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啥意思?你们都被留级了?这考试成绩不是还没出来吗?”
    “不是留级,就是……反正以前最多是五年级,以后要有六年级了。我们九月份就是要上小学六年级。”
    在盼娣尽可能耐心的解释下,何小红尽管还是有些没闹明白,可起码不像最初那么一头雾水了。可有时候,一知半解还不如一无所知呢!她坐在院子里想了半天,愣是没想明白这到底是为啥,倒是苗飞跃因为长时间没人搭理,哇哇大哭了起来。
    苗飞跃是前年的六月底生的,其实也就是毓秀她们期末考试前些天的事儿。也因此,他已经足足两周岁了,虚岁也可以算三岁,不能说很大了,可起码也已经不是单纯的小娃儿了。
    这个年纪的话,换做当年的招娣盼娣,老早已经能够自个儿玩得很好了。要是换成毓秀,她倒是干不了别的,可她不会闯祸,乖乖听奶奶的话,让干嘛就干嘛,绝对的省心孩子。
    不过,真要算起来,谁也没有来弟那么省心。来弟省心到什么程度呢?一度所有人连带自家人都觉得这娃儿是个傻子,不然正常孩子哪儿有不哭不闹不折腾的?咋可能最大的爱好就是坐在门槛上发呆呢?一看就是个脑子不好使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苗飞跃这娃儿才是大众心目中普遍的孩子形象。
    他年岁小,又是家中的幺儿,在范围内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所以,他爱哭爱闹爱折腾,但凡有个稍微不顺心,就喜欢扯着嗓门嚎啕大哭,用哭声引起他妈的注意。平常不哭的时候,他也贪吃,在他眼里,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大概就分为“能吃的”和“不能吃的”,经常何小红一个不注意,他就抓住个东西往嘴里塞。
    据不完全统计,就盼娣目睹的惨剧就不止十次。像墙边的野草野菜还算是好的,他还曾抓了蝴蝶往嘴里塞,更别提那些个小零小碎的玩具文具啥的,甚至还刨了锅炉里的炭块塞嘴里,只因为他以为那个是烤红薯。
    何小红只觉得带前面四个闺女也没这小儿子来得心累。
    殊不知,前头那四个她压根就没花什么心思。尤其是关于哭闹的,他一哭闹你就去哄,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习惯,下回下下回他接着大哭大闹,反正会有人来哄的。反过来,甭管咋样大哭大闹都没人理会,时间一长谁还会折腾那个?小孩子又不等于傻子。
    “来了来了。”何小红拿起拐杖费劲儿的站了起来,一面嘴里念叨着一面就起身循声过去了。
    结果,苗飞跃屁事没有,他就是闲着无聊,哭两声闹腾一下。等何小红软言软语的哄了几句后,他就消停了下来,却是捂着肚子直呼饿了。
    到了这会儿,何小红已经彻底想不起甄珠了,啥心情好不好,啥多读一年,这些都不重要。眼下最重要的是啥呢?是她的宝贝儿子饿了啊!
    “盼娣!!”
    盼娣已经在灶屋里了,她恨不得跟甄珠一样,一头撞死过去。偏何小红这人还执着,你要是不搭理她,她能一声声的反复喊着,烦都能烦死你。不得已,盼娣只能扯着嗓门回道:“听到了!这就煮饭呢!”
    招娣在灶屋外头舀水淘米,盼娣则蹲在灶台前引火。其实她们远不用这么着急的,别看考完试后唐老师又开了班会,后面她们还打扫了教室,但实际上算下来,这会儿时间还早着呢。盛夏天时长,下午四点完全还算是半下午,又因为农忙时节干活的人回来得晚,就算五点半甚至六点做饭也是完全来得及的。
    可为了耳根子消停,招娣盼娣很是认命的开始做饭,横竖夏天也不怕饭菜凉了,就这样吧。
    何小红哄好了儿子后,瞥了眼这偌大的院子,总觉得心里不得劲儿。
    俩亲生闺女正在灶屋里生火做饭,盛夏啊,用脚指头想想就知道灶屋里有多热,灶台前有多熬人。再一瞅,毓秀和来弟又待在堂屋里,寻了大饭桌的一角,俩人头并头的不知道是在看书还是写作业,反正瞧着是既凉快又清闲。
    ——这跟她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啊!
