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何小红差点儿没被这个妹子气得背过气去,偏听着声儿后,她婆婆就已经从灶屋里出来了,没奈何她只能进去看着火。
    “大娘啊,我的日子定下来了,回头你可要去喝酒啊!”何小花一改往日里的泼妇风格,笑得一脸羞涩。
    李桂芳被她弄得莫名其妙,虽说两家是亲戚,可办喜酒一般是不会来喊亲家母的。这就好比前阵子李兰香出嫁,李桂芳这个当姑姑的是去喝喜酒了,可她婆婆还有妯娌啥的,都没去啊。这也是没办法,粮食太珍贵了,普通人家咋可能大办特办的?
    可人家都上门来邀请了,李桂芳尽管满腹狐疑,还是点头答应了,末了问她:“你有啥事儿不?”
    “大娘,我是想着你家要是还有闲置不用的搪瓷脸盆、搪瓷缸子,能匀点给我吗?我付钱的。”生怕被误会是来揩油的,何小花急急的添了一句。
    苗家年年被上头慰问,闲置的日用品还有不少,不过李桂芳并不打算拿钱换钱:“换米面,鸡蛋也成,我没粮票的,你也不用给我工业券,换不?”
    “成!”何小花忙不迭的答应下来,还问,“那大娘能帮我凑出一套来吗?”
    这话一出,李桂芳是真的惊讶了。
    所谓的一套并不是真正成套的搪瓷日用品,而是指脸盆、缸子、痰盂各两个,也就是成双成对的意思。要是再有一对热水瓶,就更棒了,简直就是城里姑娘的待遇。
    正惊讶着呢,就听何小花又道:“花色不同也没关系,能帮我凑对就成了。还有,大娘你家还有热水瓶吗?有俩吗?”
    李桂芳终于慎重了起来:“你要那么多?你有那么多米面吗?我不要钱。”
    “肉,肉能不?拿大肥鸡来抵,再不然弄些肥猪肉来?大娘你可以做腊肠吃啊!”
    俩人凑在一起又商量了会儿,具体商量的是品种和份量。李桂芳还是一口咬定不要钱,一来她手头上不差钱,二来她也担心被人拿了把柄,毕竟这些东西是上头发下来的。可要是换成吃的就无所谓了,多的是日子过不下去的人,拿家里东西换粮食的。
    谈了小半刻后,何小花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李桂芳也挺高兴的,叮嘱招娣好好看着毓秀,从自己那屋拿了俩鸡蛋,一个煮给毓秀吃,另一个打撒了炖蛋汤全家一起吃。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就在李桂芳盘算着得了这么多米面和肉,要如何过个丰盛的好年,她甚至还琢磨着包百来个白面饺子全家一起吃时,一个坏消息传来。
    何小花的婚事凉了。
    乍听到这个消息时,李桂芳是懵的,比她还懵的是何小红。
    “咋回事儿啊?前两天不还好好的?说是腊月十一办酒,十二就嫁出去的……”何小红哪里是懵啊,她都吓傻了。哪怕她跟娘家这个小妹子素来感情不好,也没得盼亲妹妹婚事泡汤的。
    带来消息的是李桂芳另一个娘家嫂子,她娘家亲兄弟就有四个,堂兄弟十好几个,至于表亲就更别提了。
    那嫂子见何小红急得都跳脚了,急忙摆手道:“这可不赖我,我也是听人说的。”
    “听谁说的?这到底是为啥啊?”
    “不是你二妹吗?你那个在卫生所里上班的妹妹啊,她突然跑回娘家大吵大闹,我刚好从你们家院子前走过,就听到她在那儿骂人,说啥不该要那么多钱,婚事没成还叫人笑话了去……”
    听到这里,李桂芳插了句嘴:“要了多少钱?五十块?一百块?”
    那嫂子神秘兮兮的比划出了三个手指头,一字一顿的说:“三、百、块。”
    李桂芳:……
    三百块的彩礼啊!
    何家以为闺女是金子做的?
    难怪早先一点儿征兆都没有,好端端的婚事说凉就凉。
    “多、多少钱?”何小红差点儿被吓成了傻子。
    “三百块!你说,讨个媳妇真要是花那么多钱,咱们这十里八乡的,得多出多少老光棍呢?解放媳妇你当初收了多少彩礼钱?五块?十块?”
    李桂芳翻了个老大的白眼:“十斤白面!”顿了顿,她还嘀咕了一句,“我还后悔着呢,白瞎了我那上好的白面。”
    何小红倒是听到了她婆婆的嘀咕声,可眼下却顾不得生气难受了,她只不敢置信的瞪圆了眼睛,半晌才找回自己的声音:“我爹妈真的要了三百块?他们咋想的啊?”
