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到时候,如果查清了是实情,有功名的被剥夺功名,没功名的被打板子流放,反正绝对不会轻松。
    这些还是段青恩告诉李宝君的,他还开玩笑说要是以后自己真的负了李宝君,就让她去告状。
    此时此刻,在段青恩考上状元后想起来,李宝君的心情已经不像是当初那样笃定了。
    她相信段青恩,可同时又自卑自己。
    她只是一个孤女,被段家养大,又因为段家才能过的这么轻松,才能看书学字,不夸张的说,她这条性命完全就是因为段家才保下来的。
    不想着报答就算了,怎么可以恩将仇报。
    李宝君走在田埂上,面上依旧平静,心底却想着。
    如果真的有那一天……
    她一定安安静静的不哭不闹,就假装没有童养媳这一回事。
    那天县令来报喜之后,段家继续了平静又快乐的生活。
    与往常稍微还是有点烦躁相比,在知道了段青恩考上状元后,他们就彻底安定了下来。
    只有李宝君,无数个夜晚,她都要在睡前想一下自己的未来。
    有忐忑,也有甜蜜,更有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能接受的平静。
    此时此刻的马车内,三人之前一起玩了会叶子牌,因此在一辆车上,还好马车足够大,倒也不挤人。
    张道远被马车晃着晃着就困了,索性趴在桌子上睡觉。
    段青恩就跟马儒宵一起小声的聊天。
    他十分笃定:“我家君君现在肯定在想着要是我回去了不要她了怎么办,或者是,要是我不要她了,她肯定不吵不闹安静接受现实什么的。”
    马儒宵不太理解:“君子之言,一诺千金,她怎么会这么想。”
    “你不明白,她到底是寄人篱下,会这样多思是正常的,等到我们成婚之后就会好了。”
    马儒宵不是很懂这些,但也点了点头:“女子是要比男子想的多一些的。”
    “无事无事,成婚前女子多想,那是觉得不安定,婚后我对她好,她自然就定下来了。”
    段青恩很肯定:“我家君君,那在才学上也是不逊色许多男人的,只可惜她所学只能与我言,若是她能像是我们一般科考,拿下名次,她性子定然不会如此胆怯。”
    说到底,还是没底气。
    这年头女人的底气可不是自己厉不厉害,学问好不好,而是娘家强不强盛,有没有兄弟,在家里受不受宠等等。
    段青恩又道:“等到日后我在官场上有了一席之地,就提出女子也能选官,或者女子也能做夫子。”
    要是别人听见了,肯定会觉得段青恩异想天开或者是疯了。
    但马儒宵却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他向来是有一颗剔透清澈心的,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在他看来,只要品行好,就值得他尊重。
    “如此也好,世间不少女子并不比男儿差。”
    “是啊,比如我家君君。”
    马儒宵红了红脸:“还有吴小姐也是。”
    被他们说话声吵醒的张道远:“……知道你们订婚了,一路上不是吴小姐就是君君,欺负我没订婚吗?”
    马儒宵有些不好意思的小声问:“道远,你既然已经取消之前定下的婚约,为何家中不张罗其他人家?”
    张道远:“之前我二弟病了,母亲也病了,长辈都在病中,我不着急。”
    段青恩笑笑不说话。
    他哪里是不着急,他那是想要赶紧定下一个温柔漂亮的娘子,但又因为之前对着柳芯容说过谎话,所以不好订婚。
    马儒宵还真的以为张道远是因为家中长辈病了才不订婚,闻言有些为他担忧;“你也二十好几了,若是再不订婚,怕是一些人家都要疑心你有个什么不好。”
    “无妨无妨。”张道远摆摆手:“再过一阵就好了。”
    按照他研究的朝中动向,陛下恐怕是要对着大将军开刀了。
    到时候那个小胡子女人没了依仗,他也就什么都不怕了。
    呜,香香软软的媳妇,再等等他!
    三人就这么一会闲聊,一会看书,一会打牌,才算是在颠簸中到了县里。
    告别了两个家都在县里的好友,段青恩继续坐在马车里往村里方向而去。
    段家村里,自从知道他正在回乡路上后,段奶奶就每天拉着李宝君一起在村口一边做针线一边等着他。
    这也是对村里闲言碎语的一些表态了,表示她很满意这个未来孙媳妇,不可能孙子考上状元就丢了这个孙媳妇。
    如今她可是状元的奶奶了,村里一些爱碎嘴的见她这样,也没人敢再说什么,李宝君倒是落了个清净。
    只是心底有多忐忑,也只有她自己一个人知道了。
    段青恩回来的时候,她正在绣青竹。
    马车声响起时,段奶奶就拉着她迫不及待的站了起来,死死盯着马车。
    最终,段青恩从车上走了下来。
    段奶奶看见许久未见的孙子,立刻爆发出一声哭腔:“青恩啊!!!”
