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哥!”徐锦华仰望着徐锦程,哀叫道:“妹妹、妹妹快要叫人欺负死了。”
    “到底出了什么事?”徐锦程厉声喝问,“谁敢欺你?”
    “还不是、还不是二妹……”徐锦华将这些时日,徐锦瑟如何大出风头、如何讨了魏氏欢心一一道来,更将那日陈景政之事添油加醋了一番,暗指徐锦瑟背地里设计了这件事,让自己和徐锦秋都着了道。又借机挑拨,引得母亲对她生隙,伤了母亲的心。最后更借着生病,装成疫症出了府去,叫母亲为了补偿她,连那安阳的庄子都送了过去。为着这事,母亲病情加重,她才不得不匆忙去庙里祈福,希望母亲早日康复。
    这一番是非黑白颠倒,将徐锦瑟说成了心机深沉、不择手段之人。说到动情之处,更是声泪俱下,哽咽不能言语。
    徐锦程捏着眉心,他对这些庶妹一直不甚关心,对徐锦瑟的印象也仅限于为数不多的见面中,安静寡言、颇懂进退的模样了。
    若事情如徐锦华所言一般,自己这二妹……倒真似个祸害了。
    只是,这二妹从小在府中长大,若有这般心机手段,缘何从前未露端倪?此事尚需斟酌。倒是那陈景政竟敢觊觎徐家女眷,还私闯后宅,真是好大胆子!父亲碍于与陈家交情不便出手,他日若有机会让他见着这登徒子,定然不会放过!
    徐锦程在心中发狠,落在徐锦华眼中却觉得他一副不以为然的模样,不由想到大哥一向不屑理会这些小女儿间的争端,一时有些气郁。
    她抬头看去,只觉黑暗中徐锦程的身形格外高大。此时房中并未点灯,却也不怕露馅,遂狠了狠心,朝他膝上一扑,痛哭起来。那眼泪不一会儿便打湿了衣裳。
    徐锦程对这妹妹到底也是疼爱的,见她哭得几乎快喘不过气来,不由安慰道:“母亲一向疼爱于你,不至为别人同你生隙。你只同母亲辩说分明,定然无碍。那陈景政欺我徐家至此,若是见到,我定会教训一顿。至于二妹,我会多加注意。你且放宽心,若她真欲害你,我定不饶她!”
    这便是承诺会替她撑腰了。
    徐锦华却不甘心,只想徐锦程立时出手,狠狠教训徐锦瑟!
    徐锦瑟害她至此,竟还平平安安、毫发无损的回了府里!这叫她如何甘心?她已经变成了这副鬼样子,绝对不会让徐锦瑟好过!
    徐锦华想起自己托词祈福,悄悄去了庙中医治,其间受了多少苦痛才终于痊愈,却在脸上、身上都留下了再也无法抹去的疤痕,便恨毒了徐锦瑟!恨不得自己当日所受之苦,十倍、百倍的还到徐锦瑟身上!
    而徐锦程——这在家中素有威严的大哥,却是徐锦瑟的亲哥哥!想到徐锦程从小到大对自己的疼爱、对自己的另眼相看皆因自己是魏氏所出、是他一母同胞的妹妹之故,徐锦华便不寒而栗。恨不能立时挑拨得他们兄妹相残,这世上再无徐锦瑟此人,自己方能心安。
    这念头令她如在火上炙烤一般,浑身战栗起来。徐锦程却以为她是委屈到了极点才会如此,安慰般的拍了拍她。
    徐锦华又是一阵痛哭,逼着徐锦程做下保证,一旦发现徐锦瑟不轨,便要立即替自己出气,方才罢休。
    对这结果,徐锦华虽不甚甘心,却也知她这大哥一向不爱沾染后宅是非,能做下如此承诺已是不易。
    至于日后……她自然有办法,让大哥“发现”徐锦瑟的不轨之处。
    黑暗中,一抹狠厉之色浮现在她眼中。徐锦华立即低下头,没叫徐锦程发觉任何异样。
    待徐锦程走后,徐锦华独自静坐屋中。房中并未掌灯,浓重的黑暗围绕在她的四周,几欲噬人。
    突地,轻微的叩门声响起,司琴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小姐,天色已晚,是不是先奴婢把灯点上?”