    片刻后,何小红就把苗飞跃领进了堂屋里,唤道:“毓秀,你闲着也是闲着,教你弟弟念书吧。”
    毓秀茫然的抬起头,花了大概三秒时间消化何小红这话里的意思,随后才“噢”了一声,想了想就把自己的语文书递了出去。
    来弟:……姐姐你为何如此优秀。
    也许甄卓凡只能算是一个不是那么称职的小老师,那么毓秀简直就是学生的公敌,让她教人念书,她能教到你怀疑人生。反正来弟是觉得,与其指望毓秀,还不如指望盼娣呢,起码盼娣曾经教导到甄珠,甭管成效如何,起码甄珠至今依然健在。
    苗飞跃长得还是很不错的,浓眉大眼的,一看就是继承了苗解放那好相貌,唯一遗憾的就是,他至今还是个三寸钉,还是那种略有些胖的矮敦子。
    要说毓秀是迷茫的,苗飞跃更不明白他三姐这是打算干啥,下意识的接过了毓秀递过来的书,他两手捧着看了看,随后一个骚操作,直接把课本的一角塞到了嘴里。
    来弟:……我猜到了。
    饶是何小红动作不慢,等她把课本从小儿子嘴里拽出来时,课本那一角也已经湿透了。
    何小红气急败坏:“毓秀你干嘛?!你这样给他,他肯定是要吃的!”
    毓秀又不知道喽,她压根就没关注过这个小弟弟的情况。头一次看到这一幕,她还悄悄的瞪圆了眼睛。却见苗飞跃被他妈强行拽出了嘴里的课本后,猛然间爆发出嚎啕大哭,何小红顾不得再训斥毓秀,赶紧好宝乖宝的哄了起来。
    来弟悄悄的凑近毓秀,问:“三姐,你是不是觉得飞跃比珠珠还笨?”
    “珠珠比他聪明多了!珠珠从来不会吃不能吃的东西!从来没有的!”毓秀觉得很有必要替小伙伴澄清一下。算起来,哪怕现如今甄珠跟盼娣的关系更亲近一些,但事实上毓秀才是最早认识甄珠的。在毓秀的记忆里,她清楚的记得甄珠对于吃食很有分辨能力,不仅知道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吃,还有些大家伙儿见都没见过的稀罕零食,甄珠也知道怎么吃最好吃。
    拿苗飞跃跟甄珠比?
    毓秀觉得这俩人的差距太大了。
    来弟在心里偷笑一声,又悄声道:“那小猪猪?甄丑?不对,她现在叫啥来着?甄臭?”
    “甄笨。”毓秀老老实实的回答着,“她跟你一样大,你好好的上学,她却被老师勒令退学了。所以珠珠觉得她太笨了,不配叫甄丑和甄臭,就喊她甄笨了。”
    姐俩说悄悄话的声音其实不大的,唯一的问题就是,何小红离她们很近的,哪怕有苗飞跃这个噪音制造机在,姐俩的话还是尽数进了何小红的耳朵里。
    何小红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俩小白眼狼吃苗家的喝苗家的,居然还敢……
    敢不敢的暂且不提,关键时刻,李桂芳回家了。
    李桂芳刚迈过院门槛,人还没走进院子呢,就扯着大嗓门嚷嚷起来了:“毓秀!毓秀你来说说只是咋回事儿啊!为啥我听人说,你们这一届全要留级啊!凭啥啊!你成绩那么好!”
    毓秀听着她奶的声音就飞快的起了身,在来弟完全来不及回过神来之前,她就已经跑到了屋外头:“奶!”先高高兴兴的唤了一声,接着她才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娓娓道来。
    费了点儿工夫,李桂芳总算是闹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儿。在确定不是孙女自个儿的缘故,而是上头统一下达的命令后,她就无所谓了。
    “也成吧,我还想着你当初太早上学了,别家娃儿跟你这岁数才刚上一二年级呢,你就小学毕业了。万一你回头考得好,参加那啥啥高考,一下子就给考上大学了,我这不得担心坏了?年岁太小了,多念几年书,搁我眼皮子底下待着……蛮好、蛮好的。”
    李桂芳永远能从各种清奇的角度来挖掘事物的正面,尤其是在关于毓秀的事情上,她总是能往好处看。自然,这次也不例外。
    这会儿工夫,盼娣也从灶屋探出头来:“奶,你今个儿咋这么早回来?我爸呢?”