    “你还没离开过奶奶这么长时间,你好不好啊?是不是瘦了?奶奶年纪大了,这两天腿脚也不太好,总想着万一你还没回来,我就走了,那你回来该多伤心啊……”
    她又是哭,又是笑,一把抱住了段青恩。
    “奶奶,您说什么呢,别哭了,我都回来了。”
    “我好好着呢,您也好好的,快别哭了。”
    段青恩一边轻声哄着段奶奶,一边看向了望着自己的李宝君。
    “您还要看着我娶君君,帮我们照顾您的重孙子呢,放心吧,您肯定能长命百岁的。”
    第71章 农家科举日常(完)
    段青恩的回归对于整个段家村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
    段家不管是段父段母,还是伯伯叔叔,都能挺直了腰杆,骄傲的说上一句:
    他们最大的靠山回来了!
    因为段奶奶和李宝君在,段青恩没坐马车,而是就这么与两人一道走着回去。
    村子里的人看见他了,都一个个脸上带满了笑,一路上倒是没人敢上前搭话,但只要是看见段青恩回来的人,都自觉地跟在了后面,一路跟到了段家。
    这一路上,他们谁也不敢主动跟段青恩说话,倒是有几个年纪大的老人,奉承起了段奶奶来。
    “老姐姐,你可是享福了,有个状元孙子呢,怕是做梦都能笑醒。”
    “是啊,看看状元郎长得也好,之前这孩子小的时候我就说他是个出息的,看看,果然是这样吧。”
    “要我说还是老太太会养孩子,从小状元郎就跟着你亲,可见小孩子眼睛灵,知道老太太有福。”
    段奶奶从前就在村里地位很高,毕竟她的孙儿可是举人,但从来没有哪一科像是现在这样,已经成了状元的孙儿乖乖陪在身边,周围一群人奉承的。
    她乐的牙不见眼,之前看见段青恩回来后那点“孙子这么就不在身边”的感伤也被欢喜冲的无影无踪。
    到了段家,早就收到消息的段家人也都等在了门口。
    段母一眼就看到了自己唯一的儿子,眼圈一下子就红了,“青恩!!”
    她三两步跑到了段青恩面前,跟段奶奶之前的反应一样,上上下下不停打量着儿子,嘴里念叨着:“瘦了,瘦了。”
    也许全天下的长辈都是这样,总觉得自己疼爱的孩子在离开了自己视线时会吃苦,段母想笑,可落下来的却是泪水,“快点进屋吧,这一路上也辛苦了,进屋歇息会。”
    段爷爷虽然也心里想孙子,但还记得维持自己大家长的严肃,吸了一口旱烟,对着身边陪着的儿子道:“你们去跟乡亲们说一说,就说我们家青恩刚回来,就不招待他们了,等到明天家里摆酒,再请乡亲们一块热闹热闹。”
    “诶。”
    村里人听了段父的话之后都渐渐散了,院子里只剩下了段家人。
    段青恩到了段爷爷跟前;“爷爷。”
    “嗯,好孩子。”
    段爷爷虽然年纪大了,身板却还十分硬朗,此刻看着站在自己面前,已然是个大人的状元孙子,眼底满是满足。
    “咱们段家一代代都是地里干活的,别说是状元了,连个童生都没出过,现在好了,我们家从这一代开始,就能起来了。”
    他是骄傲的。
    段家历代都是贫农,在段爷爷小时候,家里还因为没钱,饿死了他两个小兄弟,因此段爷爷一直都是努力的,他不想自己的子孙也被饿死。
    段青恩发现泥鳅时,他已经是个老人了,但还是每天晚上出去抓泥鳅。
    段家刚刚发迹,赚了钱,他第一时间就把家里的孩子们送到了夫子家念书。
    这么几年过去,家里其余的孩子也都是童生了。
    虽然没有青恩那么出息,但在村子里,那也已经是独一份了。
    段爷爷自觉,段家能有今天这样的荣耀,与他的努力是绝对分不开的。
    当然了,最努力的,还是他的宝贝大孙子青恩。
    “青恩啊,你如今能回来多长时间,可还有什么重要的事要做的?”
    “圣上让我们回乡便是探亲的,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有一件事……”
    段青恩看了一眼站在段母身旁的李宝君,搀扶着段爷爷道:“爷爷,如今我也已经有了官身,年纪也不小了,不如就趁我这次回乡,长辈都在,将我与君君的婚事办了吧。”
    “对,是该办的。”
    段爷爷点点头,“你与君君订婚也这么长时间了,年纪也大了,之前是因为你总不在家,也不好办,如今既然你已经考上状元,以后要在京城任职,是该要好好操办一下的。”
    段家最大的老爷子点头了,这场婚事,自然也是要操办起来了。
    段家人没人有什么意见。
    如果要说段家地位,段爷爷绝对是最大的,其次是段奶奶,再就是段青恩。
    这三个人都同意了,其他人也绝对不会多说些什么。
    段家要办喜事这件事就这么传了出去。
    </div>
    </div>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