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方运不再说话,默默地品茶,默默地在奇书天地中读书。
    张经安一开始只是喝茶,但过了一会儿便做出许多微小的动作。
    直到夜幕降临,窗外由小雪变成大雪,张经安终于开口。
    “我……我……不想当亭长了。”张经安说完低下头,脸上浮现惭愧之色。
    第1443章 读书的作用(十)
    “不想当官了?”方运问。
    “我当不好,也不喜欢当,至少现在不喜欢。”张经安缓缓抬头,一双黑漆漆的眸子映着前方的方运。
    方运没有看张经安,而是看着窗外的鹅毛大雪,面色平静。
    屋外寒风怒号,屋内茶香袅袅。
    “我看你不用吃苦受累,不用磨练身体,继续当亭长也不错。或许你有机会获得官身,有了品级,获赐官进士什么的。”方运道。
    “我……我当不下去。”张经安的脸色格外复杂,这种复杂的神色本不应该出现在一个十一岁的孩童脸上。
    “你确定放弃当文官?”方运依旧望着窗外。
    张经安看着方运,突然想起那个高老头,突然明白,这两个人都有惊人的相似,明明什么都知道,明明做出了明确的提示,自己却依旧做出错误的选择,跟这些人比,自己实在太年轻了。亭长本来就是肥缺,一旦有人想抢夺,自己随时可能被那些老油条害死。
    张经安目光中闪过一抹悲色。
    “确定!”张经安用力点头,知道自己已经别无选择。
    “你还记得打你的人吗?”方运问。
    张经安一愣,脸上浮现羞恼之色,道:“当然记得!”说完紧握双拳,流露出正常孩童的愤怒。
    “嗯,记得就好。那么,你可记得之前我跟你说过的话?”方运问。
    张经安轻叹一声,道:“记得,你说过,如果我当文官失败,接下来你就要为我选择行当。”
    方运看着窗外,缓缓道:“记得就好。先回张府去住,明日换上粗布衣服,去城南牙行看看。”
    张经安面露难色,道:“牙行?那里都是中人,是有人专门介绍生计营生,但都是下九流的行当,我不想去。”
    方运起身,看了一眼张经安,仿佛没有听到他之前的那句话,道:“回府。”
    张经安感受到方运目光里的轻蔑和冷意,顿时气血上涌,本能地想和之前一样争吵,但话到嘴边却收了回去。
    张经安一愣,默默低下头。
    这些天的经历,张经安学会了许多,包括沉默。
    张经安不喜欢现在的自己,不喜欢现在的一切。
    第二天一大早,张经安正常起来洗漱,走向饭堂,却发现桌子上只有一张油饼,最多能吃七成饱。
    张经安皱了皱眉头,坐在饭桌前一动不动。
    过了一会儿,方运进来,随后侍女陆续端出四菜一汤和一碗米饭,和之前不同的是,把所有菜都摆在方运面前,张经安面前只有那一张油饼。
    张经安看了一眼方运,发现他身穿粗布衣服,除了气质独特,完全不像侯爷。
    方运端起热气腾腾的米饭,道:“吃饭吧,吃完换身衣服去牙行。”
    张经安拿起油饼,默默吃了一会儿,便伸出筷子夹方运面前盘子里的鸡腿。
    方运突然用筷子打在张经安的手上,发出啪的一声。
    张经安的手停在半空,愕然看着方运。
    “从今日起,你在张府吃住都要花钱。这张油饼要三文钱,等你领了工钱就扣掉。以后想买什么,想吃什么,都只能花你的工钱。”方运道。
    “行!”张经安低着头,用力咀嚼油饼,脸上闪过一抹狠色。
    方运吃完丰盛的早餐,命令侍女撤走,张经安忍不住看了看那些没吃完的饭菜。
    “你去换一身衣服,我们去牙行!”方运道。
    “是!”张经安转身离开。
    两刻钟后,父子二人来到南城著名的牙行街。
    孔圣文界和圣元大陆不同,对才气的控制极为严格,全楚国除了王宫内被圣庙才气笼罩,四季如春,其他地方都与正常的环境一样。
    荆州城刚刚下过雪,天寒地冻,许多人都躲在屋子里,但牙行街却格外繁忙。
    张经安扫视路过的行人,心中泛起阵阵悲凉,在如此冷的冬日,这些人身上的衣服明明很单薄,冻得全身发抖,却还要来寻找营生。
    “或许,哪一天我也会和他们一样……”张经安想到一半,面部突然僵住,意识到自己现在其实和他们并无区别!
