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第31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白二郎看得咋舌。
    先生们说的看书,可不是看过一遍而已,而是要记住,有可能还要背下来呢。
    白善恭敬的接过书单,应下了。
    满宝凑上去看了一眼,心中便有数了,“你看过三本了,那三本记住了吗?”
    “没有记诵,只看过一遍而已。”
    那是当课外书看的,谁会去背诵呀。
    白二郎也凑上去看,他一本也没看过,甚至有些书名是听都没听过,他问,“这些书你们有带来?”
    “没有,”白善宝道:“一本都没有,所以得去书铺买。”
    满宝道:“也不知道益州城的书铺大不大,书多不多。”
    白善宝:“总会比罗江县的大,也总比罗江县的多。”
    兰成见三个小的凑在一起说悄悄话,他便微微一笑,干脆请庄先生出去走一走,顺便说话。
    等三人说完悄悄话,这才发现两位先生走远了,他们只来得及看见俩人的背影。
    三人下意识的往前追了两步,想起不好打扰大人们说话,这才停下了脚步。
    满宝摸了摸脑袋,问道:“为什么先生和兰先生是同窗,年纪却差了这么多?”
    “不知道,”白二郎转了转眼珠子道:“会不会是先生没那么聪慧?”
    白善宝摇头,“先生读书晚吧?”
    三人在这里猜测,一起走的庄先生和兰成说的也是以前的事,“自当年绵州一别,我们已有十多年不见了吧?”
    “是啊,十二三年了。”
    “两年前黄先生也仙去了,在去前先生还提起你来。”
    庄先生一顿,面上有些伤心,“黄先生故去了?”
    “是,”兰成顿了顿后道:“先生说他对不起你良多。”
    庄先生沉默了一下,摇头道:“我从未怪过先生。”
    兰成便叹了一口气,“清明将至,你可要与我去拜祭一番?”
    “应该的,到时你约我。”
    “好,”兰成也不想继续这么伤感的话题,转开话题道:“你那三个弟子,白善若去府学读书,另外两个怎么办?”
    “他们随我一起读书,”庄先生笑道:“府学自然好,但有些东西府学的先生也不好教,所以白善若能考上,我会留在此处,他课余时候我会教他,其余时候则带另外两个弟子。”
    刚才兰先生也是考校过白诚的,白诚的学识的确远比不上白善和周满,但基础也很扎实,这样的学识,再学上三四年,便可以试着考一考府学了。
    兰成也是上过府学的,以前他上学的时候,家里也照旧供着一位先生,除了教家里其他子弟读书外,还会教他一些府学里不会教的东西。
    就相当于是他们家幕僚一样的存在。
    他知道,现在同窗做的就是这样的一份活儿,不过,“那小娘子,就这么跟着你没问题吗?”
    庄先生笑道:“她兄长跟着我们一起来了。”
    兰成这才笑开,沉吟道:“倒没听说过罗江县有一周家。”
    “周家并不是大户,只是一普通农户而已。”
    兰成不信,“农户之家,也能送小娘子出来读书了吗?”
    庄先生并不多解释,只是道:“其母睿智,其家和睦。”
    兰成不在意的笑了笑,道:“我有个孙女,只是略比他们小几岁,你这女弟子若是闲暇,不如送来与我的孙女一起玩儿。”
    庄先生就摇头失笑道:“那估计有的等了,她可忙得很呢。”
    兰成不信,直到他去他们那小院做过几次客后才知道,这小姑娘是真的忙啊。
    他们当天在兰家吃了午食,下午便一起去找书铺。
    庄先生也想去逛一逛书铺,他曾在益州生活过好多年,对这城里的老书铺最了解不过,至于这些年开的新书铺,那就不明白了。
    不过他们在这里的时间长,并不着急。
    庄先生领着他们去记忆中的一个大书铺,然后丢下他们三个就自己去找书看了。
    这是一间上下两层的书铺,一排排的书架排列得特别整齐,靠着墙壁的那几排甚至还都是竹简。
    满宝看得惊叹不已,就奔着竹简而去,拿了一卷下来看,问道:“这是古籍吗?”
    庄先生正好走过,看了一眼道:“造的,为的就是蒙你们这样的孩子,你们现在没必要看竹简,还是先看纸质的书吧。”
    然后飘走了。
    话是这样说,三人还是对这竹简爱不释手,因为白善宝他们发现,这上面的内容他们的确没在其他书上看过。
    而白二郎却是想,一卷竹简刻的字并不多,看一卷竹简可比看一本书快多了,主要是,他们都是一本,听着好听呀。
    第533章 惊喜
    庄先生主要找的是这些年出的文集,对这一墙壁的竹简一点儿兴趣也没有。
    三个孩子却站在竹简那里不动了,各自翻找着自己喜欢的书籍。
    但能够用竹简留下来的书籍,或是他们再用竹简造出来的书,其内容都不会很逗趣。
    于是白二郎找了老半天,只找出两卷,他抱着竹简道:“我想好了,这几月我只要读下这两册书就好了。”
    白善宝和满宝都鄙视的看了他一眼。
    满宝向左找去,白善宝便向右找去。
    白善宝选出了好几册竹简,便有伙计送了一个篮子给他装竹简。
    满宝蹲在角落里老半天没动,白善宝便提着篮子走上去问,“你看什么呢?”
