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还有人嘲讽,宗家的家老们很像是活在地下偷粮的某种动物,做了卑鄙的事不敢出面,于是让一个进士出来指责方虚圣,即便遭到反击,也只是一个进士文胆被废。
    支持者则认为这种说法很好,若不是方运自不量力做出这种事,也不会让那些世家如此倒霉,方运摘不掉罪魁祸首的称号。
    还有人说妖界众圣简直都是蠢货,什么也不用做,安安静静等三年,方运自己就会因为无法完成十六首传世战诗而自杀,结果倒好,蠢到使用月树神罚,不仅没杀死方运,反而损失一尊妖族大圣。
    还有许多读书人因此指责方运,认为这种人不配当四大才子之首,理应给在两界山浴血奋战的张龙象让出位子。
    不过,文章下面支持方运的更多,尤其是这几年新中举或中进士的读书人,他们深受方运的诗文影响,是方运的天然盟友。
    这篇文章在论榜的影响极大,许多人在回复中担忧,方运的文名或因此而下降,最后导致落选四大才子之首,只能屈居次席。
    宗家雷家一直抓不到方运的真正把柄,即便是方运杀了雷重漠,雷家也没有十足的证据,但是,方运若当不上天下师,害得许多家族输掉巨额财富和神物,这便是一个不小的污点。
    许多人也看出来,宗雷两家人在用这件事打击方运,即便罪魁祸首不是方运,也跟方运有无法脱离的关系,一旦方运稍微有心结,便会影响大学士之路。
    方运看后只是淡然一笑,完全不在乎,继续看传书,在后面的传书中,许多友人安慰方运,让方运不要在意这些小事。
    方运一一谢过。
    不多时,颜域空传书,根本就没有询问方运为何要说那句话,也没有劝慰方运,反而说了一件与论榜事件毫不相干的事。
    “方运啊,我准备去宁安县当个县丞,你能不能举荐我?”
    方运看完哭笑不得,若是自己喝水,很可能喷出来,这语气哪里像是颜域空,简直就是那个惫懒的李繁铭。
    方运手握官印,传书回复只有两个字。
    “别闹。”
    “我是认真的,不信你过来看看我严肃的表情。”
    方运微微一笑,心道颜域空怕是有了突破,极可能将要晋升翰林,所以语气比以前活泼。
    “嗯,不开玩笑了。你真想去宁安县?”
    “真想。我即将晋升翰林,但怕进士根基不稳,需要入世磨砺,主政一地是最佳之选。我考虑过在庆国,但深思许久,发现我在庆国的确可以去任何一县任职,却只能让我有所进步,而不会让我真正成长。实话实说,庆国,除了少数人,整体已经落后人族最前沿。庆国重杂家,而杂家重官,读书人做官本是通往圣道之路的磨砺,但许多人深入宦海,只剩和光同尘,完全被官僚风气侵蚀,再难保持赤子之心。我,不想被庆国的大染缸改变。”
    “不愧是颜域空,此事你看得很透。庆国那种地方,只适合杂家,你主修儒家,行君子之道,在庆国寸步难行,所受不是磨砺,而是磨难。”方运称赞。
    “那你是同意我前往宁安?”颜域空问。
    “我倒是同意,内阁也不会反对,毕竟你是半圣弟子、颜家后人,左相就算再蠢也不会得罪你。而且圣院历来有各国读书人交换任职的规矩,让不同国度的官员了解其他国家,你去宁安任职本身没什么。问题是,你一旦去宁安,恐怕会遭到庆国朝野攻击,性质有多严重,你可想明白?”
    “愚者诽谤,何须担忧?”
    方运微微一笑,这应该也是颜域空不安慰自己的原因,因为他知道自己根本不会在意纷纷扰扰的言论。
    “好!是你在走向圣道,又不是他人,清楚这一点,便无畏无惧。你先来巴陵,等八月十五过后,再宣布前往宁安担任县丞。”
    “我去的时候,宁安县县令还是那位老先生吧?”
