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第150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在当事人们出离了愤怒,打算暴力抗法的时候,郑家一文钱不要的把土地给还了回去,并且上了请罪认错的折子,表示这块土地是家族中的一个管事买的,当时买的时候说是土地廉价,却不知其中另有隐情,郑氏无意之中竟为大晋做了不好的示范,实在是愧疚吧啦吧啦。
    反正那十顷的地给送回了岐州刺史府名下。
    然后皇帝徇私,直接将这一块地拨给了职田紧缺的户部。
    魏知等大臣睁只眼闭只眼只作不知。
    其他各家看见,一时迟疑起来,然后刑部联合地方县衙的人抬着铜钱上门要赎买田地……
    有的人家默默地将地交了出去,但也有的人家直接闭门不见,说是不在家。
    这个时期很敏感,春耕已经结束,地里的庄稼已经长定,麦子转黄,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收了,此时赎买土地,便是底下的佃户也不同意呀。
    即便朝廷已经明言,这一年的土地收成依旧是属于他们的,朝廷只先赎买,秋后才会正式接手,但佃户们还是被鼓动的鼓噪起来。
    明天见
    第2596章 剖心析肝
    皇帝将手中的折子丢下,冷哼了一声。
    其他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沉思,太子提议道:“父皇,不如让禁军过去走一趟。”
    皇帝就瞥了他一眼道:“只不过是些佃户闹事而已,何至于需要禁军过去?”
    太子:……闹事的是佃户吗?分明是那些地方大族。
    不过他也就在心里腹诽,没有说出口。
    魏知也不想用太激进的手段,用禁军速度倒是快,但同样后患无穷,其他地方大族看见了,只怕对朝廷也会戒备敌视起来。
    此时不宜激化矛盾。
    因此他提议道:“陛下,不如挑选一些官员去岐州巡视安抚。”
    皇帝连连点头,他也是这意思,于是目光扫下去,问道:“诸位可有好的人选?”
    殷礼目光一闪,出列道:“陛下,臣觉得可派唐鹤过去,若果然有地方大族在鼓动佃农们闹事,他应当能查出,也可借此将他们绳之以法。”
    没有证据,他们不好动手,但如果有证据就不一样了。
    但事儿不是很大,让朝中的几位大臣出面是不可能的,倒是可以从年青官员中好好的挑一挑。
    殷礼就觉得唐鹤不错。
    老唐大人眉眼跳了跳,没说话,皇帝也不问他的意见,而是转头问魏知,“魏卿以为呢?”
    魏知行了行了后道:“可。”
    殷礼便满意了,于是问道:“陛下以为谁能接任长安县县令之职?”
    皇帝敲了敲桌子,沉思起来,要做长安县的县令,首先出身不能低,不然压不住这满朝文武,勋贵世家;其次脾气不能软,不然是个墙头草,他的长安岂不成了筛子?
    也不能太硬,不然干不了几个月就出事,他还得给他擦屁股,到底是谁给谁当县令?
    皇帝沉思起来,半天后道:“郭誉倒是不错。”
    不说魏知,老唐大人就几欲吐血,他没好气的道:“陛下,郭誉现在是万年县县令。”
    虽说万年县和长安县品级一样,但长安县县令就是在万年县县令之前,郭誉失职,本来就要外放出去的,结果你现在还想把人提到长安县来,这不就是左手换右手,更趁手了吗?
    赏罚不明怎么管理团队?
    皇帝却觉得既然田庄械斗有内幕,那就是不可控的,有心算无心,让郭誉怎么躲?
    所以这一点儿是可以原谅的嘛?
    殷礼想了想,觉得自己已经提拔了一个下属,再提拔一个也没什么,于是对皇帝的说法表示了赞同,要是真想罚郭县令,可以从别的地方罚嘛,比如罚他两年的俸禄,上个请罪折子之类的。
    老唐大人想了想还是不答应,有些规矩还是要讲的,赏罚不明百事不成,这件事不能是例外。
    这件事就暂时被搁置了,皇帝想了想,留下白善,问他,“你觉得郭县令如何?”
    作为中书舍人,皇帝会时不时的问政,这是正常操作,因此白善也正常的回答道:“臣觉得不错。”
    他想了想后道:“虽说要赏罚分明,但偶尔破格录用也未尝不可,田庄械斗一时郭县令是失职,但也有些无辜。”
    皇帝深以为然的点头,笑问:“如此一来长安县县令有了,但万年县县令又没了,你觉得谁合适?”
    白善认真的想了想后摇头,“臣知道的人有限,陛下或许可问魏大人等。”
    “朕倒是有个人选,”他看着白善笑道:“朕觉得你不错。”
    白善惊讶了一下,然后立即请辞,“陛下,臣不合适。”
    皇帝问他,“你怎么不合适了?”
    白善道:“万年县和长安县一样为京城郭县,非常重要,每一任县令皆有过管理地方的经验,而臣初入官场,从翰林院出来后便进了中书省,并无经验,臣来管万年县,只怕回辜负陛下的厚望。”
    皇帝蹙眉思索。
    白善见状,趁机道:“陛下,臣想选外放。”
    皇帝眉头皱得更紧,“你才晋升中书舍人多长时间,怎么就想外放了?”
