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本来想着是要买一个炕饼的炉子,今天在炉子店并没有看到合适的。她也不知道那种炉子该怎么做,她在上一辈子也常做这个东西,但有不粘锅,从来没为这种事儿发过愁。
    实在是无计可施,屠欣向屠老娘求助,屠老娘终于露出了笑。“还觉得自己聪明?不就炕个饼吗,买锅的那里卖的难道没有平锅吗?你买个那样的不就行了吗?”
    “我想过啊!锅太薄了,而且有点小,奶,你知道哪里有打铁的吗?我觉得我可以让铁匠直接打一个。”
    “傻孩子,你直接跟卖锅的说,卖锅的后头都有铁匠呢!”
    屠欣不好意思地笑笑,表示自己知道了,没关系屠老娘的话,想着明天让屠大纲再去卖锅的地方说说,另一方面觉得自己果然是惯性思维。
    她心里总以为锅这个东西,都是整批买的,打锅跟卖锅是两码子事情,却忘了现在是古代,生产力水平还没那么高,锅都是铁匠一个个打出来的,整批卖根本不现实,估计每一家锅店背后都有一个铁匠,甚至是卖铁炉子的炉子店背后也有。
    时间就在屠欣繁忙的准备支摊子中过去了,屠老娘跟屠欣说她跟王子阳的婚事正式定下来了,屠欣还有点恍如隔世。
    忙碌的日子活的太充实,让屠欣都忘记了自己现在是个还正商量着亲事的古代少女!
    无论是什么时候,结婚都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前世屠欣没结婚过,但当过友人的伴娘,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步骤,但是还记得婚礼结束以后友人既甜蜜又疲惫的表情。
    换到现在,她就更清楚了,古代“六礼”,一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征、五请期、六迎亲,屠欣自己内心给的分类只有提亲、定亲、成亲三个大步骤,哪个步骤都能折腾死人,不止折腾她,还折腾两家人。
    而她跟王子阳现在,第一个步骤都没有正式开始。
    屠欣愁眉苦脸,她跟王子阳定亲,第一步就是纳彩,纳彩,即纳其采择之礼于女家也。也就是指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提亲。纳彩与礼物纳彩,就是男女双方互赠礼物。王子阳是入赘,所以是她家派媒人去王子阳家提亲,让屠欣纠结的是,一般纳彩,女子都会送男子自己亲手做的针线,但是说实话,屠欣两辈子,除了衣服开线了自己会动手缝两下,从没有动过针线。他们这边常是女子送一双手工百蜡底布鞋、一方手帕,但是,这些东西,屠欣真不会!
    她倒是可以找借口,毕竟她是招赘,但是如果她不干,那估计王子阳就要亲手做布鞋手帕给她了,虽然这是一个办法,但到底王子阳比她小,她不好意思这样欺负他。
    四月二十一日,宜定盟。
    不管屠欣到底有多为难,大成婶在二十那天来到了屠欣家,要屠欣的礼物。
    第27章 纳彩
    屠老娘跟刘氏看着屠欣从自己屋里拿出来一个小木匣子,匣子上了锁,合的紧紧的,让人感觉十分神秘。
    屠老娘跟刘氏都知道她在里头放的什么东西,脸上挂着笑,大成婶心中好奇里头放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寻常女子都是找个小布包将自己准备的东西包好就行了,也就是那两件。
    在这里女子的针线活到底是好是坏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意。她做的这些年媒人,经手的这东西没有百件也少不了几十件,本来不该对此产生好奇地,但屠家的小娘子特地用匣子包着,倒是激起了她的好奇心。
    她这样想着,手中接过匣子跟钥匙,打定主意回了家看看里头到底放的什么东西。
    她刚这样想,就听见那屠家貌美的小娘子细声细气地说话了。
    “婶子可要看好我的匣子跟钥匙,莫要让他人打开了。”
    说这话时屠家小娘子双颊微红,瞅着美不胜收。
    大成婶把自己刚才的主意扔掉,满目笑容。“婶子办事儿你放心!保准给你看的好好的,明个儿安安稳稳地送到王家!”