    徐锦华蓦地抬头,脸上表情一瞬间扭曲起来,但她旋即深吸口气,放稳了声音,道:“房里的炭盆还没点上,你和侍书先去拿些炭来,回头再点灯。”
    明明前日才从公中领过炭,小姐说近日有些气闷才没叫她们点的。此时若想用上,根本不必再领一次。司琴正要开口,却被侍书扯了扯袖子,拽了出去。
    “小姐这是想独处呢。”待走得远了,侍书才小声提醒道,“小姐说什么,咱们只管照做便是,不然少不得又要受那皮肉之苦。”
    想起徐锦华最近的暴戾,司琴不由打了个冷颤。不再言语,跟着侍书一同去领炭了。
    两个丫鬟如何说话,徐锦华并不关心。一听到她们走远,她便摸索着走到妆台前,拿了粉盒便往脸上搽粉——那一番哭诉,眼泪早将脸上的厚粉冲刷得斑驳不堪。只房中昏暗,徐锦程又对这些女子妆容之事不甚了解,才未发觉异常。
    若是让司琴点了灯,她这脸便再藏不住了。
    徐锦华哆嗦着手,往脸上一层一层搽着粉——这般狼狈的样子、这般难堪的样子,不该是她徐锦华!她才是徐家嫡长女、是安国公府嫡支所出、高高在上的尊贵女儿!
    而她,一刻都不会忘记,是谁想要夺走这一切、是谁害得她变成这样!
    ——徐锦瑟!
    她绝对不会放过她!
    徐锦华拿着粉扑的手狠狠用力,将那粉扑攥得扭曲了起来!
    ***
    徐锦程在京中之时,借住在安国公府中。原该在安国公六十大寿后便返回承阳,但恰逢徐丘松官职调动,徐家搬迁入京。徐锦程便一直留在京中,方便接应徐家诸人。
    徐锦程回府不久,在衙门住了许久的徐丘松终于回府,也带来了一个令徐家小辈几乎炸开锅的消息——他们将去安国公府拜访了!
    这消息一出,最激动的便是徐锦秋了——安国公府,那是她们祖父的府邸!
    徐丘松在承阳多年未动,这么些年,更是从未回过京城。膝下子女,除徐锦程为给安国公祝寿上京外,皆连安国公府的大门都没见过呢!
    这许多年,徐锦秋虽知自己是安国公正经的孙女,却从未见过祖父母,更没见识过“国公”这听起来大得不得了的爵位到底是何模样。
    对她们来说,承阳县令已经是平日所见顶大的官了。
    安国公……也不知这位祖父,到底是怎样威严的模样。
    若是、若是能得祖父母另眼相待,她在这家中的地位,定会有番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想到这些,徐锦秋简直有些迫不及待了。私下里衣裳试了一身又一身,恨不能让绣房再做个几身出来。
    曲姨娘倒是罕见的并未劝阻,反帮着她参详许多。安国公府可是正经的国公府,徐锦秋若是能跟府里小姐打好关系,得到的好处可就数不清了。
    徐丘松在承阳一待便是这么多年,她还以为要在承阳终老呢,不想还有回到京城的机会。此等与安国公府中人结交的机会,万不能放过的。
    徐锦秋这边是忙忙碌碌,很折腾了一番,徐锦华处却是安安静静,并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她的衣裳首饰,魏氏早已准备妥当,断不会逊色了去。加之虽同未入过安国公府,但她有安平侯府这一外家,对这趟拜访便不像徐锦秋般憧憬了。
    徐锦冉还是一贯的低调无声,李姨娘倒想让她学徐锦秋一般好生装扮一番,偏她们平日素净惯了,一时也找不出什么出彩的装扮。
    唯徐锦瑟,与平日一般,该干什么便干什么,混似不知这件事一般,倒叫荷香有些着急。
    “小姐,三小姐今日又换了新衣,听说绣房来不及做,是贴了银子去外面铺子买的。”
    徐锦瑟闻言,只一点头,视线根本未从手中书卷上移开。