    “那谁知道呢,兴许想钱想疯了吧。”
    三百块钱代表着什么?硬水果糖一分钱一块,一碗阳春面才八分钱,最便宜的大米一百斤只要十二块钱。三百块的话,假如全部用来买大米,足足能买两千五百斤。
    把何小花跟两千五百斤的大米搁一块儿,傻子都知道该选哪个。
    这还能不是想钱想疯了?
    作者有话要说:
    =v=
    第013章
    临近年关,突然出了这么大的一个事儿,自然引起了轰动。
    听说,的确是有人想钱想疯了,却不是何父何母,而是何小花本人。
    又听说,何小花是眼红前阵子出嫁的李兰香那令人羡慕的聘礼,自个儿大致估了个价,觉得没东西直接给钱也是可以的。可惜对方并不买账,在直言家贫聘不起这么金贵的媳妇后,果断的退了婚。
    还有……
    整个腊月间,何小花的故事成了最为下饭的谈资。
    原本何小红是要回娘家安慰妹子的,她担心妹子在家里要死要活的折腾爹妈,想着就算自己做不了什么事儿,起码也能帮着开解开解。可她这个小小心愿并未达成,因为她有一个“恶婆婆”。
    李桂芳压根就没等何小红有所作为就抢先发飙了,让她要走赶紧走,带上俩赔钱货一块儿走,千万别墨迹,也千万别再回来碍她的眼了。
    何小红不敢直接对抗婆婆,她在家哭了两天,见婆婆完全没有丁点儿的动容后,愈发的难受起来了。她觉得李桂芳完全不近人情,那可是她娘家亲妹子,出了这么大的事儿,她这个当姐姐的,咋能连句暖心话都没有呢?
    “解放,你说妈咋这样呢?那是我妹妹啊!”
    背着婆婆,何小红对苗解放好一通诉苦,当真是一副想把肚子里的苦水全倒出来的模样。可苗解放显然没办法感同身受,默不作声的听了半晌后,翻个身继续睡大头觉。
    婆婆恶毒男人薄情,何小红只觉得这日子愈发难过起来,别家甭管一年到头如何,临近年关总归是乐呵呵的,只她领着俩亲生闺女,苦着脸做着婆婆安排下来的活计。
    年关将近啊,地里的活儿是没了,可别的活儿却是多得很。
    乡下地头平常过日子已经够忙活了,几乎不会刻意打扫屋里屋外,可眼瞅着就要过年了,不得全屋除尘归整?这些活儿指望苗解放是不可能的,不是他懒,而是他另外有活儿。大队长召集着全队的壮劳力,安排人手开始大力整修队上房子的屋顶,今年的天气格外得很,万一落了雪,破损的屋顶若是修理不及时,出大事都是有可能的。
    还有入冬后的缝补衣裳被褥、置办年货等等,正因为物资紧张,原本可以用钱解决的事情,眼下全要靠时间来硬磨。
    而这期间,对于苗家来说,还有一个额外的任务。
    领导慰问。
    李桂芳对这事儿已经驾轻就熟了,接了上头通知后,她就开始掰着手指头算日子。不过,今年同往年还是有些不同的,她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小孙女毓秀身上,除了新衣新鞋外,还不知道从哪儿弄了条红色的小围巾,让本就白嫩可爱的毓秀在添了一抹红色后,愈发得招人喜欢了。
    反正下来慰问的干部是挺喜欢的,在例行询问苗大娘这一年的日子如何后,还逮着毓秀夸了好几句,当然也少不了诸多的慰问品。
    这一切,仿佛都跟何小红没啥关系,哪怕干部待的堂屋是她费劲儿收拾出来的,干部喝的热水是她辛苦烧的,她还是被勒令待在一旁别碍事儿,甚至比来凑热闹的亲朋好友都不如。
    “妈,毓秀真好看。”招娣可不知道她妈正难受着呢,只满脸羡慕的看着乖乖的立在奶奶身边的小妹。
    “哼!那是衣服好看!”小了两岁的盼娣很是不高兴的反驳姐姐的话,翻过年五岁的她,早就明白什么是好看不好看了。不说别的,整个生产队里过年能穿上新衣的就没几人,反正这里头从来不包括她,事实上从出生到现在,盼娣所有的衣服都是姐姐穿过的旧衣,一件新衣裳都没穿过。
    何小红低头看了看俩亲生闺女,又探头伸长脖子去看堂屋里的毓秀,心里那滋味可别提了,五味杂陈都没法形容,简直就好像把她的心掏出来摔在地上反复碾似的,难受得挠心挠肺,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要不怎么说,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
