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黑丞相的宠妻 第21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是新婚,又不是,她第二次嫁给同一个男人。
    步下金舆,目之所及,是陌生的拔地而起的雄伟宫阙,大气磅礴,巍峨严整,与盛京宫阙的温婉细腻截然不同。殿檐四角的大小神兽坐镇四方,冷冷睥睨着天下苍生,这初夏的日光照在其上,也不能消减那冷凝肃穆之感。
    连龙华殿上空碧蓝的天也一样陌生,比之江南,越发空阔渺远。
    殿下,着大秦暗色朝服的文武百官跪地而拜,万千的牡丹开满整个殿前广场,以整齐姿态缤纷颜色雍容绽放,这心意如同当初在“有凤来仪”放飞的蝴蝶翩翩,拙劣的、愚钝的坦白心思。
    百里婧偏头仰望着身边的九五之尊,他也垂眸望着她,与“墨问”毫无瓜葛的一张面孔,周身气质皆是大秦皇帝专属,她此生都不可能再认错。初升的日头恰好照在她和身边人的衣带上,玄色的龙袍凤袍顿时蒙上一层金色,像是隐晦的涩涩希望。
    她的手指收紧,以拇指轻扫过他的指节,微微绽开笑意,大秦皇帝的黑眸含笑,里头有她还有灼灼日光,用了些力道带起她的脚步,与她一同走上织锦的红毯。
    一层一层,一阶一阶,步伐平稳,丝毫不乱,直至走过文臣武将,走过阁老亲王,走上九五之尊的至高位置,侧转过身的那一刻,百里婧的眼眸不由地微微一眯——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文人骚客写过的诗篇里的场景,百里婧不曾在盛京皇宫见到,也无法想象到底有多壮观。长安城的宫阙以高地为基石,登上九重龙华殿,便可将整座长安胜景尽收眼底,这等震撼,直击人心。
    百里婧久久无法平息心中的万千情绪,她随他走上九五之位,一同俯瞰壮丽河山,才明白从前他的眼底何以能那般寡淡静默与世无争——唯有身居高位历经风雨淬炼一无所惧之人,才会连伪装也不露痕迹。
    她微微侧头仰视着他的侧脸,他刀削斧砍般的面容不苟言笑,唇角微抿,睥睨天下。
    西秦大帝盛名远播的那些年,他远在长安宫城的那些年,历经的荣耀与尊贵、风雨与坎坷,她通通一无所知。他将她的手握在手心里,牵着她轻巧巧走到他的身边……
    哪怕她曾贵为大兴公主,也曾受万人错爱荣耀一时,可她在此刻竟自惭形秽,她何德何能可站在他的身侧?她对大秦陌生之极,对他无一丝宽厚,他因了什么选定她不肯放手?
    作为墨问的他被动承受她的自暴自弃任性妄为,可作为皇帝的他有整个天下的女人趋之若鹜,他想找一个美貌年轻智慧的女人太过容易,不,他想要什么样的女人都容易。
    并非她长着一双势利眼睛,她只是有了自知之明,看清了如今的情势和她所处的位置,看清了他和她之间横着的诸多沟壑。无关怯懦,只觉得不当如此。
    “小心肝,专心一点。”身边人注意到她的凝视,视线微垂看向她,眸中有她才能瞧见的冰雪消融。
    她回握他的手,正视前方,在这种时候,她只能跟着他走。
    “众爱卿平身。”空阔辽远的声音,帝王的腔调淳厚低沉,不怒自威。
    “谢主隆恩。”群臣叩首而拜,随即站起身来。正如大帝所料,人人都想知晓皇后的来历,虽然圣旨一早有了说法,指这位皇后出身白家,可他们到底想一看究竟。
    然而,无人敢抬头直直地去瞧,皆是低垂着眸子静候。偶尔有人偷偷瞄上一眼,又立马收回目光,穿着一身玄色凤袍的女人,只看一眼无法识得她是谁。
    但唯一可确定的是,并非那位养在深宫十余载的准白鹿娘娘。只因那位准白鹿娘娘此刻正与他的兄长白烨一起,立于群臣之侧、皇家女眷之中,眼睁睁目睹立后大典的场面。即便白国舅的脸色再难看,也要陪着一同看下去。
    更有甚者,身为大帝生母的白太后她老人家并未出席大典,仿佛以此宣泄对大帝立后的不满。
    今日这对立,如此泾渭分明,隐隐透着剑拔弩张,场面上已然如此,场面外更难以考量。
    “陛下,吉时已到。”立于帝后身后的薄延恭敬地开口道。
    大帝嗯了一声:“薄相,命礼官宣读制辞吧。”
    礼官遵旨宣诏,群臣跪听:“奉天承运皇帝制曰,白岳大元帅之女白静,贤良淑德,品貌俱佳,今立为大秦皇后,掌六宫凤印。咸始天下知闻。钦此!”