    “这,小姐,您看咱们是不是也该准备准备……”荷香朝鸿雁使了个眼色,鸿雁却未接茬,倒是徐锦瑟放下了书卷,略一沉吟,道:“那你便将公中新做好的那身衣裳拿出来吧,再搭几样儿母亲送来的首饰,去安国公府足够了。”
    魏氏送来的首饰可都是出自安平侯府的好东西,戴去安国公府当撑得住场面。荷香只觉小姐果然深思熟虑,一时也不担心会被精心装扮的徐锦秋比下去了,高兴的去准备了。
    瞧她这般高兴,徐锦瑟不由一哂。徐丘松可是安国公的亲子,以国公府嫡次子的身份,却在偏远的承阳做个小小县丞,还一做这许多年不得回京,以至他们这些子女,竟未踏足过安国公府的大门,自然是有原因的。
    徐锦秋的盘算,想来是要打了水漂了。
    时间转瞬即逝,这一日转眼就到了。一大早,马车便停在了门口。徐锦华搀扶着魏氏上了车,徐锦瑟、徐锦秋与徐锦程同乘一辆。另一边徐丘松与徐锦程并徐锦鸿同乘。
    这一次,徐家可谓全家出动,拜访这久违的安国公府了。
    徐锦秋显是对京城的风貌兴趣甚浓,又觉掀开帘子的举动太过冒失,便只能从帘子的缝隙朝外看。这一路行来,多是繁华热闹之地,偶尔还能见到披着甲胄的卫兵在城中巡逻,徐锦秋看得一眨不眨,倒是难得安静了下来。
    徐锦冉显是有些紧张,一张绢帕在手中扯了又扯,都快绞成了麻花。看着她们这样儿,徐锦瑟倒有些回想起前世自己初到安国公府时,好像也是这般,又期待又忐忑——想着那素未谋面的祖父母,是否会和蔼可亲,还是高高在上,那从未踏足过的安国公府,是不是像想象中一般金碧辉煌、雕梁画栋。
    只有了前世的经历,她对这安国公府也无甚期待了。
    徐锦瑟只瞧着对面的徐锦秋,为着这次出行,她特特托了人去京城最大的绣坊定了这身水红色绣缠枝宝相花衣裳,很是花了一笔银子。只可惜,她不知在京城这地方,最时兴最精致的东西,是花钱也买不着的。
    徐锦瑟垂下眼帘,徐锦秋还不知道,在安国公府等待她们的,可不是什么单纯的久别重逢泪相迎的亲热戏码。
    这马车从安国公府的角门进去,走了不久,便停了下来。徐家诸人都下了马车,安国公府早已备好了轿子,门上的婆子引领诸人上轿,复又抬了轿子步行一刻,到了垂花门外,方才放下轿子。
    诸婆子上前打起轿帘,请徐府诸人下轿。徐锦瑟步下轿厢,看着一对雕着玉堂富贵的垂莲柱,不由在心中一叹——再次得见,这安国公府,果如记忆中一般,富贵雄伟。
    徐锦秋哪里见过这般富贵景象,忍不住瞪大了眼左瞧右看,恨不能将一切都纳入眼中。这番没见识的模样,倒叫一旁的婆子都看了笑话。国公府的仆妇规矩慎严,面上并不露出来,只眼中那嘲讽遮都遮不住。
    徐锦秋却还不觉,她只瞧见了这安国公府层楼叠榭、画栋飞甍,险被迷了眼睛。一旁的徐锦冉倒是瞧出来了,暗暗拉了拉她的袖子,被她一把扯开,还白了一眼。
    徐锦冉自己还紧张着呢,被她这么一看,也不敢再提醒她了。
    这一番动作落在旁边婆子的眼中,便觉这两位小姐,一个见识浅短、一个畏畏缩缩,都有些上不得台面。听闻这位二爷在承阳那种穷乡僻壤一待多年,不怪女儿都养成了这副模样。
    再看前头扶着魏氏跨过垂花门的徐锦华,身形婀娜、仪态端方,加之容颜甚美,俨然一副大家闺秀模样,便又感慨二夫人不愧是安平侯府出身,这嫡女教导得并不比京城贵女差呢。
    又见紧随其后的徐锦瑟,便觉这位小姐莲步轻移间娉娉婷婷,一副端矜持重的模样,倒叫人瞧不出深浅。
    徐丘松一马当先的走向正房,他身后紧跟着的,便是抱着徐锦鸿的徐锦程,在这亦父亦兄的大哥怀中,徐锦鸿难得安静下来,颇有几分斯文的模样。
    徐锦华扶着魏氏紧随其后,然后才是徐锦瑟、徐锦秋与徐锦华。
    一行人刚走近正房,便听里头有人问起:“二爷到了何处?”
