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为,王香芹一个人是没办法兼顾整个养猪场的。而养猪系统并不能凭空出现全自动化的机械设备,哪怕是王香芹上辈子那种科技水平,也做不到全自动化。
    盖一排排猪舍需要人手吧?
    养连成片的苜蓿草需要人手吧?
    割草、剁草、煮猪食需要人手吧?
    还有生火烧水喂食、铲屎挑粪管理衍生出来的果蔬种植基地等等,这些事情试问哪样缺得了人?
    这个时候,秀水村的人还不知道,他们接下来会被王香芹带着走。哪怕明知道粮食是农民的根本,可假如种别的经济效应更高呢?不是高出个一星半点儿,而是高出几倍乃至十几倍呢?猪粪能很好的滋养土地,一年两年的兴许效果还不是特别大,可若是十几年几十年后呢?以前就有那种因为灾荒导致人口大量流失的,土地荒芜杂草丛生,哪怕原先还不错的土地慢慢的也不好了。反过来说,只要肯用心养土地,土地是绝对不会辜负你的。
    王香芹还在可惜呢,可惜这年头不适合搞旅游经济。
    要知道,她上辈子的养猪场,每年光参观游览的人就无数。像她还是不收门票的,但吃喝住行哪样不花钱?还有那种特别高大上的养猪场,每年光是门票钱就是巨大的一笔资金。
    真可惜啊,这年头出个门太不方便了,不然弄出个风景区还真挺不错的。
    ……
    秀水村多数人都挺乐呵的,可不管什么情况下,总有极个别的案例。
    温氏就属于个中翘楚。
    她怀孕了,跟宁氏一前一后发现有孕的,大致算下来,估摸着连预产期都差不多。然而,她这头忙不过来,天天叫苦不迭,那头宁氏却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倒是反衬得她故意搞事装矫情。
    但是,人跟人本来就是不一样的。
    宁氏这种情况真的是特例,她完全是因为小时候养得太好了。可以说,这年头没有哪家人会跟宁家似的,将几乎全部的收入尽数花在吃喝上头。哪怕有些比较富裕的人家,最多也是紧着金孙喂好吃的,谁在乎一个丫头片子如何呢?
    也因此,多数女子身子骨都不是特别好,加上又早早的嫁人、操持家务、孝顺公婆、生儿育女等等,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垮了身子骨。
    温氏本来体质还凑合,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毕竟温家也确实不穷,加上她刚出生那会儿,家里就她和堂哥两个孩子,倒也不会太过分了。可别忘了,她去年才生过一个孩子,早产不说,产后连月子都没做,就疯魔一般的开始杀鸡。再后来,又是分家单过,又是忙着盖新屋,还有猪毛病倒,以及刚出生的猪丫需要她这个当娘的不离身的照顾……
    这一次,还真不是温氏矫情了,是她真的吃不消。
    猪丫是去年秋收那会儿生的,到如今连一周岁都不到。她这个年岁的孩子,既不如刚出生那会儿躺得住,又不想两三岁了可以稍微脱开手。等于说,如今的猪丫是顶顶烦人的,屎尿憋不住,吃喝要人喂,还闹着咿咿呀呀的瞎嚷嚷,甚至再过几个月又该学习走路了。
    温氏娘家离得远,老朱家又分家了,假如她跟妯娌们相处得好,那兴许还能帮着带下娃,好叫她稍稍松口气。然而,事情就是那么糟糕,她一个帮忙的人都找不到,还被人拿来处处跟宁氏作对比。
    也难怪,她跟宁氏前后脚进门,前后脚怀孕,前后脚生儿子……也就是去年那次宁氏没赶上趟,可她生的却是个闺女。她自己也感觉多个闺女实在是没脸夸耀,反而多了个累赘不说,眼下她跟宁氏又一齐怀孕。
    她累得要死,每天清晨一睁眼就是犯愁,嗓子眼里都是泛着苦味儿,反观宁氏,那叫一个精神奕奕中气十足,把小饭馆经营得红红火火,生生的把她这个当大嫂的给比了下去。
    到这会儿,温氏甚至失去了跟宁氏比较的想法,她只想找个人搭把手。
    可惜,男人永远不知道干家务有多辛苦,带孩子有多崩溃。反正朱大郎除了时不时的去一趟地里,就是忙着帮二房赶牛车运食材。钱倒是赚了的,宁氏素来秉持亲兄弟明算账的想法,甭管谁干都无所谓,只要保证东西是好的,她就按车结算钱。
    温氏有心让朱大郎回家帮衬一把,却又舍不得那些钱,本来想让朱母帮自己,结果朱母是一天到晚的连个人影都见不着,连她已经想妥当了的苦肉计都不知道要演给谁来看。
    又一日,温氏将女儿背在后头,脸色极为难看的去了猪舍那头。
    王香芹自打新的连排猪舍盖好以后,就找人弄了个围墙。墙倒是不算高,因为本身也不是防备着那些艺高胆大的毛贼,就是单纯的圈起来,好叫人知道这里头是私人领地。她还找了人帮着看门,是老朱家本家的一位长辈,说的也不是看门,而是震慑,还特地搭了个门房,里头有躺椅有床榻,还弄了个小炉子好煮个茶啥的。反正弄好以后,朱父过来一看是特别嫉妒,差点儿没让他那堂兄出去,换他自己上。
    温氏去的是新猪舍,愣是被拦在了外头,偏她还不敢硬闯,谁叫那是长辈呢?
