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黑丞相的宠妻 第17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朝臣陆续爬起来,却都低眉顺眼地站着,不敢正视皇帝的威严,二王爷君越却是个例外,他自方才君执开口说第一句话时便有些不可思议,他身份尊贵,站在朝臣的前列,也只敢微微抬头瞅一眼圣颜——
    的确是那张美得有些过分的脸,却并不呈娇媚女态,是一种男人的美,精致,冷硬,不可亵渎。君越不敢久视,又忙低下头去,眉头蹙紧,疑惑难解。
    君执望着朝臣,朝臣等着陛下开口,一时间朝堂竟寂静了起来,君执觉好笑,对殿前的薄延道:“薄相,寡人在行宫休养这三年,你将寡人这些爱卿都训成了哑巴?否则为何寡人归来,他们却无话可说啊?”
    薄延宠辱不惊,着官服也气质如一,那双沉静的黑眸毫无惧色,对着殿上的陛下拜了拜,道:“陛下说笑了,诸位大人得见龙颜,已是心潮澎湃,怎会无话可说?”他随后微微回头望向众人:“诸位大人有事便起奏吧,陛下在此,有何畏惧?”
    那些憋得快疯了的老臣,一旦打开了话匣子还能收住?薄延昨日已收到多份联名奏章,俱是关于立后一事,只是陛下心不在焉,大约也未曾听见他的陈述。薄延撒开了手,任由事态蔓延,要来的,总该来的。
    “陛下,老臣……”
    第一个冒头的,不出所料是薄阁老,薄家无女儿,立后这种事轮不到他们担忧,从而也最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然而,薄阁老才说了几个字,便被御座上的大帝止住了,大帝抬了抬手道:“薄阁老且慢,有话待会儿再说。朕反思了一番,这三年撂下朝政不顾,确实不该,与其让诸位爱卿为朕心忧,倒不如让朕先同你们这些朝廷股肱之臣言明朕的处境……”
    朝臣谁也没料到大帝会如此矮了身份,竟要同他们汇报三年来的行踪?
    包括薄阁老在内的内阁大臣率先跪下:“臣等愿闻其详。”
    二王爷君越默不作声,只随着矮下身子,双手有些微微汗湿。
    君执一双美目扫过君越和跪下来的朝臣,面色丝毫不改,他将视线转到白太后那方,这才道:“母后也听听罢,朕在外这些年,让母后挂牵了。”
    白太后是最重颜面之人,皇帝若无其事,她又怎能小肚鸡肠?她沉着地笑道:“哀家倒要听听,谁在这三年里头敢为难皇帝。”
    这不是一个母亲会说出来的话,这是太后的言辞。
    君执并不放在心上,他是天生的帝王,骨肉亲情于他分外淡薄。他望着鸦雀无声的朝堂,总算开口道:“朕十六登基,至今已近十载,为大秦社稷忙碌是朕之幸事,不敢居功。无奈三年前朕身子抱恙,便去行宫休养,期间也不乏种种磕绊,所幸朕还活着,那些磕绊便可一笑置之。一晃,朕已近而立之年,诸位大臣与大秦百姓所忧虑的,不过是朕的后宫与朕的子嗣……”
    “陛下明鉴!”殿前的朝臣忙附和。
    君执一笑:“朕也如诸位爱卿一般忧虑啊,今日朝上既然与诸位爱卿相谈甚欢,便索性将朕的家事一并说道说道。朕素来不喜女子,任何女子跟了朕不过是受苦,这一点,薄相最是清楚……”
    他说了这一句,停顿了一番,双眸便望向薄延,那张美得人神共愤的脸上挂着罕见的笑意,连历来寒波生烟的眸子也颇为温柔。
    朝臣虽听闻陛下与薄相关系暧昧,却从未得以验证,如今陛下亲口道出,他们如何能不群臣哑然?
