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强国从种地开始[七零] 第1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耿连看着史佳瑞生疏的动作,锄头几次都差点砸到脚,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他上前接过史佳瑞手里的锄头“史知青,我来吧,这些玉米为什么要种在这边?”
    史佳瑞也不勉强自己,把锄头递给耿连:“多谢。”
    她解释道:“这种子是处理过的,对比一下看哪个品种更好。”
    耿连想这不是同一批玉米种子吗?史佳瑞还能怎么处理?
    他手上动作快,三两下就把玉米种好了,史佳瑞再次感谢。
    种子已经种下,收成如何,一切交给天意了。
    她昨天晚上就在脑中实验室对这些玉米种子做了分析,最终的收成比理论要少十分之一。
    但现实影响的因素太多,史佳瑞觉得这个数字还要再减少十分之一。
    不过这个金春一号只是预热,重点还是草菇。
    接下来,史佳瑞的精力都要放在草菇上,她脑中实验室已经把它研究得差不多了,包括优化方向都做了好几个方案。
    她花了两天时间,第一批孢子总算是优化结束了。
    史佳瑞带着王小月和莲婶亲自种好,并做了标签,与正在结菇的这一批草菇分开。
    在她准备优化第二批的时候,李辉终于请到假,兴冲冲地带着零件来大石大队。
    其实李辉早几天就收到了李正华寄来的信和零件,但是李老头不松口,他也不能自己跑了。
    李辉一到李金兰家,水都没来得及喝上一口,就兴冲冲拎着旧收音机,带上零件就要往知青点冲。
    “小辉,等等,你急什么。现在史知青不在知青点,应该在菇棚那。”李金兰有些无奈地说。
    “菇棚在哪?”李辉记得自己上回过来的时候还没这东西。
    “就在大队部后侧方的旧仓库。”
    “晓得了,姑,我先走啦!”
    史佳瑞在菇棚这边并未闲着,正带着王小月、莲婶两人调整竹筐,使之能充分透气之外,还教她们怎么判断要撒石灰水的时机,或是分辨鬼伞等。
    “史知青,在吗?”外头传来李辉的声音。
    “李知青今天怎么有空过来?”史佳瑞拍了拍手,从门口的桶里舀了一勺水洗手。
    “收音机的零件到了好几天了,好不容易今天休假,我就来请你帮忙了。”李辉说着,还晃了晃手中的收音机。
    “我看看。”史佳瑞搬出小桌子,又拿出前不久才配齐的工具,检查了李辉收到的零件,开始拆收音机。
    零件齐全,换零件也就是一会的功夫,史佳瑞弄好后,拍拍收音机,“可以了,你带回去试用下,如果有问题再来找我。”
    “我相信你,肯定没问题的。”李辉站着没动,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写信给我表哥了,但他还没有回信,之前你的承诺还算数吧。”
    “当然。”史佳瑞点头。
    李辉挠挠头,突然找不到话题说了。
    史佳瑞收拾好工具,抬头见李辉欲言又止的表情,想了想:“你们双木大队有什么特产吗?”
    双木大队是东川公社日子比较好过的大队。
    “有,有一种芦柑,个大皮厚,肉厚汁甜,市里百货大楼直接来收。”
    “芦柑?”史佳瑞有些诧异,“只有双木大队有吗?”她记得大石大队也种着一批橘子树,但果子好像酸得很。
    “嗯,只有双木大队种出来的才这样又甜又好吃,别的大队找我们大队买的果苗,都种不出来。”
    不是品种的问题,那就是土壤和环境的关系了,只能说双木大队是块风水宝地。
    “你们大队都开始种草菇了,掌握了这门技术,日子肯定越过越好。”李辉补充道,他对此倒是很看好。
    之后,他从自家姑姑口中得知这个菇棚是怎么成立的,对史佳瑞和李泽宝的魄力钦佩不已,三个月一千块,没挣到要自己补上,谁敢说自己能做到?
    “肯定越过越好。”史佳瑞笑着说,她对自己很有信心,不过有机会的话倒是可以去双木大队参观一下。
    李辉左右看看见没人,就低声说:“我得到个消息,仙河市在建化肥厂,要招工,你要不要去试试?”
    史佳瑞看了李辉一眼:“你知道报名的详情?”
    “不知道,但应该都能报吧。”李辉摇头。
    “肯定有限制的。”史佳瑞摇头,“化肥厂不适合我,如果机械厂招工,我倒是有兴趣去试试。”
    “机械厂是大厂,福利好,挤破头都进不去,要不我也不会下乡了。”李辉一脸感慨。
    他开始细数仙河市的工厂,哪些福利好,哪些现在效益不行,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
    正聊着,李泽宝回来了,还带着一辆旧自行车,说是他买回来的。
    虽然是旧的,但质量依然很好,以后出行方便,不用再找人借车了。
    “化肥厂的招工公告出来了。”李泽宝也没想瞒着李辉,当着他的面递给史佳瑞一张纸,“我抄下来了,你看看报名条件。”
    史佳瑞接过来一看,内容不长,大意是要求仙河市待业青年,要有初、高中学历,在3月31日前前往报名点填写报名表报名。
    她看完之后,递给一旁的李辉,问李泽宝:“你有什么想法?”
