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第181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郑氏依依不舍的看着她怀里的孩子。
    小钱氏就笑着应了一声,拉了郑氏走了,“一会儿满宝肯定要补觉的,到时候我们在一旁给她看着孩子,先去吃饱才有力气。”
    郑氏觉得她说的有道理,这才和小钱氏去用早午饭。
    周满和白善看了一下孩子,果然觉得困了,见孩子也睡得香,便把他放在身侧,她也躺下睡觉,见白善眼底有些泛青,便道:“你也去睡一下吧,昨晚都没怎么睡呢。”
    “嗯,你先睡,我再看一会儿她。”
    周满沾着枕头便昏昏欲睡起来,她昨晚到现在又累又困,还痛,现在身体放松下来,没多大会儿便沉沉睡了过去。
    白善坐在床边看着这一大一小,脸上忍不住笑开来,一脸的温柔。
    他伸手用指腹摸了摸孩子的脸颊,发现软软滑滑的,比他吃过的最嫩的豆腐脑都嫩。
    这一下,白善觉得他给她取的名字似乎没那么好了。
    所以等周满被孩子吵醒,她赶忙爬起来喂孩子吃奶时,白善就在帐子外坐着一脸严肃的和她道:“我想好了,孩子的名字要改。”
    周满都顾不得羞涩,微微扯开了一角帐子,“啊”了一声问:“改成什么?”
    “改成景行,白景行!”
    周满眨眨眼,歪着脑袋看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白善咧嘴笑,“对!”
    周满只扭捏了一下便高兴的道:“我是没有什么意见的啦,就怕先生觉得我们过于自满了。”
    白善挥手道:“也不差这一件了,我们的女儿长得这么好,将来不论是智慧还是德行肯定都是上上之姿,配一个好名字怎么了?”
    白善隔着一面帐子温柔的看着襁褓里的女儿,轻声道:“也好让她将来知道,我们对她的期许。”
    白二郎也是一早就给儿子取好名字的,他一出生,确定真是男孩后,他就喜提名字一枚。
    不过他只是记下来,还得给他取个小名压着,大名得等大一些再上谱用,至少得周岁。
    因为有周满在,所以两家早早的就知道孩子的性别了,取名字也是照着性别来的。
    白二郎翻了好多书,又和明达商量了好久,最后从一堆名字里取了“若瑜”两个字。
    像美玉一样,寓意比他爹给他取的“诚”还好美好呢。
    他还抱着儿子嘿嘿笑着叮嘱,“儿子,你可比你堂妹早出生两个时辰,以后你就是哥哥了,可一定要比她聪明,将来就是拜同一个老师,你要让当师兄,知道吗?”
    明达:“……你在教孩子什么呀?”
    “我在教他人生中的大道理。”白二郎小心翼翼的将吃饱喝足的儿子抱过去,问嬷嬷,“可以了吗,这样是不是就不会打嗝回奶了?”
    “是,”嬷嬷笑得眼睛都弯了,让开身子道:“驸马爷,孩子睡熟了就放下来吧,别抱习惯了,不然将来娇气。”
    白二郎就照着嬷嬷的指导小心翼翼的把孩子放在了小床上,长出一口气,“他太软了,太可怕了。”
    正说着话,去县衙那边送东西的宫女过来回话,“周大人已醒了,身体康健,刚刚醒来也喂了奶,此时大家正围着孩子看呢。”
    又道:“白大人给女公子取了名字,讳景行,小名叫大姐儿,让我们以后都先叫小名儿呢。”
    白二郎一呆,“怎么改名字了?他们之前取的不是这个呀?”
    明达就笑道:“这个名字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德如高山人景仰,德如大道人遵循,我等皆为凡人,然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看来大姐儿生的极好,白善和满宝必定是不想委屈了她,所以才改的名字。”
    宫女立即笑道:“可不是,公主没看见,那孩子长得可好看了,虽然才出生没多久,但脸白白的,奴婢看过这么多孩子,她是才出生就长得这么好看的小娘子了。”
    白二郎听得好奇起来,也想过去看,“真的?”
    第3132章 想去青州
    “真的,”宫女没忍住,“比我们的小公子还要白呢。”
    按说早出生的孩子更白才对,毕竟要褪红皱。
    白二郎就没忍住,跑去县衙后院看。
    殷或也在,看到他来便笑道:“正要去找你呢,我得了一块玉,还不错,我让人切出来,到时候做成两块玉佩给孩子压衣服用?就当是我给他们的满月礼了。”
    两个孩子太巧了,虽然一个是凌晨出生,一个是太阳高起后出生的,中间就相差两个时辰,但他们的确是同一天出生的。
    洗三同一日,自然满月也在同一天了。
    北海县热闹起来,洗三和满月,客人们先去了公主府邸,转身又要来县衙后院。
    不过明达和白二郎洗三和满月请的人都不多,除了白善和殷或,也就三四个在这儿比较熟悉的人。
    很多人都是没有帖子,只往府上送礼的,大部分白二郎都叫人退回去了,只留下了一些不太贵重的礼物。
    白善因为是县令,周满又是署令,所以来的人格外的多。
    不过他们都在前院,周满不愿意让太多人凑在一起看孩子,所以没怎么在后院见客人。
    至于孩子,她都没有抱出去,以怕孩子受寒为借口推掉了。
    白二郎跑过来凑热闹,摸了一把豆子一边吃一边问她,“干嘛不抱孩子出去看看?”
