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打算联晋。眼下四分天下,一对一,谁也没有胜算,但若能联合一方结成盟约共同伐齐,那么胜算就会变大,在晋梁之间,我们能选的只有河东的晋李。成元水、玄凉相继建国称帝,而李制一直未曾称帝,只以唐朝封加的晋王王爵自居,名义上仍是唐室的藩王节度,我们以复唐灭齐的名义邀他结盟共同伐齐,想必他不会拒绝。”
    “啪”鹏奴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将筷子拍在桌子上:“我不同意。”
    李五道:“鹏奴,这件事不是你意气用事的时候。”
    鹏奴“腾”地站起来:“无论说什么,我都不会同意!五儿,你是不是早就有这个心思了?你早想着统一南境后与李继勉联盟是不是?我告诉你,没门!我以我汉唐王的名义发誓,我绝对不会同意!”
    鹏奴气的站起来就往门外走,然后还没走到门口,便听李五道:“寿面是不打算吃了?我跟十一的生辰,你也不打算陪我俩好好过了?在今天这样的日子发脾气,你是要打我们姐弟俩的脸是吧。”
    鹏奴脚步顿住,一时气愤倒忘了今日是个正日子,不能这样走人。
    虽然气得肺都要炸了,他还是压下了怒气,退回到桌边重新坐下捧起面碗:“当我嘴贱什么话都没说没问,今天我陪你们好好过生辰,刚才那番话谁也不许再提!”
    夜色渐深,鹏奴与徐叔相继告辞,院内便只剩下这姐弟二人。李十一替坐在镜前的姐姐一下一下梳理着长发,缓缓道:“姐姐,你真打算年后去北方联晋?”
    “嗯。”
    “你故意今天告诉聂大哥,就是知道他就算再生气,今天这样的日子也得忍了,不能发作是吗?”
    李五道:“要是其它时候跟他说,他那冲动的脾气不知道又干出什么来,但今天他再大的火气都得压着。”
    “可是若他还是不同意呢?”
    “他不同意也没用,这件事我已经决定了,不谈任何情感因素只谈利益,我必须促成晋李和汉唐的联盟。”
    “可是……”李文治犹豫了一下,“晋李那里会同意吗?当初是我们将他们的五千铁骑军赶出了国境,他们还可能同意与我们联盟吗?”
    李五道:“当初晋李与汉唐之间的联盟与其说是联盟,不若说是一个小国向大国的委屈求全,汉唐每年都要向晋李进供大量金银珍器,以此得到晋李军队的保护,然而军队的入驻却成了一个巨大的毒瘤,使得晋李肆无忌惮地干涉汉唐的国政,所以到后来若想收复汉唐的政权,就必须驱逐晋李驻军断绝联盟。然而现在不一样了,我们以南方之国的身份,以复唐之名平等的与李制商议结盟之事,为的是对付同一个敌人,而不是臣服与压迫。”
    李文治道:“所以当初你决定只是驱逐沙陀铁骑,而不是赶尽杀绝,就是为了今日是吗?”
    “嗯。”
    李文治感慨道:“姐姐,有时候我真想叫你老师,你想事情永远想得比旁人要深远,明明你只大我五岁,可不知道到为什么,我偶尔会觉得你大了我二十五岁。”
    李五想想前世二十五岁时被刺,然后直接重生到十二的躯体上,也算是比他多活了二十五年,笑笑道:“是啊,姐姐就是比你大二十五岁。”
    李文治道:“别别别,说说而已,你要真大我这么多,那现在不就是一个色衰未嫁的老姑娘了吗,那就太可怜了,不行不行,我家姐姐不能这么惨,我还想着抱可爱漂亮的小侄子小侄女呢。”
    李五听到“小侄子小侄女”时怔了怔,脑子回想起的却是当年在山中温泉,李继勉对她说过的话。
    他说:“小五,我想要个孩子,你难道一点都没有想过你和我生下的孩子会是什么样?是漂亮聪明如你?还是霸气威武如我?”
    他还说:“你想想,一个混合了你我的骨血,有着微卷的棕色长发和一双黑亮如黑宝石的瞳孔,会用软软糯糯的声音喊你叫娘喊我叫爹的孩子。”
    “姐,你在想什么呢?”
    李五从回忆中回神,转身接过他手里的梳子,道:“没什么,夜深了,回去睡吧。”
    “好,那我走了。”李文治走到门口又停住了脚步,转身道,“姐姐,我真心希望姐姐能找到一个好归宿,聂大哥真的对你很好,我们三人小一起长大,就如亲兄弟亲姐妹一般,曾经我们相依为命,现在我们共同作战,在这世上不要有与聂大哥对我们更亲的人了。”
    “十一,你也说了,我们就如亲兄弟亲姐妹一般,你会爱上你的亲姐妹吗?”