    “臣想学一学管理地方之务,”白善道:“进了中书省后臣方知书上学来的东西还是过于浅显,陛下问政时臣常战战兢兢,唯恐答不上来。”
    他道:“这并不是臣读的书不够多,而是臣的学识还不足,而这些学识是不能从书上学来的,甚至不是在翰林院和中书省便能学会的。”
    皇帝垂下眼眸思索起来,然后抬起眼来盯着他看,半晌后问道:“你想去哪一处外放?”
    白善也不客气,道:“臣想去一个中县或者下县,反正不是郭县就行。”
    皇帝略一想就明白了,忍不住笑了一声,手指虚点着他道:“你倒是不客气,也知道锋芒避人。”
    白善低下头去盯着自己的脚尖看。
    皇帝起身,原地转了两圈后道:“也好,不过此时并没有合适的位置,你还是继续留在中书省吧。”
    白善低头应了一声,心中却很雀跃,他知道皇帝这是答应他了,只等有合适的职位便让他出去。
    白善恭敬的告退。
    起居郎老老实实的记下,心中却有点儿悲伤,好容易和一个人混熟了,有个人会在他忙的时候帮他磨墨,现在这个人却要飞走了。
    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能往上升一升,不再做蹲在角落里的起居郎,而是要做高屋里翻着起居录修史的史官。
    皇帝就开始将他记着的花名册找出来,开始拿着笔算一算还有谁能当万年县和长安县的县令。
    古忠笑着给他续了一杯茶,“陛下不如歇歇眼睛。”
    皇帝就叹息的放下花名册,“可用之人还是有些少啊。”
    “那陛下这么就答应白大人出去了?”古忠笑道:“小的看白大人聪慧,便是现在没经验,上任后学一段时间也就会了。”
    皇帝摇了摇头后道:“他有更远的路走,朕不好拦他。”
    皇帝想到了什么,放下笔笑道:“谁少年时不狂?这孩子不仅狂,他还狂的有自知之明,这些年朕见过不少孩子,也就杨和书与他一个罢了。”
    古忠惊讶。
    第2597章 特意偶遇
    皇帝道:“这地方上的学问可大着呢,他要走得更远,就得知道普通的百姓要怎么管,世家要怎么管,地方豪族要怎么管,只有在天高皇帝远和远离节度使刺史府的地方,他才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融入和对抗这些人,这样养出来的人脉和声望才完全属于他。”
    皇帝道:“你看杨和书,他现在夏州声望如何,在朝中声望又如何?”
    虽然他远离京城,远离权力中心,但在众臣心中,他的分量比之同科出来的唐鹤只多不少。
    皇帝将手背在身后,拳头微微攥起,杨和书背后牵扯太多,将来不知如何,但白善虽出身世家,却一直远离本家成长,将来太子即位,他或许才是最纯粹的那一个。
    皇帝心想,他不长歪的话。
    当天傍晚皇帝就特意留了太子一起用饭,父子两个在餐桌上用饭,皇帝提了一下这件事,和太子道:“白善年纪还小,尚有少年热志,你觉得他去何处比较好?”
    太子道:“既然他自己都不挑,那就看下一个空缺的地方是哪儿,直接派给他就是。”
    皇帝闻言瞥了他一眼道:“养人才不是这么养的。”
    皇后笑着给他们添了一碗饭,道:“吃过饭再谈吧。”
    白善则是忙完手上的事儿后出宫去了,结果才出皇城就被一辆马车拦住了,郭县令掀开帘子笑道:“白大人,今日天光不错,不如一起用个饭?”
    白善略一思索便明白了,于是笑着颔首。
    郭县令一见,主动撩起车帘请白善入内。
    白善将马交给郭县令的随从,自己踩着脚踏上车。
    郭县令笑问:“白大人想去何处吃饭?”
    白善笑道:“再等等。”
    郭县令:找个吃饭的地方还得想这么久?状元楼,九福楼,随便选一个就是,他肯定眼睛都不眨一下。
    只是白善思考的时间有点儿长,马车都过了一个坊他都没想出来,然后马车就被拦停了。
    郭县令在车里听到一道熟悉的声音道:“白大人的马怎么在你们这儿?”
    郭县令:……
    他抬起头来静静地看着白善。
    白善冲他微微一笑,掀开窗帘道:“我在这儿呢。”
    满宝下马,好奇的凑上前,和车里的郭县令对上目光,不解的问:“你们怎么一起?”
    郭县令已经恢复了正常,脸上带着笑容的道:“今日天光不错,偶遇了白大人,因此想请白大人共饮一杯。”
    满宝信他才有鬼,他们俩每个月不也都有几天时间是会偶遇的吗?
    怎么不见他请过她?
    郭县令笑道:“这么巧,今日还遇见了周大人,这就是缘分呀,周大人一起去喝一杯?”
    满宝看了眼白善,白善对她微微颔首。
    于是满宝就把自己的马也交给郭县令的随从了,不一会儿车里就多了一个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