    “自然。”
    “那便好,咱们巴陵城见。”
    宁安县的新县令是一个老进士,他本身就没有权力欲,也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派到宁安县,所以一直很配合,根本不会揽权,一直在放权给宁安县的其余官员,就算下令,也要跟宁安县众官商量,甚至请教方运。
    景国官员有人嘲笑新任县令萧规曹随,但他本人却毫不在乎。
    正是这位老人不添乱,让宁安县一直被方运掌控,蒸蒸日上,毫无衰败迹象。
    第1684章 筹备中秋文会
    在方运与颜域空传书的时候,丁县大部分百姓涌出城门,看着象州人从未见过的一幕。
    除却进士或更高文位的读书人,宣武军集体半跪,向丁县被劫掠的百姓道歉,并且拿出一部分宝物作为赔偿。
    州牧董文丛与都督方守业亲自接受宣武军的歉意,并表示会安置好被劫掠的百姓。
    道歉之后,宣武军头也不回匆匆离开,极为狼狈。
    丁县人无比兴奋,就在前些日子,他们因为遭到劫掠大骂丁县县令、州牧和方运,甚至连国君和太后都一起骂上,认定象州还不如归庆国,起码不会被庆国大军抢劫。
    但今天,眼前发生的一切震惊了他们,让他们发现,庆国好像已经不是当年的庆国,而景国也不是当年的景国。
    随后,董文丛与方守业等人返回巴陵城。
    回到巴陵城时,已经是夜里,董文丛独自来到方运的书房外,敲门进入。
    “下官董文丛,见过总督大人。”董文丛微笑着进入书房。
    “坐吧。”方运随口道。
    “下官不敢。”董文丛道。
    “丁县的事怎么样,倒是有人在论榜提起。”方运道。
    “宣武军拖延了很久,但庆国始终无人来,他们放弃幻想,半跪道歉。唉,那些象州人说,当了这么多年的象州人,第一次知道什么叫扬眉吐气。”董文丛颇为感慨,明明是一个中年人,却像是老人在回首往事。
    “嗯,那便好。从今日开始,放下一切杂物,开始筹备八月十五的中秋文会,到时候,会有各国政要与读书人前来,不可马虎。”方运道。
    董文丛一愣,问:“在下有些不明白。中秋文会虽然是人族每年最重要的文会之一,但一般只有孔城会邀请各国要员,格外盛大。巴陵城在人族地位平平,每年的中秋文会与其他节日文会毫无区别。您这是想要举办一场盛大的中秋文会?”
    方运轻轻点头,道:“我准备在中秋文会上解决一些事,象州人不是一直嚷嚷着要让岳阳楼的名气压过黄鹤楼吗?今年就是最好的机会。”
    董文丛道:“下官领命,这就调动所有力量准备,不过……您能透露具体规模吗?是大儒层次的,还是国君层次的,或是半圣层次的?”
    方运没有立即回答,思索片刻,道:“国君以上。”
    董文丛面露喜色,本以为只是有普通大儒参与,现在既然是国君层次,那意味着,这次文会恐怕能邀请到各国国君、世家家主、文宗文豪或虚圣层次的大人物,而且不再少数。
    “这在巴陵城的历史上前所未有,下官一定尽心准备,绝不让文会有一丝纰漏。”
    方运却摇摇头,道:“你阻止不了纰漏,你要做的,就是思考出现纰漏后如何修补。”
    董文丛立刻听清方运的弦外之音,低声问:“莫非那天有大事发生?”
    方运没有回答,董文丛正犹豫是否准问,方运从书桌上拿出一张纸,递向董文丛,道:“这是明天的《民报》头版头条。”
    董文丛一直在等头条,汗毛几乎全部竖起,身体内每一缕才气都仿佛做好准备,急忙伸出双手。
    董文丛接过那页纸一看,双眼瞪大,呼吸急促。
    足足看了三遍,董文丛抬起头望着方运,又惊又喜道:“大人,这是真的?”
