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正在犹豫要不要叫下人来帮自己时,倏然间旁边忽然伸出了只手,在他头顶上方折下了那株梅花,然后递给他,
    殷怀视线落在那只手,骨节分明,虎口处略微有些薄茧,一看就是常年练武的老手。
    皇上怎么起的这么早,莫非是我府里的下人伺候不周?
    听到这熟悉的漫不经心嗓音,殷怀下意识的蹙眉,一转头,对上来人漆黑不见底的双眼。
    果然是殷誉北。
    第9章 9
    他有些不自在的移开视线,接过他手中的红梅。
    伺候的还行吧。殷怀决定还是给他几分面子。
    听到这话殷誉北没有说什么,只是挡了挡遮在眼前的红梅,动作略微有些粗暴。
    气氛又安静了下来。
    半晌,殷怀才开口打破了寂静,率先问:誉王起得也早。
    殷誉北漫不经心道:习惯罢了。
    他操练的场地离这不远,走梅林这一条捷径半盏茶的功夫就能到。
    殷怀这才注意到他手中似握着什么玩意,通体玄黑,一看便是被精铁打造所铸,在月光下溢出幽幽寒光,锋利无比。
    殷誉北注意到他好奇的视线,伸出手好让他看的更清楚,不过是柄弯刀,北戎人的玩意儿,在马上对战不易脱手。
    殷怀收回视线,又嗯了一声。
    昨晚上朕一宿没睡好,左右没什么睡意,索性出来走走,誉王这园子景色甚好。
    殷誉北闻言转过头,视线落在他的身上。
    殷怀被他看得莫名其妙,问:怎么了?
    殷誉北垂下眼,语气听起来没有什么异样,没什么,只是有些意外。
    殷怀看着他,他的视线又淡淡落在园子里开的正艳的红梅上,虽然他面上没什么表情,但是在红梅映衬下,他眉宇之间的冷淡戾气仿佛也被冲淡了许多。
    他也没出声,静静伫立在雪地中,天与地连成一色,只有些许红梅点缀,
    此时天边已露鱼肚白,府邸里的下人也开始在府里走动了起来,皆行色匆匆。
    殷怀在这时听到了自己就寝的厢房里传来一声尖叫。
    身子不由抖了一抖,心知肯定是平喜醒来见他不在,于是又和殷誉北敷衍了几句,便转身离开。
    殷誉北嘴角扯出玩味的弧度,眼睛一瞬不瞬的注视着他离去的身影。
    他觉得小皇帝有哪里变得不一样了。
    半晌,等到那方人影逐渐消失不见,他才淡淡的收回视线,转身走开。
    平喜寻不到殷怀,正急的火急火燎,便见到殷怀披着大氅从屋外走进,连忙上前,忙不迭道:陛下你去哪了?方才奴才醒来见你不在,吓得要死。
    殷怀抖了抖大氅上的雪粒子,递给一旁的下人,我听到了,下次你可以叫小点声。
    殿下这可不是小事,奴才是真的快被吓死了。平喜见四下无人,故意压低嗓子神秘兮兮道:奴才听说这王府里闹鬼。
    殷怀心提起来了,鬼?
    对,这王府里的下人嘴紧得很,但是奴才是谁,想听什么听不到。平喜先是照例将自己夸赞了一番,然后才娓娓道来。
    原来这个府在赐给殷誉北之前是前朝某个被抄家的贪官的宅邸,全家适龄男子尽被斩首,甚至听说后来还有流落风尘的女眷在此上吊自尽,实在谈不上什么吉利,说是凶宅都不为过。
    原主将这个宅邸赐给他,可以看出确实不怎么待见他。
    而且奴才听说那先王爷和先王妃,还有那几位公子小姐,都没有入土安葬,不能往生转世,怨气不知得多大,再加之是凶宅
    不知是不是错觉,殷怀总觉得自己每次一觉醒来,脑海里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就多清晰一分。
    比如殷誉北,他原本只知道他是先王爷膝下的第四子,上面有三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不足八岁的幼妹。
    现在脑海里又多了一些关于他的事情。
    而且奴才听府里的老人说,这誉王啊原本不是这样的性子。
    殷怀来了几分兴趣,想看看能不能和自己的记忆对得上。
    你说来听听。
    听说誉王小的时候比较安静,他年纪小,兄长们都比较宠他,他也没有养成纨绔的性子,性子纯善。
    殷誉北虽然年纪尚小,但是却是最像老王爷的一个。
    从小就展露头角,天资卓越,饱读兵书,在行军布阵上颇有天赋。
    老王爷亲自将他带到身边言传身教,对他寄予厚望。
    殷怀咂咂舌,确实和他知道的相差无几,于是感慨了几声世事无常。
    殿下,你说会不会是有可能誉王已经死了平喜目光灼灼,越想越觉得可能,就是有什么煞星钻进了他的壳子里,否则怎么会性情大变。
    殷怀对上他热切渴望认同的视线,觉得膝盖上中了一枪。
    平喜还想再说,殷怀连忙叫他打住,从誉王府回了皇宫后,便被告知让去慈宁宫一趟,太后娘娘有事要找他商讨。
    走廊上迎面撞见两位年轻女子,为首的那个身着月白薄纱百褶罗裙,发鬟间斜插了支翡翠步摇,清丽淡雅又不失贵气,
    正是那位长善郡主。
    而她身旁跟着的似也是为官家世女,五官艳丽夺目,水芙色罗裙上描着金丝,不知道是哪位大臣的女儿。
    见过皇上。
    二位也都瞧见了殷怀,微微侧身避让开来,屈膝福了福身子。
    殷怀颔首,回了声郡主行色匆匆,可是有什么事?