    李文治被说得一愣,忙道:“我只是说像,你们并不是亲——”
    李五道:“但我早已经将他视为兄弟,视为亲人,如何能有男女之情。行了,我的情感问题你就别插嘴了,你若是嫌没事做,那我明日便命人征集适龄贤淑闺秀画像,替你挑选一名媳妇,二十而冠,你也到了该成家的年纪了。”
    李文治一听忙道:“别别别,我不插嘴了,我不插嘴了还不行吗。”
    李文治求饶着退出了李五的卧室,门关上的那一刻,屋内终于安静了下来。李五看上手上的牛骨梳上缠绕的几根青丝,发呆了片刻,将那青丝扯下。青丝飘落在青灰的地上,便一点也看不见了。
    过完年后,无论鹏奴如何发怒拒绝,李五还是不为所动,正月初就开始有条不紊地组建了队伍,做起了北上的准备。
    鹏奴听到北上队伍已经准备好的一切,没几日就可以出发后,暴跳如雷地闯进李五的房间吼道:“我不同意,五儿,你听到没有,我不同意!没有我的允许,你休想带着队伍踏出汉唐国境一步!”
    “聂鹏,我原以为这一个多月,你应该能想通,固守自封是不行的,我们需要盟友,需要一个契机来打破现在的局面。”
    “你别讲这些冠冕堂皇的,你就是要去见李继勉!你就是要去见那个男人!我不允许!我绝对不允许!”
    鹏奴终于控制不住情绪,怒吼了出来。
    李五将佩刀挂上腰的手微微停顿了一下,随即镇定如常地掠过他推开门往外走去。鹏奴见被忽视,伸手抓住李五的胳膊,把她拖回来道:“你听见了吗,听见我说什么了吗!我不许你去,不许你见那个男人!”
    李五面无表情地看着他:“聂鹏,你是不是想让我再经历一次一年前的那场与梁军交战的痛苦与煎熬吗?”
    鹏奴一愣:“什么?”
    “我们统一了南方,给北方三大势力都造成了冲击和威胁,如果我们现在不找一个强大的盟友,你是等着北方这三大势力同仇敌忾,联合先把我们灭了吗?当初十五万梁军来攻,我带着三万大军血战到只剩五千人,硬是用将士们的尸体守了下来,但下一次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守得住,更不知道来犯的会是二十万三十万还是四十万。没有同盟那我们就是等死,好,你不想跟晋李结盟,大齐和梁国,你选哪一个,我豁出命去跟这两方谈结盟去。”
    鹏奴彻底哑口了。跟大齐谈?他们就是为了灭齐复唐,怎么可能与他结盟;跟梁国谈?玄友廉当次那般不计后果地发动大军试图短时间内灭了汉唐,怎么可能谈和,就算能谈和,以玄友廉对李五的执念,那她此去更是有去无回。这样想到,晋李倒真成了唯一的选择了。
    而且当初玄友廉之所以退兵退得那么干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李继勉突然带兵攻打洛阳,洛阳告急,玄友廉不得不退。
    鹏奴曾让徐敬仪私下探了探李五的口风,想知道可是她与李继勉私下里有了什么联系,他才会攻打洛阳,然而李五的回答是:“不必问我跟他有没有联系。在那种情况下,晋李和大齐不趁机发兵攻打就是彻头彻底的蠢货了。只不过李继勉更狠一些,没有像成元水那样只派兵在边境无关痛痒地侵占了几座城池,而是直接挥师攻打洛阳,直接一刀插出敌方心脏。在战场上论阴狠奇绝,无人能出李继勉之右。”
    鹏奴想到李五对李继勉的评价就更心塞了,抓住李五的胳膊松也不是,不松也不是,嘴巴张了张,却又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李五见他这番样子,便也不想与他再啰嗦,直接抽手转身便走,就在这时个传信兵冲进来道:“国主,将军,不好了!”
    李五道:“什么事,慢慢说。”
    “早上刚收到的急报,晋王李制亡了,晋王收的义子太多,眼下那十八罗汉与他的三位公子冲突夺`权起来,河东彻底乱套了。”
    李五大惊道:“李制怎么会突然亡了?”