    屠欣脸上保持着害羞的表情,事实上是怕人家瞅见了她送的东西,她用上好的绸丝缝了一只鹤,并不复杂,就是现代千纸鹤的样子,但足够代表她的心意。
    千纸鹤有祈祷得病的人早日病愈的意思,也能表示祈祷某事情的成功,表达对人的美好祝愿。她送鹤,也是表达希望婚事圆满成功,他们以后的日子能够顺顺利利,和和美美。
    她对王子阳,说爱情那是没有的,她没有经历过爱情,但也知晓爱情让人魂牵梦萦,这些她自然都没有,但她是想跟王子阳正正经经地过日子,她虽然招赘,但是并不想要王子阳对她言听计从,她想要一个能够跟她一起奋斗的丈夫。
    也许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之间会产生爱情,也许略过这个过程直接进化成为亲情。未来的事情无法预测,但是屠欣想的就是这个样子的。
    虽然这里可能没人懂得她送这东西的含义,但是送这种近似于表白的东西,屠欣就算是有个成年人的灵魂,也不由得有点不好意思,所以她不想要除了王子阳之外的任何人看见。
    “麻烦婶子把这个东西亲自送到他手里。”屠欣犹有点不放心,再次嘱咐。
    大成婶会心一笑,懂得这种小女儿心思,少年慕艾啊!“放心吧!我亲手送到他手上!”
    照规矩,该是送到王子阳家,不过送到王子阳家肯定也是王子阳的,那她亲手送到王子阳手上也没什么。
    大成婶去屠欣家一点都没掩饰,事情都已经定下来了,再掩饰也没什么意义,于是村中人都知道,屠家的小娘子,要议亲了。
    屠欣的亲事,村里的人都盯着呢,原因无他,家里有钱。心怀不正的,盯着是因为心中有想法,有自知之明的,盯着是为了看看这村中一枝花会被哪个人摘了。
    有那心明的,联想起了前段时间村里边的传言,其中就包括榔头娘。
    她不太开心,转眼瞅见二儿媳妇到了时候没出来做饭,气势汹汹的跑过去敲门。“你个懒婆娘!我家是又多倒霉娶了你这个懒货,这个时候还不知道做饭!这是打算饿死我家老二啊!老二啊~你苦啊!娘对不起你啊~给你娶了个懒媳妇!”
    他们家二儿媳妇急急忙忙从屋子里走了出来,一番道歉。
    各家又各家的事儿,但无论旁人家是吵是闹,都挡不住第二天大成婶穿了一身八成新的红衣敲开了王子阳家的门。
    今天的王子阳一家人都穿的齐齐整整的,陈氏看不惯王子阳,但是眼看着自己这个眼中钉快走了,她心情好也不介意给他赏个好脸色,也卖丈夫一个好。
    上个月她去屠家的摊子上买肉,也看了那个要跟王子阳定亲的小娘子,长的倒是好看,到瞅着她割猪肉时手起刀落的样子,陈氏就知道这不是个好惹的,瞅着就是个不会体贴人的性子,保不准以后又是一个屠老娘!而且都是亲家了,还不愿意多给点肉,或者少要点钱,估计也不怎么待见王子阳,本来她还有点不是滋味,屠家日子好过,王子阳过去了过的可比她家子聪好,这让她怎么舒服?
    如今倒是不介意了,她觉得,那屠家的小娘子连这点脸面都不给王子阳留,估计王子阳过去了,过的也不会像她之前想的那么好。
    陈氏这样想着,笑意盈盈地想去接大成婶手里的匣子。是匣子装的,那么怕见人,估计不是那位小娘子的针线活,想着也是,那屠家小娘子整日抛头露面,哪有时间练针线?说不定里头装的是银子,她这样想,就更想要这个匣子了。
    却见大成婶的胳膊拐了个弯,送到了王子阳面前。“哎呦,我想着,这是人家送给子阳的针线,婶子直接给你得了,这是钥匙,可拿好了!”
    是不是银子,大成婶可是清楚的很,她虽然没有打开看,但掂着重量心里就有数了。
    王子阳有点不好意思,又有点欢喜,接过大成婶手里的匣子,一个小匣子被他捏的紧紧的,宝贝的很。
    陈氏看的眼热,大成婶来了这么一出,她更是认定了匣子里头放的就是银子,想着怎么才能从王子阳手里弄过来。
    大成婶看见了,心中不屑,此时已经有不少人知晓了大成婶来了粪堆家,一个个都都赶过来凑热闹,把他围的家里一层外一层,她脸上笑意更深。“子聪她娘,还有这个!”
    说着,她从怀里掏出来三锭银子。“屠家婶子说了,虽然她们那边是女方,但到底是招赘,礼呢!要给的足足的,不能让人亏了!足足的三两银子!”
    围观的村里人哪里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发出一声声惊呼,只是定个亲就给了三两银子!有不少人家攒了一辈子也就是十来两银子呀!