    “这……这……”薄阁老险些晕了过去。
    白国舅和孟阁老等人面色青白,连朝堂上唯一的女官孟御史也不禁侧目望向自己的恩师薄延。
    权臣弄政,谁都知晓丞相薄延的手段,从前还道他有何依仗敢如此猖狂,如今看来,他还真是无所畏惧……得陛下恩宠,自然敢为所欲为。
    大帝一句含糊不清的话头便引来了无数异样的目光,连太后娘娘都几乎要将薄延的身子盯出几个窟窿来,薄延本人却不动声色,视线直视前方,全然无惧千夫所指。他这态度是默认,似乎与大帝的暧昧不清,理所当然。
    冷眼旁观朝臣的惊慌失措,君执轻咳了一声,这才继续道:“无论是诸位大臣的女儿,或是朕的表妹,在我大秦,都应像孟状元般眼界开阔胸襟伟岸,即便是嫁人生子,也当遇着疼惜她们之人。朕给不了她们疼惜,因朕的疼惜都只给了一人……”
    众人又望向薄延,薄延浅笑,眼眸沉静,无惊无喜。
    “与其让朕将那些无辜女子锁在深宫孤苦一生,倒不如让朕去祸害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女人,由她陪朕同眠,由她为朕生子,朕终此一生只祸害她一人,并不觉心疼可惜。待朕有了子嗣,那些好女子有了归宿,如此便能皆大欢喜了……”君执不顾朝臣目瞪口呆的纠结失控神色,只望向太后:“母后,那女人很合儿子胃口,只是被儿子折腾够了,身子抱恙,还在调理之中,待她痊愈,朕自会让她去给您请安。”
    根本不等太后的脸色由青转白,君执似想起什么,忙道:“哦……钦天监,给朕算算日子,卜算出黄道吉日来,朕要举行封后大典!”
    “陛下,此事不可……”朝臣被他的自说自话弄得蒙圈,却还是有人清醒,走出队列有话要说。
    “此事朕心意已决,除非世上的男人能生子,否则,朕非娶她不可!若有异议,诸位爱卿下了朝来找朕谈谈,三年未见,朕也想与诸位叙叙旧……”大帝的美目自薄延身上划过,又落在近旁要出列的朝臣身上,寒波生烟般冰冷可怖,唇角一丝笑意也无。
    他一意孤行,以帝王的姿态将此事告知朝臣,他爱而不得,他因爱成疯,他要纳民女为后,却对那女子的来历只字不提。他似乎自暴自弃,为了天下百姓强留子嗣,他已委屈至此,却还有人敢不听皇命,这人的下场该如何凄惨?
    “皇帝……”朝臣都闭了嘴,太后却不用看他脸色,以母亲的身份预备质问他。
    “母后,您是觉得皇帝换谁都可以做,朕若没了子嗣,也伤不了江山社稷,是吗?”君执勾起唇角,淡淡笑问道,目光毫不回避地注视着太后。
    “……”太后被他逼问得哑口无言,天下间没有这种强词夺理的皇帝,若不让他娶那个民女,他便耍横放赖要与薄家的小崽子共度一生了,反倒逼得她成了千古罪人!
    “既然诸位爱卿和太后都没了意见,此事便这么定了。薄延……”君执收回双眸,望向薄延:“立后之事交由你去做,朕信得过你。诸位爱卿若是有待字闺中的女儿,倒不妨办个踏雪寻梅的腊月宴,我大秦青年才俊何其多,何愁觅不着佳婿呢?朕对此喜闻乐见。”
    将所有人的话都堵死,大帝还要面面俱到地安抚朝臣,这些首辅之臣、朝廷股肱之家谁都有私心,谁都有待字闺中的女儿,渴盼着送入宫闱侍奉大帝左右,可如今众人都没了指望,不免心下黯然。
    可他们转念再想想白国舅家的千金、孟阁老家的孙女,怨气也都消散了不少,谁都没能入宫闱伴君侧,那个不知底细的民间女子为后,未尝不是件好事吧?
    “朕的大事已说完,众爱卿若是有与此事无关的政务,皆可上奏。”君执安稳地坐着,轻轻松松将立后一事翻了过去。
    朝臣本都是冲着那位“皇后娘娘”来的,陛下的终身大事关乎大秦社稷苍生,如今陛下早有定夺,他们倒无话可说了,面面相觑了一会儿,大多低下了头去。
    “启奏陛下,如今东兴内乱,北郡府叛军划江而治,自立为王,恐时日一久将成大患,大秦集结兵马于边境多时,是战,还是不战?”