    朱家堂伯问她干啥来的,而后才唤了个七八岁大的孩子去里头说一声。足足过了一盏茶的时间,王香芹才一脸纳闷的出来看情况。
    “大嫂?”
    “娘到底上哪儿去了?为啥我咋都找不着她?还是你说话不算数,又哄她帮你做事?”一见面,温氏就火气很大的开了口,她身子亏了太多,哪怕去年一下子没暴露,却随着这次怀孕,弊端都出来了。
    “去给六郎说媳妇了。”王香芹如是说。
    温氏惊呆了,她咋也没想到会是这个答案,愣是懵了半晌才不敢置信的问:“你说的是真的?你没骗我?那她不管家里这些事儿了?直接撂摊子啥都不管了?”
    王香芹心里没有婆婆必须干家务这种想法,主要是她眼下也不是很缺人手,因此只道:“也没事儿要做的,简单的洗洗涮涮这些小事儿,六郎就会做。吃饭的话,我请了堂婶过来帮着掌勺,雇来的人都在这儿吃,咱们家里人也跟着吃呗。”
    大锅饭肯定没有宁氏做的饭菜好吃,可好在这年头多数人都不大讲究。再说了,吃的是白面米饭,还每顿都能见到荤腥,就算手艺略差了点儿,那就怎样呢?白吃的饭菜啊,再计较那么多……不爱吃你回家吃去!
    反正老朱家这边一切都挺正常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宁氏的小饭馆消化了太多的育肥猪,偏那些育肥猪本身就是最能吃的,少了一批后,连活儿都轻巧了很多。
    温氏没找到朱母,又知道指望不上王香芹,迟疑了一下,转身离开去了三房那头。
    彼时,田氏虽然还没出月子,却也已经下床走动了。她生的时候是初夏,热是热了点儿,却胜在不用担心会着凉。感觉身子骨养好了点儿,她就开始在屋前屋后走动了,也没干啥重活,就是喂喂鸡哄哄儿子。
    乍一看到温氏,田氏惊着了。
    算起来,自打田氏月份大了以后,她还真就没跟温氏正面碰上过。像之前一些热闹的大场面,她是连去都没去,几乎就一直待在她那院子里,只偶尔会去一趟娘家。算下来,她还真就有段时日没跟温氏碰面了。谁知道,一碰面就看到了一个无比憔悴神情萎靡毫无生气的温氏。
    “大、大嫂?大嫂你这是咋了?病了啊?”
    温氏本来是想好好说话的,因为她知道田氏她娘因为眼睛不太好的缘故,其实在田家那边也干不了太多的活儿,最重要的是,田家不缺人做家务。反而待在田氏这边,有吃有喝不用受气,干的活儿也不重,多数时间还是陪着说说话解解闷,因此就算将来田氏出了月子,田母依旧会留下来的。
    就是大清早的过来,到太阳快下山时再回去。
    田家也不会计较这些的,只因为老朱家去年分家时,田氏要的最多的就是田产,朱三郎一个人根本就忙不过来,因此多半田产都被田氏赁给了娘家人,收的租子比正常的低了半成到一成。因此,只舍个瞎婆娘过去给田氏帮忙,是任凭谁都挑不出理来的。
    温氏打的主意就是让田母顺带看下自家猪丫,反正就是个丫头片子,随便看着点儿就成了,还能省下伙食嚼用呢。
    她原本是想的好好的,甚至还在来时的路上回忆了前些年宁氏是如何拍王香芹马屁的,学个十足十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她打算略学几句,哄哄田氏,反正最后能得实惠就成,脸面也不是那么重要的了。
    结果,一打照面,温氏就变脸了。
    还在月子里的田氏因为万事不愁,养得那叫一个白白胖胖,乍一看还道她是宁氏的亲妹妹呢。这年头面黄肌瘦才不招人待见,像这种略有些丰腴的,而且气色养得极好的,在一众农妇里头显得格外的出众。尤其被温氏一衬,原本也仅仅是中等长相的田氏,愣是被衬托成了大美人。
    温氏憋气,再憋气。
    面对田氏惊讶之中带着不解,又掺杂了些许不敢置信的目光,温氏最终还是没能憋住:“没事!我就是过来看看你,你儿子咋样?”