    感受着背后村里人的目光,大成婶心中得意,这可是屠家的婶子专门说的,这三两银子要给,不但要给,还要在众目睽睽之下给,免得以后这不要脸的家里闹着屠家招人儿子入赘还不给钱。
    第28章 婚期
    现在大家都瞅的清清楚楚的,将来就算是这家人再怎么说,大家都不会相信了,只会觉得这两口子贪得无厌。
    大成婶觉得自己算不上是个好人,她看不惯眼前这两口子,可仍旧跟他们交好,可现在想着这俩人以后敢搞事儿的后果,她心里竟然很是畅快。
    若是屠欣知道了此刻大成婶的感受,只会笑着说这就是打脸的快感了,尤其是打脸的是你自己清楚的坏人,这种快感就会让人更加着迷,要不,她上辈子的那些朋友们怎么那么喜欢看爽文呢?特别是那种打脸打的啪啪响的那种,越响越有人喜欢。
    陈氏可想不到那么久以后,她瞅见那三两银子以后眼就直了,但她到底有心机,心中跟猫爪的一样,却也没有立刻接过去。“这怎么好意思呢?大成婶,你告诉屠婶子,请她放心,这银子,我就是暂时保管的,将来还是跟着子阳带去屠家!”
    至于带回去的是多少,放在箱子里,谁知道呢?
    她的小心思,都是十几年的邻居了,谁不清楚呢?
    此时,王强说话了,他在外向来表现的挺庄严,此时他没有表情。“子聪,把咱们家准备的东西拿出来。”
    一直站在后头没说话的王子聪就端出了一个托盘,上面放着只须送去一把木梳、两节头绳、几尺鞋布,很正常的男子下聘的东西,王子阳又是入赘,男方准备这么多东西真不算磕碜。
    就是在屠家的三两银子的攻势下,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男方准备的东西有点少。
    大多数人都在偷偷瞅王子阳,毕竟在他们眼中,王子阳的经历可谓是无比的悲惨,明明是长子,却要入赘到别人家,入赘就入赘吧,好歹人家屠家小娘子要貌有貌要本事有本事,能好好过日子也行啊!可看着家里连定亲的东西都准备的不好,女方看了会不会不舒服?要是不舒服了这日子还能过好吗?
    王子阳倒是没什么表情,一如既往的憨厚,甚至他是真的不觉得有什么,他对屠欣挺有信心,而且他这爹,什么都不给他准备他都觉得很正常,让不少看笑话的人都有点失望。
    但到底是人家定亲的场合,也没多大仇多大恨,没人在这个时候蹦出来搅和。
    一场定亲就这么完成了,场面倒是一点都不缺,尤其是屠家送出去的那三锭银子,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十天半个月,王子阳跟屠欣定亲的场面都会成为村里人热议的话题。
    没办法,古代的娱乐真的不多,尤其是如今刚好春耕已经完成了,无论是大姑娘小媳妇,还是成年男人,都在家里窝着呢!
    屠欣可不知道她奶奶让人送了送了三两银子给王家,她也清楚她奶奶估计也是给王子阳长脸,不过要是知道她肯定不同意,她情愿这三两银子等王子阳过来直接给他,她是顾忌着自己的面子,不过也是为了让自己活的更好,连银子都没了,还能过的好吗?
    不过送都送了,屠欣也不会说什么,不过她倒是冲屠老娘撒娇卖萌,要求她以后办有关于她的事情的时候,能问一下她的意见。
    虽然没说那三两银子的事情,屠欣就有点心疼,关键是这三两银子虽然说是给王子阳做脸了,但实际花的还是那对对王子阳不好的夫妻,她真是一点都不像要这俩人沾便宜!
    “你啊!还是太小了。”屠老娘慢悠悠地答应了屠欣的要求,看着她仍旧有点不开心的脸色说。
    这世上啊!能被一点银子解决的事情,真的没必要用更大的精力去解决。她用这三两银子,既给了王家小子脸,又解决了以后可能发生的祸事,又怎么能说不值呢?
