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第117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相反,若是万民都向佛,谁还事生产呢?”满宝可没忘记他们为什么会反对佛道大盛,她道:“佛门度牒不纳丁税,不缴赋捐,也无劳役,若是万民向佛,边关谁守?道路河道谁来修?水利怎么办?”
    白二郎道:“就是我读书不怎么好也知道,古来佛寺兴盛之后王朝必多磨难。”
    这话就太诛心了,智深脸色不由肃然,“三位施主太过偏颇了,哪次佛寺兴盛不正是王朝正盛时?”
    白善:“盛极必衰,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智深:“所以焉能将王朝衰亡归于佛寺?”
    “那王朝兴盛也与佛寺无关了,”白善道:“既然佛寺不能于社稷有利,朝廷就不该偏向佛寺,陛下为朝廷之首,更不该有所偏向。”
    智深微微摇头,“护国寺并没有让陛下偏向的意思,我佛只是想引导万民开智,引人心向善罢了。”
    白善微微一笑道:“大师高义,但我以为世间一切先从责任开始。便是僧人,他们也享受了国家安定,而佛寺能传道也该得益于天下安定,若是乱世,还有谁能安然的上山来礼佛呢?”
    所以呢?
    白善却没有再往下说,而是反问道:“大师以为呢?”
    智深自然是认同的,盛世的确比乱世更好传道。
    白善他们收下了智深的礼物,他还亲自将三人送到山门,不少人都看到了。
    智深大师可不好见,三个少年能让智深大师送到门下,大家还是挺惊讶的。
    “那不是周小大人吗?”一起上朝,每个月都要见面的,想不认识都难。
    “那是明达公主的驸马吧,旁边那个是白公子?智深大师竟亲自送他们到山门。”
    这样的少年,大家看了少不得羡慕,“白家和周家的风水也不知道是怎么摆的……”
    白善他们客气有礼的和智深和尚告辞,转身就回去。
    白二郎见他们急匆匆的,就问道:“回去干嘛?”
    “写折子,”白善道:“智深大师都认为佛寺和僧人也都应该对国家负责人了,虽然可能不行,但我们也可以提一提建议了。”
    白二郎:“……还真写呀,那以后我们去玄都观会不会被赶下来?还有回去以后守清观主还乐意让我们上山去拜天尊老爷吗?”
    上的折子当然不可能只针对佛寺的管理,道观也会一起被提起的,不然搞得好像他们在针对佛家一样。
    白善想了想后道:“还是应该要有一些优待的,我们回头想一想。”
    但在读过南北朝的历史后,三人就没少琢磨过现在越来越兴盛的佛寺对国家的影响。
    就是庄先生都私底下说过,佛寺兴盛无异于撬国库的墙脚,现在还不显,但再过二三十年,等入寺的僧人越来越多,修建的佛寺越多,占去的佛田更多时,税赋肯定会大规模缩减,到时候国库空虚,税赋的压力肯定要转嫁到其他百姓身上。
    很多东西史书都不会点明,但几人都不笨,读史从来都不是读的表面上的文字。
    不仅佛寺,道观也是一样的。
    只不过现在道观式微,而且很多道人都是云游四海或隐居于山中,真正在世间行走传道的没多少人。
    这其中还有一半是骗子,和佛寺的兴盛完全不一样。
    白二郎很不想回去,但白善和满宝都要回去,他一个人在外面也无聊,便只能跟着一起了。
    智深目送他们走远,转身回去,却没有回自己的房间,而是去了主持的房间。
    巧的是,他的后窗就正对着刚才他们说话的院子。
    智忍大师正在埋头写着什么,听到声音却是头也不抬,问道:“三位小友送走了?”
    智深道:“只怕不是友,师兄也听到了,他们对我们护国寺,甚至佛寺都有偏见。”
    智忍大师却是笑着摇头,“没有偏见。”
    智深:……
    他盯着智忍看,“师兄竟喜欢他们?”
    智忍这才收笔,将译到一半的佛经放到一边,他道:“师弟没听出来吗?他们三个是以天下先,十五六岁的少年有此志向的不少,但有此见解的不多。”
    他直言不讳的道:“他们年纪虽小,但通透不在师弟之下。”
    对于智深今天特意将人带到后面这个院子来交谈的行为,智忍本没有什么感觉,因为他无意介入这些纷争,所以对以前来此的人,他都是专心写自己的经文。
    只有这一次,他有些欣喜,这三个孩子年纪还小,这是他们现在的短处,却也是最大的长处,他们将来有无限的可能。
    智深已经习惯了师兄的打击,他毫不在意,他只关心护国寺的将来,“师兄,陛下信重护国寺,但太子对佛寺却没特殊的感情,现在周满不仅是陛下眼前的红人,也是太子跟前的红人,她偏道家,将来太子登基,长此以往,恐怕我佛寺会遭重创。”
    见智忍不以为意,智深便道:“师兄难道忘了太武帝灭佛和武帝灭佛的惨烈了吗?”
    智忍见智深情绪激动,便叹息道:“师弟着相了,我佛本就不该插手政事,只要远离政事,入门皆是施主,平常心待之就不会有这样的祸事了。”
    他再次规劝道:“师弟不该买入这么多佛田。”
    智深却道:“护国寺中僧人渐多,若不买入佛田,弟子们何以为继?”
