熟悉,可她错估了李桂芳在毓秀心目中的位置。这都瞧见奶奶了,毓秀才不跟她走。无奈之下,甄珠只想自己先走,走的时候还盘算着任务完成度,自我感觉挺不错的,这才心满意足的回家去了。
    ……
    照相馆的照片是甄珠取回来的,等拿到苗家时,已经是第三天大清早了。
    相片是黑白的,虽说这年头很多大城市的照相馆已经有彩色相片了,可他们这个小县城里还没那么时髦。其实,黑白照也挺稀罕的了,多的是人从来没拍过照片。
    因此,甄珠兴冲冲拿着相片跑到苗家时,立马就引来了所有人的注意。
    “我昨个儿下午去县城拿的,回来已经挺晚了,今早就给你送来。”甄珠耍了个小心眼儿,其实她也可以昨晚就送来的。盛夏的夜来得很晚,就算真的入夜了,也不像冬日里那般伸手不见五指。可问题是,假如她昨个儿晚上就送来了,那今个儿还能寻到理由出门?想都别想,一准儿被她老哥拽着补习功课写作业写卷子。
    毓秀倒没想那么多,只好奇的接过了相片,低头一瞅。
    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的相片里是她俩的半身照,左边站着的是毓秀,右边则是甄珠。按说,像这种合照应该是一人占据一半位置的,无奈甄珠的身材略有些惊人,要是完全对半分,就会造成构图失衡。大概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毓秀站的位置略靠边了点儿,甄珠大概占据了整张相片三分之二的位置。
    李桂芳就着毓秀的手看了一眼,就这么一眼差点儿给她看瞎了。
    从前个儿听说这俩孩子跑去拍照相了,李桂芳就已经预感到一出悲剧就要上演。你说要是单单拍照是没啥的,可为嘛非要拍合照呢?得亏这主意是甄珠出的,要是自家孙女想出来的,李桂芳还以为毓秀终于精明了。反过来一想,拍合照的主意居然是甄珠出的啊,这胖墩子到底是有多想不开,非要往死里寒碜自己?
    你自个儿长啥样儿你心里就没点儿数?
    这厢,李桂芳正在心里疯狂吐槽着呢,那厢,何小红也凑过来瞧了一眼。
    何小红一脸的欣喜与自豪:“哟,珠珠长得真好看!”
    李桂芳:……你瞎啊?
    相片在家里人手里传递了一圈后,李桂芳生怕给弄坏了,赶紧收走了。毓秀倒是无所谓,她其实对这个没啥概念。事实上,除了对学习有着莫名其妙的兴趣外,毓秀对很多事情都是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甚至她都没形成美丑的概念。
    按说,一般初中、高中的小姑娘,都是最爱漂亮的,哪怕条件有限,也会尽可能的想法子鼓捣自己的外貌。像编些新花样的辫子,弄些好看的头巾,还有一些五颜六色的发夹等等,要说改革开放最好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新鲜玩意儿多了起来,像毓秀班上就有家里人跑去南方打工的,不说挣了多少钱,起码穿着打扮跟别人就不一样了。
    就连招娣和盼娣都有意识收拾自己,招娣就不用说了,家里正在给她相看对象呢,李桂芳舍不得拿钱出来买成衣,就扯了一些花布,让招娣自己比划着做衣服,还美其名曰横竖以后都要学量体裁衣的。还是盼娣看不下去了,凑一起帮着出主意,后来还一起去李家那头找舅婆帮忙,这次将新衣裳搞定了。
    要说招娣还有家里人的支持,盼娣身为家中老二,其实一直都挺吃亏的。
    苗家这边,因为多年前唐老师的一席话,在吃喝用度方面,李桂芳是尽量一碗水端平的。可穿着方面却没法子了,小孩子长得快,家里几个小姑娘年岁又相差得不多,尤其前头三个,基本上都只差了一岁半到两岁。在这种情况下,给家里每个孩子都买新衣裳,想想就知道是不切实际的事情。也因此,就注定了有人会吃亏,还是持续吃亏的那种。
    招娣是家里的长女,新衣服新鞋子是少不了的,她穿不下的衣裳则是转给盼娣穿。
    到了毓秀这边,李桂芳心疼她,经常会给她添置新衣裳。正好,毓秀穿不下的可以继续给来弟穿。
    至于飞跃,一则他是男娃儿,二则那孩子对美丑更没概念了,有衣服穿就好了,新的旧的又有啥关系呢?小时候他就经常穿姐姐们的旧衣服,直到上小学了,李桂芳这才给他添置了几身新的。
    总得来说,家里最吃亏该是盼娣和来弟。
    可这俩人又有着很大的区别。
    盼娣是真小孩儿,到了小姑娘最爱美的年纪,她还是很希望能好好打扮的。偏生,条件不允许不说,亲妈还是个坑货,不停的给她找活儿干。别说爱美这种事情了,就连暑假作业她都得挤出时间来做。弄得她总是忍不住想起小时候甄珠说的话,就是那个……后妈打死人了。
    至于来弟……
    哦,她自身就个十足十的坑货。
    在被迫当上了家庭教师一个月后,来弟终于受不了了,她选择了大罢工。
    也不是明目张胆的罢工,她就是趁着何小红不注意,立马拔腿开溜。甚至被发现了也不怕的,反正何小红跑不过她。等她一口气跑出了家门老远后,就可以自由的浪了,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回家后会挨骂,可只要打不死,她就依旧可以继续浪。