    订完亲之后就是商定婚期了,王子阳才十二岁,照理说这边女子就是十三岁定亲正常,男子要晚一些,大概十六岁定亲才是普遍的情况,不过王子阳是入赘,自然是以女方的年龄为准。
    女子十三定亲,但成亲要晚一些,一般情况就是女子定亲之后在家里待嫁两年,这两年里家里一般情况下家里人不会让定亲的女孩子再抛头露面,娇养的女孩子这个时候只会在家里干一些轻活,照二丫的话说,这是女孩子最轻松的两年了。
    没定亲之前是家里人,女孩子又比较不受重视,成亲了之后就要做媳妇,哪家的媳妇都过不好,生了孩子之后就更忙了,当媳妇,当娘,当儿媳妇,老了老了都要照顾孙子。只有待嫁这两年,娘家人会将闺女当做客人看待,谁家对客人都是有礼的。
    王子阳不是女孩,也不待嫁,不过毕竟年龄不算大,按理说婚期应该定的比较靠后,不过陈氏那边实在是看不惯王子阳,怀着早早的把他打发出去的心思,而屠家这边无所谓,屠欣心里还是想要早点把婚事解决的了,两边都各怀心思,婚期的商定结果就跟很多人设想的不太一样。
    婚期定在明年的六月份,也是在农忙结束以后,陈氏心里想的好,还能让王子阳给家里多干一年活。甚至她还谋算着王子阳出了门子,农忙的时候也回来帮忙,反正那屠家又没有种地,好好的一个壮劳力,总不能浪费了。
    至于她的心思到底能不能达到,她对此怀有莫名的信心,那次买猪肉以后,她总觉得屠家不待见王子阳。
    屠欣没想这么多,她在村子里预订的厚平锅已经已经弄好了,准备支摊子的散也买好了,做饭的推车、锅什么的都备好了,差的只是购买碗筷跟去衙门登记。
    碗筷这个东西屠欣当初买东西的时候就计划将这些放到最后买,如今只剩这两项,屠欣已经在计划着开张了。
    不过她的想法遭到了全家的一致反对。屠老娘年纪大了,人就有点迷信,屠大纲跟刘氏对这些东西虽然不迷信,但是也是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
    屠大纲特地去了大仙儿那里去求了黄道吉日,五月十八日,宜置业,宜求财,暂定这天屠欣的小摊位开业。
    第29章 登记
    五月十五,屠欣跟着屠大纲跟刘氏去了城里铺子,正逢十五,铺子里的生意也好,一家人忙到晌午头,留下屠大纲一个人看铺子,屠欣跟刘氏去买碗筷,俩人照例没有赶牛车。
    之所以让屠大纲留下,是因为屠欣觉得买碗筷这种东西其实并不需要她爹,刘氏别看看着性子软,砍起价钱来是一点都不手软,利害的很,屠欣上回跟她爹出来买东西,俩人都不会砍价钱,买东西的时候没有感觉,到最后屠欣算账,花的银子让她心中流血啊!
    她本来打算的就是除了买人,不让父母在铺子上掏一分钱,事实上也是这么做的,不过跟她的计划有点差别的是,
    等碗筷粮面买完,她的银子也只剩一点点了,她这些年存的钱着实不少,本来以为还能剩下个十几两呢!
    碗筷买好了,剩下的就是粮面,这东西好买,本来隔壁王叔家就是卖这个东西的,她租的又是王叔家铺子门口的地方,说什么都要从王叔那里直接拿。
    暂时不考虑这个问题,屠大纲就带着屠欣去了衙门。
    赵王朝的衙门比前朝的多了一个职能,那就是统一管理商户。任何在城中开铺子或者是支摊子的,都要去一趟衙门登记造册,要有一个承担人,跟一个主事人。
    屠欣支摊子,主事人当然是自己,承担人是屠大纲。登记了之后就要统一向衙门交费用,像屠大纲这种铺子,一个月要交半两银子,屠欣支摊子,只用交二百钱就够了,这样算起来,一年十二个月,也能交二两多。
    屠欣在屠大纲开铺子的时候了解过这个制度,衙门从商户那里收的银子不用上交朝廷,直接做为捕快等公务人员的工资,但同时朝廷设立了民间组织商会,说是民间组织,但事实上各郡县的商会都是由皇室中人管理的,听人说,京城商会的会长是王爷,当今圣上的亲弟弟,所以商会是跟朝廷息息相关的,不过并不参与任何政事,商会唯一一个跟政事有关系的事情,就是代表商人监督各地衙门征收衙门的管理税。屠欣觉得这很有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衙门的人为了银子向商户过度索要银子。
    至少他们县,至今还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屠大纲刚开铺子的时候,每月征收的是四百钱,现在涨到半两银子,不过这是商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屠欣觉得这很正常。
    衙门中有专门负责这项事务的人员,都是专门考明经科的读书人,像他们这种县级的,起码是明算科的秀才,童生是不行的。
    “我打算支一个摊子,卖饭食。”屠欣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