    到底是妯娌,平常可以选择不来往,人家都登门拜访了,还能轰出去不成?这事儿宁氏或许做得到,但田氏决计做不出来。
    就这样,田氏领着面色苍白气色极差的温氏去见了养得圆滚滚的儿子,前后也就半刻钟时间,温氏果断告辞。
    田氏那头行不通,那牛氏呢?
    牛氏去石门镇帮宁氏端盘子去了……
    连着几次失败后,温氏彻底死心了,感觉婆家人就是靠不住,她索性让朱大郎明个儿往她娘家跑一趟,问问能不能让她娘来秀水村帮衬一段时间。再这么下去,她怕是真的熬不住了。
    **
    与此同时,王管家再度从邻县归来,刚进村却发现了村里的异常,恰好有几个老太太在村口大树底下闲聊,提到了最近的新鲜事儿,宁氏那小饭馆。
    王管家认不全村里人,可村里人却全都认识他,当下就有人故意扯着嗓门说开了。
    “要说老朱家运气就是好,白白的从王家捡了个有本事的儿媳妇。你们是不知道啊,那饭馆子生意可好了,贡猪焖肉那是一出锅就有人抢着要,那队哟,排出去半条街!”
    “还是王家没这个福气!跟那贡猪没缘分哦!”
    贡猪?
    等等!!
    第099章
    王家那个嫁出去的大闺女擅长养猪一事, 王管家早几个月前就知道了。
    知晓的途径很简单,就是王家人亲口告诉他的。
    明明有这么好的谋生手段,没出嫁时咬紧牙关忍着憋着, 愣是没暴露一星半点儿。等一嫁到了夫家,没多久就开始了谋划养猪事宜。
    这么说其实也挑不出理来,毕竟其他人又不知道王香芹穿越一事。站在王家人的立场上来看,说她是个白眼狼还真就没错。尤其她养猪的节点还很有问题,深秋才嫁人, 之后就开始盖猪舍,等一开春立马捉猪崽养猪。要说没半点儿筹划, 还真就没人会信。
    在乡下地头, 一般的女儿家几乎都没有谋生手段。像宁氏,她之所以擅长做吃食,也是因为她娘家一门子吃货。田氏擅女红,则完全是因为她那半瞎的老娘曾经给县里的富户当过针线房的绣女。
    像这种情况已经算是很罕见了,况且就算有一定的谋生手段, 那也多半只能混个温饱。
    普通农家女, 会的无非就是屋前屋后那点子事儿, 再勤快再能耐, 那也有个限度。
    王管家本身也不是富贵出身的,事实上他原先就是贫家子,要不也不会自卖自身。他相当得清楚乡下地头的情况, 先入为主的观念, 让他哪怕听到王家人气愤难耐的提到王香芹擅养猪, 也完全没当一回事儿。
    结果……
    忽然间听到的这一消息,王管家结结实实的懵了。
    懵完之后,又去寻了王家人,最后才在王大嫂口中听到了原原本本的事情。
    于是,王管家更懵了。
    没过多久,他就驾着马车匆匆离开了秀水村,赶回了邻县找王学官。
    这一去,就是好几天。
    因着王管家本身就是时常来往于两边的,村里人没见着他也并不感到奇怪。还是王香芹她娘从儿媳妇口中得知了这个事儿后,暗暗觉得不大妥当,拉着儿媳问东问西:“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你再提这个有啥用?咱们不都要去县城里享福了吗?”
    其实,王大嫂已经不是很气了,毕竟事情是过去蛮久了,再说了,他们已经是官宦人家了,再扯皮那档子养猪的事情,怎么想都觉得掉档次。可问题在于,人家王管家主动开口询问了,那她还能瞒着不说?拼着得罪人也要替王香芹遮掩?她看起来像是那么善良的人?
