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前后也就七八分钟的时间,又照旧上课去了。
    当天回来,范云清上厕所的时候特意留意了一下砖摞子,并没有异样。她放心了,跟往常一样该干什么干什么。
    过了几天,职工大学发通知了,说叫大家调整一下时间,希望在职工大学上学的同志,能利用晚上下班的时间去学校帮着植树种花。
    林晓星觉得莫名其妙:“我妈也是,怎么想起一出是一出。都快入冬了,还植什么树,种什么花啊!”
    苏瑾就道:“这你就不懂了。你这种‘只有春天才能植树’的观念一定得改变!我跟你说,其实冬天也比较适合种树,因为‘冬长根’。一般来说,温度在0c~20c之间都是植树的黄金时节。春天呢,因为受气温影响,水分、养分容易流失,适宜植树时间较短。而在冬季植树,气温下降,树木的地上部分已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根系受损程度较小,水分、养分等流失也较少,特别是已经过了落叶期的树木恢复很快,进行移植对树的损伤可以降到最低,相对来看,深秋初冬适宜植树的时间稍微长些。这一点上,咱妈就比你懂!这叫科学,不懂就不要随便质疑!”
    林雨桐却知道,范云清这是着急把那东西给转移了。
    没错,她就是那么想的。
    不等大家过来植树,范云清就先动了:“树坑太深,我挖不了。这些花还是我亲自来种,打小我就爱种花……”
    拿着铁锹挖了一溜的浅槽子,就去上厕所去了。
    她摸了摸肚子,现在不转移也不行啊。等过段时间肚子更大了,想动也动不了了。
    好容易站上去,结果就变了脸色。
    东西不见了,只留下一个纸包。里面裹着两根金条。
    她面色不变的将东西拿出来塞到裤兜里,然后下来该干什么干什么。
    手上挖着树坑,脑子里却转个不停。
    到底是谁拿了那东西?
    当然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对方是怎么知道自己把东西藏在这个地方的?
    最坏的情况就是对方看见了。如果对方看见自己藏东西,那么那天晚上的事,是不是他也看见了?
    如果是这样,那么自己这些天所做的一切,在对方的眼里就如同跳梁小丑。他知道自己的一切,自己的每一个动作他都看在眼里。可糟糕的是,自己并不清楚这个人是谁。
    如果不那么悲观的想,只把这个当成一个偶然。就是偶然有个人站上去了然后看见了稻草包然后不小心发现了里面的东西。
    可是,很快的,她就否定了这种可能。
    第一,如果是不小心站上去的,那砖头上一定会留下痕迹。砖上没痕迹,这只能说明,自己设下的小机关,人家看在眼里,巧妙的避开了。
    第二,如果是不小心发现了自己藏的东西,那应该全都拿走才对,为什么要留下两根?这不合情理。
    基于这两点,范云清判断,这人不是偶然。
    情况只能是最坏的一种。
    自己做的事,真被人给撞破了。
    可是,她此刻却并不慌!
    为什么?
    因为她明白了对方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个人在警告自己,说:看!你做的事我全都知道。所以,不要再干耍花样的事,我会时时刻刻的盯着你。你胆敢再这么做,我就把你的老底给揭出来。
    而留下那两根金条,是警告,但未尝不是同情。对方知道自己即将带着两个孩子生活,怕有周转不开的时候,这东西,是留给自己和孩子救命用的。
    这恰恰也说明,此人对自己没有太过更恶的心思。他不会跑去揭发自己!
    但这有个前提,就是自己不能伤害这个人的利益。
    可自己连此人是谁都不知道,怎么能保证不伤害他的利益。
    除非自己从此以后做一个好人!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好人。
    想明白了了这一点,她扔了手里的铁锹,越发的好奇这人是谁了。
    可是,连什么时候丢的都不知道,更无从查起。
    进出的学生,都是不能带包的。笔记本不能带出学校,这是人家苏国专家定下的规矩。因此他们都是空手来空手回的,要是带了东西,在门口就会被拦下的。
    这也就是她为什么敢把东西那么放着的原因。
    可就是这么着,东西还是丢了。
    只能说明,此人的手段比自己不知道要高出多少。
    对于她来说,似乎没有别的路可以选择。
    那么,就做个好人吧!自己本来就是好人!