    制辞一下,群臣心中俱是一凛,只除了早知其中曲折的承亲王君越和白国舅、薄阁老等人。
    白岳大元帅何时有的女儿?这位大元帅征战沙场数十载,为大秦鞠躬尽瘁驱除鞑虏,自从十八年前元帅夫人难产而死,再无人敢对大元帅提起婚嫁子嗣,长安城的百姓再未见白岳大将军回京。
    怎么过了十八年,反倒是白岳大元帅的女儿母仪天下,坐上了大秦皇后之位?
    然而,圣旨便是圣旨,制辞一下,大局已定,再无法更改。
    群臣短暂的失神过后,自然是伏地而拜,高声道:“皇后娘娘千岁安康,大秦之福!”
    “大秦之福!”
    “皇后娘娘千岁!”
    “……”
    阵阵呼声过后,群臣恢复静默,最该开口的大帝开了口:“朕登基九载,忙于社稷大业,令诸位爱卿担忧朕的婚事朕的子嗣,朕亦心有不安。今日朕大婚,立于朕身旁的皇后诸爱卿想必十分陌生,不过对朕而言,她并非陌生人,是朕自幼指腹为婚的表妹。这十七载,她随白岳大元帅养在边塞无人知晓,朕前些日子身子抱恙往行宫暂住休养,全靠她不离不弃服侍左右,朕方能身子痊愈重返长安。今日朕当着所有爱卿和天下苍生黎民百姓起誓,朕对皇后的爱犹如苍狼白鹿的传说,是天地玄黄自古有之的道理,非一粥一饭一言一行一朝一夕之功,岁月还长,请皇后与朕一同走过。”
    他顿了顿,望着身边的皇后笑了,云淡风轻却又不容置疑道:“险些忘了,还有朕的孩儿……诸位爱卿,朕今日双喜临门,除却大婚之喜,皇后腹中已有了朕的骨肉。传朕的旨意,无论皇后腹中是皇子或是公主,落地之日,朕立之为皇储,待朕百年过后继承大统。”
    群臣情绪起落不定,听闻大帝最后一句更是呆傻一片,无论皇子或公主,皆立为皇储?
    最受恩宠的皇后娘娘惊愕地对上大帝的眸子,枉她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设下了最万全的心防,还是被他这番话激得措手不及。
    所幸群臣跪地,无人敢抬头,未曾瞧见她的失态。
    大帝摩挲着她的手,他的指尖温凉,用只有她能听到的声音道:“朕的小心肝想做母亲,自然得做天下第一的母亲,朕说过未必能顾全你面面俱到,只盼朕生时照顾你们母子,朕去时由他来照顾你。”
    掌心一寒,百里婧视线微微垂下,便见手心里躺着那枚墨玉扳指。
    ☆、第314章 抢先动手
    象征大秦至高皇权的“御玦”给了皇后,因她腹中有了龙子,大秦江山后继有人,九重殿下的朝臣即便心有疑惑,谁敢有半句不是?
    “陛下?”百里婧仰头看他,心头乱糟糟,她如何认不出这扳指?