    到底有人头脑清醒,朝臣想不到的是,出列的那人竟是孟家的小姐孟辉京,上届科举状元,大秦第一位女谏议大夫。朝廷关切大帝的婚事,忙着争风吃醋,她却不动声色,只念着边疆战事。
    听罢孟辉京的奏议,君执投去颇为赞赏的目光,却又赞起薄延:“薄相,听说孟卿是你的门生,不错啊,孟阁老也该放心了。”
    大秦四大豪族中的孟家,因男丁稀少,小辈中只得一个女子,朝廷便特许其参加科举,也算是给了世家面子,谁料这孟小姐竟高中状元,着实让人刮目相看。
    被大帝这般夸赞,众人也都回过神来,除却大帝的婚事,这边疆纷乱却也不得不重视。聂家到这时也终于有人出列道:“请大帝早日定夺战事……聂家不肖之徒聂子陵出使东兴被困,至今生死未卜……”
    聂家人说话时盯着薄延的方向,眼神多有不满。若非薄延怂恿,聂子陵在御膳房中掌勺,何苦跑去当外交使臣?
    薄延虽耳听八方,却谨慎地片言不发,专心等着大帝的决策,这是他昨日在清心殿内问过大帝的紧要之事,估计大帝半句也没放在心上,这会儿孟辉京在朝堂上重提自然更好。
    君执不愿听到聂子陵如何,他并不在乎聂子陵的生死,他的为难之处仍旧在他的心上,韩晔此人,他固然不想放过,东兴也再不是她的国,照理说他已没了后顾之忧。可这会儿他哪有心思去开疆拓土,枕边之人毒尚未解、心尚未回转,他却驱使他的铁骑征战四方致情敌于死地……
    “此事涉及黎民百姓与大秦社稷江山,容朕再想想。”君执未作答复。
    永远有人向往安定,也永远有人热血沸腾,但朝臣明显察觉到他们的陛下变得谨小慎微了起来,若是换做从前,他定会第一时间分析利弊指挥安定,似乎有什么牵绊住了他的心,他在反复思量参战与隔岸观火的利害之处……
    再议了些国事便下了朝,群臣恭送大帝与太后离去,每个人都有些心不在焉。
    “大帝仍旧是大帝,婚事上果决,朝政上却已生疏了,唉,这该如何是好?”
    “若能趁东兴内乱之机出兵,定能横扫江南富饶之地,将整个九州纳入大秦国土,如此盛世大帝为何还要犹豫?”
    “一旦开战,必将有伤亡,百姓好不容易休养生息富庶安定,又要征军打仗,让他们的日子怎么过?何况已至新年,东兴的百姓不得安稳便罢了,我大秦百姓谁不望团圆喜乐?大帝为百姓着想,怎能不思量再三!这才是仁君之举!”
    “两位大人莫要争执了……”
    即便是散了朝,耳边仍旧嘈杂不堪,薄延对这些争执一笑置之,全然不参与。孟辉京自高中状元后,便由孟阁老亲自引见,跟随薄延学习政务,她也不参与那些是否,快步追上薄延的步子,问道:“大人觉得陛下会如何选择?”
    薄延慢下步子来等她,与她同出龙华殿,闻言,笑道:“我哪敢揣测圣意?待陛下清醒些许,自然就有了计较。”
    孟辉京蹙起眉头,她素来聪明伶俐,反问道:“大人的意思是……早朝之上,陛下尚有些混沌?”
    问完,孟辉京也知晓薄延不会答复,谁都知晓薄相精明得像鬼,他再不会在旁人跟前议论圣上的是非。但孟辉京还有一问不明:“大人,不敢揣测圣意,辉京便不问了。只是陛下将大婚,却命大人来操办封后大典,未免太残忍了些,大人难道没有丝毫怨言?”