    她这么跟自己说着,就赶紧先把那两根金条偷偷的埋了。
    林雨桐在家跟四爷把事情说了:“……我不要她的金条,等以后找机会还给她……我又不是稀罕她的东西。就是防着她使坏。叫人防不胜防!她那么聪明一个人,肯定知道我是什么意思。以后但凡动点歪心思,她就得胆颤心惊,她知道,背后一直有双眼睛盯着她呢。那是一双替她藏着秘密的眼睛……”
    这边话还没说完呢,丹阳的声音传进来了:“爸妈,你们说什么呢?还不出来!我的作业都写完了,快来看看,我怎么瞧着我这字写的这么别扭呢。”
    四爷拍了林雨桐一下,就应着他闺女:“来了!爸来了。”
    林雨桐就笑:如今开始推行简化字了。孩子上了快一年学了,学的都是繁体字。如今突然要用简化字了,然后就瞧着别扭了。看哪个字,都像是错别字。
    果然,就听丹阳跟她爸说呢:“……你看看,这怎么感觉都像是缺胳膊少腿呢……”
    “腿儿……腿儿……”朝阳指着自己的腿,叫嚷着叫他爸看,告诉他爸,那两条小胖柱子他知道那是‘腿儿’。
    这是最近跟老太太玩‘指鼻子眼睛’这个游戏的后遗症。一说人体器官,他就手舞足蹈的要指一番的。
    把丹阳烦的不行:“一边玩去!别过来吵我!”
    四爷一把把朝阳兜过来抱着,然后才腾出手拿丹阳的作业看,这孩子写的字是别扭:写出来的字吧,比繁体字少了一些笔画,但是比简体字呢,又多了一些笔画。属于那种进化不完全的类型。
    他就说:“以前学的,你先别管。以后写的多了,自然就订正过来了。你只把新学的这些先记准了。别老对着繁简不停的比较了。有时候哪怕是正确的,你越是盯着它看,就越觉得不像。”
    哦!
    是这样啊!
    她任命的又翻开作业本:“我重写吧。”
    朝阳跟着说:“……写……写……”
    四爷应和的‘嗯嗯’两声,然后一个不防备,这小子猛地伸出手,拽着她姐手里的笔上端一拉……
    完了!好好的一页纸被划出一条凌厉的线,不能用了!
    丹阳憋气,再憋气,然后放开嗓子喊了一声:“妈——你到底管不管他——”
    林雨桐揉了揉耳朵:这孩子,你爸在外面呢,你干嘛你叫你爸管?老是喊我揍你弟弟,坏人都叫我做了!
    她任命的出去,朝阳一脸无辜的看妈妈,然后两只小胖手一摊:“写……我……写……”
    哦!这是说,他都说他自己要写的,爸爸也‘嗯嗯’的表示答应了。
    然后写坏了,不能怪我!
    这不是我的错!
    两口子不由的失笑:看把这小子能的!
    第1222章 已经替换(34)三合一
    不知道是不是保暖的程度不够,这两年的冬天格外的冷。
    这倒也不是林雨桐的错觉,是真冷。去年冬天的时候,南边气温达到了零下十多度,甚至洞庭湖结冰期达到了大半个月。受灾的情况,除了抱纸上不怎么清楚的黑白照片,也没有直观的见过。
    但要是在北方,零下的十多度,在没有暖气和炉子的屋子里呆着,想想那滋味,可真不怎么好受。
    因着去年的冷给了人深刻的印象,所以今年刚一入冬,就都急着拿自家的棉花票,把棉花买回来,给孩子置办冬衣。
    但穿新衣的一般都是家里的老大。老二就不用了,老二穿老大穿小的那些就行。
    隔壁桂兰家的那小草,小姑娘家家的,穿的就跟小子似的,都是穿的狗子不能穿的。狗子一个小子,整天的淘气,衣服磨的早不像个样子了。桂兰也不去管,破了只给缝缝补补,又给小草套上。
    要说起楼里的孩子,就数小草懂事。家里的活,扫地擦桌子早早就会干了。别看人家孩子小,如今更是开始学着做饭了。
    以前,桂兰在食堂干活,每天他们都是赶在下班之前把饭菜做好摆好,等着大家下班过来吃饭。她属于切菜的那一拨,打饭这种好差事是轮不大她身上的。所以,哪怕是在食堂干活,她也会按时回来做饭。
    现在不一样了,小草能凑活着把生的做成熟的了。她就留在食堂了。
    把饭菜卖完之后,盆里剩下的菜汤子啥的,都是好东西。这东西只要不往回带,在厨房里尝尝咸淡还是行的。桂兰留在厨房不回家,就是为了最后吃这些菜汤子的。这不是无形中就把家里的蔬菜省下一份吗?