    “说是骑马时摔死的。”
    “荒唐,李制乃沙陀骑兵首领,在马背上征战一辈子,怎么可能骑马摔死。”
    “前一阵子据说他眼疾复发,偶有失明之症,怕是这个原因。”
    李五沉默了,当年李制与玄梁于回京路上闹翻,玄梁在李制经过的路上埋伏了人射杀他,结果射瞎了他一只眼,这瞎眼后来就成了他的隐疾,时不时地溃烂生脓,连带着那一只好眼也一年不如一年。这次怕是骑马狂奔时,突然失了明,慌乱之下以至落马摔死。
    在她决定赴河东商议结盟之事之时,晋李出了这样的变故,实在所有人都想不到的。
    鹏奴听到这个消息后,虽然脸上表情不好,但心里去隐隐生出了一丝庆幸,道:“五儿,晋李现在乱成一锅粥了,你还有必要去吗?”
    李五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去。”
    鹏奴一怔,随即嚷起来:“现在去还有什么意义?你刚才讲的那些大道理,现在都不适用了!你没必要千里迢迢赶过去。”
    李五道:“晋李和汉唐的联盟事在必行,我相信李继勉,他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的人,肯定能平定晋李的内乱。来人,传我的命令,原定五日后出发的队伍,明日上午立即出发,今夜一夜必须将一切出行准备做好!”
    “是!”
    “你——”鹏奴气得无处发泄,一脚将一旁的花圃矮砖墙踹塌了大半。
    第134章
    李五对李继勉的信心不是盲目的,而是与他每一次战场接触后得到的肯定。在李五看来, 李继勉就是一个战争鬼才, 与其说是骁勇善战,不如说是一个不折不扣行走在战场上的鬼魅。因为是鬼魅, 所以没人抓得到他,也没人弄得懂他在想什么。
    李制的十八个义子反了十个,被称为“十罗汉之叛”, 叫嚣着要划涂水河为界,东西分治,最后一一被李继勉带兵打趴下了, 哭爹喊娘地求他饶他们一命。
    李继勉很顾念亲情, 将这十位义兄弟直接送进了和尚庙剃了光头,捆了锁链,囚禁在寺庙中当苦修罗汉僧,终生不得离开。
    从汉唐到河东就算最快也要走两个月。李五带着五千人赶了一个月路后,就接到了李继勉将所有造反义子剃光头关进寺庙的消息。李五稍稍松了一口气,然而接下来一个消息又令李五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李继霸、李乐群与李继勉三兄弟虽然在镇压十罗汉叛变时同心齐力, 然而平叛之后这三兄弟之间又因谁能继任晋王的位置争执起来。
    李制马上突发失明而摔死, 没有立下遗嘱, 按理是长子李继霸继任王爵。李继霸性情直爽豪迈,为人不苛刻, 这么多年无功也无过,颇受将士们爱戴,按理继承王爵之位不应该有任何问题,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他的三弟不是李继勉。
    李继勉这几年的军功战绩太惊人了,可以说自李制瞎眼之后,所有仗都是李继勉在打,所有的战绩都是李继勉在拿,晋李的士兵们没有一个不拥护李继勉,没有一个不崇拜他,简直将他奉为了战争之神。
    李继霸如何与一个被士兵们视为“战神”的弟弟争?而且李继霸心里也清楚,他三兄弟之中父亲最器重喜爱的就是李继勉,如果不是突然亡故,王爵肯定也要传给他的。
    李继霸权横再三,为避免亲兄弟相争,决定放弃王爵之位,由李继勉继承。
    可他愿意让,有人却不同意。
    李乐群与李继宇直接带兵占了绛州,说父亲尸骨未寒他便逼迫大哥让权,实乃不忠不义,不仁不效之徒,将得胜归来的李继勉及其军队阻在了绛州之外,并要他立即交出兵权好好反省。
    眼见十罗汉之叛刚刚平定,这三兄弟又闹上,晋李再次一团混乱。
    李五听着探子说晋李混乱不清的情况,心中忧心更甚。想当初玄友廉夺`权时,也是兄弟相争,玄风益和玄靖明斗得你死我活,最后让他给捡了便宜,要不是他们将洛阳搞得一团乱,玄友廉也不可能如此之快的登基成帝。不知道李继勉会不会跟几年前的玄友廉一样,兄弟相残,踏着鲜血坐上王位。
    李五回想以前与李继宇相处的情景,这李继宇本质上就是一个脑子空空一身脾气的公子哥,闲得无聊就爱捣鼓闹事,因为城府不深,就算生事也不会生出多大的事来,问题就在他身边有个李乐群。