    “说都说了,眼下再计较这个有啥用?”王大嫂把她婆婆的话掉个个儿,轻轻松松的敷衍了过去,眼见婆婆满脸的不安,又随口安慰道,“堂叔是举人老爷,还是县学里的学官大人,哪里会计较养猪的事情?最多也就是知道大妹不孝,回头断了这门亲就是了。”
    “到底是咱们家的……”
    “我的娘哟,你把她当咱们家的,她可没把咱们当成她家的。横竖眼下老朱家有钱了,她也不愁日子不好过,你还担心她干啥?再说了,早先听王管家说,堂叔还说要补偿一下咱们家嫁出去的闺女。娘你想想,小妹那日子过得多糟心啊,真要补偿的话,全给了小妹不更好?到时候,咱们一家子都走了,就独留小妹一人在石门镇上,孤零零的一个人啊!多可怜?多无助?不得多给她点儿傍身银子?万一往后她夫家又欺负她,轰她出门,她手头上捏着银子,好歹也能过来找咱们啊!”
    手心手背都是肉,老祖宗的话肯定是没错的。
    对于王家阿娘而言,她一共就生了一儿两女,这仨对她而言都是心头肉。然而,就算是心头肉那也是能分个三六九等的。儿子是王家的根,是他们老俩口后半辈子唯一的依靠,那地位素来都是稳稳当当的占据了第一位的。至于俩闺女,大闺女懂事孝顺,小闺女娇憨可爱,于她而言地位那是不分伯仲的。
    可谁让后来事情就变了味儿呢?
    儿子的地位那是一如既往的稳当,倒是后头出生的俩孙子,慢慢的占据了她心头第二、第三的位置。
    俩闺女的话,大闺女是白眼狼不说,从出嫁后不到万不得已压根就不往娘家来,要东西没东西,要好话没好话。慢慢的,她这心也就冷了,倒是不至于心生怨气,可有时候难免会念叨几句“女生外向”、“胳膊肘往外拐”。
    反而小闺女出嫁后一直被夫家欺辱,前几个月甚至被迫回了娘家,要不是他们好话说尽,怕是早就被休了。人嘛,本来就是付出越多越在意的。为了当初小闺女差点儿被休一事,王家人几乎是忙断了腿,直到如今想起来,都替闺女觉得委屈。
    王家阿娘被儿媳妇带着回忆了先前的事儿,渐渐的,面上就露出了认同的表情来。
    见状,王大嫂还再接再厉,又道:“娘你想想,老朱家是什么人家?乡下地头的泥腿子罢了。咱们王家可是出过举人的官宦人家,他朱四郎能娶到咱们家的姑娘,那是烧了八辈子的高烧了。再说大妹本来就有本事,村里人谁不知道那猪舍离不得她?就这样,老朱家敢欺负她?别想了。倒是小妹子啊……”
    “香椿咋了?”
    “咱们原先就在村里住着,他们孙家就敢那么欺负她。公婆看不上她,男人又接连往屋里纳人,还有她那些个大大小小的姑姐们,变着法子的上门挑刺。回头咱们就这么走了,连个替她做主的人都没了,那她还不得被夫家欺负死?尤其她那性子,就是个窝里横,唉!”
    “对对,就是这样的,所以我当初还想着让她嫁到老朱家去!同在一个村子里,夫家那头就算有啥想头,也不敢太过分,你说对吧?”
    王大嫂在心里翻了个白眼,这种没可能的事情干嘛还拿出来说嘴?可眼前这是她婆婆,听说那个没见过面的堂叔最是看重孝道了,她忙收敛了情绪,挤出了笑脸:“娘您说的对,可不是这个理吗?所以你想想,回头得了东西,是不是该紧着小妹给?大妹嫁的是乡下农家,她愿意嫁就是老朱家的福气了,可小妹嫁的是镇上的富户,她当初是拿孙家的聘礼凑的嫁妆,后来还叫大妹给骗走了,咱们家可不得给她补一份嫁妆?嫁妆嘛,女人的底气,有底气了,在夫家的日子才能好过一些。”
    “嗯……”
    好容易劝服了婆婆,王大嫂心下其实还是有些不安的。她是不介意坑王香芹一把,不过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劝公婆赶紧搬家走人。
    末了,待到下午,她就寻了个机会,私底下拉住她男人好生说道了一番。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