    张经安默默低下头,还记得当年京城谣传要夺珠江侯爵位之时,母亲与张桦目光中的绝望。
    张经安缩了缩身子,哪怕自己穿着厚厚的棉袄,露在外面的皮肤也无法抵抗刺骨的寒风。
    方运随便找了一家介绍营生的牙行,然后开始找工作。
    张经安紧紧跟着方运一起找,两个人先是找管吃管住的长期营生,却发现要么达不到条件,要么就被人捷足先登。还有一些工作倒是不错,但却要做数年,而且不准离开,失去自由。
    不得已,两人只能找包吃包住的短期工作,两人找了多次,可没有一家收孩子,牙郎和牙婆一看到张经安,经常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
    一种是非常不耐烦,连话都不说,直接挥手赶人,这让张经安感到无比屈辱。
    另一种则是看着张经安双眼放光,询问方运这孩子怎么卖,吓得张经安紧跟方运,生怕被拐卖。
    整整过了一上午,两人也没有找到工作。
    临近中午,方运道:“先吃午饭,那就找不包吃包住的,哪怕多打几份零工。”
    张经安摸了摸咕噜噜叫的肚子,点了点头。
    方运和张经安来到街旁卖馄饨的小摊旁,方运点了两碗馄饨。
    第一碗馄饨上来后,方运首先抢过,快速吃起来。
    张经安心中暗道这算什么爹,还不如外人。
    第二碗上来的时候,张经安正要去接,方运却伸手抢过。
    “你上午没赚钱,中午便不能吃饭。”方运说着吃第二碗馄饨。
    张经安愣在凳子上,握了握双拳,深吸一口气,一言不发。
    吃完第二碗馄饨,方运起身道:“走吧,继续找营生。”
    两人又去了一家新的牙行,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过了一个时辰后,方运突然道:“我找到合适的营生了。”
    “啊?什么营生?”张经安非常高兴,心道晚饭终于有着落了。
    “倾脚头。”方运淡然道。
    张经安为之语塞,不明白堂堂珠江侯为什么会选这种营生。
    倾脚头原本是指负责处理垃圾和粪便的人,可由于种田需要施肥,粪便可以卖钱,一些倾脚头便逐渐做大。
    现在的荆州城,真正称得上倾脚头的都有些家业,每个倾脚头负责一片区域的垃圾和粪便,雇佣别人劳作,自己只负责赚钱。
    张经安知道,每一个倾脚头都是当地的地头蛇,说当倾脚头,实则是去当短工处理垃圾和粪便。
    第1444章 读书的作用(十一)
    “我们……还是换别的营生吧,我们一定可以做别的。”张经安苦恼道。
    方运道:“码头驿站的搬运工,只招十六岁以上的,你做不到。各工坊只找有手艺的工人,你毫无经验,同样做不到。自己做小买卖的话,你连馄饨都做不出来,就算做出来,你做的比别人好吃吗?连一技之长都没有,哪来的勇气说这种话?”
    方运居高临下看着张经安,目光里似乎比冬日的寒风更冷。
    “我……”
    方运道:“没关系,你可以继续饿着,我可以继续陪你找。你很幸运,没病没灾,不需要养活谁,家里也没人需要你救命。”
    张经安肚子里咕噜噜的声音更大。
    “我做!”张经安咬着牙道。
    “很好,我们这就去,去晚了恐怕被人抢先。”方运立刻找到牙子,交了一百文钱,取了记着倾脚头地点的条子,向外走去。
    “这一百文钱各占一半,接下来,你每天还我两文钱,直到还清为止。”方运道。
    “小气!”张经安小声道。
    两人冒着风雪,快步来到新明街,在一栋旧房子中见到了这片地方的倾脚头,得知招工的原因。
    冬天与其他时节不同,天寒地冻,人干活本来就慢,而许多垃圾都会冻上,所以处理起来会十分吃力。负责新明街区域的是一对夫妻,但女人生病在家休养,现在只剩一个男人,所以才会临时招工,如果干得好,会考虑转长工。
    “工钱日结,不论多少人,做完整条街的事,一天可得二十文,冬日有所增加,得二十五文。我只给二十五文,你们父子与老郭商量如何分钱,别的我不插手。记住,做的不好,还要扣钱,若是惹了麻烦,我们也一概不管。早上收粪便,下午收垃圾,其余时间你们做什么,我们管不着……”
    倾脚头快速说明了一些工作要求后,写了一份文书,双方签字画押,便让方运他们去找老郭。
    两人离开温暖的屋子,再度出门,很快在新明街的一处人家的后门看到一辆较大的牛车。不过,拉车的不是牛马,而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人,身上套着绳索,吃力地前行。
    两人快步走过去,方运看了一下老郭,全身裹得严严实实,皮袄、皮毛和皮靴都有补丁,还沾着少许污迹,有些地方甚至脏得发亮。
    到了近前,方运伸手搭在左侧车辕向前拉,张经安也立刻跑到右侧车辕。
    老郭抬起头,风雪落面庞,用茫然的目光看着方运,过了好一会儿,那目光中才有些许明亮。
    冬天呼出的哈气似乎遮住了他眼睛里的光芒。
    方运开门见山道:“我们父子是来当短工的,和你一起负责新明街。”方运说着,拿出倾脚头的文书。
    老郭眼中闪过一抹警惕,仔细打量了方运一眼,轻轻点头,张开干裂的嘴唇,吃力地道:“你们两个,没做过这行吧?”
    “第一次做,不过您放心,您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前三天,我们只拿十文钱,您拿十五文。等我们熟悉了,再商量新的分钱办法,不让您吃亏,您看如何?”方运面带笑意。
    “中!快帮我把今天的活干完,拖到夜里更难熬。”老郭道。
    “好。经安,加把劲!不用力气,就别想领钱!”方运抓住一根绳子拉车,但却只用出寻常男人的力气。
    “嗯!”张经安答应着,也用力拉车。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