    长善微怔,而后嫣然一笑,是送方妹妹出宫。
    殷怀看她神态落落大方,不像是对自己有意的模样,想必此时还没有喜欢上自己,便也就放下了心来。
    他可不想扯入什么狗血三角恋中,然后落得被凌迟而死的下场。
    原著里殷誉北是逼着长善眼睁睁的看着原主被活剐而死的。
    这位就是?殷怀视线落在了她身旁人的脸上。
    这位是方太尉之女,方映荷。
    方映荷面色僵硬,不敢对视他的眼,想必也是听说了那个传闻,脚下不动声色的往长善身后挪动,那眼神活像他是个见了美人就要绑进宫的色鬼。
    殷怀眯了眯眼,朝她投去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然后她的脸色就一阵青一阵白。
    芳名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殷怀努力笑得一看就不是好人。
    这下方映荷的脸色彻底白了。
    念着慈宁宫里太后还在等他,殷怀又随意说了几句后便迈步走开。
    姐姐怎么办?方映荷的脸色煞白,原本艳丽的五官也黯淡了几分。
    什么怎么办?长善不解。
    陛下他
    映荷。长善开口打断他的话,你要明白,殿下是天子,做什么都只能是对的,别人并没有忤逆的权利,也不能有。
    可姐姐你知道的。方映荷屏退了跟着的宫人,拉着长善走入了一间无人的暖阁,我喜欢的并非陛下。
    她又看了看四周,确认没人,再接着继续道:也并非柳相
    长善皱眉,明显不赞同她的话。
    方映荷咬了咬唇,我知道你要说我疯了,可是我从来没如此清醒过,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从来都没有人问过我愿不愿意。
    就是他出身低贱又如何,可是他待我很好,承诺过会一辈子对我好。
    我明白柳相大人很好,我见过他,我从未见过如此温柔的人,如果我先遇见他,那我肯定会动心,可是我和他注定没有缘分。
    姐姐,我们从小一起长大,后来你入了宫也没有忘了我,我明白你是为了我好,不愿让我同他一起,就算你们都说他万分不好,可我早已认定了他,就算是我也不能改变自己的心意。
    听到最后一番话,长善神情似被触动,叹了口气,映荷,你可知你任性的后果是什么。
    方映荷目光躲闪,不敢回答。
    我家没有什么姐妹的她的言外之意就是自己反悔婚约不会耽误她们的亲事。
    你家是没有,可是你的族人有。
    方映荷不敢对视她,低声道:就让我任性这一回一回就够了。
    长善无奈,柳相大人此刻想必正在太后那,等他出来后你自己同他说罢,想必他也不会为难你。
    方映荷又面露犹豫,似是羞于面对柳泽。
    也不一定非要当面说。
    这是你最后的机会。长善提醒道。
    身上有婚约的男女成亲前不能见面,这次入宫还是借着探望长善的由头,恰巧柳相也在宫内,如果这次不当面说清楚,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另一边殷怀刚到慈安宫,就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柳泽正在垂眼喝茶,他青色衣襟上绣着精致的雪白云纹,眉眼温润如玉,如同皎皎明月,又如山间青竹,掩不住的清贵气质。
    见殷怀来了,他也起身朝他行了礼,臣参见皇上。
    爱卿请坐。
    殷怀十分关切的拦住他的举动,甚至还伸手拍了拍他的手。
    不必多礼。他说完后朝柳泽笑得意味深长,朕方才瞧见方太尉的女儿了。
    柳泽抬眼望了望他,含笑不语。
    殷怀像是没有察觉到,自顾自地说:真人倒是比传闻中还漂亮几分。
    柳泽的视线在他脸上转了几圈,唇角笑意多了几分,温声道:殿下谬赞了。
    殷怀不明白他看自己是干什么,心里犯嘀咕。
    第10章 10
    没有想太多,殷怀又装作酸溜溜的拍了拍他的手:柳相好福气啊。
    这回柳泽的视线是确确实实落在他手上了,被人忽然触碰,他也不恼,颇好脾气的笑了笑,像是在纵容顽劣的孩童一般。
    殷怀又开始拉着他的手爱卿长爱卿短的开始长篇大论,正说到兴起时,便有宫人告知殷太后来了。
    殷太后一来也没有寒暄,直接问明了来意。
    柳爱卿此番入宫所为何事啊?