    爱比较的并不是只有何小花,事实上何小红比她亲妹子更为严重。起码何小花每次搞事都是坑自己,说一句活该是不为过,可除此之外,人家也没伤害到别人。跟何小花订婚的那家乍一看确实挺倒霉的,可仔细想想,提前爆发总比娶过去再发现要强得多,勉强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何小红则不然,她不单拿自己跟人家比,也爱拿自家男人跟别人比,拿婆婆跟别家大娘比,最喜欢的还是拿自己闺女跟别人家女娃儿比。
    比来比去,结果就是把一颗心扎得鲜血淋漓。
    领导慰问倒是很快,毕竟要跑的也不单苗家这么一户,在叮嘱李桂芳好生保重后,一群人就离开了苗家。
    李桂芳往毓秀手里塞了两块糖,打发她去找姐姐们玩,自己则忙着归整东西。吃的和用的要分开,再说吃的也得看是立马就要吃的,还是能放一段时间的,日用品里头,有些是急需的,另外一些倒是可以先放起来,万一别家有用再拿去换东西……
    毓秀一贯听话得很,捏了糖就往外走。
    走到院子里后,毓秀才低头仔细打量手里的两块硬水果糖,忽的发现其中一块的糖纸是她从来没瞧见过的,忙先把另一块放到左边的兜兜里,又将好看糖纸的那块拆开放到嘴里,糖纸则被她用小手抚平后塞到了右边的兜兜里。
    何小红就慢了一步,只能憋着气看毓秀鼓着腮帮子吃糖:“老小你过来。”
    毓秀知道那是在喊自己,忙小跑了两步到何小红跟前,仰着头看向她。
    “老小啊。”何小红很勉强的挤出了一丝笑来,眼睛却是盯着毓秀的衣兜,“你奶给你糖了是不?也让姐姐尝尝,甜一甜嘴。”
    “给。”毓秀乖乖的从左兜兜里摸出糖交给了何小红。
    何小红看了看手心里的硬水果糖,耐着性子教道:“才一颗,太少了。老小你乖一点,回头你奶要是再给你好吃的,记得分给姐姐,知道不?”
    想着毓秀年岁太小了,何小红记得招娣盼娣这么小的时候,压根就记不住事儿,她不厌其烦的又教导了两遍,叮嘱再三让别忘了。
    毓秀乖巧的点点头。
    等何小红一走,毓秀转身就蹬蹬蹬的跑到了堂屋里:“奶!奶!”
    “咋了?”李桂芳停下了手里的动作,低头看向小人儿,“是饿了?想吃啥?奶给你蒸个蛋好不好?”
    毓秀微微一愣,她喜欢吃蒸蛋,蛋蛋很好吃,所以蒸蛋也是好吃的。
    有了结论后,毓秀回忆着刚才她妈跟她说的话,小大人似的道:“一个蛋太少了,奶你多蒸点蛋,妈说要分给姐姐们吃。”
    打死何小红都想不到,她印象中的老小平常压根就不说话,就算一定要开口,也是一个字两个字往外蹦跶的。再说了,她认为的分好吃的,是指毓秀得了吃的分给俩姐姐,抠的是毓秀那一份。谁知……
    李桂芳笑眯眯的看着毓秀:“你妈教你的?”
    “嗯。妈说,要记住,不能忘掉了。”毓秀记得特别认真,一点儿没忘记。
    “行啊,奶知道了,你去玩儿吧。”
    等毓秀一走,李桂芳现场表演了一番川剧变脸,她倒是没立刻去收拾倒霉儿媳,毕竟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收拾慰问品才是第一紧要的事儿。
    冬日里天色黑得快,家家户户都提前吃了晚饭,苗家这边自然也不例外。
    晚饭挺简单的,粥和饼子配咸菜,并不因为即将过年就上好吃的。不过,这里头也有例外。李桂芳给毓秀准备的却不是她先前说好的蒸蛋,而是一小碗细面条,上面卧了个鸡蛋。
    毓秀低头看了看自己跟前的小碗,又探头去看俩姐姐面前的,她还记得早先何小红跟她说的话,狐疑的抬头看奶奶。
    李桂芳笑盈盈的催她快吃:“毓秀快吃,凉了味儿就变了。其他人的还在灶屋的锅里。”
    到底是小孩子,毓秀压根就分辨不出这话的真假来,只听话的低下头吃开了。见状,李桂芳扭过头冲着对面坐着的何小红露出了狰狞的笑来。
    何小红一个哆嗦,下意识的觉得不妙。
    这年头,当婆婆的要是真铁了心收拾儿媳,那法子多得是。何小红以前就觉得她婆婆刻薄得很,却不知道李桂芳很多时候都是随口说说的,从来没用心折腾过她。不过,就算意识到了不妙,何小红心里犯怵,却也不是那么怕的。
    她现在是一个人吗?她怀着老苗家的孙子啊!但凡李桂芳还想要抱孙子,就必须对她好。
    话是这么说的,何小红也不敢直接杠上婆婆,她很快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装病。
    别说干活了,连女儿都不管了,动辄就捧着肚子哎哟哎哟的瞎叫唤
    </div>
    </div>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