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知道宫人时常议论纷纷,但那与她又有什么关系呢?终归都是要结束的,尘归尘、土归土,一切的一切,最后不过是那一抹铺天盖地的鲜血,红到整个世界都破碎一般……
    直到那一天,她听到了两个宫人的对话,于是她终于知道,在她出嫁之前,父皇与丞相的矛盾早已激化。而她的下嫁,对穆家来说,如同最好的安抚,为父皇争取到了宝贵的三年、拔除丞相势力不可或缺的时间。
    而这一切付出的,不过是一个女儿微不足道且自以为是的幸福。
    父皇、母妃、兄弟、姊妹,甚至宫中伺候的宫人,每个人都知道这件事情。唯有她,闭目塞听,自以为生活在幸福之中。
    分明是三伏天气,她却犹如置身冰窟,只觉连血液都凉透了。
    她以为自己会愤怒会仇恨,可心中却只有淡淡的凉薄,仿佛那一场灾难已经带走了她所有激烈的感情,再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波动。
    多么……愚蠢啊。
    朝成忍不住勾起嘴角,不可遏制的笑了起来。
    她的身体冰冷到极致,反觉形同火焚。在焚心一般的炽热中,逐渐恢复了常人的温度。
    铺天盖地的火,在铺天盖地的鲜血上燃烧,叫她的生命在火焰的洗礼下重生。
    她是朝成,她是公主,她拥有这个身份下肆意妄为的权力,除此之外她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
    那便放纵吧,反正这一世,已经是……这样了……
    在宫人惊惶的眼中,她大笑着走出自囚已久的宫殿。
    从此,她便喜欢上了红衣。这般仿佛被鲜血浸透了的颜色,叫她时时刻刻记着,自己正在地狱中舞动。
    朝成公主,成了整个大乾最嚣张跋扈、放纵肆意的存在。
    父皇、父皇,朝成如此,你是愧是疚?
    这疑问直至皇帝驾崩、太子继位,都没有得到答案。
    朝成公主变成了朝成长公主,日子却没有什么大的改变。新皇对她,依旧如父皇那般纵容。
    那便暂且肆意的活着吧。
    美酒、美食、华贵的衣裳、俊俏的男子,朝成几乎以为,自己会永远这样过下去,直到——她遇到了程素淮,一个与驸马有七分相似的戏子。
    戏子身份低贱又怎样?她愿意。
    她喜欢的是程素淮,还是她曾拥有过的那份……爱情?
    朝成分辨不清。
    但那又如何?她是朝成长公主,她有任性活着的权利。
    如果哪一天,连这权利都没了,那便去死好了。
    她推开门,任由晨曦洒落,迎着朝阳,笑靥如花。
    第203章 徐锦秋(上)
    徐锦秋是在徐锦瑟出嫁后的第二年出嫁的,定下的人家,并不是先前那位刘公子,而是魏氏另择的一户殷食人家。
    那刘二老爷犯了事情,被贬了官,全家都搬去了贫瘠的岭南。徐锦瑟约莫知道,此事与杜霆之那伙前朝余孽有些关系,只是牵扯不大,便也无心深究。
    只徐锦秋与那刘二公子早有牵扯,她原还以为,徐锦秋会闹上一场,不想却就这般没了声息,倒颇有些出人意料。
    这事于徐锦秋来说,却不是多么难以抉择。
    那刘二老爷被贬谪岭南,家产多被罚没,连她与刘书皓时常约见的书坊都没能保住。
    临走之前,刘书皓还想约见,书信通过拂曦递到徐锦秋手中,却恰被曲姨娘截了住。
    曲姨娘也不多说,只将那信放在徐锦秋面前,道:“三小姐,姨娘只说一句。刘二老爷遭贬,家财散尽,便不说岭南有多偏远贫瘠,二公子只是次子,既无功名又无一技之长,将来能分得多少家产,可能令三小姐衣食无忧?”
    徐锦秋面色阴沉的望着桌上那信,好像原先期待的东西一下变作烫手山芋。
    “姨娘早知小姐与刘家公子有所往来,夫人嫌他家不守规矩,姨娘却只想着,那刘家二老爷有官职在身,公子于你有意,又早有相识,也求得父母同意上门提亲,倒不妨先处着。三小姐行事自有分寸,倒不必太过干涉。”
    听曲姨娘如此说,徐锦秋扯了扯嘴角,勉强算露出个笑容。
    又听曲姨娘道:“姨娘这些年,旁的不懂,却知寻常人家,那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小姐虽是庶出,却也是正经的官家出身。打小不说金尊玉贵,也是锦衣玉食养大,可知那普通人家,平日只得粗布麻衣,粗陋吃食,更有甚者,落魄到了极致,根本填不饱肚子。”
    “小姐祖父乃是安国公,长姐是恭王妃,如此出身,如何能沦落到那般地步?姨娘只要一想,这心、便忍不住……”
    曲姨娘说到此处,忍不住低头拭泪,徐锦秋的面色也更难看了几分。
    曲姨娘心知她已将话听进去,心中已开始动摇,决意再添一把火,遂道:“便是不至沦落于此,单说刘家现在的境况,小姐想想,大小姐已嫁入王府,恭王世子甚得太子重用,眼前便是前程似锦。四小姐有夫人做主,当不至嫁离京城。便说大小姐,眼下虽被禁足,那魏家又是商户之家,可他们家有的是钱。将来虽说与官途无缘,却也能衣食无忧。更何况,大小姐这般家事下嫁,魏家还不全家都捧着她,将来过得还能差了?唯有小姐,岭南那地方可是好去的?刘家原就家财不丰,这么一番折腾,怕说是倾家荡产也不为过了,小姐可受得了日后样样儿不如自家姐妹,甚至家贫之时,还要去她们家中打饥荒?”