    这一问,将薄延给问着了,他不自觉转过头去,沉静的黑眸望向孟辉京的眼睛……女人天生好这些生离死别爱而不得的愁怨,陛下在朝堂说与薄相情深缘浅,碍于男儿之身无法与其共度一生,甚至还命他来办大婚事宜,作为女人,孟辉京理所当然觉得薄延该恨。
    “呵……”薄延明白过来孟辉京的意思,不自觉笑出了声,那青瓷般的温润气度被风吹拂,忽然就撩开了一层里子,阵阵别样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是孟辉京不曾瞧见过的薄相。
    就在孟辉京以为薄相仍旧沉默事,薄延抬头望着龙华殿上方的湛蓝天色和远处的白雪皑皑,轻声叹了口气:“是啊,怎能不怨呢?”
    他以大帝的男宠之身上位,成为帝王的挡箭牌,无论婚事或是政事,只要能用他,大帝毫不含糊。那万千宠爱如今已真真实实落在了一个女人头上,他薄延……真是担了虚名了。
    ------题外话------
    【小剧场】
    梵华:(咂咂嘴)强扭的瓜呢?吃不到了吗?薄薄,你徒弟孟美人好像很喜欢你啊?
    薄延:……我丑到没人喜欢。
    琴妈:(哼哼)小胖妞,吃货是没有前途的,答应虐你我会放过你吗?师徒恋好像挺萌。
    梵华:(咆哮)吃货和面瘫、丑人和他的童养媳也很萌好吗!(摊手)算了,找聂子陵去了,薄薄做饭太难吃,不要了……
    ☆、第271章 强扭的瓜
    本想在朝堂之上对皇帝发难的太后,却反遭皇帝质问,吃了哑巴亏,一回到慈宁宫,终于忍不住勃然大怒:“生他的时候难产,哀家就知道,他日后必定是个强势的主!果不其然,自他出生起,便从不肯听哀家的话,任由白家从第一豪族跌落。他的心到底是什么做的?比狼还要狠,比任何人都要忘恩负义!这样的皇帝,留着何用!”
    见太后说出有违天道的话来,一旁的白国舅忙劝道:“太后息怒,圣上到底年轻,尚未至而立之年,并不懂太后的苦心……”
    白太后面色一哂,那双凌厉双眸盯着白国舅,竟笑了起来:“国舅爷倒是镇定的很哪,还在为圣上开脱。若是你的女儿当不了皇后,我白家将失去最后的依仗,凭什么再从四大家族中崛起?瞧瞧薄家如今的嚣张气焰,连孟家也有出息地出了个女状元,聂家再不济,也懂得做墙头草,白家呢,拉得下脸面来让他们踩着玩?!嗯?!”
    白国舅被训斥得低下了头,叹息道:“部署多年,湛儿还是折在了东兴,至今未能归来,恐怕凶多吉少。烨儿又是个体弱多病的,指望他从来指望不上。若是露儿不能为后,白家气数便尽了。太后忧虑的极是,但老臣着实无能为力啊。”
    君要臣死,臣岂能贪生?
    大秦豪族之间的纷争已近百年,与东兴纠葛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世族关系不同,大秦豪族唯以家族势力为第一依仗,反之,可为此不择手段。
    无论是白湛潜伏鹿台山做了细作,妄图借由古晋国所藏宝藏之势为白家翻身,亦或是其被东兴擒住之后,对背后势力只字不提,无一不是牺牲手段。
    人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豪族又岂能荣兴百代?
    白家与薄家百年相争,从来都是白家在上,薄家在下,这势头如今却已难说。而聂家与孟家渐趋没落,便再顾不得豪族地位,聂家已拉下颜面一心侍奉大帝,不敢有二话,孟家亦为生存拜了薄家为师,等待着翻身时机。
    人人都知晓白家是大帝的母族,太后是白家的千金,然而人人又都知晓大帝并不偏袒白家分毫,三大家族乖觉,或抱成一团,或追随圣驾,总之冷眼瞧着白家的笑话。
    白国舅见太后默然,又提议道:“太后,即便白家再没落,到底不敢让人小瞧了去。薄家再厉害,也不过在朝堂上动动手脚,而国公门生众多,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岂是一朝一夕便败落了的?再说白岳为大秦第一元帅,若此番能劝得陛下参战,挥军东征,白家立下战功赫赫,何愁陛下不封赏?最重要的是,倘若能从东兴北郡府的叛军中拿到古晋国的宝藏,太后届时可随心所欲,又何来此等束手束脚?”