    想也知道,来弟这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很快就彻底惹毛了何小红。
    何小红在家里大吵大闹,来弟就假装自己已经死了。
    “那是你弟弟!你弟弟啊!你自己学习好有啥用呢?你就一小丫头片子,就算以后真的考上了大学,又有啥用呢?你出息……你再出息都比不上你弟弟啊!!”何小红气得吐血,其实也不单单是因为来弟的原因,实在是她感觉到事事都不顺。
    那种感觉该怎么说呢?有控制欲的人,却连身边的人都控制不住,所有的事情全都在向着自己最不希望的方向发展。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真的会将人逼疯的。
    “一个两个都不省心!该成绩好的不好好学习,不该成绩好的偏就那么爱学习!你们就是存心想要气死我啊!!”何小红真的已经濒临崩溃了。
    来弟意识到红姐又要发疯,二话不说脚底抹油立马开溜。
    何小红气急败坏的在家里发疯,可她这种做法除了让家里人愈发疏远她外,并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偏这档口,她娘家又出了事儿。
    都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何家用事实演绎着这句老话。
    第一个事儿是何大军俩口子再度闹分家,这次明显是动真格的了,起因是有人想给何大军的大儿子说亲,却担心他们这边负担太重,想提前问问清楚,有没有分家的打算。
    第二个事儿是已经出嫁了的何小花,她又跑回了娘家,还是抱着儿子大哭着跑回来的。何母问了她许久,她才断断续续的哭诉说,她男人打算跟几个狐朋狗友一起南下打工。
    这两桩事情都挺棘手的。
    前一个站在何大军的角度来看,分家是必然的,他自己有两儿一女要照顾,让他赡养父母也就罢了,没的说还要养弟弟的。尤其最近两年,托改革开放的福,各种物资是丰富了起来,可同样的,娶媳妇的成本也高了很多。以前乡下地头娶个媳妇最多二三十块的彩礼钱,现在已经飙升到百来块钱了。有些讲究的人家,真就像城里人那样,要三转一响,还是非要不可。
    就因为娶媳妇的成本高了,家里有多个儿子的人家都愁坏了。这个时候,就有人羡慕起了苗解放,说他还是很有福气的,早先是觉得何小红一生一个赔钱货,眼下仔细想想,闺女多好啊,回头能收多少彩礼呢,他还就一个儿子,完全不用担心将来的事情。
    这些话,苗解放也听到了,可他没搭理别人,心说废物才靠卖闺女筹钱呢,他自个儿就能挣钱,还要攒钱供闺女念书呢。
    苗解放是没将那些话放在心上,可架不住何小红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她一面托人说给招娣说对象,一面也在心里盘算着该怎么多要些彩礼钱,最好是能叫她捏在手里,给李桂芳拿着,她就是放不下心来。
    结果,就在何小红盘算着该讨要多少彩礼钱的时候,何母找上门来,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哭诉自家的不容易。
    何小红没明白她妈为啥特地跟她说这些事儿,因为在她看来,甭管是大哥大嫂闹着要分家,还是小妹跑回娘家求救,她都帮不上忙。不过,到底是亲妈,何小红难得的收敛了脾气,耐着性子听她妈哭诉,全然没注意到几个孩子一看到她被缠住,就在来弟的带领下又跑了。
    包括毓秀在内,全跑了。
    等何小红回过头来发现堂屋里空无一人时,差点儿没气得背过气去:“这帮小兔崽子……”
    “放假呢,爱玩就让他们玩去吧。”何母没有何小红那种控制欲,完全不理解为啥放假了还不让孩子们出去玩。不过,她也懒得追究原因,只继续哭诉着,“红啊,这次你一定要帮帮妈,帮帮你弟弟!”
    “妈,不是我不帮忙,你说吧,我要咋帮你?就我家这个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从嫁到苗家到现在,我是手里连一分钱都没捏到过。要是家里真的闹饥荒了,我倒是可以舀些米粮给你,横竖我婆婆现在管得也没以前那么紧了,少个一斤半斤米粮的,她也不会发现。”
    何母好悬没被这话给噎死,她是上门来找人帮忙的,又不是跑到苗家来要饭的。搁在前些年,一斤半斤的米粮是可以救命的,可自打大包干之后,谁家还会缺这点儿吃食?
    想到自己有求于大闺女,何母生生的咽下这口气,等略微平复了一下心情后,这才开了口:“红啊,咱们家是啥情况你心里也有数,妈没别的要求,就想着一定要给弟弟讨个媳妇。这事儿你总得帮忙吧?你总不能看着你弟弟打光棍吧?”
    </div>
    </div>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