    “我这不是听人说了你们这一届全得留级吗?还琢磨着,你们几个蠢的也就算了,咋毓秀还能考不上初中呢?”李桂芳满不在乎的摆摆手,“没事儿了,你忙你忙的,回头早点儿开饭,记得给你爸一份出来。”
    你们几个蠢的……
    盼娣忍不住嘴角抽抽,她是觉得自己不如毓秀聪明,但也不用这么简单明了的概括吧?不过,盼娣心知自己再过十年都不会是她奶的对手,哪怕心里憋屈得很,还是老老实实的继续做饭。相较而言,招娣的心态就要好太多了,她特别认同她奶的话,觉得没毛病啊,她就是个蠢的。
    只这般,姐俩合力做好了饭菜端上了桌,当然也给苗解放额外留出了一份来。
    能提前吃饭,大家伙儿都挺高兴的,毕竟都饿了半天了。一时间,堂屋里只有呼啦啦的吃饭声,就连平常闹腾不休的苗飞跃都乖乖的坐在板凳上,跟个嗷嗷待哺的小鸟似的,张着嘴等着他妈给他喂饭。
    **
    甭管怎么说,苗家这边都还是比较和乐融融的,不能说所有人的心情都好,可总体气氛都还行。
    可甄家那头就截然不同了。
    同样是放学回家,甄珠蔫了吧唧的背着书包进了家门。她回来时,周萍正在家里忙活,自打甄兴华回家后,对于周萍而言,心里陪伴是有了,可家务活儿却是多出了不少。
    其实道理很简单的,哪怕甄兴华这人在整个红太阳公社是出了名的好男人,可指望一个养家糊口的男人做家务是不切实际的。按说甄兴华是当兵出身的,不是说他不会干活,会肯定是的会的,一个人离家外出,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扛,不存在不会做的。可他要是回家了呢?以前,他一年到头起码有十个月是待在外头的,偶尔回趟家,也是念着媳妇一个人在家带孩子不容易,自是拣那重活累活抢着做。可现在他都回家了,那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甄兴华目前的工作是在各个乡镇之中跑车,他这份工作,性质倒是跟那些大城市里的公交车司机情况类似,拿的工资却是不如公交车司机,更别提他原先那份长途货车司机的丰厚工资了。
    每天大清早的,他就要骑自行车到乡里的小车站,随后开着车在各个乡镇公社里跑。累倒也不算特别累,毕竟路线都是固定的,来来回回就这么几条路,再说这年头的车子都是配备有售票员的,身为司机,他要做的事情特别简单,就是看路开车,别的啥都不关他的事儿。
    可以说,除了钱少之外,别的损失倒也没有。只是这份工作即便可以每天都回家,却也是早出晚归性质的,事实上家里人还是不太能看到他。
    就甄珠而言,她起床时她爸老早就出门了,可等她放学了她爸却连个影子都没有,差不多要到晚上六七点钟才能看到人。可她一贯睡得早,几乎也就是每天打个照面,别的感觉跟以前也没啥两样的。
    她都这样了,甄卓凡就更不用说了。哪怕他睡得要比甄珠晚,但他每天一放学就开始写作业复习功课,中间吃个晚饭,之后他就回自己房间了。
    怎么说呢?
    甄兴华倒是调职回乡工作了,可事实上对整个甄家而言,改变其实也不是那么大。起码,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幸福。
    尤其是……
    他工资少了。
    在乡镇公社之间开客车,工资连县城里的公交车司机都不如,跟甄兴华原先那份工作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么说吧,他现在的工资大概是他以前的三分之一左右。而这,还仅仅只是工资,要知道甄兴华以前开长途车时,因为经常性的帮人带一些稀罕物件,中间其实是有不少油水可捞的。
    想也是,人离乡贱物离乡贵。很多东西在外省不起眼,拉到本省来,却是稀罕极了。
    甄兴华都不用费心费力,每一趟随便带些东西来,稍稍加点儿价就能赚不少了。他这人挺重情重义的,乡里乡亲的从来不会额外收钱,可人家也记得他的好,人脉门路这些事儿本来就是靠日积月累的慢慢维护的。而另外一些,要么收钱要么就是暂且留着人情,毕竟谁都不能保证,自己就没个求到别人跟前的时候。
    丰厚的工资,每趟的油水,额外的人情……
    好了,他现在都已经调职回乡了,那还能剩下啥?不说全没了,也差不多没了。
    从最初刚调职回来,全家人心里都是热乎乎的,感觉终于能过上一家人团聚的好日子了,自然是时时挂着笑的。可如今,好几个月时间过去了,家里人慢慢的就品过味儿来了,就觉得吧,好像目前的生活没有原先想象的那么好。
    甄珠瘪着嘴盘算着自己有多久没吃到那些个稀罕零嘴了,从前她爸虽然好久才能回家一趟,可每一趟都会给她带一堆的好吃的。只要她不胡吃海吃,稍微有点儿规划,基本上都能捱到她爸下一趟回家的。
    可现在,没了啊,啥都没了啊。
    哪怕家里的伙食还是比一般人家强,一日三餐,顿顿管饱,可别的就没了。从过年到如今,甄珠也就是吃过几回本地供销社卖的硬水果糖,那还是很久才拿到几两半斤的,再就是她妈给她做过一些花生糕、土糖块啥的自制零食。
    没零嘴吃,这日子多苦呢!