    李乐群此人绝不是盏审油的灯,心思深沉阴险,擅长算计,自小到大呆在李继宇身边,没少挑拔两兄弟间的关系。
    李五还得记得李继勉刚带她入军营,李乐群便嘲讽她是李继勉养的狗,让李继勉小心别被自己养的狗咬了。当时李继勉的表情就不对,后来李五问过很多次,他都没说,直到后来两人关系发展到床上去了,李继勉才在一次身心餍足后告诉她实情。
    原来小时候,他跟李继宇争一只别人送父亲的小猎犬幼崽,父亲偏心他把小猎犬幼崽送了他,李继宇不依,哭闹不止。
    本来只是两个小孩子之间抢夺玩具的小打小闹,过一阵子也就没事了,偏偏这李乐群阴险,想了一个阴毒的损招替李继宇出气。他每天夜里偷偷跑到狗窝里喂那狗崽子喝兔子血,使得那狗崽子养成了喝兔血的习惯,直到某日他们三兄弟随父亲打猎回来,李继勉拎着自己打到的一堆兔子尸体进门时,那小猎犬直接冲着他沾满兔子血的手就是狠狠一口。
    幸好那狗崽子才六个月大,牙没有长齐,咬劲也有限,没一口把他的手咬断。所有人都只当是这狗发疯了,杀了它后这件事就算过去了,没人会联系到李乐群身上。直到半年后李乐群被李制看中,收为义子,李继宇高兴得一时得意忘形在李继勉面前说漏了嘴,李继勉才知道自己是中了李乐群的阴招。
    从小看到老,这李乐群幼时便如此狠毒,如今挑唆着李继宇与李继勉争权夺爵,这兄弟俩之间怕是不能善了了。
    李五听着探子们打探来的消息,心中既担心又焦虑,可除了抓紧时间赶路,她也没有别的方法可想,只能祈祷李继勉自己能应付过去。
    就在她抵达河东地界的前三天,晋李又传出了消息,李继霸使计调开李乐群,囚禁了李继宇,同时在众将士面前声明自愿放弃王爵继承权,原奉李继勉为晋王,大开城门迎李继勉大军进城。李乐群无路可走,带着两千骑兵逃出绛州下落不明。
    这场兄弟之争在李继霸的斡旋下终于和平解决,没有造成流血之争。没了李乐群的李继宇就是一个除了嚷嚷什么都干不了的废物,被囚禁在了自己的府里,而李继勉顺应军心,继承了晋王之位。
    李继勉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平定内乱成功继位,而她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从南到北,马不停蹄。
    这一路上她听着李继勉的种种境况,心情跌宕起伏,好在抵达目的地之前,李继勉平安无事,她的心也终于定了下来。
    李五带着军队刚抵达晋李边境,便有一大群沙陀铁骑军从四面八方涌出来,迅速将她的军队包围在了中间,似是早已经探查到她的到来一般。
    李五驱马走出队伍,大声道:“我乃汉唐使者,奉汉唐王之命出使河东求见晋王,愿结两邦之好,还请各位兄弟通禀一声。”
    李五这一声喊下去,沙陀骑兵让开了一条道,走出一个高大严肃的年轻男子,看着她简洁利落道:“你跟我走,其它人不允许踏入我藩境半步。”
    李五身侧的将领忙压低声音道:“李将军,万万不可,我们就是来保护你的,你要一人进了河东,如有万一我们想救都救不成,太冒险了,不若由属下先行,去探探晋王是否有连盟之意。”
    李五仿佛没有听见部将的话一般,看着身前骑在马上的男人,朗声道:“李从义,宁城一别,三年未见,别来无恙。”
    李从义面无表情地看着她:“废话少说,要么跟我走,要么带着你的人滚。”
    李五突然向他掷去一个东西,李从义只当是暗器,侧身躲避,等东西飞到面前时瞥见是一个精致的锦囊时,立即伸手接住,摸出锦囊里鼓着两个鸽蛋大小的硬物,冷冷道:“什么意思?”
    “听说你多年前已与前任汉唐王王女成婚,十一他听了十分惋惜未能出席你的婚礼,所以备上了一份薄礼,让我见到你后送给你。”
    李从义的神色变得复杂起来,迟疑了一下,打开锦囊倒出两只造型圆润的玉雕小件,两只圆滚滚的小兔子,一公一母。
    当年在绛州正平县的那个元宵节上,八岁的李文治用李继勉给他的压岁钱给三人买了三个灯笼,递到李从义手中的是一个兔子灯笼,他说送他兔子是因为“达木赫是只安静可爱的乖兔子。”
    那时李从义喉中有疾,不能言语,除了十一成天像一个话唠一般缠着他,没人会跟他说话。
    就在收到兔子灯笼后的三个月,他为了保护十一,被打成重伤。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