    去年盛夏还是大兴公主的她前往西北为监军,临别时他便是这般轻飘飘将扳指塞进她的手心。
    那时她以为他不过是给她留个念想,以慰藉夫妻分离相思之苦。后来情意绵绵时她将扳指还给他,他只是倚在床头笑眯眯地在她手心写……以后留着他们的儿子。
    若她从前天真见识短,以为那扳指不过是他的心爱之物,作个寻常把玩的小物件儿,并不如她首饰盒里那些戒子珍贵。可住在秦宫的这些日子,看他日日戴在拇指上,甚少离身,她又怎会不明白这扳指是何寓意。
    很震惊,又似乎理所当然,在他还隐藏着身份时,竟已有送她整个西秦的打算。她甚至后知后觉地想起,那时盛京郊外的送别,他隐而未发的眼神,放进她手心里的分量,是否是想告诉她,别担心,除却大兴,整个西秦也在她身后。
    “朕知晓你的手纤细套不牢,等朕的皇儿长大了,给他。”大秦皇帝拍了拍她的手心。
    听罢这句话,百里婧才从回忆里醒转,无法与他的黑眸长久对视,无论皇子或是公主,但凡她腹中所生的儿女皆可继承大统,这个决断太重。
    对一个男人来说,对一个父亲来说,能给的他也应当都给了,给她容身之所,给孩子一个名分,如她父皇所做的那样,她从未奢望过多。
    倘若他连天下也能轻易交付,以如此荒唐放肆的手段谋得她的安心,她如何能全然无动于衷?他的枕边人和孩子与他的天下相比,孰轻孰重大秦皇帝应当有分寸。
    以整个天下做代价,他的宣誓大张旗鼓,他逼她正视现实,逼她无处可逃。
    百里婧不得不承认,西秦大帝好手段,他像在突厥大营时那样嚣张跋扈,身体力行地时时告诫她,但凡是见过他的人不可能再忘记他,她穷尽一生也无法再抹去他的痕迹。
    众目睽睽,百里婧牵起大秦皇帝的手,将掌心的那枚扳指重新套在了他的拇指上,扳指光滑温润,他的手指骨节分明略略苍白,这扳指只和他最相配,合该是他身体的一部分。
    百里婧不再避讳地仰头冲他笑道:“还是陛下戴上好看,孩子还小,他懂什么?”
    大帝不抗拒她的亲昵,握住她的手放在唇边亲了一口:“还是皇后知道疼朕。”
    转而微眯着眼笑道:“皇后,同朕的爱卿们说两句,今日过后母仪天下,可当好好地替朕繁衍子嗣、共保大秦社稷江山。”
    不再躲着藏着,不再遮遮掩掩,他要她活着且陪在他身边。当着所有朝臣的面,给她此生难以磨灭的盛事婚典,给她权力,给她尊宠,给她说话的分量。
    百里婧几乎要被他的眸光溺毙,百姓也好,朝臣也罢,此刻离这个男人最近的是她。
    从前的从前,及至未曾登上九重龙华殿之前的昨日,他从来只有在她面前的模样,温和的、含笑的、沉稳的,乃至机关算尽怒气迸发,也都只是在她面前。
    今日,她第一次瞧见他在人前的真实模样,面对着他的臣民,威严的不苟言笑的……帝王,站在九重殿上的暴君,说一不二不容置疑的绝对强势。九重殿下人人噤声,连旗帜的猎猎声也清晰可闻。
    登基九载,弑父夺位……
    很奇怪的心思,百里婧竟忍不住揣测,九年前,西秦大帝初初登基,十六岁的他比她今时今日还要年少些。
    十六岁的他一个人站在这个位置,望着脚下的臣民和绵延千里的江山,他是什么心情?可曾如寻常少年般露怯?亦或是生来肃杀绝情心冷血冷令人生畏?
    如今她轻易登上高位,从天真可笑的公主成为大秦皇后,她身边有他,那时他身边有谁?
    手被握得紧了些,百里婧重新收敛心神,对上他的视线,她惊讶于自己开始从他的位置去看诸多事情,开始忍不住去想,面对眼前困境,若是他,会如何?面对陌生的帝国臣民,她该如何?