    “自然。”方运道。
    “好!好!好!下官这就去交由《民报》编审堂!”董文丛一撩长袍前摆,一溜小跑出了方运的书房,州衙内的官吏目瞪口呆,堂堂翰林州牧竟然如此,传扬出去定然会被内阁责斥。
    八月十二日清晨。
    太阳似乎惧怕秋天的凉意,躲在东方的尽头迟迟不肯出来。
    天蒙蒙亮,象州各地文院书铺的门口就排着长长的队伍,尤其是巴陵城的州文院书铺外,从昨夜便开始排队,到了清晨五点,门口已经超过三万人,其中有三千多人来自象州之外。
    有了上一次的教训,这一次巴陵知府和知县如临大敌,已经早早派遣上千士兵到场维持秩序,同时开辟了五十个销售点。
    清晨五点半,州文院书铺门口的人数达到五万。
    六点,当文院书铺正式开卖的时候,州文院前的整条大街挤得水泄不通,总人数已经超过十万,有一万多人来自象州之外,其中大多是景国人,甚至有一些外地书贩。
    前些天,《民报》的创刊号不再售卖的消息传出后,人族各地读书人纷纷求购《民报》,收购价一路暴涨,现在已经涨到三十两银子一份,而且还在不断升高。
    巴陵城的一名熟练工人的年收入也不到十五两现银。
    许多人竟然开始倒卖《民报》创刊号,从象州人手中低价收购,然后高价出售。
    但是,过半的象州人很珍惜这份《民报》,都留作收藏,只有少数人肯卖。
    即便如此,倒卖《民报》也有着上千万白银的市场,吸引了很多人参与其中。
    最聪明的一部分人,早就低价囤积了上千份《民报》,正等待时机出手,一旦出手,便能获得上千倍的回报。
    “开卖了!”
    十余万人顿时激动起来,伸着头向前看,就见一辆辆牛车出来,每辆牛车上都装着小山般的报纸,许多人露出期盼的眼神。
    有的人仿佛看到一座座银山向自己走来,有的人仿佛看到一条宽敞的科举之路出现,还有的人仿佛看到自己儿女的未来……
    在场的人怀着不同的目的,开始排队买《民报》。
    州文院书铺前的人流量,已经超过绝大多数《文报》和《圣道》的贩售场面。
    童生杨林站在一支队伍的第一个位置,微笑着看着差役从那车上卸下厚厚的报纸。
    在八月初二《民报》发售的当天,他因为想买《文报》和《圣道》最早排队,却阴错阳差买到了人族历史上第一份《民报》,让他成为邻居与好友的名人,在整个巴陵城已经算小有名气。
    一些原本不会邀请他的文会,也给他发出请帖,让他在亲友中扬眉吐气。
    甚至有人出一千两白银买他手中的第一份《民报》,但都被他拒绝,他曾经半开玩笑对亲友说,这份《民报》会当作传家宝,传给子子孙孙。
    今天,他再一次排在最前面,附近的一些人认出他就是购买《民报》的第一人,低声议论,这让杨林心中极为满足。
    当《民报》开卖后,他迫不及待付钱抢过第一份《民报》,迅速去看头版头条。
    第1685章 中秋文比
    《民报》的创刊号,出现了方运用白话写的《我的第一封战书》,虽然很多读书人不满,可许多百姓很高兴,因为就算识字不多的人也能看懂,不像那些花团锦簇的文字,看着让人头疼。
    在第二份《民报》的头条,杨林看到,标题赫然是“我的第二封战书”。
    杨林也顾不得后面的人,快速阅读头版的战书内容,看到最后忍不住读出来。
    “中秋之夜,岳阳楼上,本圣恭候张鸣州大驾光临,文比定四大才子之首,届时欢迎天下读书人莅临。”
    “什么?方虚圣对张龙象下战书?”附近的人群顿时炸了锅。
    “快点买!”
    “别当道!”
    “再不快点,老子要骂人了!秀才也是有火气的!”
    “快快快……”
    排队的人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目光里充满了急切。
    “让开!”身后那人一把推开杨林,冲上前拿出十两纹银大喊,“我要一万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