    白国舅口中的国公是太后的父亲,白家的家主,而白岳是太后的三哥,曾获大秦战神之名,常年驻守边关,甚少回京。
    听罢白国舅的提议,太后却摇摇头:“二哥,你错了,三哥那种人,绝不可能如你般懂得变通,他是皇帝的元帅,并非白家的元帅。而哀家所求的,是白家的皇帝,而非皇帝的白家。这才是保我白家长盛不衰的唯一途径。”
    白国舅垂首,半晌才缓缓称是。
    “太后娘娘……”
    太后的怒意在谋划中渐渐平息了些许,这时亲信曹安康匆匆进来,面色焦急,似是得了什么讯息,刚要开口,见白国舅也在场,忙行了个礼:“哟,国舅爷也在呢,老奴给您请安了。”
    “探听到了什么?”白太后睨他一眼。
    曹安康也不避白国舅,一五一十道:“老奴听说,清心殿那位……‘皇后娘娘’啊身患顽疾,陛下衣不解带地伺候着,凡事亲力亲为,要什么给什么……更奇怪的是,那位娘娘似乎并不愿与陛下同处,每每大吵大闹,竟是要将清心殿给掀翻了去。这不,听说早朝时候又闹上了,陛下下了朝,必是又去安抚她了。太后娘娘,您说这稀奇不稀奇,陛下是成心要与您作对,竟连个疯女人也往宫里头带呢,还要立她为后……”
    太后本已恼怒,听罢更是火冒三丈,狠狠剜了曹安康一眼:“放肆!你一个奴才竟敢议论皇帝的不是!”
    曹安康忙跪下,自己打自己嘴巴,他惯常懂得太后脾性,一边打一边骂:“老奴该死,老奴嘴贱,请太后恕罪!”
    太后早瞧管了曹安康这副德行,却思量起他方才的话来,喃喃自语道:“疯女人……宁愿立一个疯女人为后,也不愿娶白露,诚心与哀家作对,皇帝,你还真是千古第一孝顺的好皇帝!”
    “曹安康,你再去让人探听,每日报来!哀家倒要看看,他如何能将个疯女人带上封后大典!娶了就娶了,丢的是皇帝自己的人,哀家由着他去闹,等闹够了,再慢慢跟他清算!”太后忽地下了懿旨道。
    曹安康忙连滚带爬地去了,太后随后又朝殿外叫人:“来人啊,去叫白姑娘和二王爷来……”
    慈宁宫热闹,清心殿更是闹翻了天。
    君执才下了朝,回到寝宫,里头已传来吵嚷声,尽管君执吩咐宫人无论百里婧如何闹腾,随便她去闹,打砸都随她,可到底未亲眼瞧见她发疯,他如何也放心不下。
    在朝堂上还能嬉笑怒骂,这会儿他半点都笑不出来,脚步匆匆,神色却疲惫。入得暖阁,地上一堆的珍稀古玩都成了不值一文的粪土,宫人们围在一起,只管远远瞧着她,谁也不敢靠近。
    百里婧的发疯并非心性使然,她根本控制不住自己,难受,太难受,像是无数的虫蚁咬过她的全身,挠不出,说不出,渴慕着有人替她挠一挠,又不愿任何人碰她,每天每夜如此,最近越发频繁起来。
    死不了,活不了,腿伤了,她又动不了,被困在龙塌之上,将周遭所有能扔的东西全都砸了出去,她浑身发抖,手都已经握不起拳头。
    周遭都是些陌生人,着异国的服饰,说着并非盛京口音的话,以异样的目光望着她,窃窃着她如何配不上他们的陛下,如何该收敛脾性、该体谅陛下的苦楚,是她不懂事,是她太闹腾,是她的错,都是她的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