    “没什么想法,抄回来是让其他人知道,之后怎么做决定是他们的事。”
    李泽宝之所以愿意费这个功夫,实在是烦透了某些人,老是以为他和史佳瑞为了回城,会占据了这个名额。
    他现在就公开了,有本事就自己上啊!
    李辉看完说:“公告没说招多少人吗?”
    李泽宝摇头:“上面没写,不过应该不多。”
    “人数都没写,这看着有点悬。”李辉想,难怪他爹在信里一字不提这事,想来是知道点内情。
    史佳瑞赞同地点头,对李泽宝说:“你把这事跟大队长提一下,然后再跟知青们说一声,其他的就别管了。”
    “不掺和。”李泽宝拿过纸,转身就去了大队部,刚好石在峰和会计石东明都在。
    他没有多废话,把纸递给他们。
    实际上,石在峰已经让石有田打听到消息了,大队里没几个人符合要求。
    其中还包括了一个石文玲,然而她耳聋了,又得排除掉。
    石在峰见状,脸色好看一些,对李泽宝说:“你通知下知青,想要去报名的,统一来开介绍信和请假条。”
    既然李泽宝都知道了,那也没必要藏着掖着了。
    当天晚上,知青点的知青们都要高兴疯了,一窝蜂地去大队部打证明,凑路费去仙河市。
    这只是报名,接下来还有考试,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但对于知青来说,回城的机会太少了,而且因为信息流通的闭塞,很多时候知道消息时,黄花菜早凉透了。
    所以对于这个机会,他们也没空去想自己能不能考上,疯了似的想抓住它。
    整个知青点,只有史佳瑞和李泽宝很冷静,这是完全不打算参与的。
    刘爱萍又高兴又激动,等她看到史佳瑞那么冷静时,不由觉得奇怪。
    “佳瑞,你不去报名吗?”
    “不了,我和李知青都不去,既然和大队签了协议,我们就会履行到底。”
    史佳瑞以此为借口,她的未来自己抓在手里,等蘑菇合作社办起来,那就是对外招工的时候了。
    所以大石大队的知青完全不用去争整个机会,可惜他们并不看好这个蘑菇合作社,自然不会把宝压在这上头。
    史佳瑞也不劝说,等他们撞了墙,吃了苦头,就知道该怎么做选择了。
    刘爱萍没有想那么多,以为史佳瑞和李泽宝签了这个协议,大队那边不给证明,他们去不了。
    她喜滋滋地想着自我介绍,幻想着自己离开大队,回城当工人的美景。
    事实上,这天晚上,大部分知青都做了如此美梦。
    第16章 送草菇
    第二天一大早,石在峰就让石有田把知青和三个大队队员送去了公社连通主路的路口。
    大队里少了这么些人,还挺让人不习惯的。
    王小月翻动着培养料,同史佳瑞嘀咕:“怎么杨老师也去报名了,她这要是考上了,我家明华还不得换语文老师?”
    “正常,城里招工的机会太难得了。”相比之下,一个小学老师的工作真没什么留恋的。
    “不过要是杨老师考上了,史知青,你去当老师吧。”王小月一拍手,“你这身体太弱,也下不了地,当老师比较轻松。”
    史佳瑞可没想过当老师,而且这事儿都没影呢,不适合说,万一传到当事人的耳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婶子,这事儿您可别往外说,我对当老师不感兴趣,这蘑菇合作社可少不了我。”
    “这有啥,杨老师也是知青,跟你一样身体弱,经常晕倒,正好小学缺老师,她去考试考上了,要不这个工作也轮不到她。”
    史佳瑞有些惊讶,原来还有个知青,怎么都没听其他知青提过?
    “那杨老师挺厉害的,成绩那么好。”史佳瑞说,知青的知识水平都差不多,能考过其他人,基础肯定扎实。
    “是挺厉害的。”王小月赞同,“要不是身体不好,上门提亲的不知道有多少家。”
    史佳瑞笑笑,这话她还真不好接,她索性转移话题,“清明也快到了,大队有组织扫烈士墓吗?”
    “一般是学生去扫烈士墓,我们就上山给祖先扫扫墓。”王小月说,“你们知青要是想,也能跟着去。”
    “嗯,看看知青们有没有组织吧。”史佳瑞想,若是要走很远的路,她也走不了。
    不过,她是不是该给原身的亲人写封信?
    史佳瑞一边分心着,一边把第三批的草菇孢子种了下去。
    第二第三批的草菇都是优化过的,她打算从中筛选出最优的,作为主要种植品种。
    李泽宝今天也早早出去了,不过没到中午就回来了,给史佳瑞带了饼子。
    他看了下菇棚里草菇的生长情况,告诉史佳瑞,他之前为了买旧自行车,认识了不少人,可以跟仙河市的机械厂食堂采购搭上线,只要草菇能摘了,先送一篮子去尝尝鲜。
    史佳瑞有些意外,机械厂是仙河市最大、效益最好的厂,能搭上食堂的采购,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