    有丫鬟回道:“方才门上来报已快到垂花门了,想是片刻间便到了。”
    领路的婆子扬声道:“二爷来了。”
    门内一时寂静,徐丘松当先一步迈了进去。
    众人只见一个两鬓花白的老妇人在丫鬟的搀扶下迎了上来,徐锦瑟一看便知,这就是自己的祖母,安国公夫人秦氏了。
    徐丘松一个箭步迎了过去,倒头便跪,“母亲——”
    魏氏并诸子女也跟着跪了下来。
    安国公夫人颤巍巍的将徐丘松拽了起来,忍不住哭道:“我的儿啊——”
    徐丘松也忍不住眼眶酸涩,抱住了多年未见的母亲。
    母子俩一时真情流露,相拥而泣,倒将跪在地上的诸人忘了。还是一个声音插了进来,道:“二弟多年未归,瞧把母亲激动的,倒叫弟妹和孩子们累着了。”
    安国公夫人这才收了泪水,让诸人都起来。
    那插话的女子容长脸儿,肌肤粉白,头戴金珠玉花钗,身着大红织锦牡丹花纹样比甲,下着牡丹掐金刻丝裙,端得是雍容华贵、气度不凡,正是安国公世子夫人张氏。
    魏氏忙上前,同张氏一起将安国公夫人搀回座上,徐丘松这才领着诸子女朝众人一一见礼。
    这其间,安国公世子,也是徐丘松一母同胞的大哥徐丘穆却是端坐座上,一脸严肃,并不言语。倒是庶出的徐丘岭一脸热情,连道多年未见二哥,甚是想念。
    安国公夫人又令人将小辈们唤来,统共三位公子、两位小姐。诸人互相见礼,又听世子夫人张氏介绍,才知这徐锦安、徐锦斐、徐锦栋三位公子都是世子妃所出,另有二小姐徐锦涵,乃是姨娘林氏所出。
    徐丘岭只得一女,乃是其妻孔氏所出的徐锦涟,是诸人中最小的,年方十二。
    “可惜锦箜不在,不然你们兄弟姐妹便到全了。”张氏长女徐锦箜,已经嫁入淮阴侯府,是淮阴侯世子夫人了。
    “你们便直呼名字就是。”张氏笑着说道。
    徐锦程与几位公子都是相熟的,此时便率先同他们打了招呼,言中称徐锦安、徐锦斐为兄。诸人之中,徐锦安最大,已过十八岁生辰,徐锦裴次之,十六岁,徐锦程十五岁。在他们之下,便是十二岁的徐锦栋,和年仅四岁的徐锦鸿了。
    女孩子中,除已经出嫁的徐锦箜外,倒是十四岁的徐锦涵最大,接着便是徐锦华与徐锦瑟,那徐锦涟才十一岁,倒是比徐锦冉还小了。
    只众人只论年龄,并未续这排行,只以名字相称,唤那徐锦涵做“锦涵姐姐”。
    安国公夫人唤了丫鬟过来,将早准备好的见面礼交给徐锦瑟几人,张氏同梅氏也各拿了荷包出来,魏氏也将早已准备好的见面礼送上,几个小辈人人都有,瞧着倒是热闹喜庆。
    一番见礼后,父辈们再叙交情,便打发小辈们自行去玩耍。
    徐锦程与徐锦安等人早已相熟,兄弟几个便结伴自去了,连小胖子徐锦鸿都带上了。女孩们在徐锦涵的引领下到得抄手游廊中赏景。
    徐锦涵充着半个主人,同她们介绍这安国公府中的几处景致。
    徐锦秋这时早已按耐不住,借着袖子遮掩,悄悄将安国公夫人和张氏给的荷包悄悄拆了。只见安国公夫人给的是一对纯金镯子,光这入手的分量便够叫人心喜了,张氏给的是一对碧玉耳坠,玉色通透、触手生温,显见是好东西。
    徐锦秋正自心喜,又听此时徐锦涵正说道,“这院中的太湖石,乃是当初祖父特特从太湖那边儿运来的,全京城都没几块。”便下意识地问道:“锦涵姐姐,祖父他老人家在哪儿?怎地今日未见呢?”
    一时,众人竟都沉默下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