    甄卓凡也是这么想的,他倒是不贪吃,可他想要买新书。无奈,他们这一带连个书店都没有,哪怕去县城里好了,倒是有那么一家新华书店,可那里卖的书他都有了。他想要新书,可他爸已经不开长途车了,没法子去外省给他买书了。
    兄妹俩都很难过,搞不清楚咋的日子一下子就变味儿了。
    要说他俩其实还属于没弄清楚情况的,那么周萍却是真的开始后悔了。
    周萍从嫁给甄兴华后,就没有一天不盼着丈夫回家的。尤其新婚燕尔那会儿,她当时下乡不久,整个第三生产队上连个熟人都没有,勉强算是有些熟悉的还是一起下乡的知青。可她嫁了人,又不可能继续住在知青点上,本来关系就不够亲近,时间一久自然就愈发生疏了。
    在最初的那几个月里,周萍是真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好在她很快就怀孕了,婆家不算苛刻,心知她是甄兴华自己要娶的,又念着她长得好看还是个城里的文化人,待她还是很体贴的。
    可婆家再好还能代替得了丈夫?
    从生下甄卓凡,到把甄卓凡一点点的带大,期间周萍还是吃了很多苦的。在乡下过日子真的没那么容易,就算她不用下地挣工分,屋前屋后那些事情就够她忙活了,更别提她还要照顾一个年幼的小婴儿。等后来又有了女儿,俩孩子哪怕还算是好带的,一个人既要做家务又要拉拔孩子,着实也不容易。
    那时候,她就一直盼着甄兴华能调职回来。寻思着,就算钱拿得少一点儿,可只要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吃点儿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后来,她娘家人三番两次的上门闹事,愈发的坚定了她想要丈夫回家的想法。
    再往后……
    她梦想成真了。
    可惜紧接着,她的美梦就破碎了。
    甄兴华回家真的没那么好,早出晚归的结果就是,他压根就没工夫陪伴妻子。没时间也就算了,他回家了,家里多了个人自然也就添了不少家务活儿。司机算不上重体力活儿,可成天待在密闭的车厢里,大冬天的也就算了,盛夏时分车里闷得很,开窗都没用,反正一天下来那衣服就没眼看了,每天都要写一堆衣服。加上甄兴华中午是不回家吃饭的,周萍还得提前给他准备好早饭、午饭,让他带着走。晚饭也不能凑合,以前还可以说家里人少随便吃一顿,多了甄兴华,每顿都要好好弄。
    另外,还有别的琐碎事儿,单独拎出一件来算不得啥,全部加在一起,却是不得了了。
    过日子哪儿有那么容易?严格来说,甄兴华和周萍根本就没有经历过一般夫妻都有的磨合期。由于长期聚少离多,哪怕结婚十多年了,他俩其实一直处于小别胜新婚的状态。
    眼下,这个状态被彻底打破了。
    以周萍的性子,她是做不出来跟甄兴华大吵大闹的,就算心里很是不得劲儿,多半时候还很是后悔,可她不会张嘴说的。她只是把所有的事情都憋在心里,家里没人的时候,一个人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细细琢磨,然后就愈发的心情低落了。
    更要命的是,甄家的生活水准一直都在降低,持续性的降低。
    最开始,家里还有些存款,加上谁过日子都不可能前一天还大鱼大肉,后一天就吃糠喝稀的。就算工资一下子少了很多,起码在最初伙食还是不错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甄家饭桌上的菜色其实一直在走下坡路,管饱还是没问题的,可稀罕食材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乡下地头最寻常的食材,什么上市就吃什么。
    没办法的,因为甄兴华要存钱的。
    儿子女儿一天天大了,尤其他最为看重的儿子甄卓凡瞧着还是个能念书的,以前高考没恢复的时候,甄兴华都盘算着要给儿子攒钱,看能不能寻个门路给弄到县城里当个国有厂子的工人。去年,停了十年的高考恢复了,看到儿子那么会念书,他咋可能不想多呢?
    万一老甄家真的祖坟冒青烟,出了个大学生呢?
    当爹的自然要提前为儿子做准备。
    甄兴华并不知道国家对大学生有诸多的补贴,毕竟从高考恢复到现在,红太阳公社一个大学生都还没出过。他只是想着,尽可能的多攒些钱,穷家富路,到时候儿子真要是考上了大学,肯定是要去外头念书的,多攒钱总是出不了错的。
    </div>
    </div>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