    于是林雨桐就看小草吃力的切菜,把白菜随便剁一剁就往锅里一放,然后加上水,加上盐,就这么开始煮了。煮熟了把她妈提前蒸好的窝窝头红薯拿出来,也不用热,就这么端进去,然后就算是开饭了。
    苗大嫂叹气,低声跟林雨桐说:“桂兰也太省了。孩子还能凑活,可这叫干了半天重活的宝柱怎么吃饭?”
    这话也不对!
    宝柱是抡大锤的,正儿八经的靠的是力气,不能好好吃饭肯定不行。但孩子也不能凑活,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呢。
    当然了,苗大嫂的这种认识,是主流思想。家里的主要劳力,一定得叫吃饱吃好,别的人凑活凑活就行。
    苏瑾在一边就说,“先不管吃的好不好,但这大冷天的叫孩子吃冷馒头冷红薯,是不成的。”他一边说着,一边给他家援华煎鸡蛋,“我家这个被惯得,没好吃的都不吃饭。这两天有点咳嗽,更娇气了。”
    说起咳嗽,苗大嫂也说:“是不是寒流来了,我家铁蛋也咳嗽着呢。”
    才想说自家孩子不咳嗽,却没想到。过了小半周的时间,这天晚上从职工大学上课回来,就听到丹阳咳嗽,接着连朝阳也咳嗽了几声,睡的也不踏实。
    林雨桐跟四爷赶紧就进门,“一直都很小心,怎么就咳嗽了。”
    老太太抱着朝阳,见这两口子回来了就说:“给丹阳倒一口热水给压一压。”
    四爷去倒水了,林雨桐接过朝阳,在孩子身上摁了摁,当时就止住咳嗽了。这才把孩子递给老太太,丹阳的热水还没喝到嘴里呢,她妈搁在背后摁了十几下,她就没咳嗽的意思了:“这么神奇?”
    林雨桐推脱,也是跟老太太解释:“从一本医术上看的法子。”又问丹阳,“是不是在外面胡乱吃东西了?”
    丹阳摇头,困的往被窝里缩:“大概是小草给我传染上了,她咳的特别厉害……”
    那就先不要一块玩了。相互传染的这是!
    两口子睡下也睡不踏实,隔一会子就得起来去瞧瞧孩子。得有十一点吧,林雨桐起来看丹阳,见这丫头睡的沉,诊了脉没啥事了,她悄悄的从小隔间里退出来才说这下能睡踏实了,谁知道就听见外面有一些轻微的响动。林雨桐披着衣服把门开了一条缝隙往外看,见是苗大嫂起来在灶前忙活呢。
    “这是干啥?”林雨桐拉开门不免问了一声,可不等苗大嫂回答,苗家的门缝里就传来铁蛋的咳嗽声。
    苗大嫂朝张家指了指,“他家孩子给传染的。以后啊,再不叫几个孩子一块玩了。他家的孩子是铁打的,咱家的可不是。”她拿着葱根叫林雨桐看,“葱根萝卜生姜,熬一熬给孩子喝。丹阳怎么样啊?还咳吗?我多加一碗水,叫几个孩子都喝点?”
    “都好点了。”林雨桐就说:“我给摁了摁瞧着这会子睡安稳了。铁蛋呢?我先给按一按?”
    按?
    还以为是啥偏方呢。家里有老人的人家,总有些急办法。
    苗大嫂就说,“成!他爸值班,不在家。没事,你直接进去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