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强国从种地开始[七零] 第2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你们这草菇好吃是好吃,但普通人一般也吃不起,适当降价,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说话的工作人员看了眼重量,在单子上写上数字并签字。
    李泽宝接过单子,道了谢之后,他不觉得工作人员会骗他,说明这事真的有可能会发生。
    虽然宋立志说草菇有多少收多少,但当每天的草菇产量达到几百斤的时候,这个价格机械厂也吃不下。
    李泽宝有些头疼,回去要怎么跟史佳瑞他们说这一事,而大队知道了这事后,又会是什么态度?
    草菇的价格下降,肯定要影响很多后续计划,得提前想好对策。
    李泽宝叹了口气,坐上公交车去化肥厂,先去看看有没有人考上吧。
    化肥厂确实贴出了录取名单,李泽宝一眼扫完,大石大队没有人上榜,确切地说,整个东川公社都没人考上。
    他不知道考试难度,但城里的工作岗位是香饽饽,有多抢手可想而知。
    李泽宝摇头,他本来想直接回去的,但想想刚得到的消息,决定去找宋光辉一趟。
    旧货店今天来了一批瑕疵品的毛巾和被单,门口人多得挤不进去,李泽宝都被踩了好几脚。
    等他见到宋光辉已经是一个小时后的事了。
    宋光辉拿出军用水壶喝了口水,托同事帮忙看一下,带着李泽宝出来,“我留了两条毛巾两条被单,你要不要?”
    身为销售人员就有这便利,预先留下想要的份额再购买。
    李泽宝刚到嘴边拒绝的话又吞了回去,他要是不需要,大队里总有需要的人。
    “行。”李泽宝要了,然后请宋光辉去国营饭店喝豆花,闲聊的时候,把机械厂工作人员的话透给宋光辉听。
    “一斤四毛确实高了,但草菇这东西比较罕见,也值这个价,物以稀为贵嘛!”宋光辉是知道这个价格高,这还是他帮忙给提上去的。
    “我们到月中旬,每日草菇的产量能有一百多斤,你说机械厂能吃得下吗?”李泽宝想问问宋光辉还有别的渠道吗?
    “一百多斤?”宋光辉吓了一大跳,“这太多了,没有哪家食堂一天花四十块就为了吃这个。”
    四十块都是一个普通三人家庭两个月的伙食费了。
    “实话告诉你吧,机械厂收的这些草菇,实际上是内部分掉或送人了,偶尔食堂烧一两顿。”
    宋光辉拍了拍李泽宝的肩膀:“任何东西,多了就不值钱,你们大队考虑下,稳定一个低价格,长期卖,量大就不是问题。”
    “我们会考虑的。”李泽宝点头,说起化肥厂招工的事,他们公社没有一个人考上。
    “化肥厂的工作热门得紧,不是城市户口,考不上正常。”宋光辉说得直白,这是优先考虑城里人了。
    “今天你来得正好,正好收了个收音机,据说是老毛子那边的,你瞅瞅能修吗?”
    李泽宝眼睛一亮:“那边的东西可不好弄到,我也不确定能不能修。”
    “等会你直接过去,今天建友应该在那边。”宋光辉掏出一个印有牡丹花的烟盒,递给李泽宝一支,“走,先去拿毛巾被单。”
    宋光辉他们这个基地是在仙河市的老街东街那边,也是最热闹的区域,原来的私营店都改成了国营店或公私合营。
    李泽宝在东街中间的丁字巷拐进去,在巷尾右拐,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
    这是一栋两层的石头房子,院子里种着一棵桂花树。
    杜建友等几个年轻人挽着袖子,正在堂屋里用砂纸磨木头。
    “宝哥,你来了。”杜建友率先打招呼道,往他身后看了眼,“史知青没来?”
    “她没空。”李泽宝摇摇头,“光辉说新收了台老毛子的收音机,我瞧瞧。”
    他跟史佳瑞学了几天,其实心里也没底。
    “这东西我们拆开看过了,都快被那些人砸烂了,外壳破裂,里头好多零件掉落,有点悬。”
    杜建友跟李泽宝说着情况,两人上了二楼,从柜子里拿出墙壁夹层里的收音机。
    李泽宝打开外壳,看了一眼,眉头就皱得紧紧的,“我可能也修不了。”
    毕竟他还在初入门,顶多对矿石收音机了解多一些。
    如果只是电子元件坏了,杜建友他们就能更换了,肯定还有其他问题。
    “改天史知青有空了,我让她过来看看。”李泽宝也不敢替史佳瑞做决定。
    这收音机看上去几乎都要报废了。
    杜建友有些可惜,“这东西要是修不好,只能拆了元件卖钱了。”
    老毛子的二手收音机,还是比较值钱的,如果修不好确实挺可惜的,只卖二手元件有点亏。
    仙河市的电子元件等大多是从f省的省会福市传来的,价格要贵上一点,对于无线电爱好者来说,钱包挺痛苦的。
    如果有时间,李泽宝挺愿意留下来和杜建友他们研究、自制收音机的,可草菇的事儿不能拖。
    他跟杜建友聊了几句,就连忙去赶车了。
    等李泽宝回到大队,已经下午一点多了,他匆忙把锅里温着的饭吃完,就去菇棚找史佳瑞。
    本来在屋里午休的耿连听到动静,想出来问问招工考试的结果,结果发现李泽宝已经不见人影了。
    李泽宝在菇棚那找到史佳瑞,把草菇降价的事儿说了一遍,却发现她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你就不担心吗?”这情绪也太稳了吧。
    “我预料到了。”史佳瑞说,这个价格只能是短期的,占着青黄不接以及菌类稀少的便利。
    随着产量的提升,正常的话,新鲜草菇应该在六分至一毛之间,干草菇应该在六七毛之间。
    但是四毛的价格能维持一段时间,给大队和村民们信心,扭转菇棚的初始局势,就已经足够了。
    “那现在怎么做?”