    “来的人太多了,还有人从青州莱州过来,身上不定带着外邪,此时孩子娇弱,还是少出门为好。”而且女眷身上还有脂粉味儿,人多的时候她闻着都呛鼻,更不要说孩子了。
    白二郎一想也是。
    和热闹的前院相比,后院这里就有些安静了,周满将孩子放在摇篮上,一只脚踩着轻轻地晃动,把抽屉里的资料拿出来看。
    白二郎吃完了手里的豆子,拍拍手起身,“我要回去看我儿子了,你有没有什么话和明达说?”
    周满头也不抬的道:“替我和她问好。”
    虽然她在做月子,但周满并不是完全不出门的,洗三结束她就去了一趟公主的府邸,和明达沟通了一下产后修复的事,趁着这会儿休息,有时间,孩子也不是很缠人的时候俩人正在积极的瘦身修复。
    过后她每隔两三天就会去看一下明达,平时则是让宫女丫鬟们传话,所以彼此一点儿也不想念。
    白二郎挥挥手正要走,瞥见她手上的东西很多字,便好奇的探头去看,“这是什么?”
    他扫了一眼,发现没懂。
    周满道:“我找来治疗阳虚心衰的医书,你又看不懂,不必凑热闹了。”
    白二郎果然不看了,问道:“是给石大爷的儿子看的?”
    周满颔首,“我寄回去的药方子和针法他们应该收到了,就不知效果会如何。”
    她叹息道:“病人太远了,我也没亲自检查过,对于用药和用针都要谨慎一些。”
    白二郎挠了挠脑袋,干脆道:“那让石大爷把孩子送过来呗。”
    周满:“这可是出远门,从罗江县到青州,太远了,也危险,一来不知他们家是否愿意过来;二来,也不能保证他们一路安全的。”
    此时,罗江县的人的确收到了周满的信,甚至早几天便用上了药方和针方。
    周满是生产三天之后,家里要给京城报信,明达也要给宫里去信,她便干脆把药方和针方给写下来一并寄出去了。
    信到了京城,周大郎便让人送信回去,顺便给已经回去的周四郎报信,周满平安产女的消息。
    郑掌柜收到信后便和药铺里的大夫商量了一下药方和针法,最后试了一下,别说,效果比他之前的方子好多了。
    而且花费也要少很多,用的珍贵药材要少很多。
    石小郎吃了几天药,又隔天扎一次针,现在已经能下地行走了。
    但郑掌柜摸过脉,虽略有好转,但想要治愈光靠这药方和针方还是不够的,恐怕也得长期服药和扎针,并不比之前好多少去。
    他就叹气道:“要是周太医在这里就好了,她亲自问诊开方,效果肯定要更好的,说不定还真有解决之法呢。”
    石大娘子眼睛亮了一下又黯淡下来,抹了抹眼角的泪水道:“听说周神医是在很远的地方当官,又才生了孩子,肯定是不会回乡的。”
    石大爷垂眸想了一下,抬起头来道:“那我们就去找她。”
    “啥?”石大娘子心剧烈的跳起来,有点儿害怕,更多的是紧张,“不,不好吧,青州在哪儿呀?听周大人说很远很远的。”
    石大爷胆子从来就不小,因此拿定了主意,直接就扭头问郑掌柜,“小郎的身子能出远门吗?”
    郑掌柜迟疑了一下后道:“注意一些还是可以的,去找周太医也好,她就算没有办法治愈这病,也会比这样拖着更好,说不定能让小郎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他道:“京城有一位殷大人的爱子,听说从小体弱,被太医院里的太医断定活不过及冠,但周太医治过后,就算他现在还有些体弱的毛病,却能活着,且看着跟常人差不离。”
    医术好坏是有很大差别的。
    郑掌柜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儿,医术不好的大夫,拿着人参也吊不住人的命;而医术好的大夫,拿着一把泥土都有可能把人救回来。
    所以他一直觉得,碰上医术好的大夫,一切都有可能。
    有郑掌柜这句话,石大爷更有信心,但石大娘子却很害怕,犹豫不决道:“万一小郎受不住旅途劳顿怎么办?而且太远了,我们人生地不熟的……”
    一直坐在凳子上沉默晒太阳的石小郎突然道:“娘,我们去。”
    “这……”
    石大爷已经大手一挥道:“就这么定下了,你去收拾一下行李,我去找人。”
    石大爷去找周立重,通过他见到了到处收茶叶的周四郎。
    “去青州?”周四郎摸了摸下巴,想起周立君最近撺掇他去青州的话,主要是她想去看看青州的那个海港。
    去草原的商队,现在三子他们已经走熟,其实他可以试着放手让他们独当一面了。
    周四郎转了转眼珠子,问石大爷,“要是去青州我们总不能空手去,那地方近海,你说我们应该拿点儿什么东西过去?”
    第3133章 远门
    石大爷愣了一下后道:“我们蜀地的布料,特别是蜀锦,不论在何处都会不愁卖不出去。”
    他当年因为赌得太狠,打算洗心革面做人出去跑商,最先做的就是布料生意,一年一趟,只要能平安回来便是赚了。
    “那最次也得是细布吧?”
    “那当然,”石大爷道:“越好的布料在外头越珍贵,也更之前,你卖一批普通的布料和细布才多少钱?但要是卖绸缎锦绫,一匹的价格就抵得上你一车的细布了。”
    只不过成本价也很高就是了。
    周四郎就叹息道:“苦于没有门路啊。”钱他现在还是有一些的,虽然他带回来的钱不多,但这边还有二哥和三哥呢,先挪用他们的私款,到了京城再从公中拿出来还给他们就是。
    石大爷立即道:“我有门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