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简单的说明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里存在一整个全能宇宙,这是显而易见的,一直都在用的设定。
    原本的旧世界,就仿佛一张又一张的纸被叠在了一起。
    这些纸非常的透明,以至于从上往下看能将它们上面的内容全都看到。
    这就导致,在描述每一个世界的时候,都不可避免的会将其他世界的内容描绘进去。
    记录者们的责任,便是记录每一个单一世界内发生的事情。
    当记录的内容开始越发混乱之后,便需要删除错误的记录。
    但是问题就在这里,没有选择删除旧的记录,而是选择了重置已有的世界。
    全能宇宙是无法被重置的,因为“地”元素是所有世界的基石。
    能被重置的,只有堆叠在这层基石之上的无数的世界。
    当然,世界不是纸,全能宇宙也并非基石这么简单。
    通常而言,一切已知的、未知的文字的、非文字的世界都存在于一个全能宇宙内。
    这意思就是说,存在且仅可能存在一个全能宇宙。
    而一直跟着看下来的读者都知道,“我”的每一本小说,的世界观,其实在一个更加宏大的世界观上面是联系在一起的。
    而通常情况下,“我”所说的“全能宇宙”指的其实是次一级的“多重宇宙”。
    或者说,复合型宇宙。
    多重宇宙显然是可以被重置的,且可以被无数次的重置。
    这本书,这本名为《模拟器:旧书》的书,便是这样一个多重宇宙。
    当然,全能宇宙次一级的存在并不仅仅只有多重宇宙。
    还包括了超宇宙、位面级宇宙、外宇宙、至高宇宙等。
    “所有未知的世界都默认为outsideworld。”
    本人对超宇宙等存在并不了解,所以书中仅涉及多重宇宙,以及其下属单元单体宇宙、平行宇宙、相对宇宙以及口袋宇宙等。
    单体宇宙和平行宇宙不分彼此,而相对宇宙和前两者就好比镜子里的人和镜子外的人。
    至于口袋宇宙,应当算是人造宇宙,其本身并不天然存在。
    这里就要说到孰强孰弱的问题,从下往上就是地表战力、星球战力、星系战力、单体宇宙战力、多重宇宙战力以及全能宇宙战力。
    最后面的那个忽略不计,仅说前面几个。
    地表战力,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地表之上的人的战斗力。
    这些人也许会飞,但无法摆脱地心的引力,无法凭借自身的力量进入太空,也无法凭借外在的力量进入太空。
    地表战力或许很强,但破坏力再强也会被放风筝。
    之后是星球战力,同星系战力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无限接近黑洞,后者黑洞起步。
    成为星系战力后,最弱者也已经等同于黑洞一般的存在。
    再往后,单体宇宙战力无法离开自身所在单体宇宙,无法被黑洞摧毁,单体宇宙内除了同级存在没有对手,几乎无法被真正意义上的杀死。
    多重宇宙战力无法摆脱自身所存在的多重宇宙,存在即是永恒。
    多重宇宙战力之间无法交手,因为彼此间甚至做不到瞄准。
    单体宇宙战力依然存在因果,但多重宇宙战力已然超脱因果。
    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唯一”。
    故而,一个名字下可能存在无数个单体宇宙战力,但只可能存在一个多重宇宙战力。
    当然,名字只是代号。
    不然某人一改名字,大概就得死不知道多少宇宙的人。
    同时,尽管世界的数量是相对无限的,但是个体的可复制次数是存在极限的。
    目前探测出来的数字是一万零八十六次,尚未发现第一万零八十七个复制体。
    所以,只有在一万零八十六个人里死了一个或几个,才会有新的复制体诞生。
    同时,也不存在把其他人全杀光只剩自己的可能。
    因为只要有一个复制体死了,就一定会有另一个复制体诞生。
    一万零八十六这个数字目前没有发现增加的情况,也没有发现减少的情况。
    所有记录者可以为此打包票。
    所以,目前来说,所有书中描述到的主角,都同时存在一万零八十六个。
    当然,明确表示说是唯一的个体的除外。
    那一句“其他的苏武都死了”,显然是错误的。
    苏武本身也并非唯一的存在,目前为止拥有过该特性的人只有林东。
    然后就要说到这本书的剧情了。
    请注意,当前设定以后可能会被推翻。
    因为记录者们的失误,显而易见的事情迟早会发生,这是完全无法避免的。
    因此在记录变得越发混乱之后,选择了将整个多重宇宙打包,然后塞进回收站。
    并创建了新的多重宇宙,用以观察和记录。
    但因为王实甫的存在,导致这个新世界也变得不那么纯粹了。
    旧世界中诞生了一个新世界,真正的新世界开始变得混乱。
    权衡一番之后,记录者们开始弥补。
    但这弥补显然是无效的,他们扭曲记忆的行为显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观察者效应,只要存在观察者,混沌无序的状态就无法永恒的保持下去。
    无序会变成有序,混沌会被破开。
    于是便有了时间线,一切都有因有果,有始有终。
    我们通常所言的故事,都是有条有理的,因为他们都是在无数观察者或者说记录者的注视下生成的。
    这些世界有着自身明确的主角,自身明确的故事线,自身明确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并不存在真正的意外,也并不存在真正的随机。
    一切都是注定的,一切都是可以预知的。
    你可以看到结局,可以看到其中埋藏的伏笔,可以看到“作者”的良苦用心。
    哪怕是那些剧情相当简单的故事,又或者是那些非常烧脑的电影。
    我们已知的和未知的小说、影视剧乃至游戏等作品背后,某种程度上都存在着无数个世界。
    哪怕是一幅画,背后也是无数个世界的生灭。
    世界显然也是有其寿命的,会在某个时间坍缩,而后在另一个时间点重新成为新的世界。
    一个全能宇宙内的一切,能量和物质,显然是守恒的。
    但是,一个多重宇宙内的能量和物质显然不是。
    不过,因为记录者的存在,所以也可以视为是“守恒不变”的。
    同理可知,一个单体宇宙内的物质和能量是守恒的。
    世界源于一个点,最终归于一个点。
    我们通常所知的故事,便是在开始和终结之间。
    这样的故事被无数次的演绎,存在着相似、相同或者截然相反的无数世界。
    如此一来,便存在着无数的可能。
    正因如此,哪怕是一个简单的挑水的故事也能写出无数种版本。
    所有这些故事,这些世界,同时存在,一共有“一万零八十六!”个(bushi)。
    另,每一个多重宇宙都有让自己区别于其它存在的主题:
    在科幻巨著《三体》中,黑暗森林法则就是其标签与核心特征。
    dc多元宇宙的主题是超级英雄与超级罪犯。
    没人能改变多重宇宙的主题。
    这是宿命,更是多重宇宙存在本身的意义。
    改变了多重宇宙的主题,那它本身便无法存在了。
    “要打破宿命,就必须先一步打破宇宙!”
    彻底毁灭,直至涅槃,宇宙重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