    满宝连忙冲他招手,给他看自己手里的竹简,道:“你看,《水经注》。”
    白善宝立即蹲下去,也拿过来看,看了半天后问,“并无书名,你怎么知道是《水经注》?”
    “《隋书》上不是写了《水经注》的目录?可惜你家里收藏的《隋书》也不全,我们看到的是残卷,这册竹简上写的是江水,我觉着就是《水经注》。”
    白善宝兴奋起来,压低了声音道:“我们再找找。”
    满宝点头,俩人就着这个位置开始发散走去,不一会儿满宝就又挑出两卷竹简来,微微兴奋的道:“这两卷皆是渭水。”
    白善宝也找出了两卷,“这是江水。”
    庄先生选好了书,本想招呼三个小的一起回去,却见满宝两个正全神贯注的在翻找竹简,而一旁的篮子里已经装了不少竹简。
    他顿了顿后摇头失笑,算了,反正都是书,他们也不缺钱,想买便买吧。
    于是他也不急着回去了,找了一本书,背着手便找了个位置坐下,一边看书一边等他们。
    白二郎就坐在他对面,正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
    庄先生扫了一眼,见是奇闻录,不是别的什么乱七八糟的话本便不管了。
    伙计将他们选好的书放在篮子里,然后将篮子放在他们的脚边,等他们要走时,拎着篮子就可以去结账。
    满宝和白善宝一直待到书铺快要打烊,外面的天都快黑了才揉着自己的小腰,把找出来的所有竹简都放进篮子里。
    因为太多,一个篮子还装不下。
    伙计特别高兴的又送来了一个大篮子,想着两位小客官年纪都小,还贴心的把篮子给拎到了柜台那里。
    毕竟一册竹简可不轻,一篮子竹简更重。
    庄先生收了书,抬头就看到这两篮子的竹简,忍不住沉默了起来。
    他是猜到这俩孩子会买,却没想到他们会买这么多啊。
    庄先生轻咳一声,问道:“满宝,善宝,你们不再多考虑考虑?”
    白二郎也从沉迷的书中抬起头来,看到他们俩选的竹简,惊叫一声,“你们疯了?”
    白善宝瞥了他一眼,看到他手里的书,问道:“你要买吗?”
    白二郎心虚起来,偷眼看向庄先生。
    庄先生只看了他一眼便移开目光,白二郎就冲白善宝做了一个口型:“买!”
    伙计生怕他们不买了,连忙道:“小公子,小娘子,小的送你们去结账?”
    白善宝便点头,“先生先请吧。”
    满宝就去提庄先生的书篮。
    庄先生看了一眼他们的书篮,总觉得有什么不对,等他结算好了自己的书,这才想起来,“善宝,你今儿来书铺不是来买书单上的书吗?那些书呢?”
    白善宝张大了嘴巴……
    满宝瞪圆了眼睛……
    白二郎愣了一下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掌柜一听也明白了,立即乐道:“小公子要买什么书?不如把书单给我,小老儿给您去捡。”
    白善宝便将书单给他,最后他买的书最多,花的钱也最多。
    《水经注》被单独拿了出来,由满宝付钱,最后他们两个平摊这部分钱。
    掌柜的翻了一下,每一册竹简的最后都有序号,而序号就代表着价钱。
    认真说来,一卷竹简的价格并不比纸质的书籍高,虽然刻印竹简麻烦,但一卷竹简上的字并不多。
    且当下,除了少部分人外,绝大多数读书人还是更喜欢纸质的书籍。
    也就白善宝这些初出茅庐的小孩儿觉得拿着一卷竹简看很帅气,其实大部分竹简,如今都有手抄本,只不过那部分手抄本不会出现在他们书铺而已。
    因为认真说来,一卷竹简的价格的确比一本书低,但十卷竹简的价格一定比一本书高很多。
    而十卷竹简也未必能写完一本书,所以卖竹简还是很划算的,书铺那一面的竹简就是为这些少年人准备的。
    掌柜笑眯眯的给他们算了账,一点儿也不介意他们耽搁了他关门的时间,这么豪气的顾客,每天都来一波才好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