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美食探案录 第13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母一边掉泪,一边拉着儿媳妇的手,“别怕,别怕……”
    她甚至不知在安慰自己,还是安慰儿媳。
    王父弯腰去试了试儿子的鼻息,眼眶微红,牙关紧咬。
    他站起身来,空前冷静地分派起任务,“你们都去里屋,照看着孩子,我去借车。”
    左右邻居听见这边骤然没了动静,又来借车,隐约猜到几分。
    但谁都没有问。
    他们选择沉默。
    没有一个人说话,男人们带着铁锨、车子和牲口,女人们带着水桶和抹布,沉默而迅速地清理现场。
    夜色下,宛如一场诡秘而盛大的仪式。
    有邻居说,若留着衣裳发带,难免被衙门的人看破身份,不如剥下来烧了。
    又有个邻居提了一个地方,说那里常年少有人去,因为以前曾倒过石灰,几乎寸草不生,是最理想的抛尸地点。
    做完这一切之后,天也亮了。
    所有人又都像来时那样,沉默而迅速地回家,睡了个久违的安稳觉。
    再也没有人会来打扰他们了。
    白石镇重归光明,再次变成那个没有污点的白石镇。
    这里是他们世代守护的白石镇,不允许任何人破坏。
    这个秘密会被他们吞食入腹,永远烂在肚子里,再也没有见天日的机会……
    谢钰面圣时,就发现皇帝的表情很微妙,斜倚在榻上,懒懒掀开眼皮瞅了他一眼,“自己找地方坐。”
    过了会儿,内侍总管王中捧着一个托盘进来,看见谢钰后,表情同样微妙。
    谢钰下意识低头看了自己的装束,并无不妥。
    这主仆两人到底在打什么哑谜?
    王中拿回来的是一盒药膏。
    他熟练地挖出一勺抹在托布上,隔着火烤化,又轻轻扇了几下,赶在药膏凝固之前,又没那么烫的时候,按在皇帝额头两侧。
    “舅舅的头痛症又犯了么?”谢钰走过去,帮着按起穴位。
    皇帝缓缓吐了口气,再开口时,却又带了点难以描述的咬牙切齿。
    他仰头向后,没好气地看着这个大外甥,“你们姓谢的就天生来给我添堵!”
    谢钰:“?”
    等会儿,这附近有几个姓谢的来着?
    “哼!”皇帝重重哼了声,又闭上眼睛,“今儿嘴巴倒甜,想说什么?”
    谢钰半点不含糊,“田嵩病了,这几日口不择言,喊出许多不好的话,其中多牵扯到先帝和肃亲王,我怀疑……”
    皇帝猛地睁开眼,突然伸出手,恶狠狠地戳着桌上的折子,仿佛有什么深仇大恨一样,几乎戳出几个洞。
    “你来晚了,另一个姓谢的已经参他了!”
    谢钰一抬眼,就见那奏折下面赫然是一个眼熟的名字:
    谢显。
    哦,亲爹啊。
    那没事了。
    每个御史心中都有一个记仇的小本本,上面写满了同僚们过去和现在的小辫子,不是不参,时候未到。
    或许田嵩的卧室所在的位置太靠大街了些,又或许是他疯狂喊叫的声音太大了,再或者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方法,总之谢显竟然已经知道了田嵩病发、口出胡言乱语,于是就在今天早朝的时候参了一本,说他担任户部尚书期间以权谋私、玩忽职守、陷害同僚,伙同肃亲王蛊惑先帝挥霍国库钱财,中饱私囊,浪费民脂民膏……
    洋洋洒洒,一口气罗列出田嵩十六条罪状。
    当场朝会上就炸了锅。
    田嵩毕竟是先帝在时的重臣,且不说三个亲儿子,便是门生、姻亲也有不少在朝的,当时那些人就差点对谢显大打出手。
    谢钰听罢,心中大憾:
    来晚了!
    皇帝一看他细微的表情变化,就知道这小子心里在想什么,差点给气笑了。
    他用力戳着御案,砰砰作响,“你,你们知不知道想要改变先帝在时盖棺定论的东西有多么困难?”
    尤其没有确凿的证据就参奏前任重臣,在有心人看来就是落井下石,党同伐异,极其容易引发公愤。
    谢钰不做声,明显左耳进右耳出。
    天下有什么事是容易做的么?