    臣无意扰太后与殿下清闲,只是为了明镜台祭天一事。
    殷怀心下狐疑,国师为何不亲自前来,还是有什么规矩。
    他只知道祭天大典追溯于古殷人拜月之礼,相传有邪祟作乱,民不聊生。
    当时的国师召集了天下有异能之才之人,归于明镜台,再之后举办祭天大典,拜神通神,由此邪祟才得以平息,久而久之这个风俗便流传了下来。
    大典前夕需由一国之君摆驾明镜台,在那里沐浴净斋三日,而后由国师亲自点绛,意为去秽。
    现任国师释无机此人是几方势力暗中争取的一大助力,他无心皇位,心中只有神佛。
    而大殷朝百姓个个虔诚拜神,说句不中听的话,可能比对他这个皇帝还尊敬。
    柳泽顿了顿,继续道:且西南大旱,虽开仓赈粮,广修水利有所缓解,可今年到底不同往日,百姓民心涣散,积怨已久,祭天大典当天,还望皇上振奋民心。
    殷怀知晓柳泽虽有染指帝位之心的,对小皇帝本人的各种作死也是置之不理的放任态度。
    可他和摄政王之间虽然目前暗潮汹涌,但是却还是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之中。
    若是在这个节骨眼上逆反了民心,引起了百姓暴动起义,时机尚未成熟,到时局面不好控制。
    朕自然知晓。殷怀端坐上方,目光在他脸上扫过。
    察觉到殷怀视线频频落在自己身上,柳泽回望过去,面带微笑。
    殷怀和他视线触上,便立马扭过头去,装作认真的听着殷太后讲话。
    他之所以频频看向柳泽,是因为他忽然意识到了一件事。
    虽然他不能确定自己的身世,但是他可以从柳泽身上确认。
    因为相传殷朝皇室之人的血不会相融于其他人,所以他也想和柳泽试一试。
    看看两人有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如果有的话,那自己这个皇帝还算名正言顺。
    他忍不住又瞅了几眼柳泽,不过话说回来,他和柳泽好像确实不怎么长得像。
    几人又说了一会话,离开慈宁宫后,殷太后闭上眼,身旁的宫女小心翼翼的替她捏肩捶背。
    怀儿身旁那个小太监是叫平喜是吧?
    跟前伺候她的嬷嬷低声应了声是,应该是自小跟在皇上身边长大的。
    人看着是机灵,不过不太稳重,还是指个年长的在他跟前伺候为好。
    嬷嬷知晓她的意思,明白她是想在皇上身上再插个眼线,心里暗叹一声何必呢。
    皇上早已被养废了,没有什么大的能耐,逃脱不了她的掌控,看来殷太后还是不相信皇上。
    可皇上喜欢,奴婢晓得太后娘娘是为了皇上好,可是皇上不一定会这么觉得,为了个奴才,要是娘娘与皇上母子间生出了什么嫌隙可不好。
    殷太后闻言细眉微蹙,最后还是依着她话里的意思,恹恹道:那罢了吧。
    到底母子情分一场,反正他也活不久了。
    距离祭天大典只有短短几日,按照规矩殷怀需要在这个时节移驾明镜台,沐浴戒斋三日,然后由国师点绛去秽。
    明镜台筑于无相神山之上,云雾缭绕,鹤唳不绝,常年隐于薄雾之中。
    出了皇宫,一路西行。
    直至夜色渐深,一行人才来到了无相山下。
    殷怀下了轿撵,便有太监跪伏在地上,他脚尖轻轻一转,便稳稳的踩在了他的背上。
    眼前石阶绵延不绝,一直看不到尽头。
    两侧有白袍银面的神侍垂眼静立,殷怀望着石阶之上,心中知晓尽头应就是明镜台。
    圣上,请跟我走。有一掌灯神侍微微垂眼,轻声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