    徐锦秋闻言手便是一抖,曲姨娘这话简直正中她心口。她平生最不能容忍的,便是“不如人”三个字。平日间,连谁穿得比她好了都难以忍受,更不必说,穷困潦倒到上门求助的地步。那场景,光是想想就觉难以忍受。
    “再者说,奔者为妾聘为妻。刘家这般情形,刘二公子还私下传书于小姐,姨娘瞧着,他也未必有多少真心。”
    这话直如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徐锦秋面色铁青,终是忍不住,拿起那信,几下撕了个粉碎。
    “姨娘放心,我自省得。”
    见她这般,曲姨娘悄悄儿松了口气,又劝道:“小姐既想得明白,姨娘便放心了。夫人是个明白人,大小姐嫁入恭王府,正需得姊妹帮助,小姐的姻缘,绝差不了的。”
    徐锦秋抬了抬眼,望着曲姨娘慈爱的表情,终究没忍住,“哇”的一声,扑入曲姨娘怀中,痛哭起来。
    她虽硬起心肠撕了那信,到底有些意难平。往日那些个旖旎的小心思,都在这抉择中化为乌有,她与刘书皓,从此便再无可能了。
    只不知是不是到底心性凉薄,徐锦秋哭过这一场,便觉好得多了,没过多久便将刘家公子的事情淡忘。
    如今徐锦瑟出嫁,徐锦华禁足,家中姊妹往来,只剩她与徐锦冉。徐锦冉又是个木讷的,全不足为虑,倒叫徐锦秋颇过了一段惬意日子。
    魏氏最后给她定下的,是常家三少爷。常家乃是礼部侍郎族亲,虽不是官宦世家,却家境殷实,三少爷更是年纪轻轻便考中秀才。唯一点不好,便是常老爷早逝,三少爷乃是寡母与兄长一手拉扯长大。
    只若常三少爷样样儿都好,也轮不到徐锦秋了。加之常家老爷虽早逝,常公子的两位兄长却都颇为上进,一个在私塾做了教书先生,一个也刚刚有了功名,正在准备秋闱。且三少爷自己勤奋好学、天资聪颖,想来中举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这般条件,对徐锦秋来说,简直再好不过了。
    待亲事定下,曲姨娘笑得险些合不拢嘴。
    “三小姐真是有福气,待将来三少爷秋闱得中,有了官职,小姐便是官太太了!”
    徐锦秋自己却不甚乐意。
    徐锦瑟王妃之尊,自己的未婚夫却是个白身,日后见了她,岂不是更抬不起头来。
    只她也知道徐家情形,说是安国公府出身,却与国公府不甚亲密,徐丘松现下连官职也无,若不是徐锦瑟嫁的好,想必连常三公子这门亲事都得算她们高攀了。
    再想想徐锦华,虚做了十几年嫡女,还不是一朝被打回原形,定了个商户之家。将来生了孩子,也只能去做低贱的商人,便觉这门亲事倒也不算难以接受?