    然而,被他握着手,像是从前站在父皇身边那样,幼稚天真跋扈嚣张的少女不再有清脆泠泠嗓音,换了一副沉静面孔平稳语调,对着殿下众人道:“承蒙陛下错爱,立我为皇后,腹中孩儿又得陛下垂怜,获此天恩殊荣。本宫既与陛下结为夫妻,自当与陛下共进退,与大秦社稷共进退。诸位皆是大秦栋梁国之贤才,万望日后全力辅佐陛下,共创大秦盛世,荣辱与共。”
    百里婧开口,抛却一国公主的青涩莽撞和娇憨短见,她的眼里已看得到更远更广阔的天地。
    这天地不再是大兴河山,盛京的烟云或是大西北的壮烈。这片陌生的辽阔中原,以河水为养分的大秦土地,据说有九州最浩瀚的山水、最富丽堂皇的秦宫、最风华绝代的秦皇。
    三者,她已见其二。秦宫、秦皇,名不虚传。
    她仰视身侧的男人,她的夫君从处处让她担忧的病秧子成为她的依靠,也换了一副她所见过的最美的一张脸。
    她与他是夫妻,从今日起所有的面子里子都是一样的,她和腹中的孩儿将在此安身立命,她绝不会再无理取闹,让他颜面尽失。
    九重殿下的朝臣今日的本分便是跪拜,皇后娘娘的誓词说完,他们跪倒再拜,比之方才更恭敬顺从。
    “皇后娘娘千岁千千岁!”
    “臣等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能出席立后大典的个个不是普通人,上至皇亲国戚下至状元探花,哪个不是有才有智有身份,朝堂里摸爬滚打过的人物,最讲究的就是一个眼色。
    皇后尚未定下之前,没人敢在白国舅跟前提半个字,等皇后露了面,圣旨一下,得知是白岳大元帅的女儿,朝臣心里多少有了点谱儿。
    尊贵的白氏女,命运截然不同,一人登上皇后之位,一人即便担着白氏女的名声,却已是天壤之别。白氏姐妹二人的相貌也无多少相似,就气质上来说,那位皇后第一眼瞧去气质温婉稍显文弱,而落选的白露从小被当成未来的皇后养,言谈举止坦荡落落并无半分怯懦,站在皇室亲眷之中观礼,不知是否有不甘之心,更是带了几分难掩的逼人气势。
    朝臣几乎以为养在边塞从不示人的皇后娘娘会被白露的气质比下去,可等皇后一开口,他们却有些肃然。
    再看皇后娘娘站在大帝身侧,眉宇间坚毅沉敛,自有她的磅礴大气稳重自持,甚至她的容貌倾国,竟也不曾被大帝比下去。
    大帝之美,九州皆知,想在大帝面前有自己的气度,除却薄相的温润如玉为佐,竟只有这位皇后可与之相配,颜色有之,大气有之,连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俯视众生的气度也有之。
    大帝若是太阳,薄相只能做得那铜镜,不夺太阳之光,需要时照一照,用不着时便遮掩住镜面,一丝光亮也无,这一点薄相做得恰到好处。
    皇后娘娘便该是月轮,她有自己的光芒,清冷微寒,盈盈立于大帝身侧,不遮掩,不躲避,相辅相成。
    日光月华,千秋万代。苍狼白鹿,亘古之歌。
    “吾皇万岁!皇后千岁!恭贺吾皇、皇后喜得龙子!”
    “大秦社稷千秋万代!”
    “社稷之福!大秦百姓之福!”
    “……”
    群臣的唱和之声未歇,龙华殿广场上飘扬着大秦苍狼白鹿的旗帜,礼乐奏起,古曲恢弘大气又宛转悠扬,仿佛走过千万重山水,苍狼与白鹿共度风险,又携手同归。
    《苍狼白鹿》,对整个大秦来说都不陌生的曲子,对九重殿上的帝后又是另一番滋味。
    大秦皇帝伸出手臂环住她的身子,坦荡地低头承认:“从第一次将它吹给你听,朕便想过此刻礼乐奏起的场面,如今朕的心愿达成了。小心肝,多谢你。”
    大秦皇帝永不会落败,他的攻心之术一日比一日精进,百里婧在他怀里,竟开始有些想不起第一次为她吹奏这首曲子时墨问的脸。模糊的,隔了千重雾气,待拨开浓雾,点点萤火中一一个都换作了眼前这张脸。有些事会忘,有些场景永不能忘,那些不能忘的,也只有他记得。
    百里婧笑:“这是我的福分才对,多谢陛下。”
    “才嫁给朕,就如此相敬如宾,朕很受用。”大帝轻捏了下她的腰,安慰道:“待会儿要去祭天祭祖,奔波劳累,若是身子不适告诉朕。”
    “嗯。”百里婧点头:“有神医在,应当无碍,陛下不必担心。”
    她朝九重殿下看去,看到她的“父亲”白岳大将军空空的半边袖管,看到北郡药王一身布衣不沾富贵荣华,殷切目光锁在她的身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