    不过是有没有人,想不想去做罢了。
    皇帝气得头疼,赶紧闭上眼睛平复心情,又忍不住老妈子似的絮叨起来:
    “不当家不知当家的难处,你们不坐这个位置,根本想象不出一个国家怎么每天都有那么多事情要处理!
    这里旱了,那里涝了,东边天崩,西边地裂,就没有个清闲时候……”
    谢钰站在皇帝身后,居高临下看着他激动到两条胳膊乱飞,忍不住默默地想,我确实做不到这个位置,所以……也没必要体谅吧?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嘛!
    皇帝深深地叹了口气。
    叹完之后,感觉整个人都空了半边。
    紧接着就是秋收、秋猎、秋闱,再有年下各处官员考核,各国外交使臣来拜,另有出海的事……
    手头事情尚且处理不完,这爷俩竟然不知哪根筋脉搭错,非要现在去扒拉过去的事情。
    皇帝表示心累。
    不是他不想办,而是现在正值用人之际,这一竿子打下去,朝堂必要伤筋动骨,外面必要血流成河。
    徐徐图之,也不是头一年做官,不知道什么叫徐徐图之吗?!
    谢钰看了他许久,忽然绕到前面去,正正经经跪下,行了大礼。
    一看他这个样子,皇帝突然升起一点不妙的预感,“你给我起来!”
    平时都没见行大礼,这是要做什么!
    谢钰充耳不闻,面无表情看着他,一张嘴,石破天惊,“陛下,您变了。”
    王中:“……”
    我的保心丹呢!
    皇帝一口气噎在嗓子里。
    “……你大胆!”
    谢钰面不改色,不躲不闪地迎着对面射来的目光,一字一句说得郑重。
    “或许是朝臣们的逢迎让您开始瞻前顾后,或许是当下的安稳让您松弛,难道您没发现,自己已经渐渐褪去当初的锐气,变得有点像先帝了吗?”
    “你放肆!”皇帝直接站了起来,面上血色上涌,冲他喝道。
    你怎么敢,你怎么敢!
    怎么敢拿朕和晚年昏聩的先帝比!
    谢钰眼睛都不眨一下,“您如今是帝王了,天子一怒,非同小可,所以越来越少的人敢跟您说实话……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伤筋动骨又如何?微臣去东河县断案时,曾看县令陈维教导百姓种地栽树,坏掉的多余的果子就该揪掉,省下养分供应好的,治国难道不是同样的道理吗?
    朝臣又如何?谁不是白身过来的,杀了一批,还有另一批,下面那么多胸怀壮志的青年无处施展,陛下难道看不见吗?”
    一个保守的帝王,一个沉闷的王朝,又怎么比得上锐意进取的当权者和从政者?
    皇帝的咆哮声简直一里开外都听得见,“你不要以为朕素日宠着你,就可以这般放肆!你住口!”
    谢钰垂着眼睛,任凭折子丢在头上,口中不停,“不,您看得见,不然之前也不会默许士族与寒门之争,推动免除保银的提议……”
    皇帝的怒气并未消失,可手里抓的折子,终究没能再扔下去。
    他的头痛欲裂,巨大的痛苦夹杂着不易察觉的恐慌滚滚袭来,让他几乎站立不稳。
    王中吓坏了,生怕出点什么事,忙要上前搀扶。
    “朕还没死!”皇帝喝道,撑着御案慢慢平复呼吸。
    朕真的变了吗?
    真的变得像先帝了吗?
    不,不可能啊,当初我曾反复立誓,若得登大宝,必会励精图治,绝不重蹈覆辙。
    可现在……
    他的脑海中不受控制地浮现出曾经和现在的画面,两相交织,对比鲜明。
    那小混球说得没错,是变了。
    不光朕变了,朝臣也变了。
    他们不再像以前自己做王爷时那样直言不讳,而是开始畏惧,谨慎地斟酌、筛选……
    “你滚蛋吧!”皇帝缓缓睁开眼,对谢钰道。
    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这一剂猛药扎下去,没有遗憾的谢钰走得干脆利落。
    皇帝:“……”
    他气得直打哆嗦,扭头看向王中,骂道:“看见了吗,啊?看见了吗?这就是朕的好外甥!”
    惹下烂摊子,头也不回就走,连句关心的话都没有!
    你就不怕朕被你气死吗?
    王中装死。

章节目录