    当年九月,便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中,徐锦秋步上花轿,嫁与常三公子为妻。
    第204章 徐锦秋(下)
    常家乃是书香世家,徐锦秋嫁过去,虽因着出身略得了些高看,但到底头上两重婆婆,两个妯娌也不是省油的灯,总归不如未嫁时肆意。
    好在常家家境殷实,三公子又为人厚道,徐锦秋婚后日子过得倒也不算差。
    只婚后不久,她便平添了个爱好——没事去恭王府走动走动。
    徐锦瑟有县主的封号,又是恭王正妃,有这般身份的长姐,时间非常长脸的事情。徐锦秋先还没发觉,还是后来归宁时碰上徐锦瑟,回家后,几位妯娌都围了上来,话里明里暗里打探恭王府的事情,才叫她发觉了。
    她素爱攀比,常家家境虽不如徐家,几位妯娌出身也不如自己,嫁妆却都颇丰。几人素日里明争暗斗,各有胜负,谁都不服谁。突然出来这么一出,倒叫她惊觉起来,自己有这么一位大姐,可是几个妯娌比不上的优势。
    打那之后,干脆便厚着脸皮,时不时去恭王府坐坐。
    于徐锦瑟而言,徐锦秋终归是她同胞姊妹。对方不作妖、只是上门走动的话,倒不好拒之门外。索性待徐锦秋过来时,干脆便叫上徐锦冉一起。明面上说是姐妹相聚,其实大部分时间是徐锦秋自说自话,偶尔冒出几句带刺儿的,也叫徐锦冉挡了。
    徐锦冉现下可和从前不同,魏氏问过她与李姨娘的意思后,为她定了一位寒门出身的夫婿。家境虽寒,嫁过去却是当家做主的。这般历练了些时日,徐锦冉也不像过去那般唯唯诺诺了,身上隐隐有了当家主母的气度。
    徐锦冉心知,徐锦瑟叫她来,是为了应付徐锦秋,便也不多话,只在徐锦秋说得过分时有意错开话茬,不叫她让徐锦瑟心烦。
    自己这位长姐从来都是位投桃报李的明白人,她这么做了,徐锦瑟自有回报。光看逢年过节,恭王府比往日厚上几分的节礼都能看得出来。
    徐锦瑟又心细,送得礼皆是实惠又体面的,如此几次下来,徐锦冉的夫家提起这位大姨子,便是交口称赞。
    这一日,徐锦秋又上了门。徐锦瑟提前叫了徐锦冉来,徐锦秋到的时候,见到的便是徐锦瑟与徐锦冉在水榭中相对而坐,各拿着个扇面刺绣。
    见她来了,二人方下手里的活计,徐锦冉先迎了上来,“三姐来了。”
    “大姐、四妹,真是好兴致啊。”徐锦秋抬头看了看天,“日头这么大,竟还能稳下心刺绣。”
    “我和大姐等了三姐好一会儿了,左右闲着无事,便随手绣个几针。”徐锦冉道。
    徐锦瑟挥了挥手,叫荷香将装了针线的框子拿下去,又吩咐侍女端上些茶点,才道:“三妹难得来一趟,就别盯着这些小事儿了。府里的厨子正做了些水晶糕,快来尝尝。”
    饶是徐锦秋这些时日脸皮锤炼得颇厚,听了这话都不由脸上一躁。她上个月才寻了借口过来,哪里是难得才来。
    不过到底是经了历练,尴尬不过一瞬,徐锦秋便恢复如初,若无其事的道:“那太好了,我正惦念着大姐这儿的吃食呢。上次从这带回去的梅花糕,大嫂她们都说稀罕呢。”
    恭王妃安代公主出身草原,喜好的口味与中原多有不同,恭王府原先的厨子,还是当初从茨赫一族跟来的老人。后来徐锦瑟过门,晏庭曜特意为她请来了新厨,还不止一位。但这糕点,便有擅长南北两种风味的两位大厨负责。徐锦秋每次过来,上的点心就没见过重样儿的。
    恭王世子对她,可真是好。
    这年头只在脑中过了一瞬,徐锦秋便硬压下心里的酸味儿,笑道,“大姐这既又做了新的,我可得好好尝尝,回头去跟她们炫耀。”
    “不过是些小点心,三妹若喜欢,便带些回去吧。”徐锦瑟说着,便吩咐下去,叫厨房再做一份水晶糕送来。
    “那就多谢大姐了。”徐锦秋从善如流。别看她现下有些憋气,但这些出自恭王府糕点带回去,常家那些没见过世面,可都要如众星拱月般围上来,哄得她开心了,才有机会尝上一块。
    这也是她明明与徐锦瑟并不投机,却还要时常前来的缘由之一了。
    徐锦秋这般态度,就差没开口索要了。明面上却还要端着,非要徐锦瑟先开口送她,才来接茬。
    徐锦冉看出徐锦瑟已有些不耐,忙将话茬接了过来:“都是自家姐妹,三姐说得什么谢呀。我瞧着大姐家这糕点晶莹剔透得,可真是好看。来来,三姐也别说叨了,快同我一起尝尝到底是个什么味儿。”
    说着,便先拈了块水晶糕放进嘴里。一口咬下,一股甜甜软软的香气顿时在弥漫开来,徐锦冉忍不住眯起眼睛,道,“好吃。”
    徐锦秋瞧她这样,倒也不好再说什么,便依着样子拈起一块放入口中。
    不想刚嚼了几口,突地喉间一梗,忍不住侧过头去干呕几下。
    “姐姐这是怎么了!”徐锦冉忙过去扶她。
    徐锦秋没呕出东西,就着徐锦冉的手喝了几口茶水,才抚了抚胸口,顺过气来。只还有些有气无力,指了指桌上糕点,叫丫鬟赶紧拿远一些。
    看她这般,徐锦冉脑中突地灵光一闪,讶然道,“三姐这、这该不会是……”
    徐锦秋拿帕子掩了嘴,面露娇羞的点了点头。
    徐锦瑟这才突然惊觉,徐锦秋这是怀了身孕,不由问道:“三妹这是……多久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