    “继续扩大生产,逐步降价,除了机械厂,还要跟农副食品店、农贸场等联系下,扩大购买人群。”
    在石东红掌握了这些技巧后,接下去就是晒干草菇、找干货渠道的事儿,总之,还不到闲下来的时候。
    作者有话说:
    第21章 包裹
    史佳瑞和李泽宝仔细说着后续的计划, 目前还是先以鲜菇销售为主。
    降价看似亏了,但实际上,可以扩大销售范围。
    而对于机械厂,他们可以让步, 毕竟以后要请机械厂帮忙的事儿还多着呢。
    她的想法是, 让李泽宝找宋光辉, 主动谈一谈这鲜菇销售渠道的事儿,以这样开头,后续要是谈到降价的事儿,也是顺理成章的。
    而宋立志作为机械厂的食堂采购主任,有自己的圈子,他要是愿意帮忙介绍,总比李泽宝自己找容易。
    但关于价格订多少,两人的意见不是很一致。
    史佳瑞觉得可以一次性降到两毛以下,但是李泽宝不认可。
    她不由有些头疼,让她做研究肯定没问题,让她定价算账, 还是算了吧。
    李泽宝认为价格降得太快了, 难免会给人草菇不好的印象, 还是得一步步往下降。
    两人还在商讨着时,“叮铃铃”一阵响,回头看去,一辆大金鹿自行车驮着个军绿色的大包,是邮局的快递员洪大叔。
    “李泽宝李知青,有你的包裹, 这是包裹单。”洪大叔显然认识李泽宝, 直接把单子递过来。
    “多谢洪大叔。”李泽宝接过包裹单, 一看日期,是前天就送到的了。
    不过正常,整个东川公社就一个邮递员,可不轮流着送吗?
    “你们大队还有个叫史佳瑞的知青吗?这有她的信和包裹。”
    李泽宝刚签好字,听到洪大叔的话,不由笑道:“真巧,她就是。”他指着一旁的史佳瑞说道。
    史佳瑞闻言有些惊讶,谁寄来的?
    她接过信和包裹单,一看寄信人和地址,管宜,粤省。
    竟是原身的母亲。
    “多谢!”史佳瑞签了字,捏着薄薄的信封,不由有些走神。
    洪大叔收好笔和本子,蹬起自行车往李金兰家驶去。
    李泽宝看着包裹单上的地址,叹道:“我还以为是钱叔寄来的游戏,原来不是啊!”
    他侧头看史佳瑞:“要我帮你把包裹领回来吗?”
    史佳瑞把包裹单递给他,“那就辛苦你下午跑一趟了。”
    “等会我就去。”李泽宝点头,“价格的事我们再商量,先不急。”
    说起来,这个价格也不是他们主动定的,宋立志能同意四毛钱说明在当时的情况下,那个价格是符合当前的行情的。
    “行,到时再商讨。”史佳瑞点头,心想,她当年没有选修经济课程果然是对的,真没那头脑。
    等李泽宝骑着自行车走后,史佳瑞拆开信封,倒出来一看,只有一张几行字的信,以及一张十元大团结。
    管宜在信上说自己一切都好,叫史佳瑞照顾好自己,不用去管管家的事,更别信史春伟的任何话。
    信很短,史佳瑞觉得不大对,记得原主跟母亲的关系很不错啊。
    她翻来翻去的,发现信封内侧有字,是用铅笔写的,笔触很轻,不认真看还看不清。
    在信封的内侧面,管宜说她会找机会离开去港岛,希望史佳瑞照顾好自己,她那边落好脚后,再想办法来接她。
    史佳瑞捏着信封,很意外管宜有这样的打算,可是她知道她女儿不是原来的女儿了吗?
    史佳瑞怔了一会,把信封收好,回去后就擦掉信封内侧的字。
    管宜很早就想好退路了,但偷渡充满危险,希望她平安无事吧。
    这张随信寄来的大团结,史佳瑞没打算花,小心收好,留作纪念,毕竟是管宜对原主的爱。
    李泽宝上公社取了包裹,没带回知青点,就在菇棚这拆开了。
    他这个包裹比以往都要大,一拆开,两罐麦乳精、两大包的饼干、熏肠、干菜、衣服鞋袜等。
    在包裹的最底下,李泽宝发现一个单独包装的袋子,拆开一看,一封信厚厚的信封掉出来,里头还有好几个色彩鲜艳的盒子。
    “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