    智忍便道:“师弟不该收这么多的弟子。”
    “宣扬佛法,研习佛理都需要弟子,”智深的目光落在智忍的桌上,道:“师兄要专心研习佛法,那就不该为一日三餐劳心费力,这些也都需要弟子和信众奉养。”
    智忍淡淡的道:“一茶一饭皆可天赐,我不仅有徒弟奉养,自己也还能耕种,并不用寺中供奉。”
    他顿了顿,想到刚才白善说的责任,正想提醒一下他,但抬头便见智深一脸不赞同的模样,他便顿了顿,沉默着没说话。
    智深再次和师兄话不投机,但也没生气,这几十年来他们十次谈话有八次意见不合,以前智深还会生气,现在却是不会了。
    他行礼后告退,出门才发现师兄的大弟子正垂手站在门外,他便点了点头叮嘱道:“好好照顾你师父。”
    戒嗔合掌应下,等师叔走远了才敲门进去。
    智忍已经又提笔继续翻译他的经文去了。
    第2012章 紧急
    戒嗔给师父倒了一碗水,自己行过礼后也坐在对面要翻译经文。
    不过戒嗔有些不能静心,他问道:“师父不是说白公子他们可能想要建议佛田缴税吗?师父为何不提醒师叔?”
    智忍停下笔道:“他们是有此想法,但未必能成。”
    他笑了笑道:“其实此法不错,可惜天下佛寺众多,而自古以来,出家人一直在红尘之外,此举怕是不能行。”
    戒嗔:“师父赞同此法?”
    智忍叹息道:“我不赞同,你师叔有一点儿说的没错,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研习佛理,但他又做错了,佛寺这样扩张于百姓无益。”
    他道:“此法未必能成,但至少会让现在心生贪念的佛寺收敛一二。”
    显然,他也认为护国寺太过贪心了。
    智忍将手腕上缠着的佛珠取下,慢慢的滑动着,心中默念经文,半响后才道:“戒嗔,为师近来正在译《妙法莲华经》,发现有些经义越读越不解,所以我想往西域去拜佛求经,你可愿随为师而去?”
    戒嗔道:“徒儿愿意,只是师叔那边怕是不会放行。”
    智忍道:“道才是世间唯一,弘扬佛法,也要有正确的佛法弘扬才行,我会说服他的。”
    智忍和尚突然对戒嗔眨了眨眼,笑道:“就算说服不了,我们也有别的方法离开不是吗?”
    戒嗔:“……是!”
    智忍满意的笑了笑。
    “师父,您送他们的经书他们会看吗?”
    “看也可以,不看也可以。”
    “可上面有您写的注解,若是他们不看,岂不是明珠蒙尘?”
    智忍不在意的道:“那不过是我的粗浅见识罢了,本不是明珠,何来蒙尘?”
    又道:“他们不是虚度光阴之人,不看佛经也会看别的书,做别的事,这便足矣。传扬佛法随缘,你不可与你师叔一样过于强求。”
    戒嗔应下。
    而此时,回到家里的满宝一边等着师弟们摆笔墨纸砚,一边随手翻开了这三本佛经。
    她随手翻到的是《楞严经》,只是往下扫了十来行,她就没忍住继续往下看,然后看了一下边上的小字注解,她道:“这佛经不像是智深的。”
    白善伸手接过去看了一下,也觉得不像是智深的,疑惑道:“难道是人不可貌相,是我们误会他了?”
    白二郎:“那不可能,别看他长得慈眉善目的,他就占了一个长相的便宜,其实我觉得他跟我一样暴躁。”
    白二都这么觉得了,那肯定是的了。
    满宝啧啧道:“都说字如其人,他要不是另类的非字如其人,那这佛经应该是别人送的。”
    白善往后翻了一页,“不过他倒没说错,这《楞严经》看着不错。回头有空了可以看一看。”
    白二郎凑上去问,“你要皈依佛门吗?”
    白善推开他的脑袋,“你才要皈依佛门呢。”
    他丢下手中的书,在面前摊开一张白纸,问道:“这折子谁来写?”
    满宝和白二郎立即一个研墨,一个递笔,谄媚的笑道:“你写,你写。”
    白善就伸手接过笔,道:“我写就我写,一会儿满宝帮着改一下,回头白二你来抄。”
    白二倒是表示没问题,就是,“用谁的折子上?”
    白善道:“用我们的白折。”
    他道:“这种事儿太拉仇恨了,满宝来做不合适,我估摸着这事儿十有八九做不成,但是可以给朝廷敲个警钟,也可让天下佛寺道观,甚至是天下的士族收敛一二,很是得罪人。”
    “我们现在还只是崇文馆学生,位卑力小,上的折子影响不大,就算有人记恨也不会记恨很久的。”
    “那可未必,”白二郎道:“你也有名呢,我就好一点儿,我没你有名,还是驸马,应该比你讨人喜欢点儿。”
    满宝立即道:“那以后你要是被天下的佛寺道观拒之门外了,我们就进去替你烧香。”
    白善:……
    这不过是玩笑,既然是他们三个的主意,三人共同的想法,也都参与了,自然是一起署名的。
    不过白善认为折子自己出力最大,因此坚持排在第一位。
    对于这种拉仇恨的事,满宝和白二郎从来不和他争,客气客气就随他了。
    白善瞥了他们一眼后在白二郎抄好的